“眩晕”的食疗药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1:43:41

一.介绍几则成功治疗“眩晕”的食疗药膳:
1)用黑芝麻、桑椹子各160克,黄精70克。共碾为粉,加糖拌合。每日2次,早晚服用,每次服用5克。大多数患者1个疗程,既可见成效。
2)取独活60克,鸡蛋6个。共煮,待鸡蛋熟后将鸡蛋皮打碎,再放入药液中煮15分钟停火。等鸡蛋稍凉,吃鸡蛋。每次1个,每日2次。连服3天为1个疗程。多数患者1个疗程即愈。本方疗效显著,且不易复发。
3)用天麻片10克,老母鸡1只,生姜3片。将天麻洗净,生姜洗净切丝,老母鸡杀后去毛及内脏,填入天麻片和姜丝于鸡腹中,放入炖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炖至鸡熟烂即可。分数次饮汤吃鸡肉。可每周1剂。连用3剂。本方补血和血、熄风。治病后虚弱、眩晕反复发作。
4)取黑豆、浮小麦各30克。水煎服。治盗汗眩晕。
爱心提示:以上介绍用方,请务必咨询当地正规中医医院,结合自身生理特点和不同的病理变化,辨证选择使用。
5)大枣7个,黄瓜蔓一把,水煎,加少许黄酒服,出汗。主治起床时眩晕、恶心、美尼尔氏综合症。
6)苍耳子10个(为一天量),水煎分2次服,5-7天可愈。脑外伤后眩晕、呕吐、主治美尼尔氏综合症。

 

二.治疗眩晕:活用千年古方:泽泻汤

眩晕多属慢性疾患,不易根治,每遇情志、疲劳等因素而诱发。对于本病发生的原因、症状及其治疗,历代医籍论述颇多。《灵枢·口问》“上气不足……目之为眩”;《灵枢·海论》“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指出:“病痰饮者,当温药和之”,“……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元代朱震亨偏主于痰”,有“无痰则不作眩”的论点,提出“治痰为先”的方法。明代张景岳“无虚则不作眩”,“当以治虚为先”等这些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充实发展了对本病的认识。

  1 眩晕的病因与体虚、情志和饮食有关

  病机:病变主要在肝、脾、心肾;《素问·至真要大论》谓:“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阳上亢或精血不足均可导致目花、视物旋转。脾湿升痰,痰浊蔽阻清阳而致眩晕。心肾不交、气血衰少亦可致眩晕等。

  论治法,东汉医家张仲景对饮邪所致眩晕的证治有独到见解(《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方解:本方用泽泻入肾,祛饮邪而不积聚。祖国医学对痰饮的认识,含义颇广,指出:“稠者为痰,稀者为饮。”所谓:“痰在人身,无所不到。”泽泻汤所指范围就是痰饮阻闭清窍,使人眩晕。即突然发作,头昏眼花,如坐舟车之上,而头目旋转,恶心,呕吐。古人用泽泻利水,白术燥湿,二者共同目标是克制饮邪为患,解除“冒眩”之标证。要解决“冒眩”之本,还须培元固本及“病痰饮者,当温药和之”。实践是真理的标准,以《金匮》成书至今以有一千七百多年,泽泻汤亦为今人所用,证明是有疗效的。

  根据临床实践,泽泻汤的功用如下:(1)泽泻汤方加味泽泻60 g,白术30 g,天麻15 g,菊花12 g,水煎服,重者1日1剂,缓病2日1剂。(2)适应范围:成年人紧张过度,性情激动,失眠,生活无规律,饮食不节诱发的头昏胀,眩晕,恶心,呕吐,无表里见症等。(3)有寒象者,可佐以温经散寒,温阳利水之药物;有热象者,则佐以清热利湿之品。但是必须突出泽泻汤方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