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晚餐:资本市场的国有资产大博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7:00:37
最后的晚餐:资本市场的国有资产大博弈 [ 荷风掠影 ] 于2010-12-11 13:00:24 上帖 [ 发短信 ] [ 表状 ]

 


最后的晚餐:资本市场的国有资产大博弈


迫于广大民众的普遍醒悟,也迫于网络舆论的强大压力,还迫于实体兼并重组转让的重大挫折,以鞍山钢铁的私有化接管失利(主要受让人致死)为标志,国有资产的显性变卖也就暂时告一段落了,西化精英们再也不敢公开席卷国有资产。但是“国退民进”的主程序从来没有中止,而是变换了“资本经营”手法,从实体领域悄然转向资本市场,在现代企业制度的股权运作过程中不断深化。

资本市场波诡云谲、暗流汹涌。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忽悠下,国有支柱企业的整体上市和全部流通过程,已经基本达到目的了。即通过资本市场全面侵吞国有资本的全部条件已经具备,剩下的全部问题,就是不断推动和加速运行极具隐蔽性的资本运作程序,在外部势力的掩护下,向全面控制公有制经济命脉的最终目标大步迈进。由于资本运作的隐蔽性、模糊性和特殊性,人们很难从中发现西化精英“温水煮青蛙”的险恶技俩。

需要提醒的是,西化精英最初所忽悠的现代企业制度,实际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两种,由于“有限责任公司”架构无法上市,只能采取实体领域的关停并转进行消化,运作方式是在众目睽睽之下,极其不利于产权更替的全面推进,因此也就不露声色地退出历史舞台。市场化的经济制度改革结果,就是以“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西化精英所忽悠的现代企业制度的代名词,使产权演变全部进入具有隐性特征的资本市场。

同样需要提醒的是,当代中国的国有支柱企业,实际已经少之又少。一是国有企业(主要是指央企)的实际数目令人生疑,我们即使考察央企从100多家缩减到80至100家的改革目标,也能发现数字之中仍然带有虚假泡沫,其中许多已经上市的央企“股份公司”实际是从铁路、电讯等部门,通过母鸡下蛋逐步分离出来。二是最近有人声称国有资产三十年来从人民币三万亿增加到了百万亿,这对几乎全部入市的资产而言,根本就是一个谎言。

进入资本市场的国有支柱企业,早就让人疑窦丛生了。最初上市的国有企业,包括中国平安、深发展、浦发银行等强化党委领导的金融类央企和其它一系列资源类、支柱型央企在内,通过无数次的产权稀释、股本摊薄和向所谓社会公众出让权利等,如今花落谁家已经很难把握了,国家对其资本经营的实际控制权早被大大削弱。在前两年控制国有企业经理人薪酬过高的舆论压力和调控政策下,浦发银行等竟敢以自己是股份制企业而公开抗拒。

福建有家黄金公司(名字记不太清了,没有根本出入敬请谅解),在短短一两年的时间之内,总股本迅速稀释到了原先的数十倍之多,导致地方国有大股东的控制权基本旁落。包括中石油在内的许多国有支柱企业,在向国内外股东分红送股的巨大反差之中,谁能相信这些公司的实际控制权依然还在人民手中?所有这些上市企业,每一家都需经过资本运作全过程的全面审计和细致解析,才能作出关于产权归属的翔实研判。

笔者从一开始就坚决反对推出融资融券,反对无效,因为主流经济层竟是如此惊人地口径一致!事实证明,即使当前中国A股市场的指数变动波澜不惊,但盘中的实际变化更为凶险,而且极具利益输送的规律性!富有讽刺意味的是,这时候的西化精英们,似乎早已忘了当时又是如何地疯狂推出股指期货的!似乎压根儿就不曾有过这么回事儿,以至于一个个地从此闭口不谈融资融券的成败得失和责任归属问题了。

同样是在中小板市场,我们完全可以从中发现,这个市场只不过是在重复着中国股市开市之初的圈钱运动,所有前途未卜、凶险无比的高价中小股,将来必然要将中国股民宰个片甲不留!国内外资本运作的强势集团,一定会将中小板的利益斩获,全部用于沪深A股的低价优质国企股的建仓过程。笔者有理由断言,假如在一轮轮的股市调控过程中,国家对于国有支柱企业的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下降了,就一定是国有资本利益向强势资本集团的最后输送过程!

不信?咱就等着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