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乐平:黄河之子告慰父亲储安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6:31:44
      
      曾参与创作钢琴协奏曲《黄河》的储望华,在澳洲首演交响乐《丝绸之路》,获巨大成功,其父即是坚守民主信念的“大右派”储安平。逆境中发奋的储望华在访谈中,缅怀父亲对他的培养与期望。

    中国音乐家储望华的交响乐《丝绸之路》,今年元宵夜在澳洲墨尔本市政厅首次公演。拥有一千七百个座位的墨尔本市政厅座无虚席,掌声阵阵。专程由美赴澳的中国钢琴家殷承宗演奏了他与储望华等人编创的钢琴协奏曲《黄河》,在场中国人皆击掌和之,群情昂奋!
    储望华在墨尔本“静远斋”接受亚洲周刊采访。储望华将自宅命名“静远斋”,是为了纪念父亲、中国一九五七年著名“大右派”储安平。储安平遭难后,面对社会的白眼,改名静远,取自“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静远斋”墙壁上挂有储望华怀念父亲储安平的墨迹“往事如烟”,他解释“这与‘往事并不如烟’一个意思,往事怎?可能如烟呢”?他声调低缓,带著苦涩。储望华也有美术天份,客厅挂满了自己的油画作品,其中有一幅《黄河,母亲河》。
    话题转回《黄河》钢琴协奏曲。这部大作不仅与冼星海的原作基础、中央乐团创作组的齐心拼搏密不可分,而负责钢琴主奏部分的储望华,更是功不可没。
    储望华提到父亲对他音乐爱好的影响。五十年代初,担任全国新华书店副总经理的储安平参加中苏友好外事活动,得到苏方赠送的一盒以苏联轻音乐为主的唱片,领导决定归储安平所有。储安平最喜欢其中的古巴歌曲《鸽子》,经常在家哼唱。储望华对此印象犹深。
    小学毕业,储望华考上录取率仅百分之三的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储安平非常高兴,鼓励儿子像傅聪、刘诗昆那样成名。一九五六年,储望华创作二胡独奏曲《村歌》在第一届全国音乐周公演,《人民日报》的报道称其为“戴红领巾的作曲者”。
    第二天,储望华就接到了父亲来信:“你以前常告诉我,在报上读到了爸爸的名字,现在爸爸也在报上第一次看到了你的名字。”
    后来,储安平被打成右派,每月仅一百元生活费,家中经济相当困难,但储安平仍决定给儿子买一架钢琴,当时一千八百元是很大一笔钱,储安平在家庭会议上力排议,解释这是“职业需要”。

储安平重视中华文化

    储安平认为,储望华在学校十之八九接触的是西方音乐,是贝多芬和萧邦,因而经常嘱咐儿子一定要重视从中国民间汲取艺术营养。每逢寒暑假,储安平必为儿子“补课”,带他走访民间艺人,看地方戏和说唱节目。老师也注意到储望华的优势,要他撰写《为什?钢琴生要学民乐》。
    储望华用钢琴表现中国民乐曲调,成绩卓著。一九六一年他的《筝箫吟》第一次用钢琴表现古筝;一九**年《翻身的日子》以钢琴类比民乐板胡;一九七四年《二泉映月》以钢琴取代二胡,此外改写的钢琴曲《解放区的天》、《茉莉花》等亦为成功之作,广为流传。储望华说,中国音乐渗透老庄与孔孟之哲理,曲调平缓,内涵丰富,有山水画面感,富诗的意境,但也有短处,少和声,缺戏剧性。

东西方音乐的融汇

    储望华定居澳洲后,创作的领域扩展到交响乐、室内乐、打击乐和声乐。今年元宵夜首演的交响乐《丝绸之路》尤其是储望华的成功之作。乐队首席小提琴手碧丽金.克蓝西对亚洲周刊表示:“储望华以西方的技巧、西方的乐器表现了东方音乐旋律之美,成功地融汇了东西方文化。”
    《丝绸之路》第一乐章《崎岖之旅》,长笛奏出“大漠孤烟直”,圆号再现“一步一崎岖”,英国管独奏渲染“荒凉逼人”;第二乐章《开拓之旅》通过变幻的音乐使听众脑海不觉浮现庙宇遗迹,平坦高坡,异域风光,最后钟鼓齐鸣显泱泱大国之气度;第三乐章《生命之旅》用了很多打击乐。储望华称“很过瘾”,以不同地域民族的音乐舞蹈旋律,突现多元文化交流融合,并赞美人类前仆后继、不折不挠的精神即全乐主题。“父亲成为‘大右派’,对我打击非常之大,这是外人想像不到的。我心灵受到重创,由一个原本活泼、开朗、外向的人变得不善言语了”。
    储望华回忆说,第一次打击是一九五八年音乐附中毕业,他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的作曲系,和同学们通宵达旦地庆贺,跳舞、喝汽水、吃番茄和西瓜。但第二日中午,正副校长一起找储望华谈话,说有人贴大字报反对他进作曲系(称校方立场有问题),因而不得不把他转入钢琴系。
    校长说,“你可以和父亲商量,”可是储望华不到十秒就答应转系。“我无奈,父亲同样无奈。我非常郁闷,认为不公平,可是又不敢表露。我对父亲有怨气,家庭气氛沉闷。父亲到学校看我,给我送东西,连传达室也不进”。

逆境受贝多芬迪

    储望华擅长在音乐中表现人类生命力,这与二十年身处逆境、受贝多芬迪有很大关系。储望华说:读大学时,和他一样业务水平的人可以报名留学苏联,而他毫无希望。文革中,他三次被“样板团”中央乐团借调,分别创作《黄河》、《十面埋伏》和《战台风》,可作完贡献后,就被“样板团”“刷”回学校,被人戏称为“板刷”,而同期借调的几十人都就职于中央乐团。有一次创作活动需去海南体验生活,带队的文化部长于会泳发话说,因是军事重地,储望华不得同去,他又一次被“刷”。这种难堪打击有十几次。面对一次次屈辱,冥冥之中是贝多芬的音乐和人格给了储望华以勇气和力量。
    储望华对父亲储安平怀有深情。储望华称“父亲的气魄、胆识比我高多了。他在英国学习政治,一生关心的是中国社会的改革、国家的利益、百姓的生活。我接触的领域比他小,我想的更多的是艺术,把钢琴曲作好,有更多的听,到此为止”。
    至于父子的共同点,储望华认为,那就是两人都能理性地对待一切。“父亲的理性对我影响很大”。储望华遇事冷静,能处理好社会、家庭、学习和工作中的问题。即使搞艺术创作感情很奔放,但绝不会失去理智。只有把理性和感性结合起来,才能在作品中表现思想,驾驭结构,完成佳作。
    储望华认为,父子的另一共同点是对事业的执著,尽管各自目标不同。储望华多年受到政治压力,但从不自弃。不让他进作曲系,就留心自学,业余“补课”;不让他留苏,就在国内钻研,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仍成为佼佼者。
    这些年,储望华经常回中国开独奏音乐会,担任全国钢琴大赛评委,人民音乐出版社主编的《储望华钢琴作品选集》即将上市。
    就这样,储望华以其敬业和坦诚,更以其造诣和贡献,赢得了音乐界前辈、同行和学生的赞誉。中国钢琴名家刘诗昆曾题词:“中国钢琴创作的杰出代表,中华音乐文化的精英才子”。

家乡在缅怀储安平

    储望华为怀念父亲储安平曾创作交响诗《秋之泣》,并于储安平诞辰八十周年由澳洲最负盛名的墨尔本交响乐团公演。二零零五年,储望华回故乡宜兴演出。当地纪念馆缅怀家乡名人,其中有中国岩洞开发先驱者、储安平伯父储南强,还有艺术家徐悲鸿、吴冠中和张权。可是,家乡人并没有忘记“大右派”、被章伯钧预见“必成历史人物”的记者储安平,纪念馆展厅内也有他的“一席之地”。
    前些年,北京已将至死未被摘帽的“头号大右派”章伯钧的骨灰,郑重移葬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二号大右派”罗隆基也享有政府出面的冥寿纪念会。作为“三号大右派”的储安平,二零零九年是他的百年诞辰,这位理性、正直的“历史人物”是否会得到公正的纪念呢?(亚洲周刊史乐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