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瑛:水墨燕园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8:45:19
个人简介:丁瑛,浙江舟山人,高中毕业于浙江省舟山中学。2004年9月,考入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学术科研方面,第十六届挑战杯上,作品“高校学生网络购物现状及感知风险的影响因子研究” 获得最高奖——特等奖。学生工作方面,先后担任共青团北京大学委员会组织部副部(2005-2006年度)、担任光华管理学院团委副书记等职务(2006-2007年度)。2006年暑假,作为“两岸菁英交流营”营员出访宝岛台湾,受到连战夫妇的亲切接见,并和台湾国立大学代表深入交流。2007年7月,入选“奥地利暑期学校”项目,获欧盟总部邀请赴奥、比、德、法、意参与交流。毕业去向为本科起点免试直接攻读博士学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方向)。
劲松选择绿地,于是拔地而起、郁郁葱葱,给养着一方绿荫;鸿鹄选择蓝天,于是一飞冲天、翱翔天际,谱写着高远之志;金鲤选择河川,于是纵横千里、畅游腾跃,描绘着水墨情趣。正如2004年的那个夏天,一个来自江南水乡的女孩选择了北京大学,从此开始了一段与燕园的奇妙之旅。
海的广博教会女孩乐观积极的生活精神,海的激荡赋予女孩奋进的自信,海的柔情启迪女孩人生的方向。在燕园里求索着广博的知识、历练着坚强的心境、实践着内心的理想,这就是我---一个信奉“青春因拼搏而绚烂、生活为感恩而美丽”的女孩---丁瑛。
青春就像一只饱满而多汁的芒果,任何轻微的碰触都会留下深浅不一的印记。燕园里的斯景、斯物、斯人透过生活的水晶球折射着独特的光彩。四年的燕园生活,一千四百六十多个日日夜夜的执著,挫折、荣誉、失意、得意融汇成前进的每一个脚步。诚如《沙恭达罗》里面一首诗所言:
“你无论走得多么远也不会走出了我的心
黄昏时刻的树影拖得再长也离不开树根”
岁月荏苒,时空转换,我们的身上也永远挥之不去燕园的印记。“最高学府”、“人杰地灵”、“常为新”……“北京大学”这四个字承载了太多的意义,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特殊的词汇来形容他心中的母校。对我而言,回想过往的点点滴滴,如果要用一个词汇形容燕园,那么便是“水墨”二字。风花雪月的美景、风神物韵的学府、良师诤友的情谊,于我心中交融成一段水墨燕园情。
水墨燕园之景
展开一幅燕园的画轴,未名湖曲折向西,镜春园、朗润园、蔚秀园、临湖轩、畅春园,那是一种别样的诗情画意、风花雪月。“春天的桃杏藤萝、夏天的绿叶红荷、秋天的红叶黄花、冬天的轻松瑞雪”。难怪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用这样动情的语句描绘他眼中燕园的四季景致。燕园之美由此可见一斑。
然则,燕园之美恐无法用普通的相机记录,倒是水墨画技艺方可将一塔湖图之情趣意蕴展现得淋漓尽致。秀美的未名湖清可见底,偶见鲤鱼湖中嬉戏追逐,粉荷点点,颇有江南园林之灵动神韵。古朴的博雅塔高如云霄,每逢佳节喜庆便张灯结彩,不仅照亮了一池春水,更是指引燕园学子心中的明灯。巍峨的图书馆绵延纵横,学子们迎着晨曦、披着月光,他们就是这里最美的风景。究竟我们在看燕园之景,还是我们已然成为了燕园一景,这已经无法穷尽度量,一如我们对于燕园的深沉的爱。
大学之大不在大楼、大宅,而是在乎学界精神之大。从沙滩红楼到勺海燕园、由蔡元培像到民主科学雕塑,北京大学延续着兼容并包的传统。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一辈辈北大人笃志慎思,为着中华的崛起而努力着、拼搏着、进取着,从未敢有一丝懈怠。
多少次在静园草坪的英语角交流历练、多少次在未名湖畔读书明志、多少次在图书馆自习到闭馆。燕园的每一个角落都记录着我们的身影,故而今后倘若我们能够在各自的学术亦或是工作领域中取得点滴成绩,都离不开这水墨燕园的深深孕育。
水墨燕园之师
燕园之名师辈出是有目共睹的。前有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以及鲁迅、胡适等一批杰出人才在北京大学任职或任教;今有学界泰斗、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等大师级人物培育着新一代的北大学子。不仅如此,北京大学历来主张知名教授直接为本科生开课,故而大师们不再难见真颜,而是真切地与同学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此外,精彩纷呈的讲座活动也为我们提供了近距离接触燕园名师们的宝贵机会。
庄子哲学课上席地而坐的学生挤满了教堂,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课更是提前一小时就已经坐满了学生,老师们的学养气度早已折服了莘莘学子。身处水墨燕园的我们就像是一块海绵,尽情地吸收着老师们的知识墨汁,畅游在学识的海洋里,体会着求知探索的乐趣。
燕园之良师勤勉让人印象深刻。除了学界泰斗,燕园还有一批优秀的年轻教师,他们在各自的学术领域里默默耕耘,实践着自己的理想,恪尽着自己的职责。他们是灵魂的工程师,更是中国未来学术界的奇葩。记得有一次和老师讨论课题时,老师发现我的手心出虚汗,就细心地替我打听调理身体的方法,还为我准备了保健品。当老师再三叮嘱我好好休息的时候,我体会到了“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感觉。老师们的眼中,我们不仅仅是学生,更是异地求学的孩子,他们用真心关怀着我们的生活。
我所在的光华管理学院还为每个本科生班级都安排了辅导员。哪个同学家里有急事、哪个同学生病不舒服、哪个同学经历着感情的挫折,辅导员老师们都一一记在心里,经常找同学聊天排解大家的忧虑。每逢中秋佳节等节日,老师们还会为大家准备月饼等礼物,并且安排聚餐、聚会、晚会等活动,让每个同学都融入到光华大家庭中来。
时至今日,我依旧清楚记得大一刚报到那天的“家聚”晚会。一句叮咛、一个电话、一次问候……可亲可敬又可爱的老师们,是你们让我们年轻的心不再彷徨、不再陌生、不再害怕。也正是因为有了你们,我们在燕园的每一个日日夜夜都不曾感到孤单。
四年转瞬即逝,离别在即。也许我们曾经任性固执、也许我们曾经经受挫折,但是诚如我们亲手所写的教师节卡片上记录的一样,我们会用心生活、努力拼搏,不辜负您们的深深期望,只待春风桃李熟再报师恩。
水墨燕园之友
如果说人生是一场与那些人、那些事相遇的戏剧,那么大学生活必将是其中最为精彩、最为难忘的一幕。这里邂逅的人、这里经历的事早已成为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笔财富。
还记得,那个下着雨的冬季。回浙江的飞机因为天气原因迫降上海,正当我一个人徘徊在机场门口时,家人因为高速封道无法接我。面对上海这个陌生的城市,当时我的心中充满了恐惧。正在这个时候,手机响起,校团委组织部的同学们打来了电话询问我的状况。一个家在上海的同学还细心的让父母接我回家暂住。那一刻,我的流水夺眶而出。是啊,回家,燕园就是我的家,燕园的朋友们就是我最亲的家人。
在学生工作中,我结识了许多爱好社团活动的朋友,不同的院系背景给了我们彼此更多的交流激情。意气风发的我们曾经为了一个活动策划而在办公室一熬就是几个通宵,曾经为了一个承诺而在未名湖畔放飞心愿纸船,看雪看月亮,谈天谈理想。友谊让我们志同道合,一起努力。
在学习科研中,光华有我最可爱的同学们,康博斯餐厅里激烈的争论只为presentation的主题,泊星地咖啡厅里深夜的讨论只为案例的框架。一起社会调查,一起学术研究,一起案例分析。我们在辩论中碰撞着知识的火花。友谊让我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在日常生活中,412寝室给了我一个温馨的港湾。2004年的秋天,来自东南西北四个地方的女孩组成了412寝室。无数个夜晚的卧谈会,我们分享着女孩子小小的梦想。“see me fly,I’m proud to fly up high”——我们彼此鼓励遇到挫折学会勇敢面对、迎难而上,因为我们都是“挥着翅膀的女孩”。由于长期从事学生工作,我经常需要组织活动到很晚才回到寝室,室友们从来没有半句怨言,而是给予我关心与体贴。每一年她们都是精心准备礼物,为我庆祝生日。如去上海、丽去深圳、姝留北京、我直博,四年后我们选择了不同的发展道路,也许毕业后不能再经常见面,但是我们的心却紧紧相连。友谊让我们不离不弃,彼此珍惜。
水墨燕园之我
如果燕园是一幅水墨画,那么我愿意做其中一滴小小的墨汁,饱含知识的养分为我深深热爱的母校添彩。四年的大学生活,有苦亦有甜。勤奋的学习为我奠定了坚实的学科知识背景也培养了我对于学术的兴趣;长期的学生工作给了我服务学校、服务老师、同学的机会,更锻炼了我的团队协作能力;丰富的交流经历开阔了我的眼界更充实了我的人生阅历。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学习与生活过程中,我刻苦学习专业知识,广泛阅览书籍以增广见闻。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05-2006年度德尔奖学金、2005-2006中集集团奖学金、2006-2007年度国家奖学金、2006-2007年度羚锐奖学金一等奖见证着我前进的每一个脚步。
学术研究领域方面,我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勇攀高峰。2006年,我参与了中国民营经济研究院的“周大福品牌战略创新”课题组。之后,在营销系主任符国群教授的指导下我参与了国际反倾销法案的编写和《消费者行为学》第十一章的翻译工作。2007年我的科研成果“高校学生网络购物感知风险及决策影响因子研究”申报参加第十六届北京大学挑战杯大赛,经过长达半年的赛程获得了该届挑战杯最高奖——特等奖。院系初评-复评-公开展示-决赛答辩-匿名评审,一路走来,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主办方的认真组织和与其他参赛选手的交流。带着对于人生的执著、对于真理的探求、对于科学的严谨,我行进在学术的道路上,追求着自我的人生价值。
学习与科研提升了我的知识涵养,而学生工作经历则是培养了我的团队协作、组织协调能力。2005年我有幸作为学生代表在北京大学107周年校庆上宣读倡议书。那一刻起,我就开始与学生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2005-2006年度,我受聘北京大学团委组织部副部长兼学生助理,其间参与组织了包括北京大学第二届支部风采大赛、阿呀呀杯第四届北京大学趣味运动会、北京大学第二届心理健康文化节等在内的活动。还记得带领外联组员落实一万元的赞助,成功组织全校范围趣味运动会的场景,那是一份充实的成就感。2006—2007年度,我担任光华管理学院团委学生副书记一职,组织了第十三届院学生会换届大会等系列活动。因为学生工作的付出,我荣获了北京大学优秀团员、北京大学优秀团干部、北京大学三好学生称号、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等殊荣。这些荣誉、不仅仅是一种肯定,更是一种肩头的责任,时时鞭策着我。
与此同时,交流经历不仅拓展了我的视野,同时也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2006年暑假,我作为“两岸菁英交流营”优秀营员出访祖国宝岛台湾,和台湾国立大学管理学院的教授、学生代表进行为期一周的交流,并受到了连战夫妇的亲切接见。台北的典雅端庄、高雄的繁华喧嚣、野柳的奇山怪石、日月潭的温婉妩媚、乌树林的自然童趣……这些共同凝聚成我心中的宝岛台湾印象,一个热情奔放又不失传统的印象。2007年7月,经过层层选拔我成功入选奥地利欧盟暑期学校项目,获欧盟总部邀请,赴奥、比、德、法、意五国参与暑期学校交流项目。为期一个月的暑期学校让我领略了异国风情,更增长了我的见闻,使我对于很多问题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
2007年10月我被批准本科起点免试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回首过去四年的燕园生活,我所取得的点滴成绩都凝聚着学校和老师对我的培养。成长路上的每一个脚印都离不开北京大学营造的良好人文学术氛围、老师们的谆谆教导以及同学们的鼓励和支持。“传道授业解惑”,老师们不仅为我们点亮知识的星光,启迪着我们主动思考,还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提供无私的帮助和鼓励。寒窗苦读风凛冽,同门相偎挑灯夜,同学之间的真挚友情也为我们的奋斗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思想源泉。正是有了这样博采创新的北大、这样倾囊相授的良师、这样志同道合的益友,我们才能取得今天的点滴成绩,也才能无愧于胸前光荣的北大校徽。
水墨燕园之寄语后来人
每年的九月——金色的丰收时节,燕园都会迎来全国各地的优秀学子加入这个大家庭。各省状元、奥赛金牌、文体特长……每个燕园新生带着天之骄子的光环,眼神中除了新鲜与好奇,还有一丝独特的傲气。
就从未名之水由“勺”而“海”说开去,聊以寄语燕园里满怀憧憬与激情的新生们。何以一勺水能够汇聚成浩瀚海洋,无非是“深度”和“广度”的拓展。术业有专攻,每个新生首先要做的便是对专业知识的“深度”挖掘。校长基金、君政基金、河合基金……北京大学为学生提供了其他学校无法比拟的学术科研支持。即便只是本科生,也能获得学校的资金支持,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专业领域的科研。挑战杯等学术竞赛更是为学生们提供了良好的科研平台。如果你是理科生,那么让你的发明、编程在实际中展示;如果你是文科生,那么让你的调查、报告、论文得到专家的指导;如果你是商科生,那么让你的创业设想在市场模拟中历练。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新生们要做的就是打好专业知识的扎实基础,积极参与到本科生学术科研活动中来,从而使知识更具深度。
对于新生而言,光有深度还不够,还要有广度。一是学科之广度,北京大学的通选课、大类平台课、辅修、双学位等制度都为学生之间的交流搭建了桥梁。倘若每个单独的学科都是一潭湖泊,那么北大就开通了渠道,将之连成一体,相互交融补充。哲学系的学生可以在有机化学课上感叹化学的魅力、分子的运动;数学系的学生可以在艺术与人生课上体会艺术的神韵、人生的真理。作为新生,应该积极地选择非本专业的通选课,利用双学位等制度拓宽知识的领域。二是背景之广度,这就要求学生走出去。新生们可以参与暑期实践、国际交流等活动。在北大,新生们可以到西部希望小学从事义务教育志愿者,到东海之滨去调查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到欧洲去领略卢浮宫之美、莱茵湖之秀,到美利坚去聆听诺贝尔大师的讲座。
大学是人生中最为宝贵的一段时光,除了学习之外,燕园丰富多采的社团文体活动也是新生们一展所长的地方。在十佳歌手大赛上为全校师生献唱,在剧星风采上演绎你的悲喜人生,在“北大之锋”上展现你的唇枪舌剑,燕园的新生们该有的不仅仅是渊博的学识,还有广阔的胸襟、绚烂的青春。
选择北京大学对于有志青年来说,仅仅是挑战自我的一个起点,一路风景独好,我们希望与你一同分享,期待年轻的你加入,一同为燕园添砖加瓦,一同开往幸福的明天。
结 语
参天大树扎根深邃土壤,百川汇海源于涓涓细流。无论我们身处何时何地,燕园永远是我们心灵的家园。迎来一批批新生,送走一届届毕业生,唯有燕园宛若一个耄耋老人,亘古不变守望着那一方宁静。从大一的青涩稚嫩,到大二的意气风发,从大三的彷徨期待,到大四的荣辱不惊,燕园默默见证着我们的成长、我们的进步。学习、工作、社团活动、英语……也许我们习惯了匆忙的脚步、快速的节奏。匆匆而过的四年,我们只有到此刻才静静体会燕园的静谧,感受燕园的神韵:那一方湖水、那一片春色、那一段小径。同样的月光下发生的别样的故事,学习、工作、爱情,离别在即却又偏偏想念。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进入中国的最高学府北京大学,我们处在同样的起跑线上,四年以后,我们各自起飞,寻找自己的广阔蓝天。关键是如何找准自我定位、如何不断充实自己,只有坚实的朝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奋进的人才能迎接最终的成功。
忆往昔,峥嵘岁月里,多少位志士仁人在沙滩红楼留下了他们探索和追求的足迹,多少位学界泰斗在博雅塔下播下着真理和智慧的种子,多少位莘莘学子在未名湖畔追寻着真理和人生的理想。“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荣誉与成绩都已经成为过去,如今我们肩头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今后的每一段人生旅程都应时时以此为鞭策,戒骄戒躁,再创佳绩。
“直挂云帆济沧海,乘风破浪会有时”,我们求知、探索、勇攀高峰,为社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今天的我们也许只是点点星光,相信未来的我们将皓月燎原,在自身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我们即将扬帆起航,而水墨燕园——永远可亲可敬的母校,将成为我们灵魂的灯塔,指引我们驶向光明的彼岸!
沉醉
在这未名湖畔的旖旎倒影
眷恋
在这博雅塔下的古朴幽静
千万句的叮咛无以表露我的心扉
千万次的回眸只为铭记你的容颜
倘若还有来世
愿你我化作飞舞的蒲公英
相逢在风里
细诉那个水墨燕园的烙印
谨以这首小诗纪念我的大学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