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命的敬畏能否抵达刀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4 10:22:27
生命是宝贵的,同时也是易碎的,但正因此愈发显出生之可贵。惜生并非畏死,更非怯懦,而是体现出一种人性的价值。只有对生命保持敬畏,尊重生命,才能捍卫底线的文明。在此基础上绽放的其他科技和文明,才更炫目夺人。
反之,如果视生命如草芥,视法律如无物,文化中没有散发人性和生命关怀,那么这样的社会是冰冷的;规则被践踏,生命遭漠视的社会环境,至少不是宜居的。遗憾的是,最近一则新闻,让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丝黑色隐忧。它就是西安某大学生一手酿造的“车祸变杀人”的惨剧:大学生药某驾车撞人后,又连刺8刀致受害人死亡。
恶性交通事故,我们并不陌生,但这起仍有剖析的价值,重复常识也可算是改进的第一步。这是一起离奇交通命案,说它离奇是因为命案不是交通肇事造成的,而是肇事者事后“补刀”所致。换言之,车祸并不致命,随后的故意杀人才最可怖。只是行凶者杀人动机至今仍不明朗。目前的说法是,车主发现受伤者在记他的车牌号,所以杀心四起。
但不要说一个高校学生,就算一个“法盲”,也知道无意撞人和蓄意杀人的罪责判若天壤,何况还是残忍地连刺8刀。这是任何良知尚存、人伦健全者,都难以接受的事。案发月余,受害者还未能收殓下葬,可谓“死不瞑目”。
很多评论者选择拿行凶者模糊的家世背景来说事。一个家底殷实的“富二代”行凶,难道就能让社会心理的承受力增强几分,让人感觉好受些吗?简直是自欺欺人。不管是“富二代”还是“权二代”,这些人为的标签,并无实质的意义。被贴标签者的道德理性、个人涵养和价值诉求,不一定就低于社会平均值。他们只是在替此前那些偶然的恶性公共事件积攒的“负(面)二代”形象埋单。
就事论事,剥离所谓的“殷实家境”的浮云,8刀杀人案中,只要行凶者不是精神失常,那么此事在一定程度上是能折射出某种戾气飞扬的社会语境的。在疯狂的刀刃上,看不到丝毫对生命的悲悯和关怀,只有非理性的躁狂。这或许不仅是当事人的家庭存款和座下豪车决定的,他甚至都还是个未毕业的学业不差的学生。
惨剧中或有我们不忍直视的人性“庸常的恶”。“学生”这一身份,更让人反思。社会文明本是要靠教育来传承维系的,而如果还未涉世的学子都不能在教育伦理和价值中,汲取那些足以抵拒人性“庸常的恶”的绵韧力量,又怎能指望其入世后,个个都是谦谦君子,保持宽容忍让、平和理性之心呢?所以,从这类极端的事件中,我们应反思怎样让人性关怀和对法律的敬畏,抵达至社会方方面面——哪怕是在一时兴起举起的罪恶刀刃下,都应有它们奋力抵抗的影子。只有以点滴之善,化解庸常之恶,恶性事件才能减少,文明进步才最为可期。(李晓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