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调研:撬动“工业强市”的支点(第22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1:08:44
宿迁调研:撬动“工业强市”的支点(第22期)
发布时间:2007-10-17 作者: 来源:
【字体:大中小】
第22期
(总第341期)
宿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宿迁市人民政府研究室                   2007年10月17日
撬动“工业强市”的支点
——关于全市工业投入的调查与思考
孙登怀  单成武  韦庆峰
工业投资指新上工业项目固定资产投入和对现有工业项目进行技术改造投入的总和。工业投资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撬动工业强市的支点。当前,我市正处于工业化初期,为全面把握建市以来工业投资状况,分析工业投资特点,找准投资问题,研究投资对策,近期,我们对全市工业投资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以期为促进我市工业投资提供有益参考。
一、现状及特点
建市10年来,全市累计完成工业投资514.89亿元,年均增幅22.1%。“九五”期间,全市完成工业投资90.2亿元,其中技术改造投入55.35亿元;“十五”期间,工业投资191.99亿元,其中技术改造投入141.2亿元;“十一五”以来截至今年8月,全市完成工业投资232.7亿元。2006年,我市工业投入首次突破100亿大关,实现115.76亿元,同比增长68.1%。“十五”以来,全市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24.69亿元,年均增长37.8%,比“九五”增速高30.56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从“九五”末的24.8%提高到2006年的52.1%(见表1)。
表1:       建市以来宿迁工业完成情况一览表
单位:亿元
时 间
合  计
工业投资
年均增幅
“九五”期间
1996年
90.2(其中:技术改造投资:55.35)
15.8
22.10%
7.24%
1997年
16.7
1998年
17.7
1999年
19.1
2000年
20.9
“十五”期间
2001年
191.99(其中:技术改造投:141.2)
23
22.10%
2002年
26
2003年
33.1
2004年
68
2005年
68.87
“十一五”以来
2006年
232.7(其中:技术改造投资:130.8)
115.76
68.10%
2007年1-8月
116.94
从当前情况看,我市投资形势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投资增势强劲,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2006年以来,我市工业投资保持了较快增长,增幅列全省前茅;项目结构上呈现出传统行业与新兴行业、劳动密集型行业与技术和资金密集型行业竞相发展的态势。
一是投资主体进一步合理。私营个体经济投资增幅强劲,成为投资的主力。企业自筹成为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今年1-8月,私营个体经济完成投资70.79亿元,增长51.2%,占全社会工业投资的60.54%;有限责任公司及股份制经济完成投资37.04亿元,增长132.7%;外商投资及港、澳、台投资也有较快增长(见表2)。
表2:        全市近三年资金来源一览表
单位:亿元
类  别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1-8月
国家预算
0.36
0.39
国内贷款
8.14
9.67
7.93
9.06
债券
利用外资
0.22
0.71
1.35
1.09
自筹
29.24
54.59
101.19
118.11
其他
3.06
3.51
5.29
2.60
二是行业投资结构不断优化,传统行业投资继续保持较高增幅。今年1-8月,工业及技术改造投资呈现高开高走的态势。全市全社会工业投资完成116.94亿元,同比增长69.7%;全市全社会技术改造投资完成70.55亿元,同比增长33.5%。其中,轻工、建材、纺织和机械四大主导产业完成84.05亿元,同比增长80%。电子行业完成2.95亿元,同比增长58.6%。化工等热点行业投资增幅回落明显,已降到40%以下。以国电集团(宿迁)有限公司、中节能(宿迁)生物质能发电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发电项目投产,标志着我市新兴能源产业出现了突破(见表3)。
表3:        全市近三年投资结构一览表
单位:亿元
类  别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1-8月
电子
0.92
1.87
3.54
2.95
纺织
6.18
11.12
19.65
22.35
化工
3.58
5.35
10.15
7.32
医药
0.51
0.44
0.65
0.78
建材
8.34
15.68
22.46
24.21
冶金
2.72
4.75
7.98
6.40
机械
5.03
8.50
13.92
16.28
轻工
6.67
10.45
23.07
21.21
其他
7.07
10.71
14.34
15.44
三是产业结构得到提升。2002年宿迁三次产业结构实现从“一二三”到“二一三”的历史性转变,2004年三次产业结构转变为“二三一”,比例调整为28.7∶42∶2∶29.1,与全省保持同构。2006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进一步调整为24.2:44.2:31.6。
(二)重点项目进展顺利,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
2006年,全市共引进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新开工工业项目440个,计划总投资195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0个,竣工项目219个,亿元以上项目8个,实现了零的突破。娃哈哈饮料、天能电池、华威纺织、三鼎织造等一批超亿元项目陆续竣工。重点技改项目实施,对促进全市投资稳定快速增长、优化经济结构、实现产业升级、增强企业竞争力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十五”期间共实施重点工业技改项目205项,彩塑包装、绿陵润发化工、箭鹿集团、泗绢集团、泗洪油嘴油泵、盈天纺织等企业的重点项目相继竣工投产,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进一步提升,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全市跟踪的24个省级工业经济新增长点企业1-6月累计完成新增现价产值10.2亿元,实现新增销售收入10.1亿元,新增利税1.15亿元,分别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幅10、8和16.4个百分点,成为促进全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三)工业投入效益明显,不断拉动国民经济增长。
工业经济的持续有效投入促进了我市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增强了工业经济的发展后劲。
一是拉动了全市工业经济增长。1-8月,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68亿元,增长25.1%。工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2006年达34.3%,今年上半年进一步提高到35.71%。
二是提升了企业规模效益。重点工业企业在全市工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1-8月,全市销售收入前50强工业企业(集团)完成销售收入105.27亿元,利税前50强实现利税总额12.41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重的42.9%和67.39%。规模以上大中型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0.5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重的30.26%。1-8月,全市工业利润增幅高于销售增幅、销售增幅高于生产增幅,全市工业产销率97.35%,同比提高0.42个百分点。
三是加速了企业技术进步。有效投入促进了工业经济运行质态优化。通过改造,企业研发能力和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2006年全社会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比重为0.11%,比2005年提高0.01个百分点。
四是促进了出口贸易快速持续增长。1-8月,全市出口总额同比增长59.70%,全市工业制品出口增长29.04 %,达13374万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73.41%。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出口额达到1385万美元,增幅达16.04%。
二、问题与差距
目前,宿迁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进入了工业化发展初期,这一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将出现一些新的趋势和特征:经济总量持续扩张,环境资源与发展的矛盾将更显突出并更受关注,优化经济结构和实现清洁增长、节约增长、高效增长的要求更为紧迫;各项改革向纵深推进,触及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增多,体制机制创新任务艰巨;经济国际化对防范风险、增强国际竞争力提出更高要求。只有深刻认识和把握这些阶段性特征,积极寻求宿迁发展的新动力,才能拓展宿迁发展的新空间。
综观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总体上看仍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从国际看,宽松的货币环境和传统制造业的复苏继续推动各国经济增长,国际贸易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从全国看,中国经济继续平稳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国家实行的扩大内需政策措施,为我市产能释放提供了新的空间;从全省看,全省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对宿迁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从我市看,全市创业文化建设已拉开帷幕,创业扶持措施进一步完善,全民创业激情得以激发,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增长,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喷发”之势。
另一方面,在看到机遇的同时,仍要充分估计面临的矛盾和困难。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的结束,国际竞争更加激烈。为了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有效缓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未来一段时间国家可能进一步采取稳中偏紧的货币政策,重点运用利率政策,抑制投资及资产价格过快增长。继续把节能降耗作为下一步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国家出口退税、进口设备免税政策的调整,一定程度可能影响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省政府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意见》等政策的出台,进一步提高了大项目投资的门槛。从我市发展现状看,经济结构矛盾依然存在,具体表现在:
(一)单体投资规模普遍偏小,工业投入总量在全省仍然落后。随着近年我市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娃哈哈、三鼎织造、天能电池、恒力工业园等一批招商项目落户宿迁,单体投资规模有所提高,但仍显不足, 2007年度计划投资超亿元项目为18个,仅占全省1.64%,占苏北4.89%,多数是几千万元甚至一千多万元的项目,缺少旗舰型、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行业层次跃升缺乏大项目带动和支撑。今年1-7月,我市全社会工业投资位居全省第13位,仅占全省总量的2.34%,占苏北地区的10.12%,其中占徐州的40.48%,连云港的54.57%,淮安的51.97%。尽管我市工业投资增幅保持全省领先,但工业投资差距仍在进一步拉大,比徐州、连云港、淮安分别少159.96亿元、90.57亿元和100.55亿元。
(二)工业结构不够合理,经济外向度不高。五大传统优势行业仍是我市工业支柱,技术水平偏低,高新技术产业尚未形成,多数技改项目仍属于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专项。今年全省技改项目522项,宿迁为15项,占全省的2.87%,占苏北地区的8.88%,分别是盐城、淮安、连云港的28.3%、33.3%和62.5%。15个项目中,属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专项为12项,重大装备专项仅1项,高技术和新兴产业专项2项,其中重大装备专项和高技术、新兴产业专项分别仅占全省的0.63%和1.37%。对外开放方面,今年1-7月,工业行业利用外资4220万美元,增长18%,占工业投入资金3.02%。
(三)研发投入不足,企业融资较难。2006年,我市用于R&D经费支出比重仅为0.11%,开发投入不足,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初级产品多,深加工、精加工产品少,产品加工水平不高,产品档次不高;高耗能原料产品多,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少;一般产品多,名牌产品数量相对较少。企业融资难是我市工业投入不足的又一个原因。今年1-7月,国内贷款仅占全社会工业投资的7.48%,与工业经济蓬勃发展势头相比,工业贷款总量与工业经济规模不相适应。宿迁商业性金融机构仍然比较单一,在信贷政策、市场定位、服务功能等方面需进一步完善,市场竞争尚不充分,难以适应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及各类经济主体对金融服务多层次需求,特别是规模以下微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目前,大中型企业、规模以上企业融资渠道比较畅通,各金融机构信贷投入比较多,融资难主要集中在规模以下微型企业,特别是农村地区个私经济融资难问题还在较大范围内存在,中小企业融资难仍是我市工业投资快速增长的“瓶颈”。此外,担保机构小、散、乱,担保能力不足,企业办理财产抵押手续繁、收费高,管理部门不统一,金融案件胜诉容易执行难,少数企业诚信意识淡薄等也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三、对策与建议
投资拉动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二、三产业的发达程度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加快工业经济的发展是实现宿迁跨越式发展的直接有效途径。继续把招引大项目作为主攻方向,把技术进步作为企业做强做大的内生动力,不断加大工业投入,实现我市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
(一)合理规划,灵活运用,在强化产业政策中引导投资方向。
国家产业政策是政府为实现一定的经济和社会目标,对产业形成和发展进行规划、引导、促进、调整、保护、扶持、限制等干预的手段,从而弥补市场缺陷,有效配置资源。
一是强化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产业政策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也是国家实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通过实施产业政策,可以合理有效引导投资,优化资源配置。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政策、吃透政策、执行政策。要在严格执行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省政府办公厅《江苏省工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我市《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意见》等政策同时,考虑行业规划及特点,充分利用国家产业政策的边界效应,积极协调、争取国家涉及行业布局的非禁止类外来投资项目落户宿迁。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禁止新上不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的项目,积极引导社会资源优化配置,不断促进我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出一条符合我市实际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二是强化产业合理布局。产业布局有利于促进地区内生产要素结构的不断优化,有利于提高产业发展的集聚效应,是地方经济发展向更高层次跃进的基础。坚持把优化生产力发展布局作为牵动全市发展的战略突破口,加速推进要素集中、企业集聚、产业集群,全面增强发展的爆发力和后续力。通过资源整合和环境综合治理,促进传统产业向循环经济发展。遵循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在兼顾生态宿迁建设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工业发展和布局。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及本地区的生态环境要求、资源条件、发展阶段、科技力量和劳动者文化教育水平等因素,在规划好全市工业布局的同时,重点整合运河产业带资源,重点发展木材加工、食品饮料、玻璃建材、纺织服装、化工医药、船舶修造、能源生产等企业,增强区域内工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着力在运河产业带形成六大产业集群和一个基地。
三是明确投资方向。加强对投资方向的引导。通过信息网络、新闻媒体及时向社会传递有关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市场需求、项目规划等方面信息和预警信号,不定期向社会发布产业指导目录,引导我市投资逐步向现代化、专业化、特色化、规模化、聚集化、科技化方向发展。进一步向民间投资者提供市场、项目、科技、政策、法律等信息服务,指导投资者发展新兴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创办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投资城镇建设和社会服务业。不断完善项目公开征集制度、项目筛选储备办法和项目推介制度,并通过项目成果推介会,发布投资促进政策,使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潜力大、投资回报好的项目成为投资重点。
(二)外引内培,分类指导,在围绕调优结构中进一步加大工业投入。
大项目在提升产业层次、拉动地方经济、化解资源瓶颈、提升地区形象、体现建设水平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技术进步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节能降耗、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和增强产业竞争力成为可能。
一是转变招商理念,实现招引项目由“铺天盖地”转向主攻“顶天立地”。 强力推进大项目,在“兼顾中型项目,选择小型项目”的同时主攻大项目,把招引大项目与提升产业层次、优化产业结构有机结合。坚持全方位吸纳生产要素。认真研究国际产业转移的最新动态,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和资本转移;抓好单体项目引进,努力推动发达地区相关产业整体向我市迁移;积极招引基地型、龙头型、旗舰型大项目,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机构和营销中心。充分发挥各类招商主体作用,明确招商主攻方向,选准招商重点区域,集中一切力量,利用一切优势,整合一切资源,强攻大项目,把招商重点瞄向国际国内大集团、大企业。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对已制定投资计划的紧盯不放,抓住不让,及时了解其考察的其他城市情况,找准其投资的利益点,做好服务工作;对暂时无投资计划的加强联系,建立友谊,以情感商,以商引商。
二是强化内涵发展,实现产业层次由“低”向“高”跃升。大力实施质量与效益提升战略,调优产业结构。通过引进项目、资本、技术、人才,加快改造酿酒食品、纺织服装和木制品3个主导产业,重点培育新能源产业、新型包装材料业2个新兴产业和船舶修造、织带、电器照明、金属压延加工、蓄电池生产、玻璃及深加工、农产品加工、塑胶制品8个特色基地。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规划,通过采用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等手段改造提升传统纺织服装、酿酒食品、玻璃建材、化工医药、木材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在产业发展质量、效益上求突破。集中优势资源,以新能源、电器照明、机械装备制造等重工业为主攻方向,精心培育,做大做强,推动我市经济结构实现向“轻重协调”的转变。把大项目投入作为扩张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最有效的形式,以大项目促进大投入,培育大产业,引领大发展,全力组织重大项目会战,围绕“大投入—大项目—产业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方向,努力形成从项目投入的量变到项目集聚、产业集群的质变。组织实施一批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和重大带动作用的产业化项目,加速资金、技术、人才等关键要素向优势产业集聚,推动产业扩量升级,培植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积极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以企业为主体,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努力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鼓励与支持有条件企业建立产品和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形成企业自主开发能力。推动企业与国内高水平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进行定向研究。对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和带动作用强的产业和项目,政府也可以提供一定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加快研究,解决技术难关,提高产业整体素质。
三是突出培大扶强,实现企业由“小、弱”向“大、强”转变。加快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抓好对全市重点工业骨干企业、销售超亿元企业、增幅20%以上成长型企业的引导,加速优质资源向优势企业、优秀企业家集聚,提高资本和产业的集中度。积极推动洋河、绿陵等企业上市,运用资本经营手段,增强企业快速裂变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实力,加大规模企业培育力度。大力实施“微小企业上规模”工程,从舆论上引导、政策上鼓励、要素上倾斜,为规模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促进生产上规模、技术上台阶、产品上标准、管理上水平,进一步扩张群体规模,促进产业做大、行业做强、企业做精做强做大。
(三)营造氛围,加大扶持,在加快创业文化建设中激活民间资本。
一是积极营造创业氛围。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进一步营造全民创业氛围,激发全民创业激情,打造全民创业品牌。鼓励全民以各种形式创业,突出小规模,大群体,发动千家万户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按照“以点带动,延长到线,以线扩张,辐射到面”的原则,在全市各乡、村、居委会树创业典型,在农、工、商贸行业立创业典范,通过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增强全民创业意识,增强全民创业信心,在全社会掀起“百姓创家业、干部创事业、能人创企业”的热潮。充分发挥好创业指导服务中心的作用,积极开展好“创业指导服务周”活动,搭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政策咨询,推动人才交流、技术引进,真正把全民创业引向深入。
二是不断扩大创业群体。加快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真正做到农产品有销路,农民能就业。鼓励农村经纪人走出去,引进来,活跃市场,繁荣市场。抓住本地一大批民营企业初步完成资本原始积累,掀起民间资本二次创业热潮。大力培养本土企业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实施“送出去、请进来”培训,即把现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送出去参加各类研修班、培训班,把国际国内知名专家请进来讲学、研讨。
三是不断完善和落实创业政策。进一步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鼓励全民创业的若干政策意见》,从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开放投资领域、创新投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实行税费优惠政策、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转变政府职能等方面落实促进全民创业、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职责,为落实全民创业政策提供保障。逐步探索家庭法人代表制度,对利用现有住房从事家庭作坊式加工项目的免除一切规费,进一步激活民间资本,鼓励民资多渠道、宽领域进入国家产业政策允许的行业。
(四)创新机制,拓展渠道,在强化融资工作中为企业投资提供保障。
一是推进多元化股权投资市场的形成。鼓励外资、民营、个人多元股权投资主体参与,使处于创业期、成长期的中小企业可以得到长期资金的支持。鼓励建立中小企业投资公司、有限合伙风险投资公司,鼓励科技人员以知识、技术、专利、品牌作为股本投资,鼓励发展产学研之间的股权投资合作。
二是推动信用担保发展。不断扩大担保公司的资本金,为民营企业增加贷款提供条件。积极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中小企业创立、信用担保、技术创新、专业化协作、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和完善由加入行业协会民间投资企业出资的行业内融资担保机制,专门解决会员的融资担保问题。
三是加强银企合作,加大金融支持经济发展力度。加强银企间的联系沟通,创造金融发展良好环境,进一步改善银企合作关系,构建新型银企伙伴关系,建立政府、银行、企业合作协调机制、银企沟通联系机制、项目推介制度,加快社会信用环境建设,积极推进金融创新,进一步加大企业授信额度,在额度内简化贷款和担保手续,发放信用贷款。选择一批重点项目召开项目推介会,向各金融机构、评券商、投资基金及国内外大企业推荐项目,广泛利用国际、国内两个资本市场融资,外引内联国内外技术和资金。
四是支持其他融资方式。积极探索非法律禁止的其他融资形式。鼓励国内外投资者在我市设立创业投资公司、创业投资管理公司,为民间投资企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和管理服务。对民间拆借和民间资本投入所产生的财务费用,应允许列入企业生产成本。鼓励企业通过上市发行股票筹集重点技改项目资金,增加项目资本金。股份制企业尽可能采取股票上市或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筹集发展基金;尽可能把有条件的企业发展成为股份公司争取股票上市或发展成为有限责任公司争取发行债券,以筹集发展资金。
(作者单位:市经贸委)
报:市有关领导
发:市直有关部门
责任编辑:嵇蔚君  李成                     电话:84368061
宿内简字第010号                               共印35份
宿迁调研:撬动“工业强市”的支点(第22期) 宿迁调研:建设软件园:加快发展软件业暨服务外包的必由之路(第32期) 宿迁调研:提升发展理念 适应新的要求(第30期) 找准关键支点 撬动更好更快发展——关于“宿迁实现更大突破之我见”的调研与思考 宿迁调研:宿迁市贫困人口状况及对策研究(第29期) 宿迁调研:大力推进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进程(第13期) 宿迁调研:学先进经验谋做大做强全力推动我市工业经济实现新跨越(第5期) 科技,撬动未来的“阿基米德支点” 撬动地球的支点,启动改革的钥匙 赵本山成了撬动春晚的支点? 个税改革是撬动社会改革的支点 宿迁举市实施“工业突破” Android撬动IT市场的新支点 - 新闻 Linux时代 - 开源、自由、共享 - 中... 撬动酒企厂商合作模式创新的六大支点 - 招商加盟 - globrand(全球品牌网) 江苏省宿迁地区医改调研报告(完整版) 当代中国的有色金属工业(第4—5章) 给我一个支点,我撬动我自己(照片) 以支点撬动行业之盛大“点卡” 宿迁调研:培育壮大新能源 推动宿迁大突破 北大课题组宿迁医改调研报告 关于金税二期业务在金税三期建设中的整合与优化的初步设想(《江苏国税调研》总第32期)——江苏国税网 设为首页 第194节:黄金支点 第194节:黄金支点 第194节:黄金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