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心理学与生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4:00:29
  科技,以人为本。这已经是现在各大厂商纷纷打出的一张牌。人性化设计的魅力,甚至在某些领域(比如汽车制造、手机通讯等等)还要超过科技的吸引力。但你知道是谁最开始嚷出“科技以人为本”这句话的吗?
  1951年,一个公司的老总吼道:“什么纯科学,我受不了这些学术性的马粪!科学如果不能给人们带来更好的生活,它就一钱不值!”
  吼出这话的人,叫杰克·邓拉普。他以前做过心理学教授,二战的时候是海军军官。战后,他开办了自己的公司。公司在1948年创办时价值为2.1万美元,而在1951年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他的公司营业额是70万美元。
  当心理学和商业融合在一起时,产生的能量难以估计。邓拉普不能算是一个纯粹的心理学家,但他仍然用自己的成功给心理学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领域。
  没人知道汽车的方向盘什么时候成了圆形。但在最开始,方向盘的设计和船一样:是一根方向舵。因此,当司机想转弯的时候,他必须要向相反方向转舵。这人性吗?
  没人知道“英国蚊子”这款轰炸机是怎么设计的,但心理学家和飞行员一起改进了这款飞机:原型机起飞时飞行员必须要换手去扳转向轮。这人性吗?
  没人知道计算机后面的插口是什么时候涂上颜色的。现在的计算机主板,已经用不同颜色标记出了鼠标、键盘、麦克风和耳机的不同插口。10年前,它们都是一样的色调:灰色。这人性吗?
  邓拉普和比尔·盖茨都是人性心理学的受益者。邓拉普曾经改进过一种量药的插板。当时要向每个瓶药里放进正好100粒药,操作起来是很困难的。为此药厂发明了一种插板,上面有100个凹痕。只要把插板放到药堆里再拿出来,就差不多100粒。但当时工人有时候会漏看,所以一瓶药里缺上几粒是很正常的事。邓拉普改进了这种插板,他把每个凹痕的底部都涂成橘红色。这样一旦药没装满,那个凹痕就像红灯一样明显。
  比尔·盖茨改进的则是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在他之前,各种计算机语言在普通人看来就是天书。他对计算机软件界做的贡献是跨时代的:他把所有那些复杂的语言,全部简化成了一个个的图标。这让无数自诩为计算机高手的人在瞬间下了岗,现在就连一个普通人,经过短暂的培训后都可以熟练掌握windows了。这个充满人性化的设计,带给他的是数不尽的财富。
  在他们之前,难道没人意识到这些不便吗?有,当然有。不过他们只是单纯地认为:这是因为用户的技术不够娴熟。他们从来没有把自己放在一个真正的用户角度去考虑过问题。汽车如此,飞机如此,药瓶如此,电脑也如此。
  所以“人性心理学”的核心,就是要让自己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但这需要一定的技巧: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我们每个人都是自私的产物。从本性上来说,一个孩子最先学会区分的,就是“我的”和“你的”。无论是对于食物还是其他,我们的第一反应都是归为己有。这是一种非常底层的人性,在弗洛伊德那里,被称为“本我”。人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了克制“本我”的冲动。但是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需要更高的技巧。
  其次,站在别人的角度,是一种技巧,而不是一种道德标准。能够掌握这种技巧的人,并不在道德上就站在了制高点上。相反,也不代表你比别人道德败坏。
  再次,学习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要首先学会体察自己的情感,然后学会体察别人的反应。如果一个人全盘移植了别人的感受,却连自己是高兴还是烦躁都无法分清,这种移植也就全无意义。当你能够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后,尝试着让自己的大脑变成一张白纸。如果你可以面对一个“别人”,那你可以通过观察他的言行,来移植他的情感。如果你面临的是不确定的大众,那你也要清理大脑,把那些原本属于你的感受全抛弃掉,完全按照一个“别人”的标准来思考、做事。
  这个过程的难点在于,你还要时刻把握自己,不要让原属于自己的情绪出来作祟。如果你想做一个良好的客服人员,那你就要能够完全站在用户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不能忽然蹦出一个“他这个问题怎么这么笨”之类的想法,就算是最愚笨的“对方”,也有他自己的逻辑。尊重他人的思想,正是尊重自己的感受。
  这样,你就可以构建一个良好的沟通。这个沟通比普通意义上的“好沟通”要更有意义,因为你掌握的是一套系统的技巧,你可以把这套技巧应用在几乎所有的方面:商业、人际、爱情,甚至自己的家庭里。或许“人性心理学”没办法让你达到邓拉普或是比尔·盖茨那样的商业成就,但你会发现,这套方法,会让你身边聚集起许多真心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