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阳石头王周启本传奇人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2:02:55
 
发表时间:2006-11-24 9:57:37  来源:中国三峡传媒网-三峡日报 编辑:大山
一个是因搞“农业集体化”而赫赫有名的大寨党支部书记、曾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陈永贵;一个是只字不识、长阳土家农民周启本。
据《湖北·长阳大堰乡志》记载:毛泽东号召全面总结农业合作社经验,全力解决中国农业发展问题时的1962年,陈永贵秘密来到长阳,拜访一个叫周启本的人。
陈永贵为什么秘密来长阳,他学的又是什么?近日,记者有幸采访到周启本的大儿子——长阳龙舟坪中学退休教师周传松先生,才得悉了这个土家山寨“石头王”的传奇一生,揭开这一段历史的隐秘。

踏上赵家堰的改田旧址,当年拦截土壤流失的石     依旧静静地立在那儿,守护着庄稼,向人们讲述着“石头王” 周启本战天斗地的故事。
本报通讯员  王昌海   摄
他只字不识,却带领山峰社的社员们,把一亩片片岩坡地改成了平田
周启本原名黄运本,1915年4月18日出生于长阳黄土岗(今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大堰乡清水堰村),他4岁丧母,7岁丧父,后被周家收养,改名周启本。年少时以当长工、打短工为生。
1949年11月,周启本的家乡长阳赵家堰解放。1950年,贫农出身的周启本参加了减租减息运动。1951年7月,赵家堰被列为全县17个土改重点之一,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土地改革运动。周启本和该县土改工作组组长郑启义一起进农户做工作。在旧社会受到过重重压迫的周启本,工作显得十分积极,浑身上下都有使不完的劲儿。他在土改运动中的表现受到时任该县蹲点领导四区区长马守汉的重视。
分得了田地的农民们十分高兴。但是,当年10月里下了一场大雨,引起山洪暴发,一下子冲毁了许多农田。大雨刚停,农民付永茂在周启本家门口遇到了区长马守汉,说自己的大坡田被水冲了,土都冲跑了一层,种不成了,要换田。马守汉想了一下,说:“现在农民有了田,翻身做了主人,有了困难就要靠自己,穷人自己搭伙帮忙。”这时刚刚挑水进屋的周启本插嘴说:“我过去打过石当,要不这样,打几条石当把土拦住,水就冲不走了。”马守汉说:“这是个办法,值得去试。”
周启本见区长同意了,就对付永茂说:“你请几个人,我们帮你打石当,那是千百年的好事。”付永茂说:“我没工钱。”周启本说:“搭伙帮忙,哪能要工钱?你找几个亲戚也来帮工,到时候我们有事你还工。”付永茂高兴地同意了。
这样,付永茂请了他的几个叔伯兄弟、老表,连同周启本共6人,他们自制炸药,开山炸石,干了起来。这一干就是40多天,砌了一条高1丈、长22丈的石坎,一片岩坡地变成了2亩6分的平田。
周启本只是想为农民兄弟做件好事,他并没想到,正是那次打石当改田,使他和石头真正地结下了不解之缘。
帮付永茂改田的事很快传到了县里,当时的县委书记任师古听说后,就马上来视察。任师古看过后点着头赞许说,周启本带了个好头,懂技术,要帮更多的农民朋友们解决困难。
周启本把书记的话记在了心里。

周启本当年居住的老屋面貌依旧,它见证了“劳动模范”周启本一生的奋斗事迹。  本报通讯员   王昌海   摄
1952年2月17日,周启本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根据组织的安排,长阳成立了最早的农业互助组——周启本改田互助组。开始只有5个户,由于周启本会打石当,深信“打石当三年收,开荒三年丢”的道理,又热心帮人,10多天的时间就有另外的6个户积极加入。
1953年4月6日,长阳第一个最大的初级社“山峰农业生产合作社”建立,周启本任社长,合作社共18户,101人,劳动力44个,耕地面积159亩。当年年底,社内成立了“山峰农业生产合作社党支部”,周启本被提任为党支部书记。
打石当要有技术,也是件很苦的事。合作社成立之初,少数人干了一阵子就动摇了。周启本一方面进行说服,一方面指导大家解决技术问题,极大地增强了社员的信心。
到1953年冬天,山峰社共改了290亩梯田,每亩增产100公斤以上,改得早的,每亩可增产250公斤。由于不断地增加收入,全社的农民有生以来第一次变成了余粮户,很多农民纷纷换上了新棉袄。
周恩来满面笑容地指着奖旗上的字,亲切地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这是毛主席的话,表彰你们在全国起了率先作用。”
1954年,湖北省委号召全省学习农业改革先进模范,周启本打石当改田、改土治水的事迹,在全省掀起了学习周启本的热潮。1956年11月,周启本领导的山峰农业生产合作社荣获“全国农业模范社”光荣称号,国家农业部颁发奖金200元。同时,周启本被评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
1957年2月,周启本到北京出席了全国农业劳动模范代表大会,被授予“全国首届劳动模范代表会议金质奖章”,农业部也授予他“爱国丰产奖章”。
在北京,朴实憨厚、一身土家装束的周启本和其他全国劳模一起,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陈云、彭德怀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提起父亲周启本,退休教师周传松充满了自豪。 本报记者   金  强    摄
据周启本的儿子周传松先生回忆,那次劳模代表大会让父亲周启本倍感难忘。他回到长阳山峰社后,就对大伙儿讲着周总理给他授奖的事:“那天我站在台上还蛮紧张,好多领导人啊。我还在那儿想着,哪个是哪个。一会儿,周总理就走到了我面前,赠给我一面红红的旗帜,上面写着好几个大字,我不认得啊,愣在那里了。周总理满面笑容地指着奖旗上的字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这是毛主席的话,表彰你们在全国起了率先作用。那时候我真不晓得说什么好,眼泪直望下掉啊!”
听了周启本的话,大伙儿的心也似乎飞到了北京,他们有了更加用不完的劲儿和热情,不分昼夜、不分晴雨地干了起来。“山峰社”计划用几年时间,把各户的坡田都改成梯田,挖穿天坑,开围山沟把水引进天坑,实现旱涝保收。
1958年9月,周启本领导的“山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山峰大队”。周启本任党支部书记,到1960年底,“山峰大队”已将全大队85%的坡田改成了梯田,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彻底改变,粮食总产量翻了一番。

周启本获得的荣誉奖章及表彰他的相关资料。 本报记者  金   强   摄
听到那石石当上传来的美妙声音,又听了周启本的解释,有着深厚农业经验的陈永贵恍然大悟,他高兴地说道,“老哥,真奇啊,打石当改田,你是我的师傅啊!”
周传松老人今年62岁,据他回忆,父亲周启本经常向子女们讲述大寨书记陈永贵来长阳向他学习的事情。1962年8月21日下午,赵家堰的第一道石石当处来了3个人,其中一个头裹白毛巾、农民模样的人望着山上层层的梯田、清澈的堰塘和新砌的石石当,不住地点头,又不住地和旁边两个人交谈些什么。
“白毛巾”叫住一个路过的村民,亲切地问:“老乡,向你打听个人,他叫周启本。”
村民一听说他要找周启本,高兴地说:“他啊,在打石当呢!我去帮你叫啊!”说完,便直朝最上面的石石当小跑过去。
正在打石当的周启本听说有人找他,就丢下工具,拿毛巾擦了把脸,径直下山。拐到一个石石当处,看见3个人正弯着腰,看周围砌好的石石当,“我是周启本,你们找我?”周启本说。这时,“白毛巾”听到声音,转过身来,快步迎上去,“周启本,周大哥!你不简单啊!这个石石当了不起!”周启本这才瞧见“白毛巾”竟然是北京见过的大寨党支部书记陈永贵。
惊讶之余,周启本一拍腰间的棕绳,“啊,啊!您怎么来了?”他赶紧拉住陈永贵的手,并和他们一一握手。其中一人说道:“毛主席安排我们来看一下,要求保密。”“看什么呢?”周启本问。陈永贵说,“我们就看你打的石当,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你的石当打得好,毛主席想让我们也学习了,推广下去。”
热情的周启本有些急了:“看石当,您跟我走,可以看几天呢。”陈永贵笑着说:“就在这里看一看吧。打这么多、这么高的石当不简单,对了,你的技术传授站呢?”谈到自己的技术活,周启本还卖起了关子,“我的技术传授站就在石当上。”周启本把陈永贵向石当边一拉,“您把耳朵贴在这大石头上听。”
说罢,周启本便向70多米长的石当那边跑去,他搂起一块大石头在石当头上一撞,大声喊道:“您听到了吗?”陈永贵感觉到一个奇妙的声音向自己的耳朵传来,“听到啦!”两人从两头向中间跑去,周启本说:“这就是检验质量的诀窍。再长再高的石石当,也该是个整体,做好了才在两头听得到这种声音。”陈永贵说,“老哥,真奇啊,打石当改田,你是我的师傅啊!”“哎呀,看您说的。”他俩边走,边看,边讲……不知不觉,天色已晚。
由于时间仓促,陈永贵连夜又赶回去了。然而,周启本打石当改田的技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状态,给陈永贵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采访中,记者在长阳档案局找到了《湖北·长阳大堰乡志》。据记载,当年,与陈永贵来长阳的两个人,一个是国务院办公厅工作人员李强,另一个是司机。
打石当改田四十年终生不悔,弥留之际,“石头王”周启本依然惦记着他那些打过的石当

记载陈永贵当年来长阳向周启本学习打   造田的《湖北·长阳大堰乡志》。
本报记者  金   强   摄
两年过去了,1964年秋天,毛泽东向全国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号召,全国掀起了农业学大寨的高潮。
在以后的日子里,周启本始终认定“打石当改田,受益千年”的理儿不放。他常说:我当党员、当代表,就是要让群众受益。周传松老人说,父亲常常在人面前念叨:“学大寨的实质就是打石当改田,改善生产条件。”不管是农村“社教”、“四清”,还是“文化大革命”运动,他认定最大的事还是改田增产。
无论是酷暑严冬,还是风霜雨雪,他不停地炸石,不停地打石当,不停地改田。坡田改完了,他又开始种田;田种完了,他又开始改石当田;石当田改完了,他又开始修堰塘;堰塘修完了,他又开始修公路;公路通了,他又上山头栽树;山头树绿了,他又开始明沟改暗沟,扩大面积,便于机耕;明沟改暗了,又开始加石当培土……
在周启本的影响下,长阳从1968年到1981年,不间断地开展了大规模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运动,共改田1.3524万亩,为长阳农业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2年,积劳成疾的周启本一病不起。然而,就在他住院的时候,这位已是77岁高龄的老模范仍然念念不忘病好后回去看一看自己打过的石当、栽过的树、修过的路。
周传松含着泪水回忆说,父亲在弥留之际,用手慢慢拍打病床,轻声说:“我好想回去看看,就是站不起来啊!”1992年5月28日上午7时,周启本伴着和风,一步一回头地离开了人世。
周启本去世后,乡亲们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把他的遗体安葬在赵家堰的一处山坡上。如今踏上赵家堰的改田旧址,当年拦截土壤流失的石石当依旧,“石头王”的战天斗地的事迹依然在百姓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