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社如何实现经营规模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0:05:42
今年5月1日《旅行社条例》正式实施,根据新的条例,旅行社入行的门槛降低,经营范围扩大,旅游消费者的知情权得到强化。这些变化必将推进旅行社行业走向新的繁荣和发展,而伴随着发展的是业内更加激烈的竞争。如何面对这样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形势?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把握旅行社经营的本质,依循发展规律,不断创新求实。
旅行社经营的主要职能就是将旅游要素资源的供给信息加工、包装、处理、转递,同时将旅游消费者的需求信息加以汇总、分类、提炼,并将供给与需求信息进行有时效的匹配。
由此看来,旅行社经营的本质是旅行信息的经营。旅行服务机构将众多的杂乱的旅游信息加以集聚,降低旅游消费者和旅游要素厂商的信息搜索成本,以及减少旅游消费过程中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从而获得旅游消费上下游的支持而生存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旅行社经营模式就是我们讲的“SSV模式”,即通过帮助旅游消费者节省费用(SaveMoney)、节省时间(SaveTime)、提供专业咨询、创造附加值(ValueAdd)获得相应服务的报酬。而决非是挤压上家、蒙骗下家的黑心中介。
旅行社作为中介渠道,促进着旅游的消费。其本身的盈利模式就是增加渠道中的旅游流量和流速,从而获得规模效应。通俗地说,旅行社经营就是薄利多销。“薄利”是旅行社业务经营特性,“多销”是旅行社经营本质。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旅行社行业成功的企业绝大多数都是“多销”的,没有一定的经营规模,旅行社企业必然亏损,没有相当的经营规模,就不会有可观的经济效益。
既然业内人士能够意识到“经营规模化”是旅行社之本。那么,如何实现“规模化”才是关键问题。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以来的大量旅行社发展实践,以及国际同行的大量成功案例分析,旅行社的经营规模化必定与下述一些基础建设要点紧密相关。
经营规模化的基础是信息平台化。大量的游客会员资料、游客订单需求、旅游产品的更新、财务收银和结算信息以及各部门和员工的绩效统计等构筑了一个海量的数据库,如果没有信息化平台,这些数据就无法及时处理和加工,即便留在公司,也是散落在员工个人资料之中,无法汇总统计,不能提升为有价值的信息,那么经营规模化就是一句空话。
经营规模化的运作是业务流程化。引进类似“生产线”的业务流程重组模式,进行有效的专业分工和前后台协同,实现“六大中心”运作方式,即以供应商管理为本的资源采购中心、以市场需求管理为本的产品策划中心、以游客体验服务为本的网络营销中心、以团队运作为本的团控计调中心、以现金流管理为本的财务结算中心、以客户关系管理为本的客户服务中心,才能达到增产减员的快速增长。业务流程化使业务数据在后台供应链、中台价值链、前台客户链的流动互转,就能使信息对称、透明、规范。
经营规模化的绩效源于资源集约化。旅行服务中的“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只有采取集约化的管理,到达集中采购、统一支付的层面,才能使规模化从量变上升到质变的新境界,从而有“点石成金”之功效,创造出巨大的经济价值。
经营规模化的前提是品质标准化。旅游消费产品是季节时效性强、无库存保值的服务产品。经营规模要持续增长就必须保证品质标准一致,而价格可以根据时效而波动。
经营规模化的商业模式基于商务电子化。在当今的信息经济时代,旅游消费者已经越来越成熟,在出行之前多数都会做一些“功课”,通过互联网等途径了解旅游产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旅行社经营要规模化,就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积极创新商业模式,将旅游产品的策划、组合、推广、销售、团控、结算、售后服务等一系列商务活动都将基于以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主的电子化进程,使地面的面对面服务与网络虚拟服务相结合。
经营规模化的内在动力在于激励机制化。旅行中介服务体系是一个“人机系统”,既基于信息系统的海量数据,更依仗旅行社从业人员的主动服务,特别是服务创新和客户关怀。如何让经理人员和业务人员发挥最大的主观能动性,制定有效科学的适合旅行社行业的绩效机制就显得至关重要。携程旅游网能够有效调控数千人的工作积极性,其中对人员的“平衡积分法”考核功不可没。
经营规模化的行业环境要体系垂直化。从世界发达国家的旅游行业发展看,旅行中介服务行业基本形成上下游的体系垂直分工,从批发、运行、代理到零售。从而,造就了像美国运通、日本JTB、德国途易等营业额达数百亿美元的“巨无霸”旅行服务企业。所以,中国旅行社行业要创建集中度高的大型旅行社企业,将有益于行业的垂直分工。
经营规模化的特色在于产品品牌化。旅游产品内容包罗万象、线路众多、旅游目的地世界范围、旅游消费需求层次各异、时间变化无常等特征,所以,在规模化中依靠单一产品的批发或者区域性的代理都很难做大,唯有品牌化才能使规模持续增长。
经营规模化的基础投入要开发外包化。旅行社企业要实现经营规模化,是需要做大量的基础投入,尤其是信息化技术投入。所以,依靠“外脑”第三方专业行业升级知识,加快和充实自主创新,从而有效地控制自身在发展中的IT成本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