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发展中保护环境??在环境保护中发展经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5:14:16

在经济发展中保护环境  在环境保护中发展经济

——山西全新环保途径的经验及启示
□ 本报记者  林茂康/文         “环境保护是发展问题,也是民生问题。”如何将这一重大命题有效地贯彻落实到全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实际工作中,是各级政府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2003年,山西是全国环境污染最严重的省份,经过全省各级领导的大胆创新,不懈努力,独辟蹊径,破解了环境污染的历史难题,为中国的环保事业开拓出一条卓有成效的全新途径,使山西的环保工作实现历史性的跨越。2008年山西省环保局局长刘向东因环保工作的特殊贡献被全球公益慈善联盟授予“人道慈善金质勋章”,让山西环保登上了世界舞台。2010年1月5日,国家环境保护部周生贤部长指出:“山西环保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很多创新做法值得推广。”     焦点一:山西从2003年到2009年环保工作实现跨越式前进
    山西省是高能耗、重污染型产业结构,在占全国六十分之一的土地上,生产了全国四分之一的煤,五分之二的焦,十七分之一的火电,在为全国提供能源支持、为山西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003年,山西大气环境质量居全国倒数第一。山西省11个重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为1495天,平均136天。大气环境质量劣于国家三级标准;临汾、阳泉、大同3个重点城市,在全国113个污染严重的城市中,连续位居污染的第一、第二、第三。为此,山西戴上了环境污染全国第一的“黑帽子”。
    2004年至2005年,11个重点城市的环境空气质量基本保持稳定状态。2005年,山西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51.6万吨,居全国第三位;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38.7万吨,居全国中游。全省11个重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为2491天,平均226天。
    2006年,山西二氧化硫排放量147.8万吨,较05年净减排3.8万吨,减排率2.51%;化学需氧量排放38.7万吨,与05年持平,成为排放量未增长的省份。太原、长治、晋城、朔州在全国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只升不降”呈上升趋势的情况下,均达到国家三级标准,阳泉市率先由全国倒数第二位前移至倒数第八位。
    2007年,山西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38.67万吨,较2006年净减排9.13万吨,减排率6.18%,较2005年累计减排率8.53%;化学需氧量排放37.42万吨,较2006年净减排1.28万吨,减排率3.31%。全省9个城市达到国家三级空气质量标准,临汾市由倒数第一位前移至倒数第十三位,大同市空气质量排位由倒数第四位前移至倒数第二十位。至此,山西3个严重污染城市全部摘掉了环境空气污染前四名的“黑帽子”。
    2008年,山西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持续下降,分别累计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的97.8%和55.3%。污染减排均超额完成年度减排任务,二氧化硫减排进度和减排量成绩斐然。山西11个省辖市二级以上天数累计达3679天,平均达334天,总天数比2003年增加2184天,年均二级以上天数比2003年增加198天,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0%以上,提前72天完成了11个省辖市环境空气二级以上天数3000天的考核目标,提前41天完成了省政府对各市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的考核任务。
    2009年,经国家环境保护部核定,山西11个地级市中有10个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比2008年大气综合污染指数降幅最高达35.2%、二氧化硫综合指数平均降幅19.3%、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3.6%,提前一年超额完成了“十一五”减排目标。山西11个省辖市空气质量全部退出全国倒数前22名,特别是大同改善幅度最大,比08年前移78位,长治、阳泉、临汾排名稳步前移,前移幅度在5~21位之间。
    截至2009年底,山西已投资57828万元,建成污染源自动监控中心12个,在829家企业安装了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成了104个污水处理厂;创建了14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3个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1个国家级生态村、124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392个省级生态文明村;建成各级自然保护区46处;建立了汾河、沁河源头两个省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山西已有71个县(市)达到二级空气质量标准,全省的环保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前进。
    焦点二:创新思路,全方位亮剑,直击环保痼疾
    山西经济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煤炭产业的突飞猛进,不仅给山西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给山西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2003年山西烟尘粉尘排放量全国第一,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全国第一,危险废物排放量也是全国第一,所有城市的空气没有一个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2005年,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西时强调:要把发展建立在提高质量效益、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山西省委、省政府领导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深刻领悟“环境保护是发展问题,也是民生问题”的真谛。大胆创新,全方位发起了环境保护攻坚战:
    亮点一:打响了令山西煤业震撼的彻底取缔关闭土焦、改良焦炉的持久战
    在2003年之前,山西的土焦炉和改良焦炉发展迅猛,给当地带来了不菲的经济收入,同时成为山西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山西环保形势全面告急,全省上下为之震动。
    2003年初,山西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对焦化行业实施专项清理整顿的决定》、《关于继续抓好清理整顿违法排污企业坚决彻底取缔关闭土焦改良焦炉的紧急通知》等文件。同年12月,在山西省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对土焦、改良焦炉彻底取缔关闭的打击行动。
    到2004年底,全省1241家改良焦企业被关闭,上万支改良焦炉、近万个土焦坑被拆除。全省因此每年减少烟尘排放总量8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总量12万吨,减少苯并芘排放总量700多公斤。
    2004年至2008年,山西省委、省政府开展焦化行业清理整顿,在全省共有的683个焦化项目、约460多家焦化企业中,321个焦化项目被彻底关闭,关闭产能7409万吨,减排二氧化硫1.8万吨,化学需氧量0.4万吨。
    2009年,52个重点县(市)共取缔关停659户违法企业或设施,拆除烟囱816根,对1617户企业实施限期整改或停产治理。从此,山西的土焦和改良焦炉被彻底取缔关闭。
    亮点二:实行了环境污染末位淘汰制
    2004年,山西省政府发布了“山西省第一批环境污染末位淘汰企业名单”,形成了环境污染末位淘汰制度。从2007年起,重力推行这项制度,对没有完成环境污染末位淘汰任务的市县,暂停审批所有新增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对逾期未淘汰的企业,实行停电、停水、停贷、停运、停照等联合措施,坚决强制淘汰和关闭污染企业。
    2004年,山西省政府对404家企业实施末位淘汰,削减二氧化硫0.5万吨,烟(粉)尘近1万吨,化学需氧量0.1万吨,这一变化引起国家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006年,对239家企业或设施实施末位淘汰,削减二氧化硫近1万吨,烟(粉)尘近2万吨,化学需氧量0.2万吨。
    2007年,对148家企业或设施实施了末位淘汰,减排二氧化硫近1.5万吨,烟(粉)尘近两万吨,化学需氧量近0.22万吨。
    2008年,对324家企业或设施实施末位淘汰,共关闭污染企业1798家。督治期间,20个重点县市共关停取缔了辖区内违法排污企业或设施4237个,全省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同比增长49%。
    2009年,对焦化、电力、煤炭、钢铁、化工5大行业的20户排污总量大、跨区域的企业集团进行集中治理。先后取缔关停659户违法企业或设施,拆除烟囱816根,对1617户企业实施限期整改或停产治理。
    亮点三:做出五个“一律不批”的规定
    为了减少新增项目对环境的污染,山西省政府作出五个“一律不批”的规定:对不符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国家产业政策、行业准入条件的建设项目,一律不批;对与城市总体规划不符,布局不合理的项目,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项目,一律不批;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地区产生不利影响,群众反应强烈的项目,一律不批;对环境质量不满足环境功能要求、增加排污量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项目,一律不批;对高污染、高耗能、资源浪费严重、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建设项目,一律不批。
    山西实施五个“一律不批”的规定以来,对孝义、河津等15个产煤大县(市)实施了区域限批,对1000多个不符合环保的重污染项目予以否决,对1万多家违法企业予以关停淘汰。全省排污收费连续4年居全国第一。
    亮点四:实施了引起全省各级领导足够重视的环保“一票否决制”
    从2006年起,山西省成立了由环保、建设、财政等22个部门组成的领导组,全面强化了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组织领导。开全国之先,首次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工作纳入政府工作重点,列入省长与市长签订的环保目标责任书,制定了环境保护问责制、奖惩制和一票否决制。
    对所有不符合置换的项目给予“一票否决”。山西从2006年起重拳出击,首开区域限批、三停措施、环境问责,打击环评违法行为,并对所有建设项目实施“减量置换先减后建”,对所有不符合置换的项目给予“一票否决”。
    几年来,山西先后否决了1104个项目,涉及投资1469亿元,对环评违法严重区域实行强势制裁,大力遏制环评违法趋势。
    对不能完成任务的地级市和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制”,市县党政“一把手”考评不合格不达标,将不能提拔重用。
    山西省政府将建设项目环评执行情况列入地方及部门责任制考评考核内容,建立了规划环评目标考核制和责任追究制,把规划环评纳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一把手”目标考核,完善了考核与监督制度。对不能完成任务的地区和单位年终责任制考评实行“一票否决制”。
    2006年6月,山西省监察委员会和山西省环境保护局联合出台《山西省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国家机关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干部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对其直接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降级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职或者留用察看的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2007年2月,山西省政府发出《山西省领导干部环保实绩考核暂行办法》,对重点城市政府领导干部开展环保实绩考核。排名前三位者,给予政府负责人奖励;排名后三位,当年通报批评;连续两年倒数后三位,对政府负责人诫勉谈话;连续3年倒数后三位,对政府负责人实行组织处理。
    2007年7月,山西省政府出台《山西省关于市县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科学考评暂行办法》,在44项总体指标中资源环境指标占9项,比重高达20%。考评结果作为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实行“一票否决”,市县党政“一把手”考评不合格不达标,将不能提拔重用。
    2008年,开展了“省长督治”区域环境问责行动。山西省省长召集区域环境污染严重的8个县市的党政“一把手”诫勉谈话,不解决污染问题就地免职。并以8个重点县市为突破口,共关闭污染企业1798家,对36名责任人员给予了党纪政纪处分。
    山西从建立环境保护目标责任机制、环境保护实绩考核机制、环境保护违纪处分机制、环境保护科学考评机制等环保新机制以来,已经对103名环保不作为的领导干部给予了党纪政纪处分,对72个单位和个人的评先评优资格进行了否决;对跨界断面水质考核低于考核标准的5个城市,从地方财政中扣缴了3580万元的巨额罚款,同时对退出全国环境空气质量倒数前10位的7个城市分别给予了200万元的奖励,对环境质量改善好的两个城市,给予了100万元-300万元的重奖和1000万元的建设奖励基金。
    山西省环保厅厅长刘向东告诉记者:由省政府提出建立规划环评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考核制,山西是第一家。山西就是要以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为重要手段,促进污染减排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这就要求,必须以最有效的机制和最严厉的手段,对政府环评行为和企业环评行为,形成有力的制约和强势的震撼。
    亮点五:建立了部门联动环保执法新机制
    山西省环境保护厅以环境法治联盟的创新形式,组建了部门联动的环境保护执法新机制。各个环节的相关部门共同围追堵截污染企业,合力围剿污染经济,遏制不良走势,从根本上斩断污染型经济的命脉。具体做法是对违法企业采取绿色信贷措施,对污染企业采取绿色电力措施,对淘汰企业采取绿色运输措施,从三停制裁到财经抑制,切断污染企业的资金线、动力线、运输线,形成制裁环境污染不良行为的外部气候,进行强势打压。
    只要环保部门制裁,金融部门就予以停贷,电力部门就予以停电,运输部门就予以停运;没有环保部门审批,计划部门不予立项,国土部门不予征地,工商部门不予发照,从而构成了具有刚性制裁力和阻断力的环境经济制约体系。山西自环保执法新机制开启以来,共对5000多家环境违法企业实施停贷、停电、停运,有效地空出巨大的财力、电力、运力空间;对20台大型电力机组强行关停,迫使总装机容量3000万千瓦的机组全部完成脱硫工程;山西省重点工业污染源100%建成了环保工程,焦化行业100%建成了脱硫设施,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建设达到了80%。
    山西环境保护的部门联动对污染企业停电、停贷、停运,形成新时期的中国环保执法新机制,为中国环境保护的实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亮点六:只要挂牌督办就要对责任者给予“就地免职”的重罚
    今年5月13日,环境保护部公布挂牌督办项目,山西吕梁、大同的两个污水处理厂因建设迟缓和超标排污上了“黑名单”。
    在环境保护部这次公布的挂牌督办、暂停环评审批、停产改造项目中,山西省吕梁市污水处理厂因二期工程进度缓慢,大同开发区污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因超标排放污水被挂牌督办,并被责令限期整改。环境保护部强调,对整改不到位或逾期未完成整改任务的,将暂停所在城市新增化学需氧量排放项目的环评审批,并暂缓下达有关项目的国家建设资金。
    处罚令立时震动山西。山西省环保厅紧急向省委、省政府报告,时任省委书记张宝顺紧急批示,要求吸取教训,切实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整改必须到位,大同市、吕梁市污水处理厂要限期达标使用。山西省副省长牛仁亮批示:“请省环保厅,吕梁市、大同市政府以及其他市政府,认真落实宝顺书记批示要求,举一反三,把减排工作抓紧、抓实、抓好。”
    山西省责令立即关停搬迁污染肇事企业,对责任者给予就地免职处理,并投巨资推进污水处理工程建设。责令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改造,对影响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的超标排污企业,坚决予以关闭。
    吕梁市政府高度重视,把城市污水处理厂工程作为第一民生工程,举全市之力全速推进。张九萍市长表示:“举一反三,重拳出击,确保完成。”并立即对吕梁市污水处理厂厂长给予就地免职处理,对吕梁市建设局局长、城市管理中心主任进行了诫勉谈话。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市政府竭力筹资1000万元投入污水处理厂二期扫尾工程。吕梁市倒排工期,倒逼进度,加班加点,昼夜值守,要求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在6月底投入运行。
    大同市政府迅速行动,组织力量对影响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的问题展开督察。同时做出决定,对长期将超标工业废水排入开发区污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的山西天丰世保扶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山西威奇达药业头孢事业部原料车间、大同市硕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阿拉宾度(大同)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大同星火药业有限责任公司5家制药企业责令停止生产,并要求5家企业尽快搬迁。
    这次“就地免职”的处理风暴,促使一些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缓慢的地方急起直追。据悉,目前全省已建成104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达209万吨/日。在建的28座县城污水处理厂将提速建设。山西有望在2010年底前实现污水处理厂“县县有”和“全覆盖”。
    亮点七:在我国率先建成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和环境质量监测网络。
    山西率先建成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2007年,山西省政府投资8.5亿元,建设全国第一套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这个监控系统既监又控,能够真正控制污染源。它对污染企业实施24小时自动监控,如果污染企业超标排污,如果污染企业偷排暗排,如果污染设施不正常运行,监控系统不仅能够监测到违法行为,而且能够直接控制和制止违法行为:第一步,切断企业办公电源;第二步,切断企业进料电源;第三步,切断企业生产电源。无论哪一步,都足以让污染企业停止生产。“三断措施”的杀手锏,招招见血,立显奇效。
    2009年9月,环境保护部对这套系统组织正式验收。从此,山西666家污染企业清楚地置于山西省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监控之下。全省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环境监控网络。
    山西率先建成了覆盖全省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累计投资14370万元,在11个地级市119个县(市、区)建成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中心站113个、子站259个,县级以上城市全部发布空气质量日报,实现了对全省空气质量的适时监测。
    累计投资2551.29万元,建成了汾河万家寨、汾河水库、汾河河津大桥、丹河龙门、东榆林水库5个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建成了汾河流域6市分界处5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和龙祠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站。
    环境质量监测体系的建成,为准确地把握山西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为政府宏观决策和环保工作部署提供了决策支持和服务。
    亮点八:召开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执法者、监督者和违法者的公开见面处罚会
    时间:2010年3月8日
    地点:山西省环境保护厅会场
    参会人员:企业家、环境执法官员和媒体记者
    会场右侧,是设置了10米监控大屏幕的山西省环境监控中心控制室,大屏幕上显示着山西省666家污染企业的监控信息;正面是山西省环保厅的环境执法官员(相当于一级监控平台);对面第一排是山西省11个城市的监控执法者(相当于二级监控平台);对面第二排是10家不正常运行污染源监控设施的违法企业代表;对面第三排就坐的是代表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媒体记者;会场两侧是环境监督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的官员。
    这是山西省环保厅别出心裁举行的首次集中查处不正常运行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违法企业公开见面处罚会。
    亮点九:建成一项事关山西民生的“蓝天碧水”生态系统工程
    山西从2006年6月开始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它是山西全面推进环境保护“三个历史性转变”,从根本上遏制环境恶化趋势,全面提高生态环境和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一项重大系统工程
    “蓝天碧水工程”实施3年以来,各项任务指标按预期顺利完成。到2009年底,11个重点城市全部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污水处理率达到70.76%,气化率平均达到94.67%,烟控区覆盖率保持在100%;11个地级市除了太原外有10个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在“蓝天碧水工程”确定的36项指标中,环境空气质量、焦炉煤气利用和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等32项指标已提前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占到全部指标数的89%。全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生态建设长足发展,掀开了山西环境保护的历史新篇章。
    亮点十:领导重视创新思维, 生态经济齐抓共管.
    山西省省长王君2010年在山西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要站在事关民生的高度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从2006年6月实施“蓝天碧水工程”以来,山西省委、省政府领导经常深入一线检查,狠抓重大问题落实。
    省长王君2008年刚到山西任职,就在听取环保工作情况汇报时强调:“作为全省环境主管部门,要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协调有关部门,对今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要突出工作重点,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业污染治理,确保蓝天碧水工程、污染减排任务全面完成。”并在多种场合,反复强调,要求大家充分认识蓝天碧水工程的艰巨性,切实抓紧抓好,坚决完成任务。
    分管环保工作的牛仁亮副省长经常与环保局班子成员共同研究发展思路,共同制定措施方案,经常到环保工作第一线调查研究,不断提出新的工作思路,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环境政策措施。2009年初,副省长牛仁亮与各市市长签订了2009年环保目标责任书,2010年3月份省政府组织联合考评组,对各市的完成情况进行了严格的考评。
    山西省环保厅刘向东厅长2006年3月29日上任伊始,面对山西尴尬的生态环境,他表示:“工作干得好不好,关系到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关系到新山西的构建。如果不下大决心,不用真功夫,不拿出克难攻坚的勇气,不作出血与汗的奉献,就不能够做好环保工作,就无颜面对三晋父老,更无法向子孙后代交账。”
    3年时间,山西社会环保总投资673亿元。省委、政府对环保工作的批示达230余件。其数量之多、范围之广、内容之丰富,是山西环保史上前所未有。
    焦点三:发人深思的启示
    2008年8月29日,在法国巴黎,山西省环保局局长刘向东被全球公益慈善联盟授予“人道慈善金质勋章”。
    据介绍,全球公益慈善联盟1464年成立于法国,1962年正式成为国际性的联盟。“人道慈善金质勋章”颁发对象主要是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热心公益事业及对人类社会有杰出贡献的人士。美国前总统肯尼迪、英国前首相邱吉尔等杰出人士都曾获此殊荣。
    刘向东之所以能获得此荣誉,是因为他从2006年担任省环保局局长以来,在全国率先推出“区域限批”、环保“一票否决”制、环保执法统一战线等一系列环保执法良策,遏制了山西环境污染,彻底扭转了山西的生态环境,使山西环保有了历史性的质的转变,为环保事业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山西环保的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值得人们深思的是:山西在环境治理的过程中关闭了上万家大小污染企业,对1000多个不符合环保的重污染项目予以否决,这些制裁措施不仅没有使山西经济滑坡,反而使山西的经济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转变:地区生产总值逐年实现绿色增长。2006年山西省生产总值4746亿元,2007年山西省生产总值5600亿元,2008年山西省生产总值7000亿元,2009年山西省生产总值7100亿元。
    山西之所以在短短的几年内能使环保和经济同时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是山西省委、省政府领导能重塑理念,创新思维,以人为本,坚持了可持续发展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新思路;统筹兼顾,确定了符合新时期发展要求的工作目标,建立了适应目标要求的新体制和新机制;正确处理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独辟蹊径,树立了“在经济发展中保护环境,在环境保护中发展经济”的新理念,为中国的环保事业开拓出一条卓有成效的全新环保途径,值得人们学习借鉴。
更新日期:2010年06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