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启康:读书掇存(三十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9:23:14
杜启康
(312)清游戏主人所辑《笑林广记》(乾隆四十六年刻本)卷六《闺风部》中,其中之一曰:
一翁素卖古董为业,屡欲偷觑其媳,媳诉于婆。一日,妪代媳卧,翁往摸之,妪乃夹紧以自掩。翁以为媳,极为赞誉,以为远出婆上。妪骂曰:“臭老贼,一件旧东西也不识,卖甚古董!?”
卖古董者连家藏的“旧东西”都不识,此翁老眼昏花栽的跟头可谓大矣!
(313)明清时代,江南一带素有“无徽不成镇”的说法。根据徽州人胡适先生的解释:“一个地方如果没有徽州人,那个地方就只是个村落。徽州人住进来了,他们就开始成立店铺;然后逐渐扩张,就把个小村落变成个小市镇了。”据胡氏后人程法德的回忆,胡适高祖在上海浦东川沙独资创办了“胡万和茶叶店”,店址坐落在镇上大街正中,颇有几分气派,因当时川沙尚未建县,故而当地竟有“先有胡万和,后有川沙县”的民谚。
(314)从前在报纸上写连载小说,并不是全部写好了交付发表的,而是每日写好报纸篇幅所需要的若干字数,每日发排。有的作者一天要写好几家,怕故事搞错了,就裁成几张纸条,记下这天所写的每一篇结尾,明天再继续写下去。如张恨水先生走红以后,各家报纸都来争相约稿,每一家都情不可却,只好采取这种分头应付的写作方法。也许一个故事起了个头,以后如何变化还没有肯定的主见,且写下去再说,听其自然发展。其间听到当时的一些社会传闻,觉得可以利用的,就随手拈来,糅合进去。
(315)听说已故女作家张爱玲对中国小说最欣赏的是三部:一时《红楼梦》,这容易理解;二是《海上花列传》,写长三堂子妓女的声容笑貌,刻画入微,连鲁迅先生也给予了肯定,张爱玲所以喜爱也自有她的见解;三是《歇浦潮》,想来是欣赏它真实地反映了上海的社会百态吧。
(316)《香格里拉》是陈蝶衣作词、欧阳飞莺演唱的一首旋律非常优美的、脍炙人口的电影歌曲(伦巴曲调),曲调明快,传唱一时。解放后,这首歌多次受到批判,被认为是“靡靡之音”的黄色歌曲,从此被打下“冷宫”达数十年之久。
平心而论,《香格里拉》当然不是进步歌曲,说它是《靡靡之音》也还可以,但决不是“黄色歌曲”。而且时代背景也弄错了,《香格里拉》风行于1947年至1948年间,并非日本侵华的敌伪时期。
据陈蝶衣说,那年电影导演方沛霖要拍一部歌舞片,要蝶老写一首歌。蝶老正不知以何为题,恰好看了美国男星考尔门主演的《桃源艳迹》,片中讲一个外国人来到一个山明水秀、花红柳绿的地方,名叫“香格里拉”,又遇见一位绝色女子,与之发生恋爱。后来外国人要回国了,想把那女子也带出去,不想那女子一走出“香格里拉”,马上就变成了一个老太婆…..蝶老就据此写了那首歌。说有什么重大意义,说不上;但也无害于人,有一点美丽的想象而已。
(317)有些老的京剧名角对于同台合作的人选往往不太重视,总是昧于这样的观念:“观众是来看我的,不是来看别人的。”有的还特地用一些比较差的配角以反衬自己的“佼佼不凡”。马连良却一反其道,合作的人就是要请某一行出类拔萃的“尖子”,如青衣张君秋,小生叶盛兰,花脸袁世海等,哪一个后来不都是自成一家的宗师。但与马连良一块儿演戏,你尽可以充分发挥自己所长,仍然无损于马连良独有的光辉。有一次马连良在北京演《打渔杀家》,剧中的大教师,本可由剧团里的马富禄担任,“戏份儿”(代价)只要25元。马连良却别出心裁,特约名武丑叶盛章临时客串,代价是40元。马连良情愿出这样的高价。消息转出,轰动戏迷,卖座满坑满谷,比平时多卖了100张左右的票子。这也是马连良比别人棋高一着的地方。
(318)蔡元培曾经亲自到柏林邀请爱因斯坦到中国讲学,可是爱因斯坦先答应后又拒绝了。因为中国的同意书可能是邮阻罢,爱因斯坦没有看见,双方所议的报酬也有差异。差多少钱呢?也就是以“千”作单位的美元。那时梁启超也同意了,他那个什么基金会也答应给钱了。其时,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夏元瑮刚从德国回来,认识爱因斯坦,已为爱氏讲“相对论”作准备,好给听众打一个听讲的基础。可是,日本人多出了一些钱,把爱因斯坦给抢去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