蔽之隱飾:明夷卦的詮釋 - - 香港風水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6:18:07
(下離上坤)明夷:利艱貞。

[釋詮]明夷卦:得道之人,身遭亂世,宜於退隱靜修,以保持人格的完整。

[把握]文明發展,是整個人類的事業。民富國強,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先知先覺者,不可因一己之聰明,就意志執行“善良”的理念。那樣,只能兩敗俱傷。只有從文化民眾開始,啟智,發矇,才可以規避小人之害。

《彖》曰:明入地中,“明夷”;內文明而外柔順,以蒙大難,文王以之。“利艱貞”,晦其明也;內難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

[釋詮]《彖傳》說:道被陰陽構形的器物包裹隱飾著,這就是遮蔽。把握住事物內在的、形而上的本質、法則、規律的不可違抗性,也就知曉了其外部的強硬只是一種現象,是由其內在因素決定的。這一道理,是周文王事殷蒙難被囚羑里時,通過推演六十四卦之後得到的。“逢亂世退身自保”,是因為邪魔歪道氣勢正盛,正義的力量太弱小,還不適合於進攻策略。但是,我們永遠不要忘記,退隱自守不是妥協投降,而是採用佯飾的一種手段,以達存續傳承文明之道的“載體”之身。這時心靈無論有多少苦難,都不應放棄堅持就是勝利的道理。殷紂王囚其叔父,箕子佯狂為奴,就是一個最好的非暴力抵抗的典範。

[把握]必須清楚,決不能望文生義地以為“明夷”,就是“光明殞傷”或“光明沒了”。而是道本就在器物之型的遮蔽之下。這裡說的光明,其實就是“文明”。是指事物的本質,或其運動、變化的規律。在其身,為文、為光;在我思,為明。所以,所謂文明,其實就是合道的同義詞。

《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蒞眾,用晦而明。

[釋詮]《大象傳》說:道在陰陽構形之器物的生成、發展和變化過程中。道的必然性就是潛藏在事物之後的。公務人員揭示並運用這潛藏隱蔽的道治理國家,社會才能走向道德文明。

[把握]此“晦”是對道的直接揭示,如同《老子》中的“無”。此處之明,則是針對於人類社會的思想、行為了。千萬不要將“晦”與“文明”擺在一起做矛盾觀。

初九,明夷於飛,垂其翼;君子之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

[釋詮]初爻:以飛鳥做比喻,道,就是鳥收攏翅膀後滑翔的行跡。用三天不吃飯打比方,說明公務行為一離開道,就對一切現象都無能為力,甚至連自身都控制不了了。這裡存在一個陰陽突變關係,既有型之物與形上之道的關係和認識屬性,也有陰陽相應變化的軌跡就是道的本質。問題在於,道只能在思想上用“在” 來把握,而不能用“真”來觸摸、聽聞或以味覺、嗅覺來感受得到的。

《象》曰:“君子於行”,義不食也。

[釋詮]《小象傳》說:“公務行為悖道而執”,志士仁人就應該以食祿為恥了。

[把握]“主人有言”,《易》之又一絕妙好辭。只能用語言來陳述,卻無法在現象中“抓住”。此為道之魂、實質和本質。哲學正因此才“玄”起來的。這不是“唯心”,而是試圖指出道的潛藏性和自發的主導作用。

六二,明夷,夷於左腹,用拯馬壯吉。

[釋詮]二爻:心靈被遮蔽,源於道的形而上之所在,消彌在了有型的器物之中。如果人們能夠理解事物生成、發展、變化的自發性,就能夠勉強體會道的能動作用了。

《象》曰:六二之吉,順而則也。

[釋詮]《小象傳》說:懂得了事物的自然規律,自在法則,就通曉了文明之道。人們就能因此而構造和諧世界了。

[把握]“用拯馬壯”:哲學範疇下的形象描述。用,能動性。拯,濟,互濟。馬,四象之四“馬”。既純粹一對陰陽之形構。壯,生成、發展、變化的邏輯過程。

左腹,邏輯思想上,左是向善的烏托邦;心靈意識中的“防火牆”。或者:形而上,左腹;心靈意識,中腹;身軀精氣,右腹。

九三,明夷於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貞。

[釋詮]三爻:人像火一樣,有向上的能動性,因此而成為萬物的靈長。但是,人類也決不能因科技的超越能力,而忘記整體生成的邏輯,去意志地或隨心所欲地稱王稱霸,毀滅生靈。那樣,只能共同被埋葬。

《象》曰:南狩之志,乃大得也。

[釋詮]《小象傳》說:昂揚向上的動力,就是大道的作用顯現。

[把握]“大首”,“大得”在人。“大道”在於自然,“大德”在於人向上的精神品質。

六四,入於左腹,獲明夷之心,於出門庭。

[釋詮]四爻:思想達到形而上的境界,才能理解道本身的意義;就像只有走出家門,才能認識社會、自然界的事物一樣。

《象》曰:“入於左腹”,獲心意也。

[釋詮]《小象傳》說:“進入道境”,才能看清心靈意識的本來面目。

[把握]此爻形上與形中的界分,堪為一絕。“門庭之喻”,“分科”之類也。所以,說中國傳統文化不“科學”的人,才不知“科學”為何物啊!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貞。

[釋詮]五爻:明臣良將,像箕子那樣身遭罪患,矢志不移,才能彌補國家的道德缺失。

《象》曰:箕子之貞,明不可息也。

[釋詮]《小象傳》說:像箕子堅貞不渝,剋服艱險,終成武王之師,助周一舉滅紂一樣;正義之火,光明期待,永遠不會在人們的心中泯滅。

[把握]從此爻對箕子背商滅紂的崇仰和褒揚,證明所謂儒家的“愚忠”之說、“效忠”皇帝之論,完全是後世姦佞對儒學的栽贓陷害,是蠻族奴役漢人的移花接木之術。

上六,不明晦;初登於天,後入於地。

[釋詮]上爻:不知道德之關聯,不懂文明之本質,就會追求神、上帝,以至超人的意志。如此一來,不但給人類帶來蒙昧和災難,自身最終也一樣會墜入地獄之牢。

《象》曰:“初登於天”,照四國也;“後入於地”,失則也。

[釋詮]《小象傳》說:“追求天國理想”,最初可能會照亮精神世界,驅逐心靈的黑暗;“最終墜入地牢之困”,是因為在人間建立“天國”,違背了大道的根本原則。

[把握]如果人們能真正理解天堂、人間、地獄的實質,搞清天堂-思想:人間-心靈;地獄-器物三對範疇所表達的“三界”關係,相信自然和諧社會就是真正意義的人間天堂了。

[總論]道的能動作用,在於濟物,趨時,開闢時空、宇宙;思想的能動作用,在於濟世、發展文明,造就和諧社會,大道世界。

貫穿大自然於始終的是太極陰陽原理——大道。

大道所體現出的整生邏輯,才是文明思想的真正典範。

道在“遮蔽”著,這不是黑暗,而是“事實本身”,只是因為不能從靜態的物中看出來而已。

只有經歷足夠的文明歷程,站在整體的立場上,人類才可以一睹大道“芳容”之“晦”的亮麗身姿。知此,我們就可不必被艱難困苦所阻,悲觀、厭世、仇人了。

立身純潔,危不足懼;堅貞守正,氣不可息。蘇軾的一番話,足可以明心亮腑:“夫君子有責於斯也,力能救則救之,六二之‘用拯’是也;力能正則正之,九三‘南狩’是也;既不能救,又不能正,則君子不敢辭其辱以私便其身,六五之‘箕子’是也。君子居明夷之世,有責必有以塞之,無責必有以全身而不失其正。初九、六四無責於斯世,故近者則‘入腹、獲心、於出門庭’,而遠者則‘行不及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