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3:57:40

梵蒂冈简介

罗马天主教文明鉴赏   

  INTRODUCTION OF VATICAN CITY STATE

  梵蒂冈(Vatican / Vaticano)是全世界最小的独立主权国家,全称是梵蒂冈城市国家(Vatican City State / Stato della CittàVaticana)。与世俗国名对应的宗教名称是罗马教廷/宗座(Holy See / Santa Sede);梵蒂冈与罗马教廷的名称区别就象钱币的两面,互相依存不可割裂;在海外出版物,特别是天主教内部,它的宗教名称使用频率更高;因为它不仅体现这个“组织中枢”与世俗国家的本质区别,而且强调它在教会中的最高领导地位。现在它领导着10亿多天主教信徒(其中神修人员160万),信徒总数占全世界人口的18%。

  梵蒂冈坐落在罗马市内西北角的梵蒂冈高地上,第伯河(Tiber River / Fiume Tevere)的西岸;属亚热带地中海型气候,平均气温1月为7℃,7月为24℃。梵蒂冈城内领土面积0.44平方千米,但它在罗马市内和郊外的其它地方还拥有13座建筑和一个教皇别墅Castel Gandolfo;梵蒂冈城内的长住居民813(2000年),85%是意大利人,15%是瑞士卫兵和其它国籍的神职官员;梵蒂冈内外直接隶属于教廷的神俗各类工作人员大约3000人,全部享有意大利的治外法权和免税权。

图1. 梵蒂冈在罗马的位置



图2. 梵蒂冈国旗


图3. 梵蒂冈国徽


国旗:1825年教皇利奥十二世(Leo / Leone XII, 1823-29)选定。靠旗杆的左半面是黄色竖条;右半面白底色,一根红色丝带系着圣彼得专门打开天堂大门的钥匙,金黄色和银白色的两把钥匙交叉支撑着教皇的三重冠(tiara);钥匙的典故出自《圣经·马太福音》,耶稣对圣彼得说:“我要把天国的钥匙交给你,凡你在地上捆绑的,在天上也要捆绑;凡你在地上释放的,在天上也要释放”。三重冠的形制源于古代波斯王冠和早期主教冠冕的结合。“三重”含义的解释古今不同,有的说代表教皇统治着地狱、人间和天堂三个世界,比较新的解释是教皇兼有立法、司法和行政三种权能。

国徽:1963年教皇保罗六世(Paul / Paolo VI, 1963-78)选定。红底色是天主教的常用颜色,与教皇和枢机主教披肩的红色一样,象征天主子民的尊贵与吉祥。图案造型含义与国旗相同。


  图4. 1978年即位时的约翰保罗二世


  图5. 教皇约翰保罗二世的皇徽 (御玺)

国家元首:教皇约翰保罗二世(Pope John Paul / Papa Giovanni Paolo II, 1978- ,天主教称呼教宗若望保禄二世);1920年生于波兰瓦多威切 (Wadowice, Poland),当选前的波兰姓名是卡罗尔·沃伊迪拉(Karol Wojtyla);二次大战前在雅盖隆大学学习哲学,战时曾在采石场和化工厂做工,战后取得神父教职。1946-48年在罗马学习神学。回国后在雅盖隆大学获神学博士。1958年任克拉科夫教区大主教。1967年7月升为枢机主教;1978年10月16日当选为罗马天主教第264任教皇。当代教皇约翰保罗二世的署名和签名都用拉丁文:Ioannes Paulus(PP.)II。

国务卿(总理):枢机主教索达诺 (Secretary of State Cardinal, Angelo Sodano, 1990-)

国家体制:神权君主制国家(monarchical  sacerdotal state, ecclesiastical state, or ecclesiastical governmental and administrative capital of the Roman Catholic Church);教皇从枢机主教团(the College of Cardinals)80岁以下候选人之中民主选举,获得2/3以上选票者方可当选,终身任职;截止2001年2月,在职枢机主教大约174人,其中有当代教皇约翰保罗二世于1994年和2001年分别任命的30人和44人;80岁以下的资格候选人大约占3/4- 4/5。

政府机构:国务院 (The Roman Curia and the Papal Civil Service) 是协助教皇管理全球教会的政府机构。1984年改革以后的教廷国务院主要由国务卿(总理Secretary of State)及其枢机处(Secretariat of State)领导下的9个圣部 (The Sacret Congregations)、三个法院(Tribunals)和12个宗座议事会(Pontifical Councils)等机构组成;另有枢机处领导下5位枢机主教组成的内务委员会(Pontifical Commission)负责通领梵蒂冈日常事务。
外交关系:截止2000年底,与172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其中71个国家在罗马派有长驻教廷使节;教廷委派长驻使节参加大多数国际组织,委派观察员参加大多数国际会议。

财政经济:国内没有工农业生产,收入主要依靠不动产出租,银行利息,旅游业,发行邮票和社会各方面(主要是天主教徒)的捐赠。

武装警备:教皇武装卫队大约130人,全部从25岁以下身高1.74.米以上的瑞士籍天主教徒中选拔;警察大约180人,大多从意大利适龄青年中选拔。

官方语言:意大利语;从6世纪开始教会用语由希腊语改为拉丁语;现在英语也非常流行。

官方媒体:《罗马观察家》(L’Osservatore Romano),1861年创办;1931年创办广播电台,现在每天24小时用37种语言向全世界广播;1984年创办电视台。

官方网址:www.vatican.va

国歌:1949年选定1846年为教皇比奥九世(Pius / Pio IX, 1846-78)加冕创作的《教皇进行曲》为国歌。

国花:白色百合花。

国庆日:2月11日,是1929年与意大利签订《拉特兰公约》(Lateran Treaty / Patti Lateranensi)的纪念日。

四大节日:
1.圣诞节(Christmas),12月25日;
   2.复活节(Easter),春分月圆后第一个星期日,即3月21-4月25日之间;
   3.圣神将临节(Advent),圣诞节前第四个星期日;
   4.圣母升天节(Assumption of Mary),8月15日。

罗马隶属于梵蒂冈的主要名胜古迹:

一、梵蒂冈城内:
1.圣彼得大教堂(St. Peter’s Basilica / Basilica di San Pietro)
2.圣彼得广场(St. Peter’s Square / Piazza San Pietro)
3.教皇宫(Apostolic Palace / Palazzo Apostolico),也称梵蒂冈宫(Vatican Palace / Palazzo Vaticano)或西斯 托五世教皇宫(Palace of Sixtus /Palazzo di Sisto V)
4.梵蒂冈博物馆(Vatican Museums / Musei Vaticani),共二十几个分部组成,其中重要的有七个:
西斯廷教堂(Sistine Chapel/ Cappella Sistina)
拉斐尔画室(Raphael Rooms / Stanze di Raphaello)
梵蒂冈图书馆(Vatican Apostolic Library / Biblioteca Apostolica Vaticana)
绘画展览馆(Picture Gallery / Pinacoteca)
比奥-克莱孟博物馆(Pio-Clementine Museum / Museo Pio-Clementino)
埃特鲁斯坎博物馆(Gregorian Etruscan Museum / Museo Gregoriano Etrusco )
哥里高利埃及博物馆(Gregory Egyptian Museum / Museo Gregoriano Egizio)等。

5.梵蒂冈花园(Vatican Garden / Giardino Vaticano)
6.教皇大会堂(Papal Audience Chamber / Aula delle Udienze Pontificie)
大体说来,梵蒂冈城内的建筑区域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是东部的圣彼得大教堂及其广场;第二是北部的教皇宫和梵蒂冈博物馆地区。因为梵蒂冈博物馆占用的北区房舍,原来都属于教皇宫,所以有的图书把这一片统称为“教皇宫和梵蒂冈博物馆地区”(Il Palazzo Pontificio e I Musei Vaticani);第三是西部的梵蒂冈花园;第四是南部的知名建筑教皇大会堂。

二、梵蒂冈城外:
7.罗马拉特兰大教堂 (St. John Lateran Palace / Basilica di San Giovanni in Laterano)
8.罗马圣母大教堂(Basilica of St. Mary Major / Basilica di Santa Maria Maggiore)
9.罗马圣保罗无墙大教堂(Basilica of St. Paul’s Without Walls / Basilica di San Paolo fuori le Mura)
10.罗马佳道尔佛教皇别墅(Castel Gandolfo),在罗马南郊Albano地区。
  1984年,联合国将梵蒂冈列为世界文化遗产(UNESCO World Heritage site)。


图6. 梵蒂冈宏观地图Macro-Map of the Vatican City



图7. 梵蒂冈微观地图Micro-Map of the Vatican City(右面是北面),请上下左右展开查阅

                 两侧照片说明翻译:
              左上图:梵蒂冈花园中的行政大厦
              左中图:圣彼得大教堂的教皇大祭台
              左下图:(保罗六世)教皇大会堂
              右上图:梵蒂冈花园中的教皇比奥四世别墅
              右中图:西斯廷教堂天棚壁画“创始记”中的“创造亚当”
              右下图:当代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向圣彼得广场的群众讲话

图8. 梵蒂冈建筑区域古今发展示意图解释:

1.深兰色,古代建筑区域; 2. 玫瑰色,中世纪建筑区域; 3. 浅兰色,16世纪建筑区域;
4. 橘黄色,17世纪建筑区域; 5. 草绿色,18-19世纪建筑区域;  6. 米黄色,20世纪建筑区域



梵蒂冈及其教皇政治发展简史:

  公元1世纪30年代,当耶稣在罗马帝国遥远的边陲领地巴勒斯坦被钉死在十字架以后不久,基督教就开始在罗马流传;尽管罗马帝国多次血腥镇压,但基督徒越来越多;当使徒彼得公元42年到达罗马传教时,当地已有基督教社团。公元313年,君士坦丁(Constantine / Constantino,c.274-337)皇帝颁布了基督教合法化的《米兰赐令》不久,圣彼得的墓龛在罗马建立;公元380年,西奥多斯(Theodosius)皇帝宣布基督教为国教,从此确立了罗马在基督教的中心地位。

  然而在公元2世纪时,主教 (bishop / vescovo)和教皇(Pope / Papa)还是可以互换的同义词,只是因为罗马主教驻在帝国首都,政治经济势力比外地主教可能略大一些而已。从5世纪开始,由于英诺森一世(Innocent / Innocenzo I, 401-417)以后历任罗马主教的努力,极力宣传“圣彼得优越论”,他们的权势逐渐凌驾于外地主教之上,使“教皇”变成高于外地主教独一无二的神圣头衔。

  东西方教会大分裂:由于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的影响,基督教世界在公元5世纪逐渐形成两大教区,即以罗马为中心的拉丁语西部教区,和以君士坦丁堡、亚历山大里亚、安提阿、耶路撒冷为中心的希腊语东部教区。两区存在许多矛盾和分歧,常常各行其是;公元445年,当教皇利奥一世(Leo / Leone I, 440-461)强调罗马的唯一最高领导权之时,东部教区451年召开查尔西顿大公会议,声称君士坦丁堡大教长与罗马同享最高教权,公开分庭抗礼。1054年,教皇利奥九世(Leo / Leone IX, 1049-54)派枢机主教洪贝尔到君士坦丁堡谈判,声称君士坦丁堡大教长色路拉里乌如再分庭抗礼,就把他开除教籍;大教长色路拉里乌立即下令开除了罗马教皇的教籍。它标志着东西方教会彻底分裂,从此以后,西部自称“公教/天主教”(Catholic),东部则自称“正教/东正教”(Orthodox)。

  教俗政权之争与教皇国的兴亡:5世纪末,罗马教皇宣布教会权利独立于、甚至高于帝王权力;751年,法兰克墨洛温(Mérovée)王朝的宫相矮子丕平(Pepin the Short / Pépin le Bref, 714-768)在罗马教皇的支持下篡位,建立了后来称之为加洛林(也译查理)王朝;756年,法兰克国王矮子丕平为了感谢教皇,将夺自拜占廷的意大利中部4万多平方千米的领土献给教皇,这就是教皇国(Papal State / Stato della Chiesa)的开始。799年圣诞夜,法兰克查理大帝(Charlemagne / Carlo Magno,742-814)在圣彼得大教堂加冕,基督教在欧洲的声威为此大振。

  10-11世纪教皇权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1059年的拉特兰大公会议宣布,世俗领主不得干预教皇选举。教皇英诺森三世(Innocent / Innocenzo III, 1198-1216)在位时,罗马教廷势力鼎盛,成为欧洲中西部地区所有教俗事务的最高裁判机构。

  1303年,教皇卜尼法斯八世(Boniface / Bonifacio, 1294-1303)在于法国国王的权力斗争中失败,屈辱而死;1309-1377年教廷被迫迁移至法国边境的阿维尼翁(Avignon),受制于法王。1378-1417年教会大分裂40年,法国、意大利各选教皇互相轻蔑。1517年10月开始的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使教皇地位进一步消弱。8-19世纪期间虽然教皇国只是意大利境内许多诸侯国之一,领土时有伸缩,但教廷始终对整个欧洲保持不同程度的宗教领导权。直到1870年意大利王国军队占领罗马,教皇成了“梵蒂冈囚虏”,教皇国才灭亡;但意大利政府并没有触动梵蒂冈及其教产,教廷与意大利政府在罗马对峙59年。

  1929年2月11日,墨索里尼(Benito Mussolini, 1883-1945)执政的意大利政府与教皇比奥十一世(Pius / Pio XI, 1922-1939)签订了《拉特兰公约》27条。教廷承认了意大利政府;意大利政府承认了梵蒂冈是一个独立主权国家,承认教廷对罗马市内的拉特兰宫等13座建筑和郊外的Castel Gandolfo教皇别墅及其附属人员享有治外法权和免税权;意大利为1870年占领原教皇国领土给教廷一笔赔偿金。

  1978-1984年修订以后的《拉特兰公约》虽然废除了天主教在意大利的国教地位,但客观上有利于意大利和梵蒂冈的和平共处。1962-65年的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Vatican Council II)和1984年的全世界特别主教会议等一系列现代化改革运动,使天主教会在全球得到了良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