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红楼发布 专家呼吁青少年借维基红楼了解经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2:07:11

维基红楼发布 专家呼吁青少年借维基红楼了解经典

 

 

 

 

张俊:维基阅读,回归到文本很重要


张俊教授签到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张俊先生

维基阅读,回归到文本很重要,也需要更多的人来参与、完善里面丰富的知识点。    我对维基阅读可以说一窃不通,今天本来就是想来开开窍。从他们发的材料里面,我对这一点比较感兴趣,就是要阅读文本,正确的理解《红楼梦》。我觉得强调这一点很重要。为什么呢?因为《红楼梦》的版本很多,研究《红楼梦》的著作也很多,论文也很多,这里有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你自己对《红楼梦》应该有一个基本的看法,这样才不会被别的一些意见所误导。    我听了半天,看了他们的材料,我觉得强调对文本的阅读,对文本的普及,对文本的正确理解,这一点我是比较感兴趣的。因为在80年代有一次开《红楼梦》的会,主要是《红楼梦》的研究怎样才能突破。我有一个发言,题目就是《认真阅读作品,认真研究传统》。20多年来,我觉得这点看法没有改变,就是你读一部书,特别是读《红楼梦》这样的书,更应该对它的文本进行深入、细致的、全面的理解。听完我有一点比较清楚,就是哪一个词语或者哪一个人物形象你不了解,好象通过这个就可以了解这个词语,就可以理解这个人物形象。刚才提到《列女传》是一部什么样的书,这个可以思考一下。还有一条,《列女传》这部书对李纨有什么影响,我没有看到这个显示出来。《列女传》是什么时候的作品,谁写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这个比较好操作一点儿。但是对于李纨的影响,里面好象有三个方面,这个怎么样引申出来的,我不太清楚。
    但是有一个问题,这是外行讲的话,《红楼梦》里好多词语本质是不一样的,不知道维基阅读对这类问题是怎样处理的。比如第三回有炕,就是林黛玉到了荣喜堂以后让她往炕上坐,《红楼梦》里写到炕的地方很多,但是这个炕究竟是什么炕?红楼梦里写了土炕、火炕,还有地炕,土炕、火炕我们都知道,就是北方的一种炕,用砖头累起来,上面抹上一层泥,下面可以烧火。但是故宫博物院的一位教授还弄了一个炕,就是介入火炕和南方之间床的一种炕。就是诸如此类的词语,我不太清楚处理时是怎么样处理的。认真阅读文本的时候就牵扯到本质是怎么样来的,各种本质有很多词语是不一样按的。比如洗手间,过去叫茅厕、茅坑,但是里面还有茅厮,所以现在印的本子都是茅厕,认为茅厮不对,但是在古籍里,茅厕和茅厮是一样的。现在内蒙古还有人把茅厕叫成茅厮。所以《红楼梦》里有很多类似的问题,我不知道类似这样的问题怎么处理,所以阅读文本很重要,但是里头的问题不少。     

 

 

段启明:“维基红楼”挽救了“红楼危机”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段启明先生
“维基红楼”挽救了“红楼危机”,是先进的数字化阅读方式和伟大文学名著的“强强联合”,把阅读和表达变成了一体,应该得到更广泛的宣传、普及,深入研究,发挥更大的作用。
    看了一些关于维基红楼的资料,只能说是大致有一点儿印象。但是不管怎么样,我觉得给我的震动是很大的,就是这种阅读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前两天我看电视上有一位嘉宾说,我最早了解红楼梦是看的越剧《红楼梦》,是一个电影,王文娟她们演的。从那儿我了解了,《红楼梦》讲的就是宝黛爱情。后来我又看了87版的电视连续剧,看完之后我就知道了,《红楼梦》是讲一个贵族之家衰败的故事。现在新版《红楼梦》又要开始了,他说我想看了新版《红楼梦》电视剧一定有新的理解。我看完他讲完这段话,我心里非常忧虑,看来有些人对于《红楼梦》的了解就是凭着看到的电影、电视剧,并且形成了他对《红楼梦》的看法,我觉得这是值得忧虑的一件事。
     《红楼梦》最根本的是作为一部文学作品文本本身的蕴含。大家如果光从看电视剧、看电影这个角度去了解《红楼梦》,去理解《红楼梦》,太可悲了。
    这又使我联想到前两天搞的选秀,选秀时,我也去看过两次。有一位年轻小伙子进来就说他要演一个什么角色,我问他,你看过《红楼梦》吗?他说看过,没看完,前面的看了。我说87版的《红楼梦》电视连续剧你看过吗?他说我说的就是电视剧。我说那作品呢?他说没看过。现在“红楼热”形成这样一个倾向,大家都看《红楼梦》电视剧、《红楼梦》电影或者看《红楼梦》的舞蹈,这样去看,把作品悬置起来,这真是一个值得忧虑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互动百科搞维基红楼,太伟大了,引导大家回来读文本,要想了解《红楼梦》,还得从读作品。虽然我对数字化的东西很不熟悉,因为我太老了,对新东西不太了解,但是这个做法是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而且以后我一定要学习,要像曹立波任晓晖他们学习,让他们帮助我,一定要运用维基红楼来阅读《红楼梦》,这是一点让我非常高兴的。
    另外,维基红楼确实是阅读上的一个革命行动,过去阅读我给起个名字叫做“被动阅读”,一本纸制的书,书里有什么你只能看什么,有几条注释,你就只能看到这几条注释。但是我们现在用维基红楼这种形式来阅读,那就是主动的,我看到哪儿需要进一步了解,需要扩大我了解的背景,那马上就出来了,有关的知识、背景、资料,完全是主动的,我想了解什么就可以了解什么,同时还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把阅读和表达也变成了一体,所以我觉得这件事情是非常好的,我非常高兴。特别是维基红楼这种互动的数字化技术是很高科技的技术,而《红楼梦》又是非常伟大的文学作品,这二者的结合,用现在的话讲也是“强强联合”,能够得到双赢。《红楼梦》通过维基阅读,可以得到更广泛的宣传、更广泛的普及、更深入的研究。这种维基技术,通过《红楼梦》也可以使它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这件事情做的是非常好的。
    在阅读当中,有很多问题都可以通过这种阅读方式得到解决。我很少上网,但是就我上网的这一点点经历来讲,有时候还会有鱼龙混杂或者不太准确,或者各种原因造成的。在维基阅读过程中,还有一个有所选择、有所判断的知识。但总的方向是非常好的,所以我非常高兴,今天特别向维基红楼这样一个事业表示祝贺,而且维基红楼实际上挽救了红楼危机,因为读《红楼梦》的人太少了,所以很有意义。

 

 

张书才:“维基红楼”很先进 让年轻人认知经典

第一历史档案馆研究员、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张书才先生读经典就读原文,要选择一个比较好的版本,“维基红楼”确实很先进,能够给现在的年轻人一个对经典比较正确的认知,希望你们能够做的更好,在广大网友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对我们几个老的来说,维基红楼没听说过。后来打电话说,我不太懂。后来有一位好朋友约我去植物园喝茶,我问了一下,他给我讲了讲。他说打开看到过,挺好的。我看了以后确实很先进,因为时代走到这一步了,像我们年轻的时候,那个学习方法恐怕就落后了,那都是事倍功半,现在要事半功倍。所以通过维基的学习,将来看的可能更好一点儿。我特别欣赏“四性”,假如我们确实能做到这“四性”,让网友在这中间起到作用,确实是很棒的,一边看一边思考,确实很好。对于这个事情的支持,我跟段先生一样,我要不支持就不来了,所以非常高兴,也非常支持这件事情,希望你们能够做的更好,在广大网友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我们比较担心的在什么地方呢?当然不是针对维基红楼,主要是针对红学。刚才段先生谈到在大观园选秀的时候,我们去了,参加选秀的男孩子、女孩子,最后说演这个角色、演那个角色,个角色究竟是什么,这个人究竟怎么样不知道,问看过《红楼梦》没有,原书基本上都没有看过。一个是87版电视剧,再一个就是《百家讲坛》。现在出版红楼的书是很多的,现在各个电视台也在讲,有些讲的是不错的,但有些讲的确实是对《红楼梦》的一种误读,对读者和听众是一种误导,虽然引起了“红学热”,这当然是很好的,说它有普及作用也很好,但另一方面,因为它是一种误导,得把这种误导扭回来,真正对《红楼梦》这样经典有一个真正的理解,再回来,那费的功夫就大了,不是一个人讲一年两年能够转过来的。所以维基红楼开始起点就是选比较好的文本,这是很重要的。有一次我到宁波大学,也存在这个问题,这些大学生老是让介绍哪一个本子,当时有一个女学生手里还拿着一个本子,哪一个什么本子呢?她认为是最好的本子,是一个80回本子。我说这个本子我没看过,你问我好不好我不好说,我说你要读红楼梦,你还是读120回的本子。《红楼梦》实际上在社会上起作用的是120回本子,在广大老百姓当中流传的、看的照样是这个,当然,这是我们阅读的一个完整的故事,这是一个没办法的事情,你想把后40回砍掉,扔到垃圾桶里是不行的。120回本出来之后,和80回本是并存的,但是后来那个抄本在社会上没有特别流行了,是个别人保存。但是社会上喜欢稿本,所以原本就掩埋了。何况120回本也是一本很好的《红楼梦》。所以这次电视剧是按照120回本子。昨天一个记者采访我,问新版电视剧,我说总体上是认为肯定的,为什么?因为它恢复了《红楼梦》本来的面目,因为《红楼梦》是120回流传下来的,所以看后40回是很有震撼力的,是可以让你掉眼泪的。有的学生也问我,他看到后40回怎么就看不下去了,我说这就对了,这不是说后40回不好,恰恰说明后40回是好的。我为什么讲这个呢?就是我们不要自己毁我们的经典,所以我们对古人要宽容一些,对历史要尊重一些,这样下来才能把我们优秀的文化传承下去,要不然的话,那就很难办了。
    在这点上,希望维基红楼在解释方面多看一些,尽量的不要有一些误导的东西,当然有时候很难免,究竟是哪个对,只能在比较当中证明,但我们要尽量的减少这方面。维基红楼可能老人看的少,因为不会,还是年轻人,80后、90后,甚至是现在的中小学生,一个开始就给他们一个对经典比较正确的、历史的认识。所以读经典就读原文。所以要选择一个比较好的本子,文本的东西最好不要有个人的东西,红研所不是一个个人的,是一个集体,集中了全国当时研究红学比较有成就的到北京来,应该说还是好的,不是某个人按照我的观点搞的。

 

 

杜春耕:维基红楼让大众深入了解《红楼梦》

著名红楼梦版本收藏和研究专家、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杜春耕先生
互动百科的“维基红楼”,对于普及《红楼梦》的版本,让大众深入了解《红楼梦》有很多好处,本身就是一个功德。希望你们能在红楼许多未解的地方有所作为。

    能够参加这个活动非常高兴,因为互动百科的维基红楼我第一次听说,但是看到介绍以后,我感到非常有用,至少对于普及《红楼梦》的版本,对于大家对版本有更深入的了解,能够找到很多的解释,会有很多好处。我认为这是一件很有功德的事情。
    收到通知以后,现在正好放映新版《红楼梦》,我对这个活动产生了一点儿想法。前天放完第一回、第二回,有人说金陵十二钗,说贾府不在金陵,可能有人认为是北京,但是明确说不在北京。那金陵这个十二钗跟那个怎么理解?李少红的回答,她说这个事情,《红楼梦》这本书也没说清楚。第二,李少红在回答林黛玉去荣国府的时候,说入秋出发,初春到的,她讲是几个月。但是怎么算,扬州,就算到北京,也用不着三个月时间。这个事情《红楼梦》书里是没有的。从这个角度来讲,林黛玉进贾府是六七岁,薛宝钗是14岁,那在路上多写一点儿时间,薛宝钗又大了。
    他们送的片子,我看44集林黛玉去世那一集,争议很大的就是有露出肩膀。在这个镜头里边,又是《红楼梦》书里没有的。就是《红楼梦》里面,林黛玉之死,并没有贾母去看望林黛玉尸体,但是这里演了贾母看了林黛玉尸体。在前80回里,贾母对林黛玉是千般万般怜爱,后40回怎么又这么冷漠呢。李少红已经讲出来了,本身存在着很多矛盾,就像金陵这两个字出来之后,她在想办法弥补矛盾。我在想,我们这个维基红楼在这方面能不能有所作为,我们刚才讲了维基红楼里很多优点,那对《红楼梦》这样一个特殊的本子,《红楼梦》在四大名著里是非常非常著名的一个本子,有人说《红楼梦》可以说是小说的总代表,但是《红楼梦》又是一部没有完成的小说。
    《红楼梦》这本小说从头到尾存在着很多没写完的东西,存在着很多自己跟自己打假的东西,这个太多,不是一点点。那这个东西怎么办?这个不是解释一个名词或者解释一个条目能够解决的,像这个问题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假如维基红楼梦能够在这个问题上有所作为,哪怕是一个起步,我认为都是很了不起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说林黛玉的年龄写的很明白,她进贾府最多7岁,史湘云是14岁。但是到了第49回的时候,就写除了李纨年纪较大之外,王熙凤薛宝钗林黛玉等等一串人都是15、16、17岁。而且在第49回的时候,书上明确写的,红楼梦十二金钗大聚会。但是在这里面没有妙玉,没有秦可卿,没有巧姐,没有元春,有李琦、李纹、薛宝琴,也就是金陵十二钗的年龄在书里都在变。像这样的事情,由于大家尊重《红楼梦》,尊重曹雪芹,谁都不愿意听,也不解释这个问题。像周汝昌写《红楼梦》的时候,很多年龄就是一句话带过去了,出于对曹雪芹的尊重和崇拜,只能用这样的方式解决。咱们现在都在考证,但是像这类问题,我觉得也是大家最关注的问题,表面上不说,但是下面都在谈。假如维基红楼梦在这方面能够找几个典型的、有影响的说法,在15、16、17岁下面展一展,这个说法是怎么解释的,那个说法是怎么解释的,像这类东西,假如维基百科除了普及之外,能不能在提高上面也做一点儿文章,而且这个东西实际上是很多人都非常关心的。像李少红已经自己提出这个问题来,就是在当读者问的时候就说,金陵十二钗的问题,好象林黛玉去的金陵不是南京,是哪儿呢?林黛玉从扬州到荣国府就要走好几个月。为什么演贾母去看林黛玉的尸体呢?像这些的东西都可以知道,林版《红楼梦》的导演已经知道《红楼梦》有很多矛盾的地方,她想打圆场,对书比较熟悉的人一看就明白,新版《红楼梦》有很多旁白,功劳就是和你们一样,就是解释一下。所以维基红楼梦假如搞的有趣、吸引力大的话,能够使很多人除了看电影、看电视剧之外,能够跑到这儿来读书,那就有很大功德。
    至于你们的做法,这个栏目本身就是对《红楼梦》的一个功德。我祝贺你们。刚才我说的问题,你们有没有办法在这类问题上适当的加以注释,像这样问题的解决,我认为这样的问题不解决,专家心里面本身是一个问号,读者本身可能也是一个问号。

 

 

曹立波:维基协作能对内容进行修正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曹立波女士
维基红楼可以说是世界著名的网站和中国传统的经典名著的一种联合,维基协作的方式也很好,能对不科学、不客观的内容进行修正。

    我经常上网,但是关于维基红楼最近才接触。说起来维基,就是WIKI这个网,是世界顶级的网站了。刚才段启明老师强调的这点我很同意,就是“强强联合”,可以说是世界著名的网站,与中国传统的经典名著的一种联合。互动这个形式我也比较欣赏,因为之前也上网,有时候感觉自己有些信息或者有些文章被放到一些网页上,有些是内容错了,有的是断章取义,看的时候就非常无奈,非常想把它改了。有时候我实在看不下去就视而不见,但是总不能视而不见,有时候看着不舒服的就给打电话,回答我的是这样,有的是针对原发媒体负责。经过我反反复复的争取,有的是能改的。但有的是属于十几年前的信息,或者是报纸,或者是刊物的,人家的信息也没有错,不过取的某部分放在那个地方是不合适的,但面对这种我们也没有办法,非常无奈。
    刚才看到网友的互动,我还是看到一些希望,面对不科学、不客观的内容是可以修订的,我觉得这个很好。互动百科能够想到这样一种方式,一方面能把《红楼梦》全文本的展现出来。这个链接很好,但是在某一回上超链接内容做的还不是很全,背后的背景知识有待于完善,比如《海棠春睡图》,这个固然是它的一种解释,我们一互动,相关所有内容就全部展现出来了,有的跟它没有必然联系。还有《好了歌》,点出来的注释也有,但相当于形同虚设了,“出自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那这个就不是我们想具体了解的内容了。还有有些词条是底下付诸的一些相关内容,比如对林黛玉和宝玉的判词,有些词都不是独立的词语,相应解释就不合适。还有说到注解,但是现在在北京好的中学和相对弱一点儿的学校,教育方式有不一样的地方,好的老师往往会说这个学生是个怎么样的,为什么这样,知识是这样的,为什么孩子会犯相应的错误,他是错在哪里了,是哪个知识点有问题还是思考有问题,是可以解释清楚的。但是相对差一点而的老师或者教学经验不丰富的老师就会告诉你这个答案就是A,回去以后家长一定要看相关的知识,一定要给孩子补课。我们说相应的注释也是如此,不是简单的把这个词放在这里,而是要看出处。比如解释炕的问题,一方面这个炕,南北方的民俗要讲清楚,同时,这个炕在哪些小说里也写过这样的一些内容,这方面民俗和文学作品的内容基本上展示出来了。超文本的链接,它的背景知识还是希望能够有一个专家库,不是一个或者两个学者能够敲定的,过滤也是很重要的。
    还有一个我比较忧虑的,人人都可以参与,固然是很好的,但是参与者的文化程度,参与者对《红楼梦》的了解程度。维基网的介绍,维基与博客的不同,它的公众性对应着博客的个体性,它的精准、科学性对应着博客的相应随意性,公共也好,精准、科学也好,怎么样达到。我现在积极促进把红楼梦十几个文本的数字化,每个细节都通过数字化的方式整齐的对应比较,看这十几个文本修订的过程,也在关注这样一个问题。我们说《红楼梦》不断的修订,也希望维基网不断的修订,应该说后一个版本比前一个版本更完善,但是这个问题大家都能够理解,对于《红楼梦》来讲,这句话就不敢轻易的说,因为有很多学者更在乎原意,更在乎原本,哪一个本子更早,这似乎是《红楼梦》跟其他小说版本不一样的地方,尤其是87版的电视剧,这方面情结还是很严重的,就是哪些地方更符合曹雪芹的原意。
    最近有一些媒体这几年也在津津乐道的细节,就是秦可卿的问题,这在小说里并不是很重要的人物,但是这几年的红学研究往往很重视这个人物。其实就在于她在《红楼梦》的文本当中有修订的过程,因为早期的确写过秦可卿淫丧天香楼,最后曹雪芹的确改了,我们现在看到秦可卿病死的,这个病死并不是很突然,也并不是不合逻辑。大家从王熙凤的视角一天天看到秦可卿病的情况。如果你真的尊重作者,尊重曹雪芹的话,我觉得还是应该尊重秦可卿不是淫丧,而是病逝的。对于这个人的性格,对于她死后举家老少的态度,还是比较符合逻辑的。比如老一辈的知道她很孝顺,中间一辈感受她的温婉,晚辈感受她的慈爱。就是老老少少都非常喜欢的一个非常孝顺的孙媳妇,也可以说这样一个美好的女性很早的夭亡,也是贾家后继乏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大学生经常提到秦可卿,因为很多人都是从媒体,比如说中央电视台两个频道,四频道和十频道都可以看到某些讲座,那娱乐节目有时候为了追求一些东西,所以给我们造成很大的困扰,就是我们要把学生拉回到正确的理解,非常难。我看维基百科里后面所付诸的一些词条和内容,还是觉得有些内容,就是相关解释直接的问题,将来如果有可能的话,这种可能只是一家之言,最好还能摆上其他几家,对比秦可卿这个人物的解释,就是她为什么从养生堂到来。我感觉《红楼梦》写这些女子的性,连家世背景都不了解。秦可卿是从养生堂抱来的,也是强调她出身很悲苦,过多的索引和考证,可能对于理解这个人物的文学性来讲还是有一点点多余的,在这里强调百科所展现的知识还是应该以文学性为主,可能更好一些,《红楼梦》毕竟是一部小说,体现它的文学美,体现它的真善美,可能更好一些,用艺术的真实性。这也是看到相关内容的一点点感想。

 

 

孙伟科:维基红楼引领大家进入国学范畴

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学会秘书长孙伟科先生
“维基红楼”的开放性,可以引领大家进入国学范畴,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并且能够把大家往正确的、健康的趣味上引导。

    前面几位红学前辈说的很好,这两个结合很好,把《红楼梦》和最大的中文知识网站结合起来,当然它是开放性的,可能链接出来的不是直接注释《红楼梦》的,但是由此带动大家,进入国学大范围里边,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我觉得也是有好处的。当然,以《红楼梦》为依托,《红楼梦》还是重点,也希望我们的链接更多的还是跟《红楼梦》本意的解释,和文本靠的最近的解释能够建立一些链接。因为它的任务还是要帮助大家来首席读《红楼梦》,因为我们毕竟是《红楼梦》。说到《红楼梦》,这样一种结合,对普及《红楼梦》很重要。说到普及《红楼梦》,首先是一个文本的问题,这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在很多场合里,红学家有时候和这些演员交流的时候,问读过红楼梦吗?他认为他读过《红楼梦》就是看过87版的《红楼梦》连续剧。到现在,这种情况依然没有多大改变。实际上在很多对《红楼梦》其他形式传播的人来说,再传播《红楼梦》,他对《红楼梦》阅读的情况真是大可质疑,有的人确实没有读过,有的人可能草草的读完一遍,都没有读懂。所以我觉得《红楼梦》文本阅读是普及的第一步,而我们这样一个,把文本里面可能遇到的任何疑问问题,词的问题,人物的问题,环境、器物、风景,包括里边提到的戏中戏、文学作品等,都有一个解释的话,显然会大大的克服《红楼梦》文本阅读可能存在的一些难度。本来我们觉得《红楼梦》这样一个文本读起来,难度不是很大,但是现在似乎对80、90后出生的人来说,难度似乎变大了。变大的一个最明显反映就是我在新版《红楼梦》开播前的宣传片里,各个演员说《红楼梦》的对话是文言文,我觉得演员说错了可以理解,怎么编辑也不知道,怎么导演也不知道,怎么能让这样的错误反复播,如果就是这样一种对《红楼梦》的认识,你作为《红楼梦》里边最主要的人物角色,我真是怀疑你能不能演好《红楼梦》。
    《红楼梦》这么一个简单的东西,居然出现这么大的问题,这是基本知识。前几天我在昆剧院的演员讲《红楼梦》,我已经讲到《红楼梦》的情节、场景了,我觉得离《红楼梦》最近、最容易的东西,但是主持人说孙老师你能不能把《红楼梦》讲的具体一点儿,您讲的还是有点高深,我们接受起来有点难度。我说那样一种讲还是有难度,那难道让我给你们读一遍《红楼梦》吗?他们说有难度,就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读过《红楼梦》,所以我提到一个场景,他们都不知道怎么回事,那当然对他来说就是很难度的一个讲解。毛主席说读《红楼梦》一定要读五遍不可。我们的演员是在创造一个艺术形象,是在传达《红楼梦》的神韵,但是没有读过原著,我相信导演的情绪化绝对把《红楼梦》里真正要传达的东西传达不出来。而我现在接触的昆剧版,他们的演员也存在这样一个问题,依然想通过一个红学研究者的几次讲《红楼梦》就可以说我了解《红楼梦》,这个是永远不行的、不够的,这是对阅读《红楼梦》比较低的要求。稍微高一点儿的要求,像刚才几位老师讲的,《红楼梦》涉及到版本、文字的不同,涉及到像杜老师讲的矛盾问题,这都是你在读完《红楼梦》几遍才能关注到这个问题在阅读中间有什么样的价值,这是更高一步。
    再更高一步,不管是一个导演还是现在《红楼梦》的接受者,你在把《红楼梦》转变为另外一种艺术形式的时候,比如图像的存在,也有一个导演和演员必须对整个《红楼梦》艺术风格整体上的把握,不能你再创造一个转化出来的文本是破碎的、矛盾的,但是这样一种情况,我感觉在当前《红楼梦》其他文本的转化里边存在的问题比较严重。我觉得这个问题之所以比较严重,就在于一遍一遍的重读原著,没有一次一次的提升。我为什么又要说这个问题呢?实际上在座的同学,可能再过20年,我们的民族就是这样,一二十年都要重新再换一种文本演绎一番,那个时候你们作为再创造者来说,应该对自己提出来更高的要求,而这个更高的要求就是对以往、已经、对《红楼梦》其他已转换形式的一种超越,你能不能超越?掌握文本是基础。
    另外,维基红楼,我看了第81回和第105回的回评和赏析引导,我看后面的回评基本肯定,说81回写的很好。第105回抄家的,基本上是用否定的方式说写的很糟。认为81回写的很不好的,我们在座的段老师就是一位。认为105回写的很好的人,也有很多人。所以我就希望在后面的总评和赏析引导,能够观点超越一下。我个人认为,第105回写的是很好的,当然这也不是我个人的观点,也有很多前辈有这一回的赏析。这些赏析是谁写的呢?我也没查到,但是我觉得作为一家之言,可以是这样,但是一定不要抱着那样一种先入之见,凡是后40回都否定,凡是前80回,不好也说写的好,如果是这样,那这个网站这样解释的生命力就会有所削弱。
    另外,网站要逐步扩大影响,接受面会越来越广,而在网站这上面推荐的一些著作,我觉得做一些适当的筛选,因为学术类真正能够引导我们进行《红楼梦》欣赏的著作,确实阅读起来有难度,在大众接受起来的时候,可能没有那么多兴趣点和热点,但它确实是切实能够帮助我们掌握《红楼梦》的一些东西,而这些东西已经被很多媒体冷落了。所以维基红楼是不是独树一帜一下,把真正有学术价值,能够让大家的阅读层次不断提高的这些书介绍进来。
    经过将近一百年的发展,大家认为《红楼梦》的主题就不是反清复明,但这不是说《红楼梦》的思想给明清交替之际,跟中国思想潮流完全没有关系,但它的思想关系究竟是什么?现在有一些这样的研究是在误导我们,所以适当的在介绍一些红楼著作时,有一些筛选,我们这个网站突出向大家、向健康正确的趣味上引导。因为已经有些网站在猎奇这个热点,超越了《红楼梦》文本那样的一些兴趣,我们跟它形成一种区别,就显得我们正宗一点儿,显得有些难度一些。我们应该相信,我们的读者也是我们自己去创造的,你老把它邪处引,那他就需要你有邪处的东西,如果你有一定的高度,也会慢慢的引导他。

 

 

任晓辉:维基阅读能全面呈现《红楼梦》

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学会副秘书长任晓辉先生
维基阅读,是有着很大很大拓展空间的阅读方式,《红楼梦》中许多矛盾的地方,希望能通过维基协作这个水平很高的团队,全面的呈现给大家。

    我先讲一个小故事,讲一个远点的故事,在清朝的嘉庆六年,在顺天府有一次乡试,一个叫高鹗,一个叫张文涛(音),这两个人见面以后肯定要寒喧一番,因为他们在13年前同在北京顺天府考试,同时中了举人。他们两个在中了举人之后,张文涛在两三年之后就考中了进士,高鹗差不多七八年后考上了进士。13年以后,他们见面以后,张文涛给高额写了一首诗,在这首诗里就讲了高鹗补写过《红楼梦》。我讲他们俩见面的小故事是什么意思呢?就是高鹗和张文涛同时考举人之后,高鹗干什么去了?最整理红楼梦了,就是完整的120回本子。高鹗如果在整理红楼梦这几年,他应该比我们所有人更了解红楼梦。如果他站在今天的角度去拍摄红楼梦,我想他了解的最深。不管是高额后补的40回还是他整理的40回,高鹗把《红楼梦》完整的呈现在读者面前。
    在座的同学都是准备参加高考或者已经参加高考,高鹗中了举人之后,高鹗由于搞了三四年《红楼梦》之后很顺利的中进士,他中进士之后,在清史留下来的可能性也没有搞《红楼梦》留下的名声大。由于高鹗整理了红楼梦,所以高鹗在历史上留下的痕迹已经可以和曹雪芹媲美了。他在整理《红楼梦》过程中,他的学识和才能都得到了很大的展现。所以我认为高鹗从举人到进士过程中,《红楼梦》对他的帮助是很大的。
    在维基红楼里,高鹗这个词条就可以做一个链接,把他对《红楼梦》的贡献,怎么完整准确的链接进去,对于他是补写了后40回,还是整理了后40回,那能不能通过我们的链接,把他的作用讲的很清楚,包括跟张文涛的关系,都讲的很清楚。
    维基阅读,我是最早接触的,我看了以后非常喜欢,我感觉它有很大很大的拓展空间的阅读方式,我甚至一度萌发出来我是不是加盟这个团队,一起做这个事情,都有这种想法。刚才杜老师代表红学表了态,都可以协助你把这个事情做的更完美。为什么有这个顾虑和想法?就是后台团队到底能把维基这个平台做成什么样子,给读者一个什么样的阅读感受和阅读空间。《红楼梦》确实不像一个一般的小说那样,一展示就可以搞的很清楚。比如有网友问是花魂还是诗魂,我们看到《红楼梦》早期的抄本里面就有花魂和诗魂不同的写法,为什么冯先生坚持“冷月葬诗魂”,它出现在第74回,在后两回里,讲到香菱学诗的时候,就说以后在大观园里又多了一个诗魂,可能讲的就是诗人,冷月葬花魂可能就是因为声音而误。像杜老师讲那么多矛盾的地方,怎么在维基阅读里讲的很清楚,如果搞一个水平很高的团队,可能会把这个事情把握的更准确,我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把维基阅读呈现给读者,尤其是年轻的学生,给他们更好的阅读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