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空气:中国自信外国担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7:30:10
记者: 李肃
华盛顿
2008年8月1日
来源:美国之音
距离奥运会开始还有一个星期,中国政府一再保证,奥运会期间北京的空气没有问题;与此同时,西方人的担心还是没有消失。我们现在来对比一下中外媒体的报导。
*中国媒体充满信心*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下属的国际在线7月27号报导说:“北京在申办第29届奥运会时对奥运会的空气质量做出三项承诺,...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在北京奥运会主新闻中心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到目前为止,北京的前两项承诺已经全面兑现,第三项承诺最终将要通过奥运会来检验,就组委会介绍,他们有信心兑现承诺,而且经过分析发现实现这一承诺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人民日报7月31号的报导说: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说,...对保障北京奥运会期间的空气质量良好我们是有信心的”。
不过,新华网7月31号的报导说:“中国环保部门也宣布,京奥期间,如遇‘极端不利气象条件’,将启动应急措施严控污染。”
据7月31号的人民日报报导,“20日以来的11天,北京市空气污染指数‘API’分别是55、65、67、85、113、110、118、113、96、90、44”,也就是说,有连续7天的空气污染指数没有达到或者刚刚达到中国的二级良标准。在7月31号中午,空气污染指数是69。
*西方媒体难有把握*
在距离奥运会开幕只有一个星期的时候,中国拿出的仍然是“信心”,而不是达标的事实,而且可能还要借助“应急”计划,外国人心里很难有把握。
华盛顿邮报7月31日报导说:“在距离夏季奥运会在被称为‘鸟巢’的标志性露天体育场开幕还有8天的时候,北京的空气质量仍然无法预测,有关官员星期四被迫宣布了应急计划。”
纽约时报7月29号报导说:“奥组委空气质量顾问、北大教授朱彤说:‘空气质量比我们预想得要坏。’”
华尔街日报7月29号报导说:“北京因空气质量问题而在国际上陷入尴尬境地的可能越来越大。...中国知名学府北京大学的环境学家朱彤说,我很担心,事实证明污染问题比任何人想的都更难解决。”
*部分中国媒体表现出忧虑*
就连中国的科技日报7月28号也报导说:“...从本月20日起开始实施的‘机动车单双号’措施并未取得最理想的效果。”“北京市环保局副总工李昕表示,看来,实施更为严格的控制措施迫在眉睫。”
新华社所属的环球时报7月29号的一篇报导更是令人罕见地把西方媒介对北京空气的普遍担忧报导出来,甚至将美国之音7月24号播发的《对比新闻:奥运--北京的天是晴朗的天?》报导中有关英国BBC记者在北京独自测量空气质量的一段内容放在报导之中。
7月28号,绿色和平组织公布《北京奥运会环境评估报告》,尽管中国的新华网等媒介纷纷报导正面评价,例如“北京奥运会留下一笔可观的环境遗产”,“‘绿色奥运’某些方面超过发达国家”等等,但是,新华社7月29号的一篇英文报导罕见地引述了绿色和平组织对北京环境的担忧。报导说:“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组织在一份报告中说,...北京...需要更永久性的措施来确保长期改善。该组织警告说,诸如限制使用车辆或者关闭工厂等临时措施没有长远效果。”不过,新华社的中文报导并没有提到报告中的上述内容。
*西方专家媒体质疑中国数据*
与此同时,路透社7月28日报导说:“绿色和平组织...发出警告:对空气污染,特别是颗粒物污染的治理仍然任重道远。绿色和平组织在一份对北京奥运会的鉴定中称,北京上空总悬浮颗粒物PM10(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只相当于人类头发厚度的七分之一)的浓度一直在中国国家标准和更为严格的世界卫生组织标准之上。.......绿色和平组织表示,政策透明度低和经独立证实的证据不足阻碍了中国环保方面的努力,北京官方甚至没有收集悬浮颗粒物和臭氧的数据。”
洛杉矶时报7月29号报导说:“中国绿色和平活动理事罗诗平星期一在一次记者会上说:‘北京的空气质量没有达到国际上对一个奥运会主办城市期待的水平;各个运动队有理由担忧。他把空气质量差归咎于中国政府“先发展,后清理”的做法。”
这篇报导还说:“美国环保顾问安德鲁斯分析了北京的数据以后表示了异议。他说,中国扭曲了数据。他指出,政府在计算空气污染指数时不再包括两个在市中心拥挤地区的监测站的数据,而用两个郊区的监测站取而代之。中国政府也没有测量地面臭氧的情况。臭氧是烟雾的一种主要成分。在衡量可吸入颗粒方面,中国政府使用了一种基本上被认为不可靠的测量方式,主要测量空气中的大颗粒,而不是测量对肺部危害更大的微颗粒。安德鲁斯说,他们对测量的方式和内容操纵得很厉害,以至于现在根本不能说空气质量正在改善。”
需要说明的是,中国对空气污染指数,即API指数的定义与美国有差别。如果在0到50之间,中国称为“优”,而美国的定义是“良”;在51到100之间,中国称为“良”,而美国的定义是“轻微污染”。在101到150之间,中国称为“轻微污染”,而美国的定义是“对敏感人群不健康”。正如华尔街日报7月31号的报导所说:“中国说,超过空气污染指数100的天气‘对敏感人群不健康’。不过,即使是100也超出了大多数欧美城市的标准,而且大大超出了世界卫生组织对一些污染物的指导值。”
纽约时报8月1日的报导所说:“北京灰色阴霾的天空连续4天没有达到中国的国家空气质量标准。而这种标准比美国的标准要宽松。”
华盛顿邮报7月31日报导说:“有关专家说,即使是北京的‘良’也超出了世卫组织健康空气的指导值。”
华尔街日报7月29号报导说:“自7月20日许多工厂暂时关闭以来,几乎有一半的时间北京的空气污染指数都超过了中国认为安全的100,比国际卫生组织(WTO)推荐的标准高出一倍。”
路透社7月31号报导说:“即使是北京所说的晴朗天气,运动员和教练也可能有理由担心。大多数北京空气污染标准都超出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导值。另外,有关专家说,中国向普通公民公布的空气是否安全的污染指数--即‘蓝天’的定义存在严重的谬误。专家说,这种指数使用整个首都地区的平均监测值。但是,即使整体数据显示可以安全出行,一些地点的污染水平也可能达到了危险水平。同时,一些危险污染物没有包括在污染指数里。
“联合国的Revellino说:‘我不想使用中国的空气污染指数,因为这个指数没有国际上的承认。’这种指数使用整个城市24小时的平均值,这意味着部分地区和临时的危险污染水平升高可以被忽略不计。...这个指数还没有包括几种危险的污染物,包括像灰尘一样的微颗粒物质。一位西方外交官说:‘小一点的颗粒才更危险,因为它们很容易被吸入肺部,进入血液。’”
人民日报7月31号也报导了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的相关解释。他说:“目前,不同国家和地区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标准有一定差异。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北京的地理环境和区域污染等因素都决定了不可能在短期内达到欧洲发达国家空气质量的水平。”
*新华网评论猛批西方媒体*
一些国家的奥运代表团到日本和韩国进行赛前训练,避免过多接触北京的空气。日本和美国等国的奥运会代表团还准备为运动员发口罩。
对此,新华网7月29号一篇题为《带口罩参加奥运太夸张》的评论把这一切归咎于“一些西方媒体对北京奥运的负面渲染”。评论说:“连日来,某些西方媒体在报导北京空气质量问题时引用了许多负面观点,引起了一些国家运动员的忧虑。”
评论声称“由于视角的主观偏见和心态的先入为主,北京奥运会正在受到某些西方媒体苛刻、甚至不公平的评价。...这些媒体肆意运用想象力,把与北京奥运相关的每一个负面因素都无限放大,说白了,就是想用危言耸听的说法制造紧张情绪,让东道主难堪,让外国来宾扫兴。”
评论说:“歪曲报导掩盖不了事实,北京的空气质量不会因为一些西方媒体的刻意炒作而恶化。只要外国运动员发现北京的空气并不像西方媒体渲染的那样可怕,相信谁也不会在炎炎夏日,戴著口罩走向赛场。”
有趣的是,美国之音记者在评论发表的第二天--7月30号上新华网查找这篇评论时,发现评论已经被删除了。
其实,不管是中国媒介,还是西方媒介,没有人会希望北京的空气不清洁。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7月29号报导说:“美国奥委会发言人达里尔.塞贝尔说,...我们在到北京参加比赛之前还无法知道这些口罩是否有必要。我们乐观地认为,空气会达到适当的标准。但是一旦我们遇到不太理想的情况,我们也做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