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浪漫“情人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8:23:08
转载声明:版权规文章原创作者所有转载时间:2007年08月1日 转载作者:pablo3518
理性看待浪漫“情人节”
作者:白丁   发表日期: 2007-02-14
今年的情人节赶在春节之前,形成了“双节连珠”的有趣现象。在传统的年味里,各地多了些青春浪漫的气息。更为重要的是,在国人连续多年诟病洋节的文化心态下,今年的文化精英们却对“情人节”少了苛刻和牢骚。这种缄默是否意味着言论领袖从精神深处对洋节不再腹诽和排斥殊难预料,但没有了言论聒噪和舆论争议,情人节的浪漫就更无阻拦。其实默许也是一种宽容。 {IbJ;:a
DjZ&V追根溯源,情人节的缘起和西方的圣诞节还有不同。前者始于公元3世纪时的一起爱情故事,因而具有人类普适的属性;后者源于基督教,隐含着西方意识形态的残留。后者都能突破文明的冲突和意识形态的障碍成为全球性节日,前者风行全人类理所当然。须知,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而且,从情人节最重要的爱情信物玫瑰花的象征意义看,其内蕴的浪漫符号也并非舶来。清代诗人孙星衍赞“才子相见都相赏,天下风流是此花。”可见,对于情人节的载体和内涵,古今中外已有共鸣。  i^.h
2]%=MRu[hc
从人类情感而言,将情人节人为分野成不同文化和不同文明的禁脔是不合适的。譬若将中国的元宵节和七夕节视为中国情人节同所谓的洋情人节对抗就是漠视了爱情本质,违反人性人伦,在现实世界也是行不通的。事实上,元宵节的节日特色并非爱情而是体现封建时代的全民同乐。“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爱情不过是元宵灯会的副产品和文人浪漫的幻想。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得知,这样的爱情必须得到媒妁之言的认可,否则仍是有违道德伦理的地下爱情。以之作为情人节显然太过压抑。至于七夕,诞生于民间故事,虽然阐发出自由恋爱的怀想但终究是出悲剧,并不合爱情祥和喜悦的气氛。2月14日的情人节有着玫瑰、巧克力这样的传统节日载体,又有全球化态势下的电影电视音乐和网络等大众文化载体的推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文化和经济共融的情人节经济不可避免。 2m?eqGp
3OvO4g
在中国,节日经济已成为繁荣市场的活跃因素。从浪漫的玫瑰花海到热销的巧克力柜台,再到各商家推出的商业促销和各类文化娱乐活动,不仅给消费市场带来了活力,也使得情人节更具现代时尚元素。有了市场推动和文化载体再加上民意的推动,情人节在中国的浪漫旅程充满后劲。 `UM3afl
1Vw94 C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和包括情人节、圣诞节同元旦和春节相距不远的特点,中国完全可以将这些节日统合成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节日共同体”,形成统一的节日经济市场和连续的节日氛围。事实上,圣诞节和情人节已经融入了中国特色,如圣诞老人的形象已经改穿唐装;如情人节融入了中华婚俗,如赶在节日订婚、结婚或搞一些有特色的婚姻纪念等等,情人节已经成为爱情、婚姻和家庭美满幸福的象征和润滑剂。而且,由于圣诞节和情人节更能吸引年轻人,因而也给传统的春节增添了活力。所以,在这个“节日共同体”中,本土节日和舶来节日之间具有文化互补的双赢效果。 - QCKMf0
F\#|S>&$
对很多传统的国人而言,或许对情人节反感的乃是“情人”二字。笔者去年就撰文指出,“情人”的含义是丰富多彩的,既包括爱人、恋人,自然也包括情人。既包括被社会认可的公开情,也不能罔故被传统侧目的地下情,无论那种情,只要是真情,两情相悦的情,都可以在情人节奏响自己的相思曲,倾诉自己的喁喁情话,抒发自己的浪漫情怀。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情更是世界上最为复杂难解的一种东西,我们不能以卫道和武断的思维去谈是说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