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評論新聞:理性看待經濟周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16:15:31
8月份以來,國內外經濟形勢發生了一些顯著變化。上周美元指數強勁上漲247點,漲幅為3.37%,為三年來單周最大漲幅。與之相對應,原油期貨價格繼續大幅下跌,8日紐約商品交易所9月份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下跌約5美元,以每桶115.2美元報收。11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為6.8638,已連續9個交易日走低,為匯改以來所罕見。
對備受煎熬的外向型企業來說,人民幣持續貶值似乎是一場及時雨,油價走低也降低了輸入型通脹特別是PPI的壓力。但單就輸入型通脹而言,油價回落并不能有效緩解PPI的壓力。國家統計局公布的7月份PPI竟高達10.0%,大大超越了此前機構預測的9.2%至9.4%區間。過高的PPI對經濟增長很不利,不僅在於其可能向CPI傳導,形成社會公衆的通脹預期,還會削弱企業的盈利能力,對經濟增長及就業均構成威脅。PPI數據公布後,市場對通脹及經濟衰退的憂慮加劇,滬深兩市更是以大幅下跌作為回應,滬市單日跌幅為5.21%,再創本輪調整以來新低。
此前曾有觀點認為,8月份PPI有可能隨油價回落,由此得出上半年通脹看食品價格,下半年通脹看PPI的結論。筆者以為,國際油價向國內PPI的傳導并不同於發達國家,症結就在於我國對油價實行管制。根據測算,發改委6月份上調成品油價格後,對應的原油價格大致為每桶90美元。也就是說,國際油價在未跌破此價位前,對我國PPI的影響甚微。
不可否認,美元走強既有二季度經濟數據釋放的信心因素,也有市場對歐元區等經濟體增長放緩的擔憂。二季度美國GDP增長1.9%,主要在於弱美元對出口的推動及消費支出的反彈。二季度美國出口增速為9.2%,比一季度加快4.1個百分點,個人消費支出增長1.5%,也高於一季度0.6個百分點。上述數據雖然低於經濟學家預期,但有助於市場形成經濟周期見底的看法,從而為美元走強提供了基本面的支撑。而歐元區及英國相繼宣布維持現有利率水平不變,則向市場傳遞出對經濟增長擔憂的信號,直接導致了歐元及英鎊的走軟,助推了美元的強勢上漲。近期,人民幣在對美元貶值的同時,對歐元、英鎊等主要貨幣均大幅升值,也驗證了美元上漲的外生因素。
不過,對於美元持續走強,不應抱有過多幻想。首先,經濟周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結束。上世紀三十年代著名的大蕭條,從1929年開始,整整持續了4年。七十年代發生的兩次石油危機,使得世界經濟陷入了長達三年的衰退和一年半的滯脹。九十年代日本的經濟危機,被稱為是日本“失去的十年”。而次貸危機自去年5月初現端倪以來,至今不過一年左右,加上今年上半年的石油及糧食危機,此時就斷言美國經濟走出泥潭明顯過早。其次,不應忽視二季度美國經濟增長背後政府的施救因素。自次貸危機爆發以來,華盛頓宣布了數千億美元的減稅計劃,美聯儲連續7次降息,以此刺激經濟增長。“兩房”危機爆發以來,又通過了3000億美元的拯救計劃。即便如此,二季度美國住房投資依然下滑了15.6%。美國6月CPI較上月上漲1.1%,較去年同期上漲5%,為26年以來最高點。市場不免擔心,在經濟增長依然乏力的情況下,美聯儲又拿什麼來對付日益高企的通脹呢?最後,資本回流的“蹺蹺板”效應并不具有持續性。此輪美元上漲,離不開歐元區、英國、日本、韓國等經濟形勢惡化驅趕的資本,但誰又能保證流入美國的資金,不會再次流出呢?一旦套利機會出現,熱錢等逐利資本難免會選擇“蹺蹺板”的另一端。
由此可見,片面認為“一保一控”目標容易實現是不可取的。下半年食品價格下降的因素釋放後,PPI經過3至6個月的傳導,無疑會對CPI形成新的壓力。而極有可能在奧運後重啓的價格體制改革,也會釋放部分通脹因素,通脹形勢依然難以樂觀。而人民幣的短暫貶值,并不能改變長期升值的趨勢,依賴淨出口的經濟增長前景仍然堪憂。因此,對於經濟周期,我們應該有長期應對的心理准備。
來源:上海證券報  作者:陳波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