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北演义(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17:44:38
第四回 办初中梅北名声起 冯懋度筹款下南洋   [折叠]  
上回说到一九一九年冬肖赞裔校长病逝,全校员生十分悲痛。一九二零年一月,董事会选举冯干中为第三任校长。看官都知道那冯干中曾于民国前三年入崇德,在校襄助张大钧打理校务三年,后来又在东山中学做了一任校长,眼下正担任县参议员之职,这几年在教育界已是举足轻重之人。自民国后以字懋度行世,那正名干中倒少有人知晓了。正月十一日开学,冯懋度走马上任。因陈文汉先生另有高就,冯懋度聘请了原文会小学校长彭国屏先生来校任教。下午到注册处一看,注册新生四十余人,全校学生一百四十人,比上年大增。原来这几年又有象村乡育英、巫氏学校和中心约英略学校等几间小学开办,学生源源而来。冯懋度大喜,急忙再请原崇德毕业学生肖尹明、李建昌和朱竹友三位先生来校任教。此时“五.四运动”之风吹遍全国,到处都掀起一片思想解放和新文化运动的浪潮,新诗和白话文最为时髦。冯懋度及时改用了上海商务印书馆最新版的小学教科书,增加一科《公民》课,向学生贯输民主和国家意识,又在《常识》课中增加了自然科学知识。八位教员同心合力,几周后校务走入正轨。这一日冯懋度站在八角楼前,放眼四周一望:只见一栋校舍孤零零的矗立在小溪边,周围都是旱地和荒坡,略有寒酸之感。这冯懋度是见过场面之人,不必说那城里的梅州、东山和广益等几间中学,就是那松口、西阳、丙村等几间乡下高小的校舍,论规模和环境都比这里要好许多,心下就有了拓展学校规模的念头。下午学生放学后,邀了肖海洋、彭国屏两位先生来到楼前。冯懋度指着前面旱地对两位说:“现今全校已有学生一百四十余人,课余只能在走廊追逐游戏,要集中做体操都没有地方。我有意将前后左右旱地尽行买下,以作操场和长久发展之大计,两位以为如何?”
那肖海洋是广东陆地测量学校毕业生,也在省城住过几年,颇有几分见识。一听冯懋度此言,便笑道:“那当然是好。操场建了之后,再建伙厨和学生宿舍,最好要建一座篮球场呢!”
彭国屏想事老到,沉吟片刻说道:“海洋,你那想法好是好,可无水不能行船啊!干中,要买这十几亩地,这银子从何而来呀?”
冯懋度长叹一声,说道:“是啊!现今大局未定,国事艰难。地方财政拮据,政府有这份心也无这份力。还不是要靠乡中父老和海外富商捐资?我想学孔明借箭之法,正待一阵东风啊!”
那冯懋度果然有好戏在后头。这年五月,二十一区高等小学将一份“报请褒奖捐资兴学有功富绅”的呈文送到了县知事刘国翔的案头。刘国翔略一过目,大笔一挥写了一个“准”字,即叫人发了下去。那冯懋度如获至宝,连忙叫人打了两方石碑,又向当年捐款三百大洋的四位建校功臣借来四块杉木牌匾。端午节后一日请了县府官员、全体校董、乡绅和番客家属,又召集全校员生大会,敲锣打鼓将牌匾挂在大礼堂墙壁展览,石碑镶在教室门上。众人一看那牌匾,果然底漆红光油亮,鎏金字体饱满园润:第一块写的是“名芬乡校”,奖给郑君竹滨①;第二块写的是“仗义培材”,奖给张君振初;第三块写的是“恩被蒙童”,奖给章君任才;第四块写的是“学界耆英”,奖给黄君谷诒。上端都刻有篆字县府钤记“梅县之印”,下面落款都是“民国六年知梅县事林玉铭题”。再看那两块石碑:一块镶在楼下西面课室门上,刻的是“高新成、李伟南、张炽昌三人合建”;另一块镶在楼下东面课室,刻的是“郑竹滨、章任才合建”。大礼堂门口墙上贴了一张大红榜文,开列了捐资建校者的芳名,捐一百元以上者有一十七人,其余三元、五元至八、九十元者有一百余人。总捐款额达一万二千余元。看官,若无当日这些善长仁翁、热心人士捐资兴学,哪有今日这所宏伟的学府雄镇一方?又哪来这一百年万余个莘莘学子脱颖而出?这先人之功至伟,可堪后辈景仰万年也!当下众员生热烈鼓掌致谢,众乡绅和番客家属兴高采烈,乡人同声称赞。从此乡中殷实之家,海外发达商贾,都羡慕那些受奖之人,往往要与他争一日之长短,后来捐资建校者日益增多,冯懋度功不可没。
是年秋季,冯懋度几次组织本校教员到县立高等小学、新铺小学等地观摩交流,又开展学生作文、习字、体操、唱歌比赛和算术、常识竞试,学习气氛十分高涨,一时间二十一区高等小学在县里遐尔闻名。十一月,第十届高小生肖玺民②、伍镜清、刘金盛、邓锦宾、彭发新等二十八人毕业。越明年,春季开学招收新生六十余人,总人数已达二百零七人。一九二二年春季开学,学生更猛增至二百三十五人。冯懋度征得董事会同意,将学费增至每人每年七元。这一天冯懋度上三年级算术课,见第二排中间有一个座位空着。冯懋度叫起一个矮小的学生,问道:“李访云同学,你同桌的肖木元为何缺课?”
李访云答道:“听张雪清说,肖木元因无钱交学费,不来读书了。”
冯懋度又叫起另一个高瘦学生问道:“张雪清,你听谁所说?”
张雪清答道:“我今早上学在太平桥见到肖木元,他去给他大伯放牛了。说是等他父亲由南洋寄钱回来,再来报名读插班生。”
冯懋度心下不忍,下午叫肖啸云先生去新田村了解情况。果然那肖木元家中贫苦,父亲去印尼做工,家中有兄弟两人和一个妹妹,仅靠母亲挑担维持生活。木元和弟弟应元靠叔伯帮助念了几年书。眼下学费又加,母亲已无力再供二人上学。冯懋度当下交带肖啸云先生通知肖木元明日来校上课,学费通融暂缓缴交。那肖木元欢天喜地回校上课。自此木元学习非常用功,国文、习字都极好,课余仍帮伯父放牛。次年冬以优良成绩毕业,与张福云③、邓伯熙、郑士舫、郑涤生等人一起考入东山中学不提。
是年春学费收入增加,各富商捐款亦渐增多,资金已显宽裕。冯懋度当机立断,先将未完工的西翼教室和宿舍续建完成,再将余款买下门前及屋后旱地共十余亩,八角楼前开辟一个大操场。此举令学校地盘大为扩张,后来能多次扩建校舍,全赖冯懋度有远见卓识者也!后人有诗赞曰:
先贤开基立黉宫,千秋伟业起蒿蓬;
再扩宏图瞻远景,居功应属冯干中。
学生人数增加之后,校务管理亦需加强。冯懋度大胆起用一批刚刚从中学毕业的青年教员。一九二一年章公剑、赖绍基、郑小任三位青年教员和文光小学校长张柳桥先生同时进校,教员增至九人。次年更有邓泉、肖霆岳、肖啸云、李森盛、陈昭谦等年青教员入校,一时间学校规模大增,令乡人和各地学绅刮目相看。其时正值国家提倡乡村建设,冯懋度叫学生组织了商业团和筑路团。章公剑先生家中富有,借出一百元給学生商业团办货。商业团设在东翼楼上厢房,中午傍晚开门摆卖,货品无非是些纸笔墨砚,糖果针线之类,不过是借此让学生知道谋生不易之理罢了。筑路团更是了得,提出计划要修筑从水打坝至银钱圩近五里长的大路。赖绍基带领众学生下乡募款,不足一月竟筹得六百余元。几位先生带着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田间地头规划路线,勘测路基,插桩挂线,十分认真。筑路工程开工之后,学生们负责沙石过秤,监督施工,计算土方,发放工钱等等。乡民见学生如此热忱,十分感动,许多人主动低价让出土地,又协助学生工作。不到半年,只花费千余元作砌石之需,筑就三条康庄大道:除原计划水打坝至银钱圩之大路外,还修筑了水打坝至大园岗和水打坝至四驳桥两条村道,共长十余里。令乡民和过往者大加赞誉。是年冬学校组织学生演说会和各种球会,又在八角楼上开辟图书阅览室,还举办了学生成绩展览会。一时间学习气氛浓厚,学校名声大振。
一九二三年春季开学,报名新生六十三人,学生总数猛增为二百七十人。正月十六这一日冯懋度来到注册处,见邓泉先生正为新生编班发愁。他拿起新生花名册给冯懋度看,一边说道:“六十三人若分两班,课室不够分配。若只开一班,那就只有把大礼堂改作课室了。”
冯懋度一脸苦笑说:“那也只有如此了。今年预计毕业三十人,若明年再来六十个新生,如何是好?就是有钱也来不及建课室呀!”
俗语说“车到山前必有路”,此话果然不差。那冯懋度正为明年新生入学的课室烦恼,四月十一日就接到国民政府颁布的新学制条例。那条例规定全国学制统一为小学四、二制,中学三、三制,统一改为秋季招生。也即是说明年各乡初小要办三、四年级了,区立高小将逐步过渡到只办五、六年级。这样一来各乡小学压力大了,而高小压力则可以暂时得以缓解。冯懋度松了一口气。可是到夜里躺在床上仔细一想:如今学童是日见增加,虽然这两年之内不会涌入区立高小,两年之后不是照样要来就读吗?现在不早做准备,难免到时束手无策。继而又想深一层,若是高小每年毕业五、六十人,哪里能够都到城里去上中学?照此算来,这一、二年之后石扇要办初中也是意料之中了。接着又想到若办初中,那校舍如何解决?教员都要大学毕业的,又如何请得起?此外还有图书、仪器、体育设施等等……现今连一间象样的高小都还说不上,如何去办初中呢?如此左思右想,竟一夜未曾合眼。
第二日,冯懋度召集本校教员商议,制订了开办初中的计划,随即送給邓石甫校董。其时邓石甫刚刚当上梅县县长,彭精一也已由上海回来梅县④,当了东山中学校长。由他们出面与各位校董联系,七月初八日召集了全体校董、全区各小学校长和乡绅会议。会上冯懋度通报了本县西阳、松口、隆文等区开办初中的情况和本校加办初中的迫切需要。校董会决定先筹款在大楼东边新买旱地上扩建一栋校舍,用以开办初中。规模暂为两层,每层各一间课室和一间宿舍。推举李子良、张丽春、冯干中、肖玉衡、罗仲皋、冯采宾、郑作衡、章益臣、肖海洋、邓泉等十人为筹办委员,即日发出捐簿,向海内外劝捐筹款。由于海外华侨和本乡殷实之家极力支持,到本年十月,已筹得五千余元,新楼随即择日动工开建。一九二四年春季开学,招收最后一届四年制高小新生四十三人。五月新楼落成,出具图则表册上报县府请示开办初中,因为无稳定的经常费来源而未获批准。冯懋度托人去找邓石甫,才知道他已于四月间卸任去了香港。心下感叹:朝里无人难办事也。是年冬在大坪岗举行全校运动会两日,学生们进行了田径、体操和球类竞赛,吸引了许多乡民和儿童围观不提。
一九二五年一月,冯懋度利用春节许多乡亲回乡过年的机会,召开了一次恳亲大会。会上冯懋度大声疾呼筹款办初中的重要性,发动众乡亲捐款购置图书仪器,筹集经常费。幸得与会者鼎力支持,当下募得数千元捐款。校董会增聘彭精一、彭国屏、彭汉秋等人为校董。二月春季开学,因小学学制转变,无新生入校,学生二百九十一人。三月恰逢东征军占领潮梅,叶剑英是东征军团长,奉命兼了梅县县长。冯懋度闻讯亲自送文呈报县府要求批准开办初中。见到老校长冯懋度来访,叶剑英当即交带副官接下呈文,答应尽快批复。六月,旧制高小学生李腾贤、邓伟祥、李全章等三十五人提前毕业。秋季开学前得县府批准开办“梅北初级中学”,原二十一区高等小学改称梅北附属小学。学校急忙购买实验室仪器一千多元,在八角楼设图书室,新购图书三千多册。聘请原高小教员陈振华、林金元和凌占春、刘祥和、李景灏⑤五位为初中部教员,冯采宾为会计。招收初一新生四十六人,开学上课。许多邻近县、乡的学子也纷纷前来报名插班就读。下学期刘祥和先生主编出版了《梅北周报》,给学生练习作文赋诗,兼写时事评论。初中学生毕竟比高小生年龄大一些,各项体育活动也开展活跃,有时还到新铺圩、长田圩等地远足旅行。至此,“梅北”之名开始传遍梅、蕉、平各县。后来不管校名如何更改,乡人仍简称“梅北”。十年之后,“梅北”更是海内外闻名了。
一九二六年春季开学后,冯懋度及时将捐款建筑新楼和开办初中的有功人士上报县府,由县府颁发奖牌。计有郑子贞、巫悦昌合建的新斋一室;朱庆堂、林鑫堂合建的新斋二室;龚松三、林公干合建的新斋第一教室;邹联富、叶韧泉合建的新楼一室等。并对捐款一百元以上者刻石表彰,向外公布所有捐款使用账目,此举深得众人赞许。又编制初中章程图册,上报县府立案给钤。本年四月,东山中学校长彭精一先生提议,由肖人凤、邓则新、罗四维⑥、张应良等四人在关岳庙(原址在今中和圩后街东头)开办石扇女子小学校,招收了二十三名女生入学。此举开创了石扇女子教育的先河,功劳不可埋没。
六月初五那日,梅县教育局长李蔚霞带了省教育厅督学周斯铭来梅北视察。冯懋度和几位老师到四驳桥迎候。中午时分,三顶轿子和一干人马来到校门前。全体员生在大操场列队欢迎。体育教员陈振华高喊一声:“立正——”,全体学生“唰”的一声整齐站立,又随着口令向左右看齐,对来宾行注目礼致敬。校董彭精一首先下轿,李局长和周督学也随后下了轿。陈振华先生高喊一声:“梅北校歌,预备——唱!”全体师生齐声唱道:
磅礴郁积灵秀钟,
高踞上游雄,
洋洋乎邻里乡党扇仁风。
相亲爱,
复和衷,
少年活泼气如虹。
一炉陶铸夺天工,
促进文明事业隆,
跻大同,乐无穷。
歌声清脆嘹亮,气贯长虹,众来宾热烈鼓掌称赞。彭精一和冯懋度引领众人慢步参观了校园和实验室、图书室。下午又旁听了刘祥和先生的国文课和林金元先生的英文课。第二天上午又视察了关岳庙的石扇女子小学校,下午两位长官满意而去。不久省教育厅发来训令:核准梅北初级中学立案。那时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风行男女同校,县府乃训令石扇女子小学校员生和校产明春并入梅北。越明春开学,四位教员并入梅北,十六位女生插入梅北高小各班上课,梅北历史上首次有了女学生。看官,在下查遍手头资料,发现当年并入梅北高小的女生,竟无一人能读到毕业。以后几年招收的女生也是凤毛麟角。直至一九三二年,才有赖群珍、廖葵华等几个女性化的名字在高小毕业生名单上出现。而初中则要到一九三七年才有钟秀兰、章玉珍等几位女生毕业。真正体现男女享有同等受教育的权利,一直要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此前许多有天赋的少年女子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真是中国女性的悲哀。此乃闲话,按下不表。

却说一九二六年秋天,梅北校长冯懋度又有一番惊人之举。自从加办初中以来,一年间教员学生人数大增,校舍又显紧迫。现今已有初一、初二两班共九十余人。眼看明年开学又要招收一班新生,那新楼教室却只有两间,直把冯懋度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那一日特意早早出门,步行三十余里路来到县城。一路上无心观看街市的繁华,迳直来到下市状元桥背的东山中学。看官,你道那冯懋度来东中有何贵干?有道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原来他是来找彭精一商量筹款建校之事也。各位知道,这冯懋度乃东中创办人之一,当过第一任校长,对东中之一草一木自然情有独钟。眼下见校园花木葱笼,校舍错落有致,员生秩序井然,不由得暗暗称道:这彭精一确实治校有方。两人在校长室相见,少不了一番寒喧客套。冯懋度正要转入正题,彭精一先开口说道:“老校长,贵公子引士先生近来身体可好?我早就想请他来东中执教,无奈他身体稍弱,你又不肯割爱。听说最近添了贵孙?可喜可贺。”
看官都知道,那冯引士是崇德第二届高小毕业生,也是东中第一届高中毕业生,后来考入天津北洋大学⑦。一九二四年大学毕业时,患了肺结核病,在家休养了一年,眼下正在梅北担任教务主任兼数学教员。冯懋度不肯让他来东中执教,不过是为了更好照顾他的健康,这也是为人父母的常理罢了。当下冯懋度谢过彭精一,便直奔正题问道:“昌明,眼下梅北校舍挤迫,明年秋季如何开学?筹款建校真是急如救火。你执长东中虽仅两年,而筹款建校项目颇多,今日特来请教。”
彭精一略作沉吟,长叹一声答道:“老校长,东中也为校舍发愁。现今政府财力单薄,办一间县立中学尚且捉襟见肘,那有钱给我们这些私立学校?我正想亲自到南洋走一趟,向海外乡亲募款,或许好过在这里守株待兔呢。”
冯懋度一听,顿时豁然开朗。急忙问道:“此法甚好,我也想跟你一起去。不知你打算几时动身?又打算去哪几个埠?”
彭精一答道:“本想尽早成行。现今东斋升楼刚刚开工,又刚租下唐屋、曾屋民房,拟改作学生宿舍。又拟租东面十几亩旱地建大操场,我哪里脱得开身?看来最快也要明春才能动身呢。”
冯懋度说:“现今梅北用钱紧急,哪里等得到明年?就算筹款顺利,行墙架屋也恐怕要三、五个月,我看我要先行一步了。”
彭精一道:“那你就先动身好了。少楼先生去过巴城,或可与你同行,也好有个照应。缅甸的龚松三先生,是小沙人氏。对东中是极支持的,你也可以去找他。”又笑着说:“你的捞篚⑧先下了手,大鱼都被你捉尽,明年轮到我去只好检些小虾了!”说罢两人大笑起来。
冯懋度说做就做,回到石扇第二日就托人去找水客,办理各项准备。到十月初六这日,冯懋度与邓少楼二人从梅城下市水打伯公⑨码头搭船起身,第三日到了汕头。又换船到了香港,上岸第二日便去找邓石甫。其时邓石甫在九龙宋王台闲居,见到同乡来访,自然十分热情接待,捐了一笔款子。又帮他们买了去新加坡的船票,送他二人上了“威尔士”号英国轮船。那冯懋度从未出过远门,第一次飘洋过海,就在七洲洋上受尽了风浪颠簸之苦。吃不下睡不着且不说,那七天七夜的呕吐真要把肠肚都呕了出来。好不容易到了新加坡,有郑生郎等石扇乡亲到码头来接,带回家中休养了半月,这才渐渐恢复元气。那马来亚和新加坡都是英国属地,只见那高楼林立,商铺繁华。汽车、自行车满街乱跑,把冯懋度与邓少楼二人看得是眼花缭乱。好在嘉应同乡会和几个石扇同乡照应,在新加坡停留了近两个月,筹得叻币⑩两千余元。冯懋度知道梅北正等钱用,急忙先将那叻币兑成国币五千余元,托水客带回唐山。自已二人继续前往柔佛、马六甲、芙蓉、北历、槟榔屿各埠筹款不提。
却说冯引士于一九二六年担任了梅北中学教务主任,又恰逢校长冯懋度出发到南洋筹款,免不了独力挑起这校务的重担。十二月中接得校长托人带回捐款一笔和书信一封,不禁大喜。随即按照校长信上吩咐,展开续建新楼两间课室的工程。又在正楼右侧河岸上落基开建厨房、饭堂、宿舍、医务室和一间教室。转眼过了老年,三月又收到冯懋度汇回一笔捐款,并在信上说要今年秋天才能回国。那冯引士少不了打点精神,极力料理校务不提。
原来那冯懋度与邓少楼二人,从新加坡坐汽车来到柔佛,会见侨胞并筹得一笔捐款之后,又由柔佛到马六甲,再到芙蓉、怡保、槟榔屿。一路上少不了风尘仆仆,受尽奔波。幸而有梅县侨领潘敬亭、陈南康、陈鼎义、叶其渊等人相助,行程尚称顺利。各埠华侨乡亲也十分热情,一听说是唐山嘉应州来募款建校的,不管原乡是嘉应五属⑾,还是广府潮汕,福建海南,大家都乐意捐款。到年底时将筹得的捐款五千余元汇回梅县,又由槟城乘船去了缅甸仰光。其时缅甸也是英人管治,仰光乃水陆大埠,百业兴旺,经济繁荣。二人在仰光停留月余,期间恰逢农历新年,各属会馆贺岁活动颇多,正好乘机筹款。又得龚松三、林公干二位先生大力相助,募得数千元。遂于当年三月由仰光乘船到达印尼棉兰。印尼是荷兰属地,那棉兰是苏门答腊州府,又是另一番繁华景象。二人在棉兰停留十几日,略有收获。又乘车去巨港,转船去勿里洞等埠。勿里洞华侨邹联富校董热情接待,又带领二人四出拜会乡亲筹款。冯、邓二人辗转于农历端午节前到了巴城,石扇乡亲章添麟、李伟南、傅季廷、郑百度等人来接,热情款待二人。那郑百度在民国前三年石扇公学草创之初出力不少,又替郑作衡先生批改学生作文一年,可说是梅北开校元老。民国元年受江西赣州广东会馆之聘,担任粤商自治会干事四年。后来到巴城中华学校任教多年,眼下在此地担任华文《天声日报》之编辑。因与二人同属旧友,公余之暇不时带他们去各处游玩,并带二人去各属同乡会馆拜会筹款。过了端午节,章添麟派了伙计带他们二人去到万隆、约也、泗水等埠活动筹款。这一趟又花时数月,筹得数千荷盾⑿,到九月初才到回巴城。九月中乃由巴城乘船回新加坡,再由新加坡乘船回国。路过香港时停留数日,邓石甫在酒楼设宴给二人接风。一见面,邓石甫就对二人说道:“懋度兄,你们这一去将近一年,飘洋过海,两位校董辛苦了。今年四月东中校长彭精一也曾路过香港去新加坡等埠筹款。谁知刚到新加坡就接到国内电报,说梅县当局开展‘清党’运动,怀疑东中、学艺、嘉大⒀三校有共产党活动,师生数人被抓走,学校被查封停办了。”
冯懋度一听大惊,急忙问道:“抓了些何人?现在情况如何?”
邓石甫笑道:“懋度兄不必惊慌。当日彭精一接到电报后急忙赶回广州,找到校友叶剑英设法营救,代校长肖木麟等被抓的师生现已开释,学校也已复课。而彭精一已辞去东中校长之职,眼下正在省城谋事呢!”说完又叹口气道:“这一年国内局势急剧变化,国共两党交恶,兵戎相见。湖南、江西先后发生兵变。梅县也发生共产党暴动,现在仍是兵荒马乱,据闻石扇都在”剿共“呢,真是国事堪虞也。”
二人听后不禁扼腕叹息。冯懋度归家心急,匆匆买了船票,搭船回到汕头,又换船于十月初七回到梅县。这一趟艰辛共筹得两万六千余元,不单止扩建了新楼两间教室和四间宿舍,还建成了西斋一间教室和六间宿舍。又建成厨房、饭堂、医务室,挖井一口,还扩建了操场。又在校内栽花种树,修筑围墙,建造新式铁栅门等等,基本上奠定了现在梅北中学校园的格局,校容校貌也焕然一新。又在校门内右侧动工加建应接室三间。这年十一月五日,梅北中学隆重举行高小二十周年纪念会。梅县教育局长官、各中小学代表、远近乡民等三百多人前来参观。学校又组织学生成绩展览,晚上又举行游艺会,师生同庆,宾主齐欢。大家都称赞梅北房舍整齐,校园美观,冯懋度此行功不可没也。后人有诗赞曰:
筹款建校志欲高,  飘洋过海不辞劳;
功归冯、邓二校董,青史应将姓名标。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①     2006年10月,此匾由梅北退休教师郑金生发现,仍收藏于郑竹滨之孙郑呈民家中。
②     肖玺民,后改名肖玺明,银钱村人。民国时曾任西南航空公司总经理,少将军衔。解放后在上海任公职,现年老居上海。
③     张福云,后改名张志岳,民国时曾任第二军军长兼天津警备区副司令,少将军衔。
④     彭精一于1921年夏在上海交通大学毕业,随即在上海中国电气公司任职,1923年底回梅县东山中学任校长职。
⑤     李景灏—早期留日归国学者,是梅北百年来学历最高之教员,详情未考。
⑥     罗四维—原名罗泮香,大岭乡人。1917年即入梅北任教员。后两度往南洋华校任教达十一年。回国后在东山、梅北等校任教。据查挡案记载名为罗是维,其本人签名为罗四维。
⑦     北洋大学—1895年由清政府创办,首任校长盛宣怀。1951年改名天津大学。
⑧     捞篚—用于捞鱼的手持锥形网,有长柄。
⑨     水打伯公—地名,在今梅州市沿江路一带,旧时有客船码头。
⑩     叻币—英国殖民统治时期马来亚、新加坡货币名。因马来语称新加坡“石叻坡”而得名。
     嘉应五属—清代嘉应州曾领兴宁、平远、长乐、镇平及程乡本土,谓之五属。
     荷盾—荷兰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尼货币。
     嘉大—即嘉应大学。1924年由美国传教士汲平如和乡绅黄墨村、廖道传等人在梅县东郊天字岃创办,1928年因时局动荡和经费短缺而停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