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人格分析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5:36:58
微人格分析师 作者:requiem | 来自:生活频道

未来会有一个职业出现,叫微人格分析师。

微人格分析师对付的是微博中的人格“变异”。微博正在成为人类(城市人口)日常行为之一,它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让你越来越乐意(越来越习惯)将隐私向别人开放,包括那些以前只对自己说的话、只有你最亲密的人才知道的你的饮食、起居习惯,还是具体入微的每时行程、动作(比如打开电脑、拿起手机)。你可能会觉得所有一切都是你的性格使然,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种孜孜不倦的微博行为,还导致一种微人格的产生——不要忘记那句老话,你以为你的人格塑造了行为,实际上行为也塑造人格。一个人在一个较长阶段里的微博行为,无论如何掩藏矫饰,都有自身人格行为的蛛丝马迹在,也有另一种全新出现的微型人格成长的空间。这对微博行为的主体以及和这主体适于发生各种关联的他者而言,都是一个机会。

微人格分析师是福尔摩斯、弗洛伊德、福柯和罗兰·巴特等专业人士的混合体,当然也带着一些本雅明笔下“拾垃圾者”的浪漫意味。他们游荡在无穷尽的微博空间,接受私人或企业、机构的雇佣,运用一套成熟的概念和分析体系,加上自己的悟性与风格,对任何一个需要跟踪的微博个体进行人格分析。相对于一般性的微博阅读者,微人格分析师自有一套建立在语言行为、日常轨迹、时间周期、社交范围的数据模型,他们的交叉分析手法不仅关注受分析对象的“既有”(相对静止的)人格,更关注其动态人格(微人格)的生成、活动。微博诞生之前,除非与受分析对象朝夕相处,动态人格的分析始终都是一种幻想——尤其是随时随地的动态分析。

微人格分析师的雇主包括私人、企业、公共机构和政府。扮演类似精神分析师和心理医生的角色,微人格分析师帮助微博的积极写作者观照碎片化日常人生中的自我镜像和受分析者在交往行为中的潜在情绪与动机并共同修正。但我们可以想象,私人雇佣微人格分析师,更多的期许是寄望其以一种另类而有效的私人侦探形式去以窥探和发现他人的秘密轨迹——不仅是“过去”的,比如过去三年间与另一嫌疑对象在行为踪迹、情绪空间上的重合;也是“当下”的,比如一声深夜“晚安”可能的意会对象;更是“未来”的:微博写作者采用文字、影像、声音记录自己人生的行为某种意义上是对自己人格行为进行强化而且重复的激励、确认,也就是说,对应于稍纵即逝的日常人格确认(思想和具体动作行为意义上的),微人格自我暗示性更强,其行为轨迹也更好研判。据此,将数据模型运用在微博写作者的虚拟空间,找出其微人格发展的规律,最终实现对其现实行动可能性的预测,并非纸上谈兵。微人格分析师只需设定好受分析对象微人格在完整人格中所占的比重(依据之一是微博习惯在其生活中的比重,包括所费时间、写作场所、交流对象的比重关系),便可以计算出对象某些行为的行动概率,比如,一个对象的微人格在未来一年之内出轨的可能性据分析为百分之八十,该对象每日的小时单位时间里,大约有12个小时与微博行为发生关系(百分之五十的微人格VS完整人格比重),并且频率以平均每15分钟一次(活跃度等级中度,可在评估比率里增加百分之十五的可能,如果为五分钟一次,视为活跃程度超级,将15分钟的比率乘以三,即增加百分之四十五的可能),则可粗略估计此人实际出轨可能性为百分之八十的二分之一再加以百分之十五,即百分之五十五。

类同此理,商业消费的市场调查行为很可能因微人格分析师的介入而如虎添翼。受企业雇佣的微人格分析师需要采用更大更复杂的数据模型对消费者的行为习惯作出动态分析,特别是人际、圈层、群落的交叉分析。部分对策略制定有严重依赖性的大型企业将会收买微博平台运营商,推动微博的实名认证机制,以保证分析师拥有稳定、明确、可靠的数据源,这一点对长期的市场分析行为必不可少。当然,在商业领域里,微人格分析师并不会是孤军作战。商品消费行为更加强调对微人格的塑造,所以分析师在提供数据参考的同时,按照雇主要求,有必要与他们的搭档,一类名为“微人格塑型师”的专业人士配合,采取某些微妙而且隐匿的手法对微博写作者实施微人格层面的“微创手术”,植入想法、习惯、态度。受塑型者一般对此无知无觉,他们会以为是自己的选择——正如微博写作中最常见的“转发”行为一样,绝大多数转发者都自认为他们是“带着自己的意见”转发的。

公共机构和政府并不经常雇佣微人格分析师,他们拥有专职人员。尤其后者,他们本身充当的就是微人格分析师和微人格塑型师的角色——自古以来皆如此。一旦有大规模人格变异行为发生,民间的微人格分析师、微人格塑型师将会被全部征用,一方面是应急所需,另一方面也是阻止某些具有不良倾向的微人格借助分析师的分析而被召唤到显性状态并与其他类似微人格产生化合作用导致更大规模的人格变异。众所周知,微人格分析师行“驱魔师”职责的同时,也常常将魔鬼引出。

在不久的将来,微人格分析师将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职业确立起社会地位,微人格分析也将作为一门学科在高校中开授。但是,那些最伟大最成功的分析师将会发现,虚空的思想与人格日益深入日常领域的现实是整个微人格分析学的基础,这一共同的作用使那些人类至今仍死死抱住不放的所谓区别成为幻影。一个类似于阿西莫夫的微人格分析师将会为这个职业定下三条定律,每位分析师在采取分析行为之前对会将这三条定律向受分析对象(或雇佣对象)陈述:

一、你的言语甚至思想不源属于你;

二、你的交流本能及其尝试冲动不源属于你;

三、你的所有的微人格构成一个人格,这个人格不源属于你。

“很少、甚至几乎没有什么东西,源属于你。”陈述完毕,受分析对象接受这三定律,微人格分析才会开始。

(以此文向瑞士人方迪所著《微精神分析学》(三联书店1994年版)致敬——一本我深受其“害”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