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产”到“党产”再到“民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7:03:07
  在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满清王朝统治之前的两千多年间,国家几乎为一家一姓所拥有,历次改朝换代最为明显的标志是最高统治者姓氏的更替,例如汉朝刘氏、唐朝李氏、宋朝赵氏、明朝朱氏。中国戏曲所唱的“皇帝轮流坐,明朝到我家”即是对这一传统的精炼概括。

  虽然每一个王朝最终会被下一个王朝所取代,如此更替到辛亥革命所开创的中华民国。但是,毋庸置疑,无论汉唐还是宋明,每一个朝代都稳固地统治了好几百年。历史学家们饶有兴趣地探讨每一个王朝能够成功维稳的特殊经验。他们从皇帝本人、政权结构、行政技术、社会文化、经济、科技等诸多要素中寻求一个合理的解释,这也是老派历史学家们乐于耗费平生研读历史的做派。

  然而,历史学家们似乎忽略了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这种“视国家为家产”的形式本身为每一个王朝的政权延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观察一下电视剧《包青天》即可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

  包拯以铁面无私、不畏强权的身影流传后世,也被中国官方奉为行政官员的楷模。电视剧《包青天》为体现包拯的伟大品格,不时安排包拯与皇室冲突的剧情。广为流传的一个剧情是,为了拒绝来自皇帝本人旨意的干扰,包拯在紧要关头闭上了开封府的大门,而将当朝驸马陈世美迅速铡头了事。事后,面对 “抗旨”的指控,面对盛怒的皇帝,包拯作出绝妙的抗辩:我这样做是为了你赵家的江山啊。

  江山和外戚,在理性的皇帝看来,孰轻孰重不难判断。简单说来,在视国家为家产的传统政权中,拥有者为了不使“家产”旁落,会积极做出让人惊讶的政治动作,例如充分尊重法律的尊严,整饬庸碌、贪腐的官员,积极推进政治改革等等。其目的虽然是把家产做大做稳,但其结果却带来了政治的清明、经济的繁荣。

  这一“视国家为家产”的政权形式有两点尤为值得强调:其一,其拥有者有维护自己的家产不受他人破坏的强大动力。其二,被雇佣的官僚人员拥有明确的忠诚对象,这一点尤其值得注意。

  进入政党制度之后,国家的统治权从一家之手落入一党之手。虽然“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成为现代政党所宣扬的理念根基,但是,这一说法更像是语法造句而不是真实情况。中国古话“结党营私”似乎更为合情合理,而且这一点似乎已经不再被忌讳。

  在只有一个执政党的国家中,很容易发生官员贪腐、司法堕落、民众权利被践踏的事情。众所周知的原因是权力缺乏约束与有效的监督。但是,更为深刻的原因是:当国家作为“党产”时,它的产权很不明晰,任何人随时都可以挖这座巨大“财产”大厦的砖墙。

  一方面,聚集在政党下的动机不一的每一个成员并不会自觉形成积极维护“国家”这个“财产”的合力,代之的是各种各样企图攫取现实利益的力量;另一方面,政党代理人替换随意性很大,每一个成员很难对一个法人化的对象产生强烈的忠诚。况且,这两者还会产生相互的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政党缺乏传统“视国家为家产”的拥有者那样的长远政治打算,它更像临时掌舵的水手,每一个成员更像船里的客人,随时准备分道扬镳,各奔东西。它更缺乏为民众谋求幸福努力,因为这是“人治”时代的政治道德和理想,而“人治”正是现代政治企图摆脱的。

  这也是世界上只有一个政党执政的国家的政治困境。而摆脱这一困境的唯一办法是:把“国家”这一“财产”清晰其归还其国民。当每一个国民能自觉维护自己的“财产”的时候,这个国家便形成了维护国家利益的强大凝聚力,更为重要的是,当国民能够自身决定自己的政治选择时,一个国家便找到了正确的方向。

  (横眉指千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