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宣怀因清廷的存在而贪 清廷因盛宣怀而土崩瓦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6:20:53
盛宣怀因清廷的存在而贪 清廷因盛宣怀而土崩瓦解 2010年12月02日 16:11 学习时报 】 【打印共有评论3

核心提示:历史有时充满了戏剧性。盛宣怀对大清王朝是忠诚不贰的,因为有了这个政权,他才能为官而贪,但清王朝土崩瓦解的导火线也正是盛宣怀点燃的。宣统三年四月,邮传部大臣盛宣怀突然下令,把“官督商办”的铁路收归国有。这样一来,投资粤汉、川汉铁路的股东们,一下子被剥夺得两手空空,由此引发了四川剧烈的铁路风潮。绰号“屠夫”的四川总督赵尔丰实行武力镇压,引起了更加激烈的反抗。四川兵力不足,清廷则派湖北的新军到四川参与镇压,由此造成湖北军备空虚。这一年农历八月十九日武昌发生兵变,辛亥革命爆发。如此说来,盛宣怀无意中点燃了辛亥革命的导火线,他成了大清王朝的第一个掘墓人。贪官危及政权,这是一个生动的历史证明。

本文来源:《学习时报》2010年11月29日第09版,作者:邵纯,原题:《盛宣怀是一面好镜子》

我们学习中国的近代史,最好能了解一下盛宣怀其人其事,因为此公实在是一面好镜子。

盛宣怀(1844—1916)江苏武进人(现已划入常州市)。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晚清的中下层官僚。那时,通过科举出人头地是普遍的升迁之路,然而盛宣怀是个例外。他只考中了秀才,此后三次考举人都名落孙山。当不上举人就不能考进士,不是进士就休想挤进封建社会的上层。但盛宣怀运气好,他 27岁时经友人宋宗濂的推荐走入了李鸿章的幕府,并很快博得了主子的欢心与器重。盛宣怀工于心计,精明过人,在李鸿章操办洋务的背景下,他既是官场中的商人,又是商人中的官吏,集官商于一身。经过几十年的经营,盛宣怀敛财之巨,达到了富可敌国的程度。

当时,西学东渐已成为一种历史的潮流。盛宣怀的思想并不保守,而且相当“开放”,台湾的史学家庄练先生说盛宣怀“以招商局起家,以铁路致富,以电报而享大名,以投资矿冶事业得以结交政要”(《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下卷第265页)。上述概括相当准确。

招商局在中国的出现,源于南粮北调这一特殊的国情。北方缺粮,每年皆需从南方调运大量的粮食。运粮的主要载体是船,主要渠道是大运河。这种运输方式至少有三大弊端:一是内河船舶的载量小,行速慢,运行时间长,运价高;二是由于运输时间长,必定会造成部分粮食霉烂,浪费严重;三是由于前两个原因,给大小贪官污吏以中饱私囊的可乘之机。

因此,早在林则徐担任江苏巡抚时就提出了海运,即从上海往大沽口运输漕粮,但时人保守,阻力重重,没能实现。到了李鸿章时代快捷省钱的海上运输已势在必行。但这需要招商引资,于是招商局应运而生。起初,李鸿章委派买办出身的唐廷枢和徐润开办招商局于上海,不久又增派盛宣怀担任招商局的“会办”,事实上起监督作用。从此,盛宣怀以官员的身份步入实业界,并美其名曰“官督商办”。这种做法对实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助力,同时也为官员的腐败大开了方便之门。当时创办实业必须从洋人那里购买大量的多种设备、工具和原材料。按照洋人的规则,买方会得到卖方的佣金,又叫“中金”“回佣”。即现在我们所说的“吃回扣”,英文叫“康密新”(commission),盛宣怀发财的源头即由此而来。

官员代表国家购物不会是仨瓜俩枣,小打小闹,而是每每巨额交易,因此盛宣怀大吃回扣,可一夜暴富,天天翻番,以至硕鼠大如虎。盛宣怀是个贪得无厌的人,不会见好就收,但他又是一个深通关系学的人。每有进项,他首先向李鸿章孝敬一部分,以此巩固官场上的铁杆靠山,然后用金钱打通四面八方的人脉,与许多要员造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形成暗中存在的关系网。盛宣怀执掌上海招商局19年,全局有股金两万股,他一人就占有一万一千股。巨贪是掩蔽不了的,堂堂的两江总督刘坤一多次弹劾盛宣怀,但就是搬不动他,可见官商巧妙的结合是何等难以攻破。

李鸿章、盛宣怀等人从办洋务中尝到甜头后,便一发而不可收。早在1837年英国人库克就发明了电报,相比之下,电报的传递速度使神驹有如龟行。到了 1881年中国也有了“官督商办”的电报业。这一事业的创办者正是盛宣怀,后台还是李鸿章。盛宣怀担任电报局 “督办”22年之久,其功不可没,其贪不可抹,他究竟捞了多少钱财,已多到难于数计的地步了。

比电报投资更多,购物更多,吃回扣自然也更多的是修筑铁路。盛宣怀作为铁路督办大臣干了9年。据台湾学者凌鸿勋先生所著《盛宣怀与中国铁路》一书中统计,从光绪二十二年至三十二年,盛宣怀共修筑铁路2200公里。其间,从英国借了 1065万英镑,盛宣怀吃回扣 5%,折合中国的白银440万两,如此巨贪,世罕其俦。

历史有时充满了戏剧性。盛宣怀对大清王朝是忠诚不贰的,因为有了这个政权,他才能为官而贪,但清王朝土崩瓦解的导火线也正是盛宣怀点燃的。宣统三年四月,邮传部大臣盛宣怀突然下令,把“官督商办”的铁路收归国有。这样一来,投资粤汉、川汉铁路的股东们,一下子被剥夺得两手空空,由此引发了四川剧烈的铁路风潮。绰号“屠夫”的四川总督赵尔丰实行武力镇压,引起了更加激烈的反抗。四川兵力不足,清廷则派湖北的新军到四川参与镇压,由此造成湖北军备空虚。这一年农历八月十九日武昌发生兵变,辛亥革命爆发。如此说来,盛宣怀无意中点燃了辛亥革命的导火线,他成了大清王朝的第一个掘墓人。贪官危及政权,这是一个生动的历史证明。

辛亥革命后,盛宣怀的社会地位一落千丈。他在常州、苏州、杭州一带的地产、当铺均被没收。他逃往日本避难后,致函各地的亲朋为他藏匿财产,真是爱财如命。盛宣怀死时有一份冗长的遗产清单,仅其家乡的一处住宅就有 240间,一个田庄有地3000亩。他在上海的租界内的房产价值白银1000余万两……(详见庄练著《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下卷第262页)

盛宣怀其人其事,实在是一面难得的好镜子。平心而论,这个人做过不少好事。比如:1895年他创办了“北洋西学学堂”,1903年升格为北洋大学,即现在的天津大学;1896年他在上海创办了“南洋公学”,后来发展为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的红十字会也是盛宣怀创办的。他兴办的多种实业,对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也有重大的贡献。他如果是个清官,必定令后人怀念、敬仰,甚至成为楷模式的人物。但是,他那无休止的贪欲、攫取和巧取豪夺,荡尽了他为官时的发光点。一提起盛宣怀的名字,后人首先联想到的是一大贪官,和无法摆脱的骂名。

仔细想想看,当年的盛宣怀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他的正当收入已可满足个人和家庭的一切物质需求,为何还要无休止地敛财呢?我们研究一下自古以来那些贪官的历史和劣迹,会发现他们有一种共同的心理疾病,那就是虚幻的占有欲。尽管他们早已丰衣足食,富得流油,但更多的占有是心灵的渴望,这种渴望永远没有满足的止境。再一想,盛宣怀的巨额财产如今收藏在哪里呢?早已灰飞烟灭,荡然无存了。当年费尽心机贪聚的金山银山,除了虚幻的占有欲得到瞬间的心理快感外,更多的是撒谎骗人,装模作样,担惊受怕,胆战心惊,煞费苦心,东挪西藏,到头来死不瞑目。如果东窗事发,则坐牢杀头,不得善终。把钱留给子孙可能是唯一实在的目的,但富不过三代,在奢侈生活中长大的子孙,多半是草包、笨蛋、坏蛋、败家仔儿。

除了虚幻心理作祟,“官督商办”的制度成就了盛宣怀的贪腐。权力和资本如果各自运转,本来无害,但一旦结合,就像化学反应,无毒之物就变成了有毒的化合物。

盛宣怀真是一面好镜子,我们不妨站在这镜子面前照照,看看自己身上有没有那虚幻的、损公害己的占有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