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汝芬2011年考研《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变动解读与应试对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20:36:31

 

2010年9月3日,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2011年版在全国公开发行。我和团队教师及时进行研读,为了体现我和广大考生朋友的老少亲、师生情、朋友信的关系,体现我对信任我的考生朋友学得好、考得好的全面的主要的不可推卸的责任,我编写了《2011年考研<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变动解读与应试对策》,供广大考生朋友现阶段的复习备考。

Ⅰ.变动解读

一、关于考试说明的变化

1.删去了前言。考试大纲2010年版的前言主要说明2010年考试的依据是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思想政治课的新课程方案。

2.明确考试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测试考生掌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将“评价目标”改为“考查目标”,并将原来的六个要求合并为五个要求。这五个要求可以概括为:考生要掌握所考查五门课程的理论、观点、知识,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评价有关国内外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考试方式、时间、题型以及分数的分配未变。

二、考查内容的变化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①将“真理与谬误的对立统一”调整为“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②删去“社会主义的改革”、“改善党的领导”两个知识点;③个别文字的删减。

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①将“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调整为“辛亥革命的成功、失败与建立民国”;②增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①将“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调整为“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②在“社会主义法治观念”之下增加“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③个别词语的变化,如“职业生活中法律的基本规范”改为“职业生活中法律的基本要求”、“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改为“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等。

三、依据《考试大纲》、《考试大纲解析》对《强化班教程》所作的增加内容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三章:将P60的“(三)真理与谬误”的标题替换为:“(三)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并把P61第三行的“能够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认识;”改为“能够在认识上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在实践上达到期待的结果;”

第二部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二章:将P149的“三、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标题替换为:“三、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并在其内容的第一段后面增加一段: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世界在变化,形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深入,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必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而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首要任务,则是“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第八章:将P205的“3.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的内容替换为“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并在其内容后面增加: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通过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形成能源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和消费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九章:在P209的标题“二、人民民主专政”前面增加:

2009年9月,胡锦涛同志在政协成立60周年大会发表讲话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走出的一条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能够实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能够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提供根本政治保证的政治发展道路。”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最精确概括。

◆在P211的“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的第三段后面增加:

经过60年的实践,人民政协积累了丰富经验。这就是:必须坚持把人民政协事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部署和推进;必须坚持发挥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作用,不断巩固和发展我国多党合作的政治格局;必须坚持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大团结大联合组织的作用,不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人民政协事业,永葆人民政协生机活力。

◆第十三章:在P238的“(一)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的第二段后面增加: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新的此消彼长,世界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朗。大国关系新一轮调整互动的主线是既竞争又合作,大国之间的协调合作明显增多,相互关系的务实性和稳定性有所上升,但利益差异不会消失,矛盾与摩擦也不可避免。新兴大国崛起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有利于推动国际力量对比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但从总体上看,西方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在国际体系中仍处主导地位,这一格局短期内还难以根本改变。

第三部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在P289的“四、大革命的失败及其经验教训”的最后一段改为:

   大革命的意义:大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它的历史意义仍然是不可磨灭的。这场失败了的革命,实际上是未来胜利的革命的一次伟大的演习。①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②它教育和锻炼了各革命阶级,提高了政治觉悟,为后来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的开展奠定了群众基础。③它提高了中共在全国人民中的威望,党在马列主义指导下,制定民主革命纲领,发挥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

◆第五章:将P299的“五、全面性抗战的开始”改为“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全面性抗战的开始”,并在其所有内容后面增加一段内容:

与第一次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相比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一些新的特点:①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②国共双方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③没有正式的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协商一致的具体的共同纲领。国共两党只能采取临时协商的特殊形式解决问题。

 

 

第四部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二章:在P361 “二、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第一段后面增加:

   新时期促进民族团结,要做到:

   (一)要深化对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认识,认真学习国家关于民族事务的法律法规,深入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历史,牢固树立民族团结意识,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对伟大中国的自豪感。

   (二)要立足生活实际,坚持从自我做起,在与其他民族交往的过程中,尊重各民族的文化传统。立志毕业后到基层、到西部、到民族地区去奉献青春和力量。

 (三)要坚持原则、明辨是非,旗帜鲜明地与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

◆第七章:在P396的“(一)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前面增加:

   (一)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理念,它反映和指引着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功能、目标方向、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也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指导思想,包含“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基本内涵。这五个方面,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构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完整理论体系。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的必然反映,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党和国家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我国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⑴就要健全完善立法,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坚持法制统一,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⑵就要坚持依法行政,切实做到合法行政、合理行政、高效便民、权责统一、政务公开;

⑶就要严格公正司法,切实维护司法公正,不断提高司法效率,努力树立司法权威,充分发扬司法民主;

⑷就要加强制约监督,不断完善制约监督机制,健全制约监督体系,通过以道德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以权力制约权力,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⑸就要自觉诚信守法,在全社会培养以自律为基础的守法意识,使人们把法律内化为行为准则,主动积极地遵守宪法和法律;

⑹就要繁荣法学事业,坚持法学研究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提高法学教育质量和水平,培养优秀的法律人才;

⑺就要坚持依法执政,坚持党领导人民制定法律、实施法律,坚持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督促、支持和保证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原有的“(一)、(二)、(三)……”依次改为“(二)、(三)、(四)……”。

     ◆第七章:在P398的“一、自由平等观念”前面增加:

一、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

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根本保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在实际工作中,要自觉将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统一起来。

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和内容。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实现途径。

   原有的“一、二、三”依次改为“二、三、四”。

Ⅱ.应试对策

一、2011年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2010年和2011年的考试大纲同2009年以前的考试大纲相比,新的特点有:

(一) 更加强调思想政治教育

2010年版和2011年版的考试科目设置的根本的、最早的依据是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这一文件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这一要求体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最大特点是突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而不局限于知识。

(二)更加具有综合性

历年试题的综合性主要有三个表现:理论与理论的综合、理论与实际的综合、考查记忆和理解与应用能力的综合。2011年的考试科目本身体现理论的综合,原理课包括了三门课的内容,概论课包括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概论课与纲要课讲的是中国近现代史的逻辑与历史的关系,这些内容都可以综合命题,考查考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综合掌握能力。

(三)更加难以得高分

首先,按照考试大纲的说明,统考的考查目标是高等学校优秀本科生能达到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这个要求本身表明试题有难度。其次,由于上述两个特点以及2011年考试科目的内容较以往多,其中有些内容比较概括,试题出深或出浅难以掌握。第三,许多同学在校学习期间,未能认真学习,其基础较差,同考试要求差距较大。第四,相当一些考生复习备考方法不对,有三个误区:平时不抓紧,复习靠突击;理论不理解,复习靠死背;复习不全面,最后靠押题。前两个原因是客观原因,后两个原因是主观原因。

依据我30年来辅导考研的经验和研究,根据2010年思想政治理论课试题的新特点,以及政治理论试题的一贯特点, 2011年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也是本序列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主要有:

(一)以2007年入学的大学生所用的教材为主要依据。

主要的就是依据2010版四本必修教材所编写的2011年的《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和《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解析》。2011年政治理论考试直接和间接出自大纲解析的约占70%。我和我的团队老师高度重视《大纲解析》,我们所编写内容和考题全部覆盖了《大纲解析》的考试点,做到了《大纲解析》有的内容我们有,而我们有的内容《大纲解析》却没有。我们编写的教材做到了考点明确、重点明确、层次清楚、点点分明。我们编写的模拟试题更具有针对性、通俗性、实用性。

(二) 以党中央的新精神、新思想为统领。

1.党的十七大最重要的精神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关党的十七大的新精神、新思想在《高分指南》和《强化班教程》中已充分体现。

2.2009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的新精神、新思想。同考研相关的内容主要有:

(1)我国实现的三大历史性转变:我国相继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创举,是根本改变中华民族命运、深刻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伟大变革。

(2)国际形势的三大特点,即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3)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任务: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4)关于党的建设的有关内容。

3.2010年10月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

(三) 以社会热点为理论联系实际的对象。

从目前来看主要社会热点有:

1.七个怎么看: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就业难、看病难、教育公平、房价过高、分配不公、腐败现象等。

2.自觉划清四个界限: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资本民主的界限;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这四个界限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政治民主、经济制度、思想文化四个方面,密不可分。

3.西部大开发。2010年7月5日至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强调,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任务,事关各族群众福祉,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今后1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全党全国一定要从大局出发,深刻认识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奋力将西部大开发推向深入,努力建设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山川秀美的西部地区,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4.即将在10月召开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同考试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

(四)以历届考题为参考。考生做已考试题的作用有:学懂有关理论,检测自身水平,了解考试重点,知道试题特点,掌握应对方法。

(五)以培养和增强理解、应用能力为主,考生必须学会学习、学会考试。

温家宝总理曾说,事不避难,知难不难。只要师生共同努力,勤奋得法,就能由难变易。同学们是否学得好、考得好、得高分是师生共同的责任,我的经验是七分靠老师、三分靠自己,任课和编书老师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考生既要爱学、勤学、会学,又要争取有好老师的指导与帮助,有好教材作为复习备考用书,有达到事半功倍效果的好方法,就会取得好成绩。(参阅“复习指导总论”)

二、分阶段进行复习备考的目标任务

(一)强化阶段的目标任务是掌握内容、掌握方法、培养能力。

1.考生需要掌握的内容:(1)考试大纲所规定的理论、观点、知识;(2)党中央的新精神、新思想,包括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新精神、新思想;(3)前述的社会热点等问题。

2.考生需要掌握的方法:

(1)学习的方法:主要是找、懂、记、练、会考试点的方法。

(2)识记的方法:系统逻辑记忆法,包括宏观记忆法,即分部分、分层次、按顺序的记忆方法。微观记忆法,包括学懂考试点、分解考试点、抓考试点的关键词并辅之以肢体语言,尤其是最重要的考试点一定要识记。

(3)答题的方法:包括选择题的答法和分析题的答法。答选择题的方法有四个:顺选法、排谬法、比较法和蒙猜法。分析题的答法请参考《序列之二》,我们会在冲刺班讲解这一方法。

3.考生需要培养的能力:包括识记的能力、理解的能力和应用的能力。

冲刺阶段的目标任务是突击时政、高度总结、预测考题、教会答题,进一步巩固内容、巩固方法和增强能力。总结阶段的目标任务是系统和重点地总结考试内容、答题的思路和方法,通过点睛班通报信息、精讲试题、再猜考题、解答难题,进一步最后补充和完善备考的内容和试题。

(二)当前,同学们主要是掌握教材的内容,并通过做已考试题来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考试点。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试题,要认真进行练习,其他课程的试题也要认真练习。在10月份做《序列之二》的模拟试题,进一步学懂理论和掌握方法。

(三)同学们需要掌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最重要的考试点一共有70个,现归纳如下: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3)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4)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

(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6)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

(7)量变质变规律;

(8)辩证的否定观、否定之否定规律;

(9)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0)认识发展的规律;

(11)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原理;

(12)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原理;

(13)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决定力量;

(14)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16)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17)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的原理;

(18)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9)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以及关系;

(20)价值规律;

(21)剩余价值生产的原理;

(22)资本积累的原理;

(23)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的原理;

(24)剩余价值分配的原理;

(25)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的原理;

(26)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原理;

(27)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原因和实质的原理;

(28)资本主义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的原理;

(29)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30)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必然趋势的原理。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1)科学发展观;

(2)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4)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6)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7)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8)社会主义初级级阶段理论;

(9)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11)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12)按动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5)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16)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请大家关注第八章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两大问题。

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学懂和掌握历史事件的内容、原因、结果和评价。

(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入侵;

(2)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3)洋务运动;

(4)戊戌变法;

(5)辛亥革命;

(6)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7)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大革命;

(8)土地革命和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9)抗日战争;

(10)解放战争;

(1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13)十一届三中全会;

(14)邓小平“南方谈话“;

(1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6)党的十七大。

4.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3)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4)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5)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6)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5.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1)形势与政策主要是学习和掌握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当前国内外形势的新思想、新观点。

(2)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主要是学习和掌握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当前世界经济政治形势的认识、判断和对策、主张。在学习这一内容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两个问题:

(1)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2)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