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塔大全(三十三)【湖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2:52:23
★★★還舊樓主2010年11月14日收集整理★★★
        古塔,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载体之一,古塔为祖国城市山林增光添彩,塔被佛教界人士尊为佛塔。矗立在大江南北的古塔,被誉为中国古代杰出的高层建筑。塔,源于古印度兴建的年代,一说佛陀在世时王舍城有一位孤独长者就已开始,建造用以供养佛陀的头发、指甲来表达人们对佛陀的崇敬。一说是佛陀湟磐后才建造,用作安置佛骨舍利的塔,梵文音译“施堵坡”(Stupa)巴利文音译“塔婆”(Thupo),别音“兜婆”或称“浮屠”汉文意译为“聚”、“高显”“方坟”、“圆冢”、“灵庙”等,另有“舍 利塔”“七宝塔”等异称。
湖北
623、湖北武汉黄鹤楼前胜象宝塔

原在蛇山西端的黄鹤矾头,1955年因建武汉长江大桥而拆迁,1957年在引桥东头复原。
胜象宝塔,是元代至元三年(1343)威顺王宽彻普化的世子所建,用以供奉舍利和安放佛教法物,是一座大型菩提佛塔,分为地、水、火、风、空五轮,所以又称“五轮塔”。塔原在武汉市蛇山西端黄鹤楼前,虽然不算高大,但长江来往船只远远就能望见它。又因它形似灯笼所以曾被误冠以“孔明灯”的称号。1955年修长江大桥时,把它迁移到蛇山上。
胜象宝塔是典型的元代覆钵式塔,总高9.36米。塔部分用石砌成,塔室则砖石混用。塔由塔座、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座是须弥座,呈十字折角形,四周分别雕刻精巧的云神、水兽、莲瓣、金刚杵、梵文等装饰。塔身为素洁的覆钵体。塔刹的基座也为须弥座形,刹身相轮十三层,上刻莲瓣承托石刻宝盖,下面刻“八宝”花纹。刹顶为铁制宝瓶。
塔室内为中空式,全部密封,没有地宫。后来曾打开过,发现塔心内有石幢一个,高1.03米,下为圆座,幢身八角形,顶刻各种莲花装饰,雕刻精巧。塔室内还发现一个铜瓶,瓶底刻有“洪武二十七年岁在甲戌九月乙卯谨志”十六个字。
624、湖北文峰塔

文峰塔,又名文风塔、白乳高僧塔,座落在湖北省钟祥市郢中镇古城东西隅的龙山之颠,始建于唐僖宗广明初年。据载:“塔在弥勒院(龙山报恩寺前身),昔黄巢戮一僧,刀方加,白乳流出,巢异之。邦人敬礼,累土为浮图。”
明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重建为圆形实心砖石塔,由地宫、塔座、覆钵、相轮、宝盖和利刹六部分组成。塔式独特,通体雪白,通高21.52米。塔基呈递缩八边形;上为覆钵,似倒扣的佛家法器——盂钵;相轮二十一递缩,每层檐下设类似斗拱的砖饰;顶部为三个铜质圆形宝盖,四周悬挂铜铃;利刹一柱嵌三元,象征“三元及第”;地宫中珍藏着佛教珍物:“佛像一尊、辟支佛舍利二颗、柏达师舍利二十颗。碧峰师灵骨一枚。”该塔距今已有610年历史,一九六一年列为湖北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文峰塔别具风采,象竖立的毛笔,直插云霄,颇具文采之风,而故名。龙山面临镜月湖,背倚古城,西与元佑宫毗邻,东连绵绵群山。登龙山瞰四周,奇情美景美不胜收,是人们游览的好去处。
625、湖北黄梅县城东12公里的东山五祖寺旁大满禅师塔

湖北黄梅五祖禅寺建于唐永徽五年(654),是中国禅宗第五代祖师弘忍的道场,也是六祖慧能得法受衣钵之圣地,被御赐为“天下祖庭”。
弘忍大师初时建寺于东山之上,故初名为东山寺,亦称东山禅寺,简称东禅寺。唐大中二年(848),宣宗敕建五祖祖师寺院,并改赐寺额为大中东山寺,亦曰五祖寺。宋景德中(1004-1007),真宗改赐寺额为真慧禅寺。英宗于治平年间(1064--1067)御书“天下祖庭”,徽宗于崇宁元年(1102)御书“天下禅林” 赐给五祖寺。
元至顺二年(1331)文宗改赐寺额曰东山五祖寺,简称五祖寺,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弘忍大师在东山开辟道场后,广开法门,接引群品。轰动全国,吸引四方学者,常住门徒多达千余人。武则天立周即位后,提倡佛教。久视元年(700),请弘忍授法弟子神秀、玄约、慧安等赴内道场供养,并赐为国师。这样一来,弘忍的声誉愈高,五祖寺的声望也越大。后来,五祖寺在李唐诸帝的支持下,继续兴盛,从未衰败。
宋代,五祖寺继续得到扩建和发展。北宋真宗至南宋高宗期间,师戒、法演、表自、宗拔等名师任五祖寺方丈,相继大兴宝刹,修建殿宇佛塔。特别是法演住山时,大兴祖庭,大振宗风。其法裔弟子中,佛果克勤、佛鉴慧勤、佛眼清远三人,时称“三杰”,亦称“三佛”,精励自持,广扬佛法,禅风大盛,使五祖寺的名声更加震动天下。
宋末后东山毁于战火,一时冷落萧条。直到元十九年(1282)了行禅师再入东山,扫寺故基,重兴土木。皇庆二年(1313)三韩万奇上人从渖王请,奉弘忍肉身还东山。至治二年(1322),法式禅师精励自持,作大殿,奉祖师;作经阁,藏经卷;梵刹佛像俨然一新,金碧辉煌,使一时趋于衰微的五祖寺俨然中兴。后来五祖寺几经劫火,又多次重修。
626、湖北襄樊市襄阳县广德寺金刚宝座塔

广德寺原名云居寺。位于襄阳县城西约13公里处。四周呈方形,面积约30000平方米,有一条宽约10米的小溪环绕。殿宇林立,古树参天,苔藓匝地,异常幽静。
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名“云居禅寺”,明成化年间(1465~1487)由隆中迁此,因宪宗御笔亲赐“广德禅林”,遂一直沿袭至今。寺内原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伽蓝殿、韦驮殿、观音殿、藏经楼、方丈房等建筑,现仅存天王殿、藏经楼、方丈房和多宝佛塔。天王殿为硬山顶,因人为破坏,已改原有风姿,内部完整,外部改成民用建筑。藏经楼为重檐硬山顶式,系清代重修。大雄宝殿重檐九脊,翼角恽飞。多宝佛塔建于明弘治七年(1494年)至弘治九年间,为砖石仿木结构,通高约17米,由塔座、塔峰两部分组成。塔座高7米,成八角形,上迭浅檐,下奠矮基,砖砌角柱,石雕龙首。各墙均设有壁龛,上供石雕跌坐莲台佛像一尊,各壁设有石雕券门4个,正门上方石匾横书“多宝佛塔”4字,下置3个“佛”字,严谨浑厚,苍劲有力。塔峰置5座小塔,居中者为喇嘛塔,高10米,下置须弥座,上置莲台,与覆钵式塔肚承接;上置相轮,顶置铁空盖。
主塔四周有四座六角形五层密橹式砖塔,并设有佛龛。塔的上下内外共嵌有石雕坐佛45尊,故称多宝佛塔。古塔旁有银杏一株,4人合抱,高约35米。明嘉靖帝曾效汉武帝封松柏故事,赐以“大将军”封号;以后,清乾隆帝又加封为“感应大将军”,树旁尚有碑刻似记其事。多宝佛塔现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27、湖北龙山塔

龙山塔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土台乡龙巢山顶。建于清光绪二十六至三十二年(1900-1907年),解放后曾做过一次较大的修缮,保存完好,古朴如初.名称来历说法有二:一说镇"龙颈",免水患,故名:"龙山塔".一说为振兴艺文,均州城建有一魁星楼,眺望龙山塔,魁星爷握文笔,坐均州,复兴文门,将出一斗三升的芝麻官,故名"文笔塔".为均州八景之一.文笔塔高11.5米,直径6.5米,为三层六面砖木结构建筑.塔顶呈尖形,底层有前后二门(后门已封实),旋形塔梯直达三楼,底层无窗,二、三层每面墙壁上各有一圆形窗孔,用于观赏景物. "古阁高耸距龙巢,吞尽长江千里涛".如今宝塔高高矗立于烟波浩瀚的丹江库区中,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奇妙新颖的山水画卷。
628、湖北兴文塔

市级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县城南门坡海拔900米处,距县城3公里。清同治八年(1869)长乐知县邓师韩造。塔身7层6面,高22米,占地42平方米,底层塔内12.5平方米,砖石砌筑;每层楼檐突起,顶塑金褐色塔尖,门北向城廓,联镌“云梯直上欣题雁,天阙遥开稳步鳌”,额刻“兴文塔”。相传邑土轻地空,不养士人,为镇地脉,兴文化,故造此塔。
兴文塔坐落在湖北宜昌的五峰县城南门坡、省干线公路旁,是宜昌市标志性古建筑之一。传说五峰城及其周围地脉轻浮,毗邻长阳城及其周围地脉凝重,地气外溢难出栋梁之才,因建此塔以镇之。在塔上可看五峰县城全貌。
629、湖北黄冈青云塔

在黄冈市江滨钵盂峰上。明万历二年(1574年)兴建,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重修。全用石砌,为楼阁式,高约43米,平面八角形。7层,层层出檐。循塔内石级登临顶层,可俯瞰江心“龙蟠晓渡”,近览右方“东坡赤壁”,远眺对岸“鄂城西山”。
630、湖北双城塔


双城塔,又名大圣寺塔,位于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镇南3公里的周家墩村。
历史记载:
1、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徐寿辉部将邹普胜(当地人,后为太师)据此,建此塔。塔高35米,13层,形态美观,气势凝重。塔内有阶盘旋至顶,眺望四周,远山近水,尽收眼底。
2、在红安县七里坪柳林河畔的双城旧址之上,故又名双城塔。据县志记载,元末红巾军天完政权太师邹普胜等曾驻此,塔亦为此时所建。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重修。塔为砖砌,仿木结构,东西向,平面六角十三层,高近40米,由下而上逐层递减,各层斗拱、檐角、勾栏、门窗、神龛均以特制砖件拼装,榫卯相扣,严密合缝,其上所有莲瓣、牡丹、双钱等装饰花纹,精巧玲珑,布局有致。通体比例均衡,收分圆和,形态健美,气势凝重,具有宋代建筑风格。内有阶梯,盘旋至顶,远眺四周,令人心纵神驰。
3、据传,此塔原址原为一座寺庙,和尚众多,香火旺盛。寺庙和有朋养猴之爱好,几经繁殖,猴群较大,经常盘绕于塔顶及各层沿壁及树枝上。由于孙悟空的传说,于日这座寺庙被人称为“大圣寺”。后来几经战乱,各尚逃散,猴群亦逃散。由于上述传说,现今仍有不少盗宝份子,认为此处必有镇塔之宝,经常盗挖,但均被村民发现而逃跑……
631、湖北荆州万寿塔

湖北荆州沙市万寿塔,系明朝第七代辽王朱宪火(节)藩封荆州时,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遵嫡母毛太妃之命,为嘉靖皇帝祈寿而建,历时4载。塔八面七层,楼阁式砖石仿木结构,通高 40.76米。塔基八角各有一汉白玉力士为砥柱。塔内一层正中有接引佛一尊,身高8米,肃然威严,塔体内外壁嵌佛龛,共有汉白玉坐佛87尊。部分塔砖烧制独特,成正方形,图文并茂,计有花卉砖、浮雕佛像砖、满藏回蒙汉五种文字砖共2347块。塔身中空,内建石阶,可盘旋而上至各层,每层向外洞开四门。塔顶为葫芦形铜铸鎏金,其上刻有《金刚经》全文,是不可多得的珍稀文物。
万寿宝塔建于荆江大堤之上,除了为皇帝祈寿的主旨外,另还有镇锁江流、降伏洪魔,保一方平安的寓意。请注意,万寿宝塔特色独具的是:塔身深陷大堤堤面以下7.29米,堤顶已高出塔的第一层。这一奇特景象的形成,主要源于长江河床、水位在漫长岁月中逐渐抬高、荆州大堤随之不断加高所致。为了保护这座古塔,当年高僧们在塔的外围筑墙挡沙土,尘嚣甚上,这个古佛塔看起来就越来越往下陷了。
632、湖北凌云塔

凌云塔在湖北应城市区南3.5公里大富水故道东岸。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兴建。初为3层,以“文峰象征”之意称文笔塔。同治十年(1871年)重修,取“高耸入云”之意,易为今名。七层六面,高30余米,砖石砌筑,楼阁式,门窗、柱枋、斗拱、檐角等多仿木结构,铁铸塔刹,凌空卓立,风格古雅。内置旋梯,登顶环眺,远山含黛,近水漾蓝,田园流韵,扑面而来。
633、湖北天然塔

天然塔在宜昌市南部长江北岸。相传为晋代郭璞始建,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重修。砖石叠砌,八棱七层,高约42米,层层出檐,其下皆有斗拱装饰。塔座八角,有石雕八大金刚负塔,形象生动。底层塔门西向大江,石额刻“天然塔”三字,边框饰二龙戏珠及云纹图案;门楹刻:“玉柱耸江干,巍镇荆门十二;文峰凌汉表,雄当蜀道三千。”
塔内有145级石梯盘旋至顶。登临塔顶,俯瞰宜昌港,舳舻相接,帆桅如林;对江五龙山,五峰连峙,苍翠欲滴,状若五龙蜿蜒临江。每当朝阳初起时,塔光山影倒映江面,宛如一条巨型钢鞭,压在五龙之上,因而又有“鞭打五龙”之称。
634、湖北连珠塔

连珠塔恩施城东的五峰山,如五珠相连,间而不断,因此又名连珠峰。连珠塔连珠首峰上建有宝塔一座,因山得各,叫连珠塔,建成于道光11年(1831年),已有150多年的历史。
连珠塔距城仅三公里。连珠塔山门呈辕亭式,门外左右两边各有石鼓一面、石柱一根,石柱上的对联是:“秀挺五峰奎壁灿,灵钟六邑冕裳新”,横额是“山辉川媚”。连珠塔山门两侧的空花砖墙,伸展开去,包抄整个山头,形成—道围墙。连珠塔围墙上,藤蔓缠绵,围 墙外绿树成荫。
塔高40米,重檐七叠,基部用巨型条石砌成,呈八棱形状,每角刻掌托力士一个,姿态各异,给人以稳如泰山之感。连珠塔塔身以大青砖砌成,经久不化。连珠塔塔门有精工镌刻的“七级庄严人际风云瞻气象,五峰单秀天开图画助文明”的对联。连珠塔塔内旋螺式悬梯连通七层,梯宽仅容一人,游人须鱼贯而上,从第二层起,每层设窗口两个,到顶层可纵观山城全景。
发布于2010年12月11日
歡迎進入還舊樓主個人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