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代幼帝背後的堅強女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4 14:15:09
2009-12-10 11:02:40   華夏經緯網

少年康熙畫像。

 順治孝陵碑亭。

董鄂妃畫像。

順治帝冊封董鄂妃的詔書。

    從幫助皇太極說服諸多明朝大將投降,到在夾縫中運籌帷幄輔佐六歲的兒子福臨登上皇位;從處理多爾袞事件,到扭轉順治皇帝去世後朝廷的危機;從輔佐八歲的小孫子康熙即位,到協助康熙平定三番奠定盛世王朝……    孝莊皇太后這些可圈可點的事跡,讓後人無論如何不得不對其崇敬有加。甚至可以說,沒有這位皇太后就不會有二百多年的大清王朝。

    節省宮中銀兩賑濟災民

    順治帝親政後,面臨著一個最大難題就是財政拮據。順治八年(西元1651年)三月,國庫僅有20萬兩儲備銀,而四月應支付京師各部院文武百官的年俸銀就需要60萬兩,這說明國庫不但是空的,而且還是虧的。不得已,皇帝令取皇宮內庫銀按時發放官俸。

    這官俸銀在全國財政支出中其實僅佔一小部分,最刻不容緩要國庫負擔的是兵餉。僅順治十年(西元1653年)陜西增兵,發餉就將近360萬兩。據順治十三年(西元1656年)四月吏科都給事中的奏章說,現今兵餉年缺額440余萬兩。此外還有內外王公貴族的俸銀和祿米等物,以及賑濟災民、治理江河、接待外使、宮廷開支等。

    此時統一全國的征戰尚在進行中,賦稅收入有限。順治十年陜西賦入186萬兩,僅夠當年兵餉的一半。百姓十分貧困,不但無法加徵賦稅,還要減輕人民負擔,由國家救濟災民。在這種情況下,節支的意義更顯得重要。

    順治帝親政,為皇太后上尊號時,皇太后就訓導皇帝要以民為本,關愛人民。在全國兵民困苦、國家財政困難的狀況下,善於持家理財的皇太后率先垂范,節用愛民。

    北京及其附近州縣,連年荒歉,民不聊生。每有災荒,順治帝必及時親詣慈寧宮,向皇太后奏報災情。順治十年七月十三日,皇太后面諭皇帝:發宮中節省銀八萬兩,賑濟滿漢兵民。

    順治十一年(西元1654年)二月二十三日、二十五日,皇帝接連諭告戶部:地方災荒除已減免錢糧外,重災區需另加恩恤,命戶禮兵工四部察發庫儲銀十六萬兩。皇太后聞知,又發宮中節省費用並各項器皿共銀四萬兩,皇帝也發御前節省銀四萬兩,共二十四萬兩,派滿漢大臣16員分赴八府地方賑濟。

    順治十三年(西元1656年),畿輔近地受災嚴重,從夏到秋,霪雨、蝗蟲,災害不斷,民生艱難。八月十二日,皇帝到慈寧宮,朝見皇太后,奏知災荒和人民生活困苦情況。皇太后慈諭:“小民如此苦楚,深為可憫,所有宮中節省銀三萬兩,即行發出,速加賑濟。”

    順治朝,孝莊太后曾多次用宮中節省下來的銀兩賑濟災民,皇帝、朝廷更責無旁貸。這種傳統一直延續到康熙、雍正兩朝。皇太后的行動是一種教論諭:高官厚祿者,只要少揮霍一點,就可給饑寒交迫的百姓一份活命的衣食。

    這是一種無聲的命令。為了渡過難關,皇帝與群臣與皇太后達成共識,採取了一系列節用愛民、緩解窘迫的措施,諸如停建邊外避暑城、免除地方貢品、精簡機構、裁撤冗員、裁減冗費、停罷不急需的開支項目等。經過上下一致努力,財政狀況有所好轉。順治十一年六月二十五日,戶部向皇帝報告的收支狀況中,國庫已有餘銀260多萬兩。

    順治選後風波

    如何對待蒙、漢兩個民族的文化,是皇太后與皇帝在選擇皇后、皇妃問題上產生矛盾的根源。進關之後,皇太后生怕皇帝與漢族姑娘接觸,產生興趣,給她娶進一位“三寸金蓮”、發髻盤在腦後(滿族婦女的發髻盤在頭頂)的漢族兒媳婦。於是降諭:不許纏足婦女入宮,“有以纏足婦女入宮者斬”。並將這個諭旨寫在木牌上,懸挂于皇宮北門——神武門內。為鞏固滿蒙聯盟,並親上加親,孝莊皇太后決定在她娘家為兒子選后妃,而且未與兒子商量,請攝政王多爾袞出面做媒,將自己的親侄女、科爾沁部卓禮克圖親王吳克善之女聘為皇后。

    順治八年(西元1651年)正月十七,也就是福臨舉行親政大典後的第五天,吳克善送女兒到京,理事三王心服衣眾內大臣,秉承皇太后的意圖,奏請於二月內舉行大婚吉禮。不料皇帝斷然拒絕。女方人已經送上門來,男方連婚期都不定,這在以前可沒有先例。皇太后只好留侄女在後宮暫住,另定大婚日期。   八月初二,吳克善偕王妃,第二次前來送親,到達北京。親王以下,尚書以上,及親王、郡王妃等,同出朝陽門迎接,並當即設宴接風洗塵,也算得上熱情隆重。可是新郎官福臨根本沒有露面,它表明直到這時,皇帝仍不願意接受這門婚事。

    孝莊太后與鄭親王濟爾哈朗以及有影響的親王和貝勒們,共同對小皇帝施加影響,從鞏固大清國統治方面曉以大義,福臨只得奉命舉行大婚典禮。

    八月十三日,紫禁城內張燈結綵,舉行隆重的皇帝大婚典禮。可是,順治帝婚後仍然不願意接受母親包辦的婚姻,“另居側宮”,長期不與皇后見面。兩年後,更產生了廢後的念頭。順治十年(西元1653年)八月二十六日,順治帝正式頒發廢後決定。並提出五點理由:一是幼年時多爾袞以親戚關係訂婚,未經過選擇;二是皇后無能,不勝母儀天下重任;三是婚後感情不好,“另居側宮已三載”;四是皇后極度奢侈,服飾莫不以珠玉綴飾,餐飲必用金器;五是皇后心術不正,特別嫉妒,凡見到容貌稍好的女人,“即憎惡欲置之死”,對皇帝也處處“猜防”。

    最後皇太后因為心疼兒子不得不讓步,於是順治下旨將皇后降為側妃,改居於側宮。

    八個月後,孝莊太后又將自己娘家侄子綽爾濟的女兒、自己的侄孫女選聘為順治妃,後立為皇后,史稱孝惠章皇后。不到四年,皇帝又要廢後,擬由他心愛的董鄂妃取而代之。皇太后堅決不允,董鄂妃也長跪不起,請求順治帝千萬不要廢後,否則“妾必不敢生”。順治帝才悻悻作罷。

    順治皇帝出家之謎

    順治十七年(西元1660年)八月十九日,與順治帝情深意篤的董鄂妃病亡,年僅二十二歲。順治帝失去唯一的紅顏知己,痛不欲生,輟朝五日,親自守靈。八月二十一日,諭禮部:“奉對母皇太后諭旨”,破例追封董鄂氏為皇后,謚號多達十二字:孝獻莊和至德宣仁溫惠端敬皇后。他還揮筆寫下4000余字的《端敬皇后行狀》,盛讚董鄂氏的美德。皇帝批奏,向來用硃筆,遇有國喪改用藍筆,通常只用27天。順治帝用藍筆批奏的時間為120天,這在清朝的歷史上是獨一無二的。

    皇帝一度心灰意冷,想要遁入空門。這件事被傳來傳去傳走了樣,說是他出家為僧,清廷假稱他崩逝,後來康熙陪同祖母孝莊太后一再臨幸五台山,就是為了去看望順治帝。此傳說經學者多方考證現在已經澄清了:順治臨終之前篤信佛教是真,出家去五台山為僧是假。

    真正讓順治絕了出家的念頭的,是他的母親。著名高僧、湖州報恩寺住持玉林琇受到皇帝推崇,素以禪門師長之禮相待。在皇帝鬧著要出家之時,玉林琇知道順治是個孝子,於是勸諫說:不論從世法還是出世法而論,你都必須當皇帝,“上以宏觀世界聖母之心,下以樂萬民之業”,特別把“安聖母之心”擺在首位,說到了皇帝的痛處,呼喚起他對母親的深厚感情。愛妃死而不能復生,母親是他唯一的牽掛;母親在,不能去!他“欣然聽決”,斷了出家之念。 痛失愛子輔佐八歲孫兒即位

    順治帝多情善感,身體羸弱,健康不佳。董鄂妃死後,他朝思暮想,終日鬱鬱寡歡,健康狀況急劇下降。

    順治十七年底,順治染上在當時被視為不治之症的天花。十八年元旦不視朝,免行慶賀禮。自皇太后至文武百官,滿朝上下都知道成人出天花的後果,預感大難臨頭,不得不預備後事,最緊要的當屬確立皇位繼承人。《湯若望傳》對此作了如下記載:

    皇帝想到了一位從兄弟,但是皇太后和親王們的見解,都是願意皇帝由皇子中選擇一位繼承者。舍去一位年齡較長的皇子,而封一位庶出的、還不到七歲(周歲)的皇子為帝位之繼承者。當時為促成這一個決斷所提出的理由,是因為這位年齡較幼的太子,在髫齡(幼年)時已經出過天花,不會再受到這種病症的傷害。這位被選擇的皇帝,後來在康熙年號之下,竟成了中國最大君主。

    由此可見選擇玄燁為皇位繼承人,是孝莊皇太后的主意。

    順治十八年(西元1661年)正月初六半夜,福臨感到生命垂危,大限迫近,急命太監傳諭學士王熙並原任學士麻勒吉速到養心殿,降旨一一自責;定皇三子玄燁為皇太子;並諭心服新力、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為輔政大臣,令依據以上內容起草遺詔。初七夜子時,順治帝崩,年僅24歲。

    孝莊皇太后痛失愛子,心如刀割。正月初八日,清王朝正式為順治帝辦喪事。十四日,舉行“小丟紙”儀式。孝莊皇太后身穿黑素長袍,在全身縞素的宮女們的服侍下,來到乾清門臺基上,面南手扶石欄杆而立,哭得撕心裂肺。她中年喪夫、老年喪子,心如刀割,淚如泉涌。

    斷然拒絕垂簾聽政

    順治十八年正月初九,玄燁在祖母孝莊太皇太后親自主持下即皇帝位。玄燁即皇帝位剛兩個多月,江南桐城縣生員周南,到皇宮門前條陳十款。其中第十款是:“請垂簾以襄盛治之隆。”他援引宋代皇太后臨朝稱制的先例,建議孝莊太皇太后垂簾聽政。

    孝莊太皇太后德高望重,完全有駕禦朝政的能力和威望。然而,她毫無謀取個人權力和至高地位的慾望,除了一心輔佐皇孫做個好皇帝外,別無所求。因此斷然拒絕了周南的建議。

    對於只有八歲的孫兒皇帝,太皇太后一是讓他直接參與聽政、議政、決策大事,逐步學會獨立掌理朝綱;二是教以治國之道。太皇太后還大膽改革傳統舊制,決定由上三旗元老重臣共同輔政。上三旗大臣,與皇帝休戚與共,他們與太皇太后和皇帝之間除君臣關係外,還有旗主和旗員之間的嚴格隸屬關係,要隨時向太皇太后請示彙報。

    康熙對祖母“晨昏依戀三十餘年”,已經習慣遇事聽聽祖母的見解。祖孫二人感情深厚。康熙二十六年(西元1687年)十一月,太皇太后“聖體違和”,康熙皇帝衣不解帶親自侍奉35晝夜,讓太皇太后深感慰藉。

    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午夜十二時左右,孝莊太皇太后病逝于慈寧宮,享年75歲。

    瀋陽故宮博物院特供本報稿件

來源:遼沈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