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濃推荐读的英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22:03:43

 这里回答网友提出的两个问题:一是关于读书;二是英文阅读。

  收到一封信,问我:如果想深刻地了解人性,该读什么书?觉得这不牵涉到任何隐私,就在网上公开回答吧。

  如果要了解人,我觉得应该读文学作品。一个民族的灵魂是藏在她的文学作品中的。而有一些特别伟大的作家,包容了人类全体的灵魂。他们的作品是第一要读的。

  文学有三大形式,诗歌、戏剧和小说。一种我所同意的说法是,这三种形式各有一个历史高峰:诗歌是古希腊的荷马;戏剧是英国伊丽沙白时代的莎士比亚;小说则是帝俄的托尔斯泰和陀斯妥耶夫斯基。我们现在读这些经典,可以从莎士比亚入手。读过莎士比亚后,如果还有兴趣,可以继续读托尔斯泰或陀斯妥耶夫斯基。读过这两位巨匠,耐力也该练出来了,然后可以读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现代人的很多概念,都可以在莎士比亚剧本中找到原型。特别是我们现在所谓的“浪漫爱情”罗曼司(romance),几乎是莎翁一手提携的。不过,如果是男的,阅读那些爱情悲、喜剧之外,不要忘了读他的历史剧和历史悲剧,里面有丰富的政治智慧。比如,现在大家都谈民主,但很少有人意识到,当美国的建国之父讨论宪法时,他们考虑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如何防止暴民政治。而英语世界对暴民政治的警惕有长久的传统。《尤利乌斯·恺撒》里面,对此有一段生动描写。恺撒被刺杀后,主谋布鲁图对市民说:恺撒有野心,企图颠覆共和国。我爱恺撒,但我更爱罗马。与其恺撒活着而我们当奴隶至死,不如我们身为自由人而让恺撒去死!市民们高叫支持。但是,当恺撒的部将安东尼拿出一张羊皮纸,声称恺撒在遗嘱中把财产散发给大众,每人可以分得七十五个银币时,市民们转而高叫恺撒伟大、杀死叛徒布鲁图!

  马克思说他从巴尔扎克小说里学到的经济知识比任何一本经济学教科书都要多。我要套用一下说:从莎士比亚剧本里可以学到的政治经验要远远超过任何一本政治教科书。

  莎翁的剧本,译本多,评论文章也多,而且几乎都拍过电影。要了解历史背景和其中思想的演变,相对比较容易。各种译本中,朱生豪的还是不错的。他的译本文采好,容易读,虽有一些欠准确处,无碍大局。

  注意,上面讲的是读中文。如果不是专科,没有人辅导,我不建议读莎翁原著。太费力,不容易坚持。

  如果想读英文,可以分四步:(1)读英文简易读物;(2)读法、俄名著的英译本;(3)读十九世纪英文原著小说;(4)读当代英文原著小说。

(1)第一阶段:读英文简易读物

  先读简易读物和儿童读物,比如 Lamb 姐弟的 Tales from Shakespeare ;斯蒂文森的《金银岛》(Treasure Island, by Robert Louis Stevenson);笛福的《鲁滨逊飘流记》(Adventures of Robinson Crusoe, by Daniel Defoe)。这几本简易读物我国都出版过。因为西方文化是宗教文化,这一阶段可以读一本《〈圣经〉故事选读》之类的书

(2)第二阶段:读法、俄名著的英文版

  名著英译本比英文原著好读。甚至原文的土话都会被译成文明的英语。读名著还学英文,何乐而不为?推荐两本,福楼拜《包法利夫人》(Madame Bovary) 和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Anna Karenina)。 这阶段应开始读英诗,《英美诗歌一百首》等。

(3)第三阶段:读十九世纪英文原著

  有毅力通过第二阶段,就可以开始读原著了。先读十九世纪英国著名流行小说。因为十九世纪,所以语言接近当代,单词用法却已进入字典,而且版权过期,网上可印;因为著名,所以文字漂亮;因为流行,所以内容不晦涩,比较容易理解。推荐两本:

① Pride and Prejudice, by Jane Austen
② The Warden, by Anthony Trollope

  第一本学英语必读。奥斯丁字里行间的刁钻,那是地道的英国幽默。第二本讲的是教士家庭,这是国人很不了解的阶层。题材却是重现于中国当代的他人所历之史:工业革命带来的财富增长,引起很多道德冲突,你怎么面对?书中有报纸揭发英国国教这样的伟光正,似曾相识吧?结局则是中国当代小说里找不到的。该书还有个好处是不厚,不到三百页。

(4)第四阶段:读当代英文原著。

  上一阶段读的是英国小说,这一阶段改读美国当代小说。也是推荐两本:

① In the Beauty of the Lilies, by John Updike
② The Plot Against America, by Philip Roth

  两本书都有耐读的故事情节,不是天马行空后现代。第一本讲的也是教士家庭,第二本讲犹太家庭,这是国人很不了解的阶层,从中可以看到宗教在美国人生活中的地位

  美国人从小开始,对于如何答复别人的看法和不同意见,就受过长期而严格的训练。美国人是工业民族,他们所谓的答复规则,不是什么“摆事实、讲道理”或“真理越辩越明”之类并不伴以可操作性细节的套话,而是具体的可以一步一步按着做的一路程序。各位家长、老师教授的程序大同小异,但通常都有下列三条。

(1) Acknowledge the question(简述对方的要点)。在发表自己意见之前,大致叙述一下对方的基本观点,以表明你的理解是否准确,及你接着的意见所针对之具体对象。这听着简单,却能制约讨论范围,并使单方面发泄主观感觉的牢骚变为引动双方的交流。

(2) Give the credit (肯定对方的努力)。尽量寻找多方观点中你可以接受的部分,先予以肯定,创造良性互动气氛。至少,也可以承认对方观点有活跃思维的作用。不妨用比较客气的句式,“这方面你谈得很有意思,我只想就另一方面补充一下……”

(3) Stick to the point(只谈对方的观点)。就事论事,只分析对方的文本和话语。不要作人身攻击,不要拉扯到意识形态,不要涉及其他人,不要越出文本和话语太远。如果越出较远,也是阐明看法后的玩笑和幽默。

       你看奥巴马竞选时回答问题,或《纽约时报》登出来的表示不同意见的读者来信,都是遵守这三条的。

       所以,当发言人大吼“中国人民的感情又被严重伤害”时,奥巴马的“如果我无意伤害了你的感情”,相当于上述步骤(1);他接着的“I am sorry”则相当于上述步骤(2);不过,他还没来得及说出他的解释,看电视的革命同志和爱国青年已经在欢呼雀跃,高叫“美国总统道歉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