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能够明白迁都之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5:59:46

1、能够明白迁都之事

【原文】盘庚迁于殷。民不适有居,率12众慼3出,矢4言,曰:“我王来,既爰56于兹,重我民,无尽刘7。不能胥匡8以生,卜910,曰其如台11?先王有服12,恪13谨天命,兹犹不常宁?不常厥邑,于今五邦!今不承于古,罔知天之断14命,矧15曰其克从先王之烈16?若颠17木之有由蘖18,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绍19复先王之大业,厎2021四方。”

盘庚敩22于民,由23乃在位以常旧24服、正法度。曰:“无或敢伏25小人之攸2627!”王命众,悉28至于廷。

【译文】盘庚把国都迁到殷地。人民不适应在这儿居住,盘庚就率领呼吁亲近大臣,请他们陈述意见。贵戚大臣说:“我们君王迁来这里,已是更换了居住的地方,他是重视我们民众,不致受到伤害。如果我们都不能拯救自己以求得生存,只是占卜考核,怎么会如我们现在?先王有所从事的事,都是恭敬谨慎于天命。这样尚且不能长久安宁。不能长久居住在一个地方,如今已迁徙五个国都了!如今不继承古命,怎么又能够知道上天裁决之命,况且说怎能够随从先王的光明显赫呢?好象倒伏的枯木又长出新枝,上天使我们的国运在新地方延续,紧密连续复兴先王的大业,达到安抚四方的目的?”

盘庚教导民众,使在位的大臣致力以长久之规,正视法度。他说:“不要有人屈服于小人的规劝!”于是王命令众人,全部到朝廷上来。

【说明】盘庚为复兴商国大业,准备把国都迁移到殷地,但遭到来自各方面的反对。本节便是许多贵戚大臣表明他们的态度,其中心思想是,先王既然已经迁移了几次,都是为了商国的复兴,你怎么能凭稽考占卜,就能知道天命,就要迁都呢?频频迁移,怎么又是继承先王遗命呢?树木倒伏了再让它长出新枝,怎么能比得上树木在原地继续生长呢?延长出去的力量,能安抚四方吗?盘庚对此作了回答,他希望大臣们能看长远一些,因此他又召集了更多的人,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明白迁都之事。

——————————————————

【注释】1.率:《书·益稷》:“率作兴事,慎乃宪,钦哉!”《诗·小雅·北山》:“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大雅·假乐》:“不愆不忘,率由旧章。”《左传·宣公十二年》:“率师以来,惟敌是求。”《荀子·富国》:“将率不能,则兵弱。”《史记·孔子世家》:“王之将率有如子路者乎?”这里用为领导、统帅之意。

2.吁:(xu虚)《书·尧典》:“吁!嚚讼可乎?”《书·召诰》:“夫知保抱携持厥妇子,以哀吁天,徂厥亡出执。”《诗·周南·卷耳》:“云何吁矣。”这里用为“呼”之意。

3.慼:(qi戚)通“戚”。《韩非子·有度》:“故民不越乡而交,无百里之慼。”《小黄门谯敏碑》:“寮朋亲慼,莫不失声。”《北海淳于长夏承碑》:“君之群慼,并时繁祉。”这里用为亲戚之意。

4.矢:《易·噬嗑·九四》:“噬干胏,得金,矢,利艰贞,吉。”《书·大禹谟》:“皋陶矢厥谟。”《诗·鄘风·柏舟》:“之死矢靡它。”《诗·大雅·大明》:“矢于牧野,维予侯兴。”《尔雅·释诂上》:“矢,陈也。”《论语·雍也》:“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这里用为陈述之意。

5.爰:(yuán元)《书·咸有一德》:“以有九有之师,爰革夏正。”《诗·邶风·击鼓》:“爰居爰处?爰丧其马?”《诗·小雅·皇皇者华》:“载驰载驱,周爰咨谋。”《诗·大雅·皇矣》:“维彼四国,爰究爰度。”《孟子·梁惠王下》:“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以笃周祜。”这里用为改易、更换之意。

6.宅:《书·尧典》:“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书·舜典》:“有能奋庸熙帝之载,使宅百揆亮采,惠畴?”《书·盘庚上》:“我王来,既爰宅于兹。”《书·说命上》:“王宅忧,亮阴三祀。”这里用为居、居住之意。

7.刘:(liú留)《书·君奭》:“后暨武王诞将天威,咸刘厥敌。”《诗·大雅·桑柔》:“捋采其刘,瘼此下民。”《诗·周颂·武》:“胜殷遏刘,耆代尔功。”《左传·成公十三年》:“芟夷我农功,虔刘我边垂。”《方言》卷一:“秦晋宋卫之间谓杀曰刘,晋之北鄙亦曰刘。”本意为杀戮之意。这里引申为伤害之意。

8.匡:(kuāng筐)《书·太甲》:“民非后,罔克胥匡以生。”《诗·小雅·六月》:“王于出征,以匡王国。”《左传·成公十八年》:“匡乏困,救灾患。”《国语·晋语九》:“今范中行氏之臣,不能匡相其君。”《论语·宪问》:“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荀子·王霸》:“一匡天下,为五伯长,是亦无他故焉。”《史记·货殖列传》:“一匡天下。”这里用为拯救之意。

9.卜:(bǔ补)古人用火灼龟甲,根据裂纹来预测吉凶,叫卜。《书·洪范》:“择建立卜筮人,乃命卜筮。”《诗·卫风·氓》:“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左传·僖公四年》:“初,晋献公欲骊姬为夫人,卜之,不吉,筮之,吉。”《周礼·大卜》注:“问龟曰卜。”《礼记·曲礼》:“龟为卜,蓍为筮。”《史记·陈涉世家》:“卜者知其指意。”

10.稽:《书·大禹谟》:“稽于众,舍己从人,不虐无告。”《周礼·宫正》:“稽其功绪。”《荀子·儒效》:“是大儒之稽也。”《荀子·解蔽》:“参稽治乱而通其度,经纬天地而材官万物。”《韩非子·主道》:“保吾所以往而稽同之,谨执其柄而固握之。”《汉书·司马迁传》:“稽其成败兴坏之理。”这里用为考核、核查之意。

11.台:(yí宜)《书·仲虺》:“予恐来世以台为口实。”《书·汤诰》:“肆台小子,将天命明威,不敢赦。”《尔雅·释诂上》:“台,我也。”庐肇《汉堤诗》:“流灾降慝,天曷台怒。”王禹称《奠故节度使文》:“魂且有之,察台深意。”这里用为“我”之意。

12.服:《书·禹贡》:“五百里甸服,百里赋纳总。”《诗·周颂·噫嘻》:“亦服尔耕,十千维耦。”《论语·为政》:“有事,弟子服其劳。”《墨子·尚贤》:“以德就利,以官服事。”这里用为从事、致力之意。

13.恪:(kè客)《诗·商颂·那》:“温恭朝夕,执事有恪。”《礼记·祭义》:“严威俨恪。”《孔子庙碑》:“追存二代三恪之礼。”《鲁峻碑》:“敬恪恭俭。”《说文》:“恪,敬也。”《字林》:“恪,恭也。”这里用为谨慎、恭敬之意。

14.断:《书·吕刑》:“断制五刑,以乱无辜。”《管子·法法》:“故曰:明君者,事断者也。”苏轼《石钟山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这里用为判断、裁决之意。

15.矧:(shen审)《书·大禹谟》:“至诚感神,矧兹有苗。”孔传:“矧,况也。”《书·仲虺之诰》:“矧予之德,言足听闻。”《诗·小雅·伐木》:“犹求友声,矧伊人矣。”《诗·小雅·宾之初筵》:“三爵不识,矧敢多又。”《诗·大雅·抑》:“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尔雅·释言》:“矧,况也。”这里用为况且之意。

16.烈:《书·洛诰》:“以予小子扬文武烈。”《诗·小雅·宾之初筵》:“烝衎烈祖,以洽百礼。”《诗·大雅·思齐》:“肆戎疾不殄,烈假不瑕。”《诗·周颂·载见》:“休有烈光。”《国语》:“君有烈名。”《孟子·公孙丑上》:“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韩非子·忠孝》:“古之‘烈士’,进不臣君,退不为家。”《汉书·王莽传上》:“成王不能共事天地,修文、武之烈。”《资治通鉴》:“兼仗父兄之烈。”这里用为光明,显赫之意。

17.颠:通“蹎”。《书·盘庚中》:“颠越不恭。”《诗·大雅·荡》:“人亦有言,颠沛之揭。”《管子·宙合》:“高为其居,危颠莫之救。”《左传·宣公十五年》:“杜回踬而颠。”《论语·季氏》:“危而不持,颠而不扶。”这里用为仆倒、倒下之意。

18.蘖:(nie聂)《诗·商颂·长发》:“苞有三蘖。”《孟子·告子上》:“非无萌蘖之生焉。”本意是指被砍去或倒下的树木再生的枝芽之意。萌蘖:草木萌生的新芽。

19.绍:(shào召)《书·冏命》:“格其非心,俾克绍先烈。”《诗·陈风·月出》:“舒夭绍兮,劳心惨兮。”《诗·大雅·抑》:“弗念厥绍。”《诗·周颂·访落》:“绍庭上下。”《管子·幼官》:“旗物尚白,兵尚剑,刑则绍昧断绝。”《国语·晋语》:“使寡君之绍续昆裔。”《韩非子·难三》:“不绍叶公之明,而使之悦近而来远。”《吕氏春秋·诚廉》:“以此绍殷,是以乱易暴也。”这里用为紧密连续之意。

20.厎:(di纸)《书·皋陶谟》:“朕言惠,可厎行?”《书·禹贡》:“覃怀厎绩,至于衡漳。”《尔雅·释言》:“厎,致也。”《孟子·离娄上》:“舜尽事亲之道而瞽瞍厎豫。”《玉篇·厂部》:“厎,致也。”这里用为致、达到之意。

21.绥:(suí随)《书·禹贡》:“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诗·周南·樛木》:“乐只君子,福履绥之。”《诗·小雅·楚茨》:“乐具入奏,以绥后禄。”《诗·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论语·子张》:“道之期行,绥之期来,动之斯和。”《荀子·儒效》:“修修兮其用统类之行也,绥绥兮其有文章也。”《后汉书·西域传·序》:“时军司马班超留于寘,绥集诸国。”这里用为安抚之意。

22.敩:(xiao效)古作“教”。《书·说命下》:“惟敩学半。”《说文》:“敩,觉悟也。”这里用为教导,使觉悟之意。

23.由:(yóu尤)《易·豫·九四》:“由豫,大有得。”《书·君陈》:“既见圣,亦不克由圣。”《诗·王风·君子阳阳》:“右招我由房,其乐只且!”《左传·襄公三十年》:“不能由吾子。”《论语·学而》:“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孟子·离娄上》:“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荀子·不苟》:“见由则恭而止,见闭则敬而齐。”《吕氏春秋·务本》:“诈诬之道,君子不由。”《小尔雅·广诂》:“由,用也。”这里用为用之意。

24.旧:通“久”。《书·仲虺之诰》:“民之待商,厥惟旧哉!”《书·无逸》:“旧劳于外。”《诗·大雅·文王》:“周虽旧邦。”《公羊传·庆公二十九年》:“修旧也。”《小尔雅》:“旧,久也。”这里用为长久之意。

25.伏:(fú扶)《易·同人·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书·汤诰》:“罪人黜伏。”蔡沈集传:“故夏桀窜亡而屈服。”《诗·小雅·雨无正》:“舍彼有罪,既伏其辜。”《淮南子·原道》:“海外宾服。”这里用为屈服、降伏、治伏之意。

26.攸(yōu优)《易·家人·六二》:“无攸遂,在中馈;贞,吉。”《书·多方》:“乃尔攸闻。”《诗·小雅·楚茨》:“报以介福,万寿攸酢。”《诗·大雅·皇矣》:“攸馘安安。”《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未有攸底。”《尔雅》:“攸,所也。”这里用为助词,放在动词之前,构成名词性词组,相当于“所”之意。如:责有攸归,性命攸关。

27.箴:(zhēn真)《左传·宣公十二年》:“箴之曰:‘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杜预注:“箴,诫。”这里用为规劝、告诫之意。

28.悉:(xī析)《管子·幼官》:“借习以悉,莫之能伤也。”《尔雅》:“悉,尽也。”诸葛亮《出师表》:“悉以咨之。”陶渊明《桃花源记》:“悉如外人。”《资治通鉴·赤壁之战》:“悉使羸兵负草填之。”这里用为全部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