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释之:央行货币委员李稻葵应该回家卖拉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7:39:21


前晚在常去的一个拉面店里吃饭,买单时发现老板娘少找给我5毛钱,一问是我要的1个卤蛋从1块钱涨到1块5了,她还带点歉意地给我解释,“真没办法,鸡蛋进价又涨了,我也不得不涨点价”。真是如此吗?店家真是因为成本上涨就敢相应涨价吗?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李稻葵的回答是“是”。他认为本轮物价上涨与以往完全不同,最基本的机制是成本上升,“成本太高了,因此企业抗不住,企业会通过各种方式把成本上升压力转嫁给消费者,这是成本推动型的。”成本怎么上升呢,很重要一点是因为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也就是说是输入性的。他还把这叫做创新思维。

这种解释看似合情合理。生产成本涨了,企业不愿吃亏,就要通过涨价把压力向前转嫁给消费者,所以生产成本越高,物价就越涨,也就是说,“生产成本决定价格”。看到这,你意识到哪儿错了吗?

是的,“生产成本决定价格”错了。价格从来不是由生产成本决定的,其实要反过来说才正确。一种商品的价格是由其市场需求决定的,而生产成本对需求不会有任何影响。任何企业制定价格都是在其净收益最大点上,不敢高,也不敢低。给定需求,涨价将会降低净收益。也就是说,需求不变,无论成本怎么涨,企业也是不敢相应涨价的,成本压力是不可能转嫁给消费者的。光是成本上涨,我们没有任何理由相信物价将会上涨。

而且,我们不是老说商人贪婪无耻吗?用马克思的话说是,“资本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被绞死的危险”。那就要问,十分明显一点,如果商家真能以涨价的方式转嫁成本压力给消费者,他们为什么要等到成本增加的刺激时才涨价呢?商家在此之前居然会故意节欲,有钱不多赚有财不大发?事实是,如果需求状况允许涨价,商家们肯定早就利用了这些机会,根本不会等到成本变了再动。

重复一下,如果消费者不买账,成本再怎么涨,他商家也不敢涨任何一丁点,反之如果消费者买账,他绝不会等到成本涨了才去调价,他早就涨了。记住,价格只源自你的内心,它绝不是由生产成本决定的。

回到本轮物价上涨,这是最典型意义上的一个货币现象,是货币超发制造的需求拉动型,是周其仁所讲的“那放出去的货币购买力,总要把商品追到了手里才算消停”。而商家不过是在迎合着消费者的需求“被动”涨价。

好了,再去吃碗面吧。“老板娘,怎么又涨了一块钱?”“真不好意思,国际粮价涨了啊。”“哈,你真有创新思维。”李稻葵应该回家卖拉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