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宝法王有关菩提心的开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6:20:44
┆┆┆┆┆┆
白玛喜饶的BLOG
http://blog.sina.com.cn/shirenze66﹥复制 ﹥收藏本页
博客首页个人首页┆管理博客┆我的文章┆我的相册┆我的圈子┆我的播客┆给我留言

白玛喜饶的BLOG
活力地带
个人首页管理博客
我的文章我的相册
我的圈子我的播客
给我留言
我的文章分类
■我的所有文章
■教育
■哲学
■菩提心的修法
■空性见的层次和修法(1)
■空性见的层次和修法(2)
■行脚记
■各国佛教历史
■人物
■心理医疗室
最近更新的BLOG列表
■梵~~虱子多了不咬
■掌上晴空的BLOG
■红雨的BLOG
■放飞驿站BLOG
■﹌╰>の筱舞〆梦
■寂寞的季节
■小余姐姐的小屋
■麦兜吧
■い綉⒎暖暖的BLOG
■旅途怀念...
注册┆登录┆发表文章
大宝法王有关菩提心的开示
2007-04-03 09:59:51
大中小
教授:第十七世大宝法王 鄔金钦列多杰
时间:2005年12月30日~2006年1月3日
地点:印度  瓦拉那西  智慧金刚大学
翻译:堪布丹杰    整理:释仁居    校对:堪布丹杰
(接上一篇有关出离心的开示)
(以下是法王亲口用中文教学...
然而,这样做还是不够,由於我们是大乘行者,所以我们还要发菩提心,这是很重要的。
就像在第一天有位法友问起菩提心的意义,今天就要谈发心。发心的方法有很多种,口诀也非常的多。发心不只是口上说说而已,而是真的要从内心发起菩提心。生起菩提心的口诀很多,这裡主要提到两种:第一是由广行派传承下来的「因果七诀」,第二是深见派的「自他交换」的方法。
「因果七诀」的修行方法,也分為两个不同的传承:第一是由噶当派阿底峡尊者传承下来,第二是由止贡派传承的修持方法。
今天要说的是噶当派传承的「因果七诀」:
1.知母
知母是很难的呀!
為什麼说知母很难呢?知道自己今生的父母是很容易做到的,但这还不够。这裡说的知母,是指我们发起菩提心后,要知道一切眾生都如同自己的母亲一般,这是很困难的。
那麼,我们怎麼知道一切眾生都是我们的母亲呢?首先要认知有轮迴。
如何认知轮迴呢?举个例子来讲,比方说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他具有能够觉知的心识,这一念心是需要依靠前因而生的。他不会无因而生、不是由异类的因而生、也不是由一个造物主而產生。这个心识是由延续的顺因,或称為同类的前因而生起的。透过这样一种逻辑的思惟,我们能推论出有一个同类的之前心识或觉知存在,一个接一个延续不断。这是透过由心识的延续来证明轮迴存在的一个思惟方法。
如果说这样一个心识,它不需要依靠同类的前因或任何其他外缘就能出生的话,那它就成為随时都生起存在,或者根本不能成立。
同样,我们也可以看到世界上有很多準确、刚刚好的例子。比如说有些人预言来世要投生的地方,结果真的出生在他说的地方。也有很多人,他能够回忆起前世的情况。因此轮迴已经成為科学家们研究、注意的一个焦点,虽然至今仍旧无法实证到什麼,但是大家都很关注这个问题。所以,就算我们自己还不完全相信轮迴,没有关係,但至少我们应该对轮迴產生疑问;如果说轮迴真的存在,但由於我们的无知而不相信,那将会是一个极大的错误。因此,我们现在应该换一种角度来思考轮迴了。
当我们谈论前世来生的时候,它是无始的、不断的一种延续…。而每一世我们应该都是有父母的,大部分的眾生都是需要有父母的。因此,无始的轮迴,生生世世加起来,我们的父母是非常多的。因此,轮迴当中,没有一个眾生不曾做过我们的父母。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世间上的父母可以分為三种:一是出生我们的父母,二是养育我们的父母,三是利益我们的父母。
一般世间上的父母主要是指我们的亲生父母。或者说当父母亲过世了,那麼养父母也会被称為父母。中文裡好像有一句话说,养育我们的父母的恩德,比亲生父母的恩德还大。
我听说过这样一句话。
第三种是利益的父母,这个大家可能都知道的。像现在许多藏传的喇嘛到国外弘法,得到很多施主的照顾,慢慢的,他们称这些施主有的為父亲、母亲。
这就是利益的父母。
所以父母指的不一定就是我们亲生的父母,世间上照顾我们的人也可被称為父母,因此,更可以泛指在世间上互相依靠的、直接的或间接的利益到的这些朋友,都可以称為父母一般。举个例子,我现在穿著袈裟,但是我并不是一出生就穿著袈裟的,这件袈裟是要靠很多眾生缝补、製作而成的。总之,世界上所有东西都是这样,互相帮助、互相依靠、利益之后才能成就的。所以我们可以这样想,互相帮助的这些眾生,都可以称為是我们的父母。
但是也有人会说,总是在正面上去谈,但的确也有很多负面,例如世界上那麼多眾生互相伤害,譬如有的伤害别人的家庭,抢夺他人的住处等等有很多这些不好的人存在。我们是会这样去想的,但我们更应该思惟一下,如果这样想著负面的事情,到底对我们有没有利益或好处?
2.念恩
无论是我们亲生的父母或是利益的父母,都对我们有恩情,有的能数,有的是数不出来的恩情。其中,最重要的恩德,就是救命的恩德。
譬如当我们遇到危险时,最重要的就是我们的救命恩人。
就像救命恩人的恩德很大,但父母的恩德是更大的。為什麼这麼说呢?因為如果父母在我们诞生到能独立自处之前的任何一天,把我们丢下不管的话,我们就会没命的。所以父母之恩是非常大的,他们不仅照顾我们一天而已,他们月月、年年的陪伴、照顾我们,所以说父母对我们有千百次救命的恩德。
或许有人认為,不见得所有父母都会这样尽责地照顾孩子,像是母龟,生了蛋之后就离开了,或者有的父母亲的确不好;但无论如何,在这裡说到念恩,指的是思念对我们有恩的父母。总的来讲,所有眾生都需要依靠父母亲,所以都是有恩的。
3. 报恩
当我们思惟父母的恩德,这念感恩的心清晰,我们就会想要回报。当我们念恩的心愈强时,报恩的心也会愈大。
4. 慈心
慈心的意思是一种珍爱,珍惜的意思。
有一个故事,巴楚仁波切和一位大弟子,两人在卓千寺雪山中闭关的时候,有一天,巴楚仁波切问弟子:「你想妈妈吗?」由於这位弟子认為,出了家,就应该要拋弃一切,所以弟子便回答:「自从跟随你的那天起,我就捨弃了家乡、父母与亲人,所以不想妈妈。」巴楚仁波切说:「你这种观念是错的,一切万法的根本是菩提心,生起菩提心的因是思念母恩,这样说来,你生起万法的根本是乾枯了。真是糟糕啊!」之后,巴楚仁波切為这位弟子开示母亲具备怎麼样的大恩,并要求这位弟子以几个月的时间,专门修行思惟母亲的恩德。之后这位弟子忍不住地想要回去见母亲,所以向巴楚仁波切请假,巴楚仁波切平时是不喜欢接受供养的,但是那天,巴楚仁波切却命令弟子说,在回家的路上,所有接受的供养,都要拿回去给母亲,并且命令弟子要待十多天,才能回来。后来这位弟子探望母亲回来时,讲到母亲的恩德,都会禁不住的热泪盈框,巴楚仁波切见了很是高兴,指著这位弟子说:「你们看看!我的孩子!他建立了万法的根源啊!」
当我们谈到慈爱心时,它有坏与好两方面。
有时我们的爱心,会让自己变得无法自主好像被綑绑住、束缚住一样。
我们修持菩提心,一定要具备什麼呢?就是心中要常保一种悦意、欢喜的心,这对修持慈心与爱心有很大的帮助。
平时一个我们讨厌的人犯了一点小错误,我们会觉得是大事;然而我们喜欢的一个人可能做错了很多事,但我们会觉得只是小事。这些差别就在於我们有没有悦意的慈心。所以我们应该随时保持悦意的慈爱心,未生起令生起,已生起令它保持、增长。如果以悦意的慈心配合佛法的修持,这对我们菩提心的开展会非常有帮助。
5. 悲心
悲心的意思是希望离苦的心。有些人会认為这是一个痛苦的法门。但我觉得,由悲心而產生的苦,跟一般苦乐的苦是不一样的。苦乐的苦,会让我们无法忍受、无法自主。但是修持悲心而產生的苦受,或者可以说当这种悲心的感觉生起时,它是有力量的,是一种想要消除苦的力量会生起。所以谈到悲心的苦和一般苦乐的苦是不同的。另一方面来讲,有的人觉得好像修了悲心之后,反而更苦了,这可能是修持的方法错误。
為什麼这麼说呢?因為我们的我执没有去除,很有可能愈修持慈悲反而我执愈强。比如说执著「我的」母亲病了,「我的」儿子病了;虽然他是有慈爱心,但是因為夹杂著我执;而我执是一切痛苦的因,本来没有一个我存在,但是我们执著有我;因此依有我的慈悲行為而造成的痛苦,不是因為修持慈悲心而產生的,其实是由我执所產生。
6.增上意乐心
增上意乐心有两种意思;一是我承担一定要帮助眾生离苦得乐,成就佛道,具备这样一种坚定的善心与热忱。另一个意思是指我自己一个人承担利益眾生。总之,增上意乐心有坚固与承担的意思。
7.发菩提心
依靠前六个因能够產生这菩提心的果,菩提心包含两种意义:一是缘眾生利他的大悲心,二是缘佛果的大智慧。
以上就是因果七种次第修持菩提心的方法。
评论(7)┆引用┆阅读(25)┆圈子┆打印┆有奖举报
文章评论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蓝魂辉梦
2007-04-03 12:30:35
阿弥陀佛
蓝魂辉梦圈子加精推荐!
驱邪先生
2007-04-03 14:40:42
阿弥陀佛!欣赏!《和谐阳光家园》加精推荐!
[匿名] 新浪网友
2007-04-03 19:28:05
嘎玛巴千诺!
嘎玛巴千诺!
嘎玛巴千诺!
靖馨
2007-04-03 20:58:03
阿弥陀佛,相约净心园加精!
为人父母
2007-04-04 06:20:15
<生命成长圈>加精.
冰冰小玉儿
2007-04-04 11:06:40
欢迎加入小玉儿的大宝法王圈子
卓玛成德
2007-04-04 17:38:00
感谢您的文章,邬金林卡圈子加精推荐,扎西德勒!
1
发表评论
昵 称:
验证码: 图案:',1)"> 收听验证码 
内 容:
发表评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不良信息反馈 电话:95105670 提示音后按2键(按当地市话标准计费)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About Sina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网站律师 |SINA English |会员注册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系统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