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华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21:16:14

日本侵华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以 往人们谈到日本侵华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时,往往集中在日本侵华战争对中国民众的屠戮方面,比如南京大屠杀之类。在我看来,日本军人对中国民众的屠杀,我们固然应该细加清算永远铭记。但我认为,日本侵华战争对中国更深层也更重要的影响却应该体现在这场战争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影响。具体说来就是:1937年至1945年的日本侵华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空前浩劫。不仅中国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到了惨重的牺牲与破坏,更重要的是把自1912年以后逐步开展的现代化与工业化运动腰斩,使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最少推迟了半个世纪。

说到现代化进程要素,无非两点:一为硬件,也就是相应的物质条件经济状况;一为软件,也就是人才培养教育水平。就此而言,我们可以看到:在中日战争之前,我们国家在这两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就硬件而言,战争之前,我们的民族工业,资本主义体系,以及人才培养,都已经达到了相当的地步。近代以来,中国金融业面临着传统向现代化的转型。国民政府通过废两改元和法币改革,不仅统一货币、建立稳定的货币基础,而且健全金融组织,建立以“四行二局”为核心的国家金融体系,客观上推动了金融现代化的进程。金融界也以此为契机,拓宽业务,引入科学体制,并直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加快了金融业的现代化步伐。据统计,1936年时中国的资本主义生产已占工业总值的42.7%,占工农业总产值的20.46%。如果不把农民自给性的加工计入手工业产值,则1936年资本主义生产已占工业总产值的65%,占工农业总产值的24.48%。资本主义工业的这个比重,相对于中国较晚的现代工业起步,已经是一个巨大的发展。

而就软件而言,战前,我们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这一点,我们或许可以从当时高的教育中的私立学校兴旺上看出来。1926年10月 公布的“私立学校规程”中就明文规定:“凡私人或私法团设立之学校,为私立学校,外国人设立及教会设立之学校均属之。”因此,对私立大学,教育部一视同仁。而且对于办得好的私立大学,中央和省市政府都要拨款补助,或者由教育部转商各庚款教育基金委员会拨款补助。在待遇上各种形式的大学地位是平等的。也以 此涌现出了诸如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复旦大学、光华大学等等,在当年都是完全可以和国立大学比肩的私立大学,而且它们都是综合大学,具有非常优良的人文传统。它们的校长张伯芩、林文庆、马相伯、张寿镛先生,都是永远让人怀念的教育家。这些学校校长杰出老师优秀,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胡适在《谈谈大学》的演讲中曾说过:“记得二十余年前,中日战事没有发生时,从北平到广东,从上海到成都,差不多有一百多所的公私立大学,当时每一个大学的的 师生都在埋头研究,假如没有日本的侵略,敢说我国在今日世界的学术境域中,一定占着一席重要的地位,可惜过去的一点传统现在全毁了。”胡适认为私立大学有其优点,就是它“比较自由,更少限制”。

我 们可以设想,如果没有日本侵华战争,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将在一个平稳状态下顺利推进,进而顺利走出“历史三峡”,进入现代工商社会。然而,天意弄人:日本入侵,无情地中断了这一进程,使得我们现代化大大推迟,中国这艘巨船也因此在历史三峡中辗转进退。险象万端。这当然也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经济方面的损失,直接掏空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基础。先是日本对中国东北的占领,使中国丧失了1/3的森林、铁矿和煤矿;4/10的铁路;7/10的大豆产量;2/5的出口贸易;以及93%的石油;55%的黄金。 另据统计,至1932年底,中国政府在东北的损失达178亿元,加上私人损失,不下200亿元。 在全面侵华的8年间,日本占领了中国城市总数的47%以上,其中包括大城市的80%以 上。这些城市聚集着中国几乎全部的现代化工业。这些工业,有的直接损毁于炮火之中,有的因战争而失去运转的条件导致关闭,有的被迫内迁损毁于途中。在沦陷区,日军不仅任意掠夺公私财产,还截留税收,把持金融,并建立起依附于日本的以掠夺中国资源财富为目标的殖民地经济体系。据1995年中国政府公布的数字,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直接财产损失是1000亿美元,间接损失是5000亿美元。对于一个本来就十分贫穷的中国来说,上述战争损失不仅使中国原有的现代化进程难以为继,还足以使它的经济全面崩溃。战前这样的一个发展基础,在战争中遭受了巨大的直接和间接损失。一方面是日本在广大的沦陷区破坏或者完全控制了中国战前业已建立起来的现代工业,使中国蒙受 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在那些尚未沦陷的地区,不管是有限的现代工业部门还是传统的农业经济,都被迫以应对战争的特殊需要为第一要务,根本谈不上发展。可以说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的确是使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断了。

其次,是人力资源的损失,直接瓦解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动力。日 军不仅在战场上给中国抗战官兵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也使无数无辜的中国平民成为冤魂。北起黑龙江,南至海南岛,东起海滨,西到重庆,日军铁蹄所至,生灵涂炭;屠刀所向,尸骨成山。从1937年到1945年的8年间,日军在中国制造了数万起杀害中国平民的血案,其中较大规模的杀人血案不下4000起,遇难的 中国同胞达数千万人。侵华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暴行,在地域分布上极其广泛,几乎占中国2/3的国土;在时间持续上极其长久,几乎涵盖了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开始直至其败亡的14年。在教育方面,侵华战争也给中国原本蓬勃发展的教育带来了灭顶之灾。侵华期间,日本军队每每把学校作为轰炸的重要目标之一。战前中国专科以上的学校有108所,因躲避战火,被迫迁移的有77所,被迫停办的有17所。在校学生与教师锐减。到1945年战争结束,直接经济损失为14,370,915,525元(包括建筑物、图书、仪器、器具、医药用品、现款等,下同);间接损失为1,020,108,025元(包括迁移、防空设备、疏散、救济、抚恤等,下同)。战前中国中等学校有3264所,在校就读为627,246人。到1937年底,已有1386所被迫关闭,就读学生减少至38万人。直接、间接经济损失合计为59,403,581,902元。战前中国的初等教育已初具规模,1935年5月-1937年7月国民政府教育部相继颁布“实施义务教育”的法规17项,并以贯彻实施。全国初等学校已发展至32万所,在校学生已达1836万人。但到1937年底已有10余万所初等学校或毁于战火或被迫停办。到1938年10月,初等学校已有25.7万教师、650万学生被迫离开学校。直接、间接经济损失合计为29,806,064,3063元。1922年的“壬戌学制”颁布后,中国教育掀起了改革的热潮,进入30年 代,又出现了教育立法的高潮,中国教育在吸收融取世界现代先进教育理论与探索现代教育本土化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教育事业开始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日本侵华战争大幅度地摧毁了中国的各级学校,破坏了中国的教育改革,阻止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进程,使中国的教育事业蒙受了沉重的打击。

  要之,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灾难。它严重破坏了中国国家安全、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给中国造成巨大的物质、文化财产损失,直接中断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当然,这也不限于侵华战争——所有的战争给我们带来的都只是浩劫,而不是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