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在日本的演讲:三锅滚开水的哲学全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1:53:12

于丹在日本的演讲:三锅滚开水的哲学

2008年10月12日 14:41

【视频】090911ヾ〓于丹:三锅滚开水的哲学

非常感谢远道而来的朋友们。我在这里看到大家的面孔,看到大家对我的笑容,我感觉和在中国是一样的,中国文化和日本文化,包括我们待人的礼节真的都太相似了。所以我觉得传统的文化对於我们每一个现代人来讲,中间也不是隔膜,只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语言和文字都是可以超越的,就像我看到你们的笑容,会懂得你们的心情,如果你去悟懂了《论语》、《庄子》语言本身不会成为隔膜的。

    我讲《论语》内容的这本书将在日本出版了,讲《庄子》的书要今年春天在日本再出版,我想今天来跟大家谈一谈为什麼站在今天我们要去思考2000多年前孔子和庄子给我们的智慧。

    我们每一个现代人生活在21世纪,我们的物质比2000多年前要繁荣很多,我们的科技也非常发达,但我们很多人生活越来越疲惫,越来越迷惑,反而心灵没有宁静的幸福感。
  • 2009-9-11 23:10
  • 回复
  • 2009安静の疏

3楼

喜剧演员的抑郁症

    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他觉得自己工作压力很大,疲惫不堪,他去找心理医生做咨询。

    他说:“我每天不怕工作,我工作的时候有很多掌声鲜花,大家都觉得我很称职,甚至我很优秀,但是我很怕一个人回到家里,觉得有很多的心事别人都不知道。自己要选择这样,或者选择那样,不知道做什麼样的标准判断,所以自己每天夜里都睡不著觉,精神快要崩溃了。

    医生就跟他讲:“你的情况很严重,你快得忧郁症了,我建议你去城市最大的一个剧院看演出,我们国家一位非常优秀的喜剧演员,每天都在这个大剧院给大家表演他的喜剧,凡是看过他表演的人都会哈哈大笑,都会忘掉所有的烦恼。”

    医生说:“你赶快去看吧,你看上半个月,到我这里来,再来给你治疗。”

    那麼医生说完这个话后,这个病人很久很久没有抬头,当他抬起头来后,泪流满面,他对医生讲了一句话说:“我就是那个喜剧演员。”

    其实我们每个人觉得我自己是不是一个喜剧演员呢?现代生活给了我们一个舞台,我们每天早晨要穿上职业的正装,拎起公文包,放好名片,这是不是就去做表演呢?但是每天回到家里我们的心事,我们在这样一个物质文明的压力下,自己何去何从的困惑,只有我们自己的内心知道。

    所以我今天站在这里,我们共同来探讨这个话题,就是关於怎麼样让现代人一边享受丰富的物质文明,一边能保持心灵中简单宁静的幸福。那麼我就说一说,儒家和道家,孔子和庄子他们分别都有哪些思想?对於我们今天来讲,仍然是有用的。

  • 2009-9-11 23:10
  • 回复
  • 2009安静の疏

4楼

顶天立地寻人生坐标

    孔子和庄子都是活在2000多年前的先秦时代,孔子代表中国儒家思想的源头,庄子代表中国道家思想的源头。

    儒家关注的是社会与人,道家所关心的是自然与人;儒家所关注的是群体,道家所关注的是个体。我想这两点代表了不同的位置,儒家给我们的是社会的一片土地,而道家给我们的是每一个个体心灵遨游的一片天空,在天和地中间站著的是我们——人。

    每一个人是在天和地中间的,中国人有一个人格的理想,叫做:圣与地,神与天。我们中文有个词,叫做顶天立地,就是头顶著天,脚踩著地。所以我想一个人要想他自己人格非常高大,在世界上没有困难轻易击垮,他就要有顶天立地的人格。这就是我所看到的孔子和庄子对於我们每一个人,中国人、日本人,包括世界上每一个人来讲,他是一个坐标系,因为有天有地才能找到我们自己。

    那我们下面分别来说一说,我们先来说说儒家,他在我们思想中核心价值是什麼?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孔子所提出来的核心的思想是:“仁爱”。“仁”这个字很简单,它的结构是左边一个“人”,右边是“二”,他的基本意思就是每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就可以构成一种仁爱的态度,仁爱的态度就是教人在社会之中怎样和他人达成一种美好的、融洽的、和谐的关系。

  • 2009-9-11 23:10
  • 回复
  • 2009安静の疏

5楼

孔子的学生曾经问他:老师,要怎麼样做,“仁爱”才算是做到呢?

    孔子说:“很简单,只要你做到了5个方面,那麼仁爱基本上就完成了。”

 说到儒与道,中国哲学这两大源头,在我最初接触的时候,是处於一种孩提的蒙昧状态,并没有一个很明确的意识要去读,要去记忆。

    先来说儒家。我最早接触《论语》里面的一些道理,大概是在四五岁的时候,现在想起来,我父亲从一开始就没有要求我死记硬背,却经常带我去叔叔、阿姨家参加聚会,有很多人在一起的时候,爸爸就悄悄地跟我说,你看,这里有这麼多人,孔子说过一句话叫“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麼些人里头,肯定有能当你老师的人,你去看看,你觉得他们谁对人特别有礼貌,谁特别博学,谁做事做得特别麻利,你去看看谁能当你的老师?小孩子嘛,我就这样跑来跑去看,有的时候看到有些行为是好的,也有的时候看到的是不好的,就会跑回来问爸爸,说你看,有一个叔叔他随地吐痰了,有一个阿姨她高门大嗓地抢别人话了,这个人肯定不是老师吧。然后我爸爸会告诉我说,这也是老师啊,因为孔子说“见贤思齐,见不贤则内自省”。你看到比你好的人,你要跟他一样好,这是老师;但是见到不好的人,你要反省自己,你会不会跟他一样不好,所以这也是一种老师。

  • 2009-9-11 23:11
  • 回复
  • 2009安静の疏

6楼

我对《论语》的介入一直都是这样只言片语化进生活的。《论语》对我来讲是笃定的、真实的、亲切的、温暖的。

    司马牛曾问过老师:什麼叫君子?孔子说:“不忧不惧”,

    司马牛觉得很困惑,做到不忧不惧就能算是君子了吗?然后孔子反问了他一句:“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一个人反省自己,叩问心灵,上不愧苍天祖先,下不愧百姓儿女,那麼他的心何来的忧,何来的惧?一个人叩问内心可以做到不忧不惧,这是一个简单的标准吗?能做到这一点,还不是君子吗?君子坦荡荡,小时候不知道,大了以后才有所感悟。君子坦荡荡,什麼是坦荡荡,并不是心中任何事情都不进入,而是万事进入之后皆能化解。

    读经典很有意思,开始会觉得简单,但是读来读去,便应了郑板桥的那句话:“画到生时是熟时。”感悟到这一点,那麼,我们就能真正地从内心敬仰圣贤。因为他们不用华采的词语,来让大众觉得一定要去膜拜,一定要去远离。他们不因自己的伟大而让万众折服,觉得不可企及。他们以自己一种朴素的人格,让大众觉得,这些朴素的真理恒久不变。

    道在人心,道不远人,你总归是能凭著生命的成长去接近的。《论语》里提到“仁”的地方总共109处,这是整个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学生问老师什麼是“仁”,老师的回答就两个字:爱人。真正的仁爱之心无非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后来被孟子推演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也是孔子说的,他一生的理想无非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而我对这句话有了真正刻骨的理解是在2006年的“感动中国”的评选中。

  • 2009-9-11 23:11
  • 回复
  • 2009安静の疏

7楼

2006年年末在许多评选材料里,我看到了这样一个人:她是一位农村阿姨,从嫁到这个村子,就义务抚养村里所有的孤寡老人。就这样,她日复一日地在这些老人家中奔走。她自己的四个孩子在耳濡目染下,从小就觉得村里的孤寡老人就是自己的爷爷奶奶,妈妈忙不过来的时候,他们就会去帮忙给老人们洗脚、剪指甲。这样一直持续了三四十年。当时我给她写的推介词是:如果富人做这样的事叫做慈善,那穷人做这样的事,她就是圣贤。看到她的故事时,我明白了什麼是所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虽然她一生并未走出过农村,但她就是一位活著的圣贤,掀开上面的铭文,每个人都有四个字。这位农村妇女的碑上的四个字是——“温暖世道”。

    中国儒学的核心思想就是和谐,讲究的是天与人的和谐、个人与社会的和谐,讲究的是每个人“天下己任”、全社会“和而不同”。这有助於建立后工业时代的稳定秩序。

  • 2009-9-11 23:11
  • 回复
  • 2009安静の疏

8楼

从中国本土来讲,不能过分强调和推崇文化一元论。任何好的文化,我更愿意用健康这个词来评价。健康的文化生态,一定是多元的、富於建设性的、生生不息的。我不希望说由於儒学是我们本土的产物,就认为文化应该是一元的,就要用儒学去拯救当今世界,拯救所有的文化问题,那样有失偏颇。文化基因实际上积淀在中国人的血液中、骨髓中,它是一种生活习惯、一种伦理判断。一位农村大妈,她可能目不识丁,但她知道孔夫子。她知道孔子的态度和观点,知道逢年过节大家要互致问候,也知道教育子女要为人诚信。也就是说,仁义礼智信一直为中国普通百姓所追崇。百姓熟悉的“忠厚持家久,诗书继世长”等,很多都是真正的儒家思想。可以说它对世界的确具有一定的普适意义,但不能说它是世界性的文化基因,毕竟它更重要的是东方的,是中国的。儒家给了我们土地,让我们能够站在这片土地上行走,但是如果没有天空的话,我们就没有思考,不能飞翔。

    孔子是个普遍的代称,他代表了中华文化源头,中国人朴素的安身立命之本。

    孔子在这个年代是一个文化指称。孔子代表的是中华整体文化在心灵上的唤醒和复归。中华文化中不仅仅有儒家思想,也包括大量的道家思想,这就是我在讲完《论语》后主动提出讲《庄子》的原因。我认为如果只有“儒”而没有“道”的话,我们的文化建构是不圆满的。

    儒家给了我们土地,让我们能够站在地上行走,去实践,去以身践道,它鼓励社会人格的自我实现,这没有错。但是如果没有天空的话,我们就没有思考,不能飞翔,没有生命角色上的自我超越。只有土地没有天空,我们会变成过分沉溺的现实主义者,而失去理想色彩,生命自觉无法建立,就容易再一次进入集体无意识。

    我认为中国人说的人格理想就是盘古的理想,所谓“神於天,圣於地”,神圣两极,人就在天地间。孔子是个普遍的代称,他代表了中华文化源头,中国人朴素的安身立命之本。

  • 2009-9-11 23:12
  • 回复
  • 2009安静の疏

9楼

我认为道德和秩序是同等重要的。很多东西是和谐的统一,也就是说,两个坐标是能够制衡的。用儒家的最高理想来描述人格,而儒家所谓人一生的历练,从十五志於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要到达什麼时候?70岁可以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心所欲,是个人道德指标,就是按照自己心灵指引的方向去实现个人;不逾矩,是外在的制度指标,是遵循外在的一切社会要求,这两者能够合二为一,这是一个很高的理想。用庄子的话就更简单了,五个字,叫“外化内不化”。外化,就是顺应制度;内不化,就是坚持人格道德。中国的儒与道,殊途同归,以不同的表述描述了一种和谐状态,就是个人与社会永远不要过分夸大冲突,而更应该强调一种和谐。

    这样的境界,太年轻的时候怎麼可能感悟的到呢?所以我说古圣先贤的伟大就在於你很年轻的时候,他不会让你觉得畏惧,真正的感悟需要用一生去体验。

    其实我当老师以后,开始讲中国古典文学了,又给了我新的一番感受。它关乎一个孩子的体悟成长,它关乎一个家庭的悲欢。这是什麼呢?这是经典的力量,这是圣贤为什麼在今天仍然让我们相信他活著,因为他活在我们每一个苦难的时刻、悲伤的时刻,他作为生命里一种救赎的力量,永远给我们一种支撑,永远默默地温暖著我们苍凉的生命。

    古人说“破万卷书而行万里路”,这话真的是有道理的,仅仅关在书斋中我们可以把学问做得很深,但是很难透彻。学问有一个很高的境界,我想是通透二字——通达透彻,能够渗入生命,这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在我走到泰山顶上那一刻,两度登泰山最终到达一个地方,我就明白了一个朴素的成语,叫做殊途同归。而中国人格一直是在儒家相济理念里学会成长的,这就是林语堂先生所说的:中国人,每一个中国人在其社会理想上都是儒家,在其自然理想上都是道家。这麼一想,儒与道不简简单单拥有一种严谨的学理意义,可以藏之名山,传之后世,它也是我们每一个朴素心灵可以分享的一种文化权利。

    解读经典,每一个人用自己的心去完成这样一番体悟,我想,不是一个年头,一段经历,一个文凭可以回答得了的。也许这一生中永远在成长,永远在感悟,我今天谈的是今天的感悟,20年后,30年后,还有那个时候的感悟,21世纪是个多元选择的时代,人心容易迷惑,大家要追寻简单的真理,国学开始复兴。《论语》讲的就是“人人心中有,口中无”的东西。另外,我们正好赶上大众传播时代,现在有《百家讲坛》这些途径,让一些有研究的学者,真正用自己的感受去体悟、去激活象牙塔里的东西,通过大众传播这个平台,还原到每个人心里去。媒介时代是外在原因,跟多元时代人心呼唤的内在原因,碰在一起,内外相合生成这种现象。作为一名传媒学者,我的学问一刻没有间断过。而向大众讲《论语》、《庄子》,也是我的使命。《百家讲坛》的定位是面对初中文化水平的观众,要求15岁的中学生能喜欢,要老少咸宜、雅俗共赏。为了炫耀学问,去和大家讲版本考据,是对大众的不负责任。面对什麼人要说什麼话,大众传媒首先要尊重大众。

  • 2009-9-11 23:12
  • 回复
  • 2009安静の疏

10楼

传播是形式,古典文化是内容。作为治学的学者,我在大学研究传媒。作为文化传承者,我在《百家讲坛》平台上讲读《论语》。在我身上,传统文化与现代传播不矛盾,相互激活。

    我的成功不是思想、学问的胜利,而是传播策略的胜利。我研究传播,传播本身有准则,电视传播非常松散,是先天的冷媒体,想让冷媒介抓住大众,就要讲究传播策略。你不能讲大学里的儒文化渊源、版本的考据。到大众传播平台上,我信奉“道不远人”,也就是真理离人心不远,要找到身边的小故事去诠释经典。《论语》简单朴素,流传千古,但它本身没故事,跟三国不一样,不利於传播。我的传播策略,就是要在故事情节中,让大家感悟道理,让老百姓活在经典之中,从内心完成唤醒,而不是外在灌输式的接受。

    我的书之所以交给中华书局出版有这个因素。我父亲已经去世多年了,他是搞国学出身的,他对我这个独生女儿走这条路,影响很大。在《百家讲坛》讲完《论语》以后,整理书稿的时候,找到我的出版社有十几家,加上找到央视的,有将近30家,都想要这个书稿。中华书局的同志跟我说得非常坦诚,他们说,我们是一个百年老店,学术实力是可以信任的,只是市场营销做得不太有经验。我们以前从来没做过这样的畅销书,营销能做到什麼程度,很难说,但是我们很希望能拿到书稿。后来我想了想说:第一,於情,你们是我的父字辈,出於尊敬,要选你们;第二,於理,作为一个学古典文学的研究生,我是读著中华版的书长大的,在中华书局出一本书,对於我们这个行当的人来讲是一种荣誉。从心理上,我对这样一个百年老店充满了信任。

    得知我的《〈论语〉心得》要在日本出版,我十分高兴,《论语加算盘》打造了日本经济强国,日本人崇拜孔子,活学活用了《论语》。这本书经孔子第75代直系孙孔健翻译,在讲谈社和诸位努力下得以在日本问世,首先我向孔健、矢吹俊吉局长、柿岛部长、竹石健、?冈等人表示衷心感谢!

    但是我想,这一生我会让经典活在生命之中,让经典活在当下,给我力量,让我自己的生命在经典里面不断成长。

  • 2009-9-11 23:13
  • 回复
  • 2009安静の疏

11楼

恭则不侮生命有尊严


    他说的“仁爱”的第一个方面就是恭则不侮。“恭”是恭敬的“恭”,侮是侮辱的意思,对人要恭敬,为什麼呢?孔子说恭则不侮,这句话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你对别人如果必恭必敬,有一个很美好的态度,那别人也不会轻易来欺负你,你希望自己的生命有尊严,那麼就对别人尽量地友善。

    那我想这是东方文化共有的传统,在日本,这种恭敬做得是很好的,恭敬不仅是古代的一种态度,它也还活在日本现代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都是恭敬的、友好的,他人的脸就是自己表情的镜子,你对别人笑,别人也对你和善,你对别人狠、发怒,别人对你可能也是怒目而视。

  • 2009-9-11 23:13
  • 回复
  • 2009安静の疏

12楼

宽则得众受众人爱戴


    孔子讲的“仁爱”的第二方面叫做宽(宽是宽和)则得众。就是你对别人越宽容,你就会拥有越多朋友的信任和众人的爱戴。

    其实人心怎麼样才能够宽阔呢?宽阔是我们对世界的一种判断,宽阔和人住的房子是大是小没有太大的关联,但对人心的是大是小有很大的关系,关於人心的大与小佛家有很多故事:

    曾经有一位弟子去问自己的师父,他说:“你看我们人身高都差不多,寿命也差不多,为什麼说有的人心就大,有的人心就小呢?真有这麼大差别吗?”

    他的师父就跟他讲:“你现在闭上眼睛,用你的心造一座城池。”

    这个弟子就把眼睛闭上,用心造城,造一座城,那麼他在心里想象了很深很深的护城河,很好很高的城墙,在非常大的城里面,有很多的亭子、楼台,还有花草、树木,想得非常大也非常美好,也造了很久,於是他睁开眼睛跟师父描绘了他心中造的城池。

    接著他师父又给他讲:“那你现在闭上眼睛,用你的心造一根毫毛。”

    这个徒弟又闭上眼睛,想呀想呀,想了一根细细的毫毛,然后他睁开眼睛说:“我也造好了。”

    他师父问他:“你刚才用心造了那麼大一座城市,用的是你全部的心吗?”

    徒弟说:“对呀,就是我自己的心造出来的。”

    他师父又问他:“你造了那麼小的一根毫毛,也用的是你全部的心吗?”

    徒弟说:“对呀,我在造一根毫毛的时候也没法想别的事情。”

    这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我们可以用心造一座非常大的城市,也可以造一根很细的毫毛。
有些心大的人,他这一生可以不断地完成很多事业,在世界上为他人创造美好,但也有人心会绊在一根很细小的毫毛上,想不开。比如说,爱人之间吵嘴了想不开,在工作上不顺心了想不开,或者是自己的薪水工资没有提上去想不开,这个时候我们的心就会绊死在一根细细的毫毛上,所以一个在心里会为一点小事而想不开的人,他的生活会越来越窄,这样的话他再去跟别人交往的时候,也总会去看那些坏的东西,别人的坏的东西,别人的短处,他眼里的世界就越来越不美了。

  • 2009-9-11 23:13
  • 回复
  • 2009安静の疏

13楼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座村庄,没有人进去过,不知道村子住的是什麼人,但是村长是一个老人,他每天都坐在村边,看著过往的行人。

    有一天来了一个陌生人问老村长,他说:“我一直在寻找一个可以让我永远住下去的美好的地方,请问你的村子是这样的地方吗?”

    老村长就问他:“那你先给我讲一讲你原来居住的那个村子里的人是怎麼样的?”

    这个人说:“原来那个村子的人非常非常不好,人跟人之间没有信任,每一个人都很自私,很阴险,他们都互相陷害,我就是因为从心里很憎恨他们,我才要出来寻找美好的地方。”

    老村长听了以后就淡淡地对他讲:“很对不起,我这个村子里的人和你原来村子里的人是一样的,你继续往前再去寻找吧。”

    这时候又过来了一个人,他也问老村长:“我正在寻找一个可以让我永远住下去的美好的地方,请问你的村子是这样的吗?”

    老村长也问他:“那你跟我讲一讲你原来住的地方的人是什麼样子的?”

    这个人说:“我原来的那个村子太好了,所有的人之间都是相亲相爱的,每一个人都很善良,很正直,很关心别人,大家活得像一家人一样,但是我的那个村子被洪水给冲掉了,我才被迫要寻找新的地方,如果不是因为洪水我永远都不离开他们。”

    然后老村长又淡淡地跟这个人说:“那好,我这个村子里的人就和你原来住的村子的人是一样的,那你就住在这吧。”

    其实大家想一想,那个村子究竟住的是什麼人呢?究竟是和第一人他形容的村子那麼坏还是像第二个人形容的那个村子那麼好呢?这个村子其实就是我们居住的社会,没有完全的好,也没有完全的坏,关键是人怎麼样去与人相处。如果他在历史上跟所有的人都不好的话,到一个新的地方也很难好起来,如果他过去对所有人很友善,到一个新的地方,也会很快建立美好的关系,这就是孔子说的宽容的人就会得到众人的爱戴。

  • 2009-9-11 23:13
  • 回复
  • 2009安静の疏

14楼

信则人任焉走得更长久

    孔子讲的“仁爱”的第三方面是:信则人任焉。信就是一个人守信誉,说话办事都有他的信誉,一定是要做到的,这样的人,“任焉”,就会不断地给他很好的机会,社会上很好的机遇,都会给有信誉的人。

    那麼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可能有些人有非常好的专业技能,但另外一些人他虽然技术上不那麼出众,但这个人办事很认真很老实,他有他的信誉,大家在竞争中一定是有信誉的人比单纯有技巧的人会走得更远,也就是说在这个世界上用心灵去认真工作、待人的人,会比那些用脑子,用很多的技巧跟人相处的人走得更长久。

敏则有功打碎的罐子变宝贝


    但是一个人如果只有信誉,没有智慧,他的工作就会没有效率,所以孔子讲的“仁爱”的第四方面是敏则有功。“敏”是敏锐敏捷的“敏”字,就是说除了我们的信誉还要用智慧去提升劳动效率,这就叫敏则有功,谁敏锐谁就会建功立业,做出很好的成果来。

    一个真正敏锐有智慧的人是会在现实中发现各式各样的机遇,人受到挫折的时候,也会最先发现那些最有利的因素,去把坏的一件事情迅速变好。

    我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有兄弟两个人,他们的手艺就是做陶的罐子,手工罐子,在上面画彩绘,然后烧成非常漂亮的手工艺品,那麼他们两个人就辛辛苦苦一个一个地做罐子,做了整整一年,有上百个都不一样,很漂亮的罐子,他们准备拿到城市里去卖,换一年的口粮。他们两个人把所有的罐子装在小船上,要漂洋过海去一个大城市,偏偏这一天,海上起了大风大浪,他们的船停靠上岸的时候,他们看见船上所有的罐子都打烂了,一个好的都没有。那个哥哥就嚎啕大哭起来,他说我们一年的心血全都白费了,我们这一年都会收获什麼呢,我们往下日子可怎麼办呢?他在哭著的时候他弟弟就上了岸,去看这个城市现在都流行什麼?结果他发现这个城市正在流行房地产的装修,家家户户都在用新的装饰材料把家装得很漂亮。

    这个弟弟回到船上的时候就抡起大捶子把剩下所有那些罐子全都砸成了很碎很碎的碎片,他哥哥说:“你是不是疯了呀,你为什麼还在砸呀。”他弟弟说:“我们罐子卖不成了,我们可以改去卖马赛克,碎片的瓷砖,让大家贴在墙上。”

    这就是一种敏锐的智慧,就是人在失败中可以发现更好的机遇,对我们每一个现代人来讲,生活不完全听从我们的意愿去摆布,我们可能遇到风浪,打碎了罐子,但我们可不可以把碎罐子变为马赛克换来新的价值呢?这就需要敏锐。

  • 2009-9-11 23:14
  • 回复
  • 2009安静の疏

15楼

惠则足以使人调动他人积极性


    孔子讲的“仁爱”的第五方面是惠则足以使人。“惠”是恩惠的“惠”,这个是说给一般做领导的人,他说惠则足以使人,就是一个人有恩惠之心才足够调动别人的积极性,让别人为他所使用。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团队的领导人,他要用一种慈善的、恩惠的心对他的每一个下属在精神价值上去肯定每一个人,在金钱和物质利益上去跟每一个人分享,谁有这样的心,才会让别人忠於他,他才会使用别人。

    所以孔子说:仁爱,很难做到吗?如果你把这五点中的每一点都做到了,那麼我们生活里面就把仁爱完成了。

    他说的“仁爱”的五个方面里每句话都有一个核心的字。

    第一个字是恭敬的“恭”,恭则不侮,对别人必恭必敬,就会保持生命的尊严。

    第二个字是“宽”,越能宽容他人,就能获得更多人的爱和支持。

    第三个字是“信”,谁有信誉,做事守诺言,谁就会得到他人的信任,自己的职业生涯就会一帆风顺。

    第四个字是“敏”,谁用智慧提升自己的劳动效率,就会在世界上建功立业。

    第五个字是“惠”,一个团队的领导用恩惠之心去面对他的每一个员工、下属,他就能够使用所有人做成大事。

    我们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恭”和“宽”是教我们怎麼样做人的,“信”和“敏”是教我们怎麼样做事的,“惠”是教我们样做官的,做人做事做官这就是我们现代人一生基本上要做的内容,所以中国儒家的仁爱思想,我想他跟我们今天每一个人生命中的理想都会相关,他让我们有具体做事的方法,在这个世界上找到自己的角色。

  • 2009-9-11 23:14
  • 回复
  • 2009安静の疏

16楼

我在日本的逍遥游

    刚才我们说到的儒家教给我们在社会上这样与人交往,找到自己生命的坐标,道家是教我们在个人生活中能够有生命境界最大的自由。我们现在来说道家的智慧。

    庄子在他的第一篇文章《逍遥游》里面给我们讲了一个神话,讲到在北海里面,非常深的海,有一条大鱼,这个鱼的名字叫做鲲,这个鲲有多长有多大?大家都不知道,它的后背就有几千里那麼长,等到有风的时候,这条大鱼就可以变为鸟,飞上最高的天空,这只鸟的名字就叫做鹏,这个鹏飞到九万里的高空之上,它整个的后背托著青天,然后它从北海要超越整个世界飞到南海去,这是它的理想。

    它在从北海飞往南海的过程中,在地上不断地有很多小鸟不停地笑话它,指责它,不理解它,其中有小麻雀说,看我们也能飞,我们就是在野草那麼高的地方上下地飞翔,这也就是飞的极致了,你看那麼大那麼傻的一只鸟,它要干什麼去呀,我们真是看不起它。


    这很像我们今天的现代生活,往往有一些胸怀大志,沉默做事的人会被别人议论,有很多人不理解,在这个世界上永远只有麻雀笑话大鹏,但没有大鹏鸟笑话麻雀的事情。

    所以《庄子》里面是给了我们一种辽阔的境界,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心灵能够飞翔起来,你会像大鹏一样自由,你会看见这个世界上无法言传的美好,当你的心胸无比辽阔的时候,会对很多小事不再计较,因为你有远大的梦想。

  • 2009-9-11 23:15
  • 回复
  • 2009安静の疏

17楼

庄子有这样一句话叫做:“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就说世界上至极美好,最最美丽的东西都不是我们用语言用文字可以说得出来的,它靠我们用心灵去整个的世界、自然中去慢慢发现。这些大美是什麼呢?看我们自己的心能不能去发现。

    我在前两天刚刚去过秋田,在秋田的时候看到像童话一样厚厚的积雪,非常非常厚,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风景,到了那里的时候,就感觉到,这就是庄子所说的天地之间的大美,你不到那个雪地里面是不能想象出来那种神话世界。

    我从又秋田直接飞去了冲绳,我在那里看到了满树樱花,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我早晨还在冰雪中,但下午已经在樱花的海洋里,其实这就是庄子所说的天地大美,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风景我们是来不及看完的,当我们看见的时候,它会照亮我们的内心,它让我们的内心像孩子一样快乐、天真,会在花中、雪中让我们一直在欢呼著。

    其实如果我们仅仅做孔子,做儒家会每天都恭宽信敏惠,努力工作,穿著套装,但是累到最后自己会变成要去看医生的喜剧演员,所以在我们工作的时候做儒家,但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做道家,去看天地大美。

    佛学有句话叫:“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说我们的一颗心是否有分别心,在乎与不在乎的区别。如果在乎,心似千江水,天上只有一轮月亮,但是千江有水千江印月,处处都有一个月亮,心一旦想开了,心似万里晴天。

  • 2009-9-11 23:15
  • 回复
  • 2009安静の疏

18楼

乘物以游心尽量去潇洒 

    道家有这样一句话叫做:“乘物以游心”。“乘”,就像我们乘车一样,比如大家在东京要去一个地方办事,你可能要搭一段车,也可能要乘一段地铁,也可能会坐一段公交车,这些都是你的工具。“乘”就是你在这个世界上搭乘各式各样的东西,“物”就是你要搭乘的那个工具,就好像我们的一生,有的人是做生意的,有的人是做政治的,有的人是做学术的,每个人做什麼行业都不重要,他就好比你是搭乘出租车还是乘坐地铁一样,它都是一种搭乘的工具,所有的这些搭乘,一生我们做过所有的事情,最终只为一个目的就是:游心,让我们的一颗心灵,在天空上飞翔起来,让我们能够快乐,能够让我们发现生命的激丨情,能够让我们永远有梦想,这就是“游”字。 

    所以我想中国的道家是让我们每一个人在自然生活中能够看见天地万物的美好,去感知四季的风花雪月,让我们觉得人生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你的工资上,在你的房子上,在别人的肯定上,你还有自己生命独立的价值,内心永远保持著自己。 

    有些朋友可能会说:“你刚刚讲的儒家是要进入社会,要对他人好,而道家是在天地自然中让自己心灵自由,这个中间不是矛盾的吗?” 

    其实我想,我们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都不只有一个角色,简单的说,我的理解是:一个人在工作的时候就做儒家,去努力做事,在自己的个人生活里,就做道家,去尽量潇洒,比如我们穿职业装的时候,就去做儒家,我们穿休闲装的时候就去做道家。 

    人每天、每个星期、每个月都会换不同的衣服,更重要的是我们有没有能力换不同的心情,吸收不同的养分,让我们的生命中出现不同的角色,一个人就丰富了。 
在这个信息丰富的时代,我们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比如我们可以读很多书,可以上网看我们想了解的信息,还可以用手机打电话和朋友谈心,但是,我们经历的这些信息,就跟我们所读的书一样,有哪些部分真正以生命的名义进入我们的血脉,经过血脉的流通,成为我们自己实用的思想,成为我们烦恼的救赎。

  • 2009-9-11 23:16
  • 回复
  • 2009安静の疏

19楼

《菜根谭》中有一句说得很好:“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是说竹林一阵清风吹过,风从竹子中间很疏朗地穿过去了,大雁在寒潭上飞过时,留下了影子。说到“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是什麼呢?就是说任何一个使命摆在你面前,需要你认真地去完成,但是,事情还是事情,终究会过去,不要老是把事情放在心上。

    佛家有个故事:有个小和尚和他的师父出行,他们在一个河边看见一个姑娘想过河,但却不敢下水,急得没有办法。老和尚问她是想过河吗?我背你过去。於是老和尚就背起姑娘,将她背过河去。老和尚是位高僧,世人都对他敬仰有加。小和尚瞠目结舌地看著师父的行为,怎麼也不明白出家人不近女色,师父怎麼能背著个女人过河呢?一路上小和尚在心里嘀咕,走了20里路,心里还是想不明白。师父对他说,我把女人背过去,马上就放下了,可是你比我多背了她20里地,到现在你还放不下。

    “乘物以游心”我们要找到天地人这三者的坐标,属於我们自己的坐标,我们今天的世界,物质极度繁荣,很多物质强加在我们身上,强加在我们本来美好安静的心灵,但是我们无法放下它,我们少了很多本该有的主观能力,更少了很多做人处事的自信和豪迈。

    从古人的身上,我们通过阅读,通过学习和体会,把人世间的万物穿越,穿越一次,就把心很好的“游”一次。

  • 2009-9-11 23:16
  • 回复
  • 2009安静の疏

20楼

三锅滚开水的哲学

    既要做自己,又要立於社会,这样的观点在儒家和道家中其实有完全相同的表达,儒家的《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它说人要活到最高境界叫做:“从心所欲”,跟从自己心灵的欲望,心灵指引的方向,但是不超越社会的规矩法度。

    道家说的更简单只有五个字,叫做:“外化内不化”,就是说一个人在外跟社会之间要融合,“化”就是融合的意思,要对人友善,要好好的工作,“内不化”是指内心要坚持做自己。

    所以儒家所说的从心所欲,跟从自己心灵的愿望去发展和道家说的内不化,在内心坚持自己,是同样的道理,那麼儒家所说的不超过社会的规矩、法度、尊重他人,和道家所说的外化融合进社会,也是同样的道理。所以我认为古老的哲学中,一定有一些思想智慧是适用於我们今天在社会中调整自己的。一个人如果完全顺应社会,失去自己是不好的,一个人完全坚持自己,而伤害他人,也是不好的。

  • 2009-9-11 23:16
  • 回复
  • 2009安静の疏

21楼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就是把三锅滚开的水,投进去三种不同的东西,往第一个锅里扔进去一个生鸡蛋,第二个里面扔进去一个生的胡萝卜,第三个锅里扔进去一把干茶叶,那麼你会得到什麼样的结果呢?结果一定是不同的,其实社会,生活就是这样一锅沸腾的滚开水,它很残酷,它一定要改变我们个人,究竟我们自己是鸡蛋、是胡萝卜、还是茶叶?我们自己跟这个社会跟这锅滚开的水融合之后,得出来的是不同的结果。

    大家想一想,生鸡蛋本来是流动的,柔软的,鲜嫩的,但是被滚水煮开了以后最后就变得硬邦邦的,就像我们有些人被生活煎熬之后态度冷漠,对生活变得充满了指责,抱怨,他的心已经变硬了。

    第二种人就像胡萝卜,本来是很漂亮的,有形状的,但是被生活中的水煮呀煮呀,就煮成了胡萝卜泥,就软软地失去自己,我们生活中有一些人在生活的煎熬下,最后变的没有自己的主意,别人说怎麼样都听从别人,一生循规蹈矩,但是你不知道是谁了?完全没有了梦想,所以被生活煮得完全硬了的心,就属於内不化,外也不化,对生活变得很硬,被生活煮软了的胡萝卜就属於外化了,内也化了,所以就找不到自己,这种在生活中完全变得都硬了或者都软了都不是成功的人生。

    而第三锅水里投进去的是一把干的茶叶,在水里茶叶舒展开了,它自己变得丰美,滋润,而这一锅是就变成了很美好的茶水。中国和日本都是喝茶的,我们看到的茶水,就是水和茶之间相互的成全,这就是我们理想的人生,让我们自己在社会中变得舒展,同时把社会也变得美好,这就是外化而内不化。

    所以一开始我讲到,儒家是我们的土地,让我们融入社会,道家是我们的天空,让我们心灵自由。我们今天站在21世纪,和儒家道家的时代,相隔了2000多年,我们有理由比他们生活得更好,就是我们可以用古典的智慧建立我们的坐标,同时我们又享受现代的科技文明,让我们每一个人成为最好的自己。

  • 2009-9-11 23:16
  • 回复
  • 2009安静の疏

22楼

小孩子的地图与人像


    我讲了儒家也讲了道家,都不是让中国人或者日本人,每一个人去学习它系统的学术的原理,而是让我们作为一个生活在现代的普通人,获得更多生活快乐、幸福的理由,从中受到一点点启发就可以了。

    再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曾经有一个哲学家,他每天都在思考一个巨大的问题,就是人与社会之间究竟是什麼关系呢,是社会改变了我们,还是我们可以去改变世界?整个这个问题不断地在困绕著他,有一天晚上他自己在写文章的时候,他的小儿子不断地在旁边捣乱,他很烦,想要打发这个孩子去安静,看到手边有一本旧的杂志,封底是一张世界地图,他就随手把封底撕下来,撕成很多碎片,给了他的儿子,也给了他一卷透明的胶带,他说你去旁边的屋子,把这张地图重新粘好,如果你能完成,爸爸就给你五块钱,他想这一下这个孩子可以安静两个小时了,结果还没有到半个小时,那个小男孩就粘好了世界地图,拎著一幅粘得破破烂烂的地图,交给他的爸爸说,我已经粘好了,他爸爸就大吃一惊,说:“这麼复杂的地图,这麼短的时间你怎麼就给拼对了呢?”小孩子跟他爸爸说:“爸爸,我发现了一个秘密,我不知道这些地图应该怎麼来拼,但我发现地图的背面是一个人的头像,但是我知道一个人应该长成什麼样子,我就按照这个人的头像把他拼好了,我想当一个人是正确的,那麼他反面的世界地图也正确了。”

    他爸爸突然就明白了这就是答案:当一个人正确了,他的世界就也正确了。

    我们每个人在今天手里都捧著一大堆世界的碎片,我们不知道应该去买什麼样的房子,不知道去选什麼样的工作,不知道让自己的孩子去读哪所学校,所有这些碎片捧在我们这些人手里。但是有一点是相通的,这个破碎的世界被面那个头像不是别人就是你自己,把自己的心安顿好了,有了自己的标准,那个世界就也正确了。

    所以我想儒家也罢,道家也罢,还有我们今天世界上各式各样发达的现代文明,它都只有在一种前提下真正发生作用,那就是用我们自己的心灵得出来只属於自己的感受。对我来讲,秋田的冰雪和冲绳的樱花,它都是让我心灵中发现惊喜,给我的那种巨大的冲击和生命快乐的理由,和儒家道家是完全一样的。

    所以,我也祝福所有的朋友们,我们让自己的心灵可以在四季之中感受风花雪月,可以感受人际之间的美好,让我们更加丰富多彩,不要做我开始讲到的那个舞台上的喜剧演员,不要总是在工作工作,最后失去自己的心灵感受能力。

    今天晚上我非常感谢幸福与科学协会给我这样一个机会,我更感谢这麼多朋友远道而来坐在这里,让我们共同去分享心灵的成长,我今天也非常感谢有这两面小旗子(中国和日本国旗),在我的眼前,它告诉我们,我们的文化是相通的,我们的内心是相通的,我祝愿每一位朋友永远拥有自己的幸福和快乐。

    谢谢所有的朋友们,祝大家幸福快乐,谢谢你们。

  • 2009-9-11 23:17
  • 回复
  • 2009安静の疏

23楼

乘物以游心尽量去潇洒

    道家有这样一句话叫做:“乘物以游心”。“乘”,就像我们乘车一样,比如大家在东京要去一个地方办事,你可能要搭一段车,也可能要乘一段地铁,也可能会坐一段公交车,这些都是你的工具。“乘”就是你在这个世界上搭乘各式各样的东西,“物”就是你要搭乘的那个工具,就好像我们的一生,有的人是做生意的,有的人是做政治的,有的人是做学术的,每个人做什麼行业都不重要,他就好比你是搭乘出租车还是乘坐地铁一样,它都是一种搭乘的工具,所有的这些搭乘,一生我们做过所有的事情,最终只为一个目的就是:游心,让我们的一颗心灵,在天空上飞翔起来,让我们能够快乐,能够让我们发现生命的激情,能够让我们永远有梦想,这就是“游”字。

    所以我想中国的道家是让我们每一个人在自然生活中能够看见天地万物的美好,去感知四季的风花雪月,让我们觉得人生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你的工资上,在你的房子上,在别人的肯定上,你还有自己生命独立的价值,内心永远保持著自己。

    有些朋友可能会说:“你刚刚讲的儒家是要进入社会,要对他人好,而道家是在天地自然中让自己心灵自由,这个中间不是矛盾的吗?”

    其实我想,我们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都不只有一个角色,简单的说,我的理解是:一个人在工作的时候就做儒家,去努力做事,在自己的个人生活里,就做道家,去尽量潇洒,比如我们穿职业装的时候,就去做儒家,我们穿休闲装的时候就去做道家。

    人每天、每个星期、每个月都会换不同的衣服,更重要的是我们有没有能力换不同的心情,吸收不同的养分,让我们的生命中出现不同的角色,一个人就丰富了。
在这个信息丰富的时代,我们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比如我们可以读很多书,可以上网看我们想了解的信息,还可以用手机打电话和朋友谈心,但是,我们经历的这些信息,就跟我们所读的书一样,有哪些部分真正以生命的名义进入我们的血脉,经过血脉的流通,成为我们自己实用的思想,成为我们烦恼的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