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之声圆舞曲 ---小约翰·施特劳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6:11:37
春之声圆舞曲
小约翰·施特劳斯
乐曲概述
春之声圆舞曲,作品第410号(Frühlingsstimmen Walzer,op.410)是奥地利著名音乐家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不朽名作。作于1883年。当时作者已年近六旬,但此曲依然充满活力,处处散发着青春的气息。据说小约翰·施特劳斯是在一个晚上就在钢琴上即兴创作出此曲的,因此此曲最早的版本是钢琴曲,后经剧作家填词成为声乐圆舞曲由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比安卡·比安琪演唱,这也是此曲的第一次演出,直到现在仍然是许多花腔女高音十分喜爱的曲目。后来作者又将它改编为管弦乐曲,一直深受世界人民喜爱。
乐曲特点
作为一首圆舞曲,此曲与作者其它的圆舞曲迥然不同:它并不是典型的维也纳圆舞曲,也不是作为舞蹈伴奏音乐而创作,它本身就是舞台上表演的音乐节目,具有纯粹的音乐表演性质。节奏自由、充满变化,旋律生动而连贯,具有较强的欣赏性,很少用于伴舞,原谱中也没有注明各个段落,另外此曲还带有回旋曲的特征。它有一个多次再现、贯穿全曲的回旋曲主题A。主题在简短热情的引子之后呈现出来,华丽敏捷的旋律如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洋溢着青春活力。其它几个圆舞曲娓娓动听、充满生机。全曲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性,雅俗共赏、经久不衰。曲中生动地描绘了大地回春、冰雪消融、一派生机的景象,宛如一幅色彩浓重的油画,永远保留住了大自然的春色。
乐曲赏析
该曲没有序奏,而是在四小节充沛的引子之后,贯穿全曲的第一主题(降B大调)随之出现,复杂而具有装饰音色彩的旋律给听众一种春意盎然的感觉;
紧接着第二主题(F大调)进入,旋律趋于平和,但色彩依然生动;
经过重复第一主题之后,优美的第三主题在竖琴的琶音伴奏之下缓缓进入,给人以春水荡漾般的舒畅感;
第四主题运用大音程的跳动,显示出无穷无尽的活力;
第五和第六主题略带一丝阴暗的色彩,仿佛是在描写春日里偶尔飘来的阴云;
第七主题节奏自由,阴郁的气氛一扫而空,旋律又呈示出春天生机盎然的感觉;乐曲的结尾也较为简单,只是重复一遍第一主题之后,利用第一主题的旋律加以变奏,干净利落地结束全曲。
声乐歌词
小鸟甜蜜地歌唱,
小丘和山谷闪耀着光彩,
谷音在回响。
啊,春天穿着魅力的衣裳,
同我们在一起,
我们沐浴着明媚的阳光,
忘掉了恐惧和悲伤。
在这晴朗的日子里,
我们奔跑,欢笑,游玩。
德语歌词
Die Lerche in blaue Höh entschwebt,
der Tauwind weht so lau;
sein wonniger milder Hauch belebt
und küßt das Feld, die Au.
Der Frühling in holder Pracht erwacht,
ah alle Pein zu End mag sein,
alles Leid, entflohn ist es weit!
Schmerz wird milder, frohe Bilder,
Glaub an Glück kehrt zuruck;
Sonnenschein, ah dringt nun ein,
ah, alles lacht, ach, ach, erwacht!
Da strömt auch der Liederquell,
der zu lang schon schien zu schweigen;
klingen hört dort wieder rein und hell
süße Stimmen aus den Zweigen!
Ah leis' läßt die Nachtigall
schon die ersten Töne horen,
um die Kön'gin nicht zu stören,
schweigt, ihr Sänger all!
Voller schon klingt bald ihr süßer Ton.
Ach ja bald, ah, ah ja bald!
Ah, ah, ah, ah!
0 Sang der Nachtigall, holder Klang, ah ja!
Liebe durchglüht, ah, ah , ah,
tönet das Lied, ah und der Laut,
süß und traut, scheint auch Klagen zu tragen,
ah ah wiegt das Herz in süße Traumerein,
ah, ah, ah, ah, leise ein!
Sehnsucht und Lust
ah ah ah wohnt in der Brust,
ah, wenn ihr Sang lockt so bang,
funkelnd feme wie Sterne,
ah ah zauberschimmernd wie des Mondes Strahl,
ah ah ah ah wallt durchs Tal!
Kaum will entschwinden die Nacht,
Lerchensang frisch erwacht,
ah, Licht kommt sie kunden,
Schatten entschwinden! ah!
Ah des Frühlings Stimmen klingen traut,
ah ja, ah ja ah o süßer Laut,
ah ah ah ah ach ja!
附:维也纳金色大厅
这是维也纳最古老、最现代化的音乐厅。是每年举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法定场所。始建于1867年,1869年竣工。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建筑。外墙黄红两色相间,屋顶上竖立着许多音乐女神雕像,古雅别致。维也纳交响乐团每季度至少在此举办12场音乐会。

1870年1月6日,音乐厅的金色大演奏厅举行首场演。1872年到1875年间著名音乐家勃拉姆斯曾负责组织音乐厅的演奏会。1939年开始,每年1月1日在此举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后因战争一度中断,1959年又重新恢复。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蜚声世界,1993年新年音乐会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电视卫星收看实况广播,收看人数达10记以上。厅内有收藏馆,馆分两室。一间是展览,定期举行收藏品展览,供人参观。一间是档案室,一边的书架上放满大量历代手写的、木刻的、铅印的音乐书籍和乐谱;另一边是一排铁箱,藏有音乐大师的乐稿、书信和其他手迹,其中有莫扎特的乐稿:《最后一个交响曲》、舒伯特的手稿:《未完成交响曲》等。屋子中间是一长排桌子,供研究者查阅资料之用。档案室原为勃拉姆斯的办公室,他临终前一再嘱咐,要把他珍藏的几千册音乐书籍和乐谱全部捐献给档案室。音乐厅属于奥地利音乐之友协会,该协会拥有会员 7000多人,据说是世界上历史最久、人数最多的音乐组织。1187年的首场演出,就是由协会同仁担任演奏的。

维也纳金色大厅
维也纳金色大厅
维也纳金色大厅是维也纳最古老、最现代化的音乐厅。是每年举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法定场所。1939年开始,每年1月1日在此举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后因战争一度中断,1959年又重新恢复。
金色大厅始建于1867年,1869年竣工。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建筑。外墙黄红两色相间,屋顶上竖立着许多音乐女神雕像,古雅别致。维也纳交响乐团每季度至少在此举办12场音乐会。1870年1月6日,音乐厅的金色大演奏厅举行首场演。1872年到1875年间著名音乐家勃拉姆斯曾负责组织音乐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蜚声世界,1993年新年音乐会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电视卫星收看实况广播,收看人数达10亿以上。厅内有收藏馆,馆分两室。一间是展览,定期举行收藏品展览,供人参观。一间是档案室,一边的书架上放满大量历代手写的、木刻的、铅印的音乐书籍和乐谱;另一边是一排铁箱,藏有音乐大师的乐稿、书信和其他手迹,其中有莫扎特的乐稿:《最后一个交响曲》、舒伯特的手稿:《未完成交响曲》等。屋子中间是一长排桌子,供研究者查阅资料之用。档案室原为勃拉姆斯的办公室,他临终前一再嘱咐,要把他珍藏的几千册音乐书籍和乐谱全部捐献给档案室。
维也纳金色大厅外景
音乐厅属于奥地利音乐之友协会,该协会拥有会员 7000多人,据说是世界上历史最久、人数最多的音乐组织。1187年的首场演出,就是由协会同仁担任演奏的。
由奥地利格拉兹交响乐队伴奏的合唱
金碧辉煌的建筑风格和华丽璀璨的音响效果使其无愧于金色的美称。在每年的新年音乐会的电视转播中,全世界的爱乐者都可以在聆听音乐的同时一睹“金色大厅”的风采。自大厅落成那天起,维也纳爱乐乐团就在这里“安营扎寨”。“金色大厅”与维也纳爱乐之声相得益彰,“世界第一乐团”与“世界首席音乐厅”交相辉映。
与阿姆斯特丹的音乐大会堂和纽约卡内基音乐厅相比,这个“长方形鞋盒”虽然是狭长了些。然而它的声音流动性特别好。在这里,弦乐器与木管乐器、木管乐器与铜管乐器的平衡达到了巧妙无比的境界。也正因如此,每年一度的新年音乐会才带给全世界音乐爱好者难以忘怀的视听享受。[2]
金色大厅,全称为维也纳音乐协会金色大厅(德语:“großer saal”或“goldenr saal wiener musikvereins”),是维也纳也是世界上着名的音乐厅之一。金色大厅并非一座独立的建筑,而是音乐之友协会大楼的一部分,该建筑物中有多个音乐厅,除金色大厅外,还包括勃拉姆斯厅和莫扎特厅等演出大厅,以及办公室。金色大厅是维也纳音乐生活的支点,也是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常年演出场地。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按照传统都会在这里举行,每年随着新年音乐会通过电视转播将该大厅金碧辉煌的装饰和无与伦比的音响效果展现在全世界的观众面前。该协会大楼由th·汉森于1867年至1869年建造。
举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金色大厅”曾令全世界多少音乐爱好者神往,也正是“金色大厅”孕育了维也纳爱乐之声。说起来,这座大厅也有一百几十年的历史了。它落成于1870年,正式的名称应该叫作音乐协会大厅,由建筑大师奥菲尔·汉森设计。
大厅内共有1654个座位和大约300个站位,金碧辉煌的建筑风格和华丽璀灿的音响效果使其无愧于金色的美称。自大厅落成那天起,维也纳爱乐乐团就在这里“安营扎寨”。在每年的新年音乐会的电视转播中,全世界的爱乐者都可以在聆听音乐的同时一睹“金色大厅”的风采。
与阿姆斯特丹的音乐大会堂和纽约卡内基音乐厅相比,这个“长方形鞋盒”的确是狭长了些。然而它的声音流动性特别好。在这里,弦乐器与木管乐器、木管乐器与铜管乐器的平衡达到了巧妙无比的境界。也正因如此,每年一度的新年音乐会才带给全世界音乐爱好者难以忘怀的视听享受。
维也纳的专家们在协会大厦建成125周年的研究报告中指出:“金色大厅”的屋顶为平顶镶板,两侧有楼厅和音乐女神的雕像。这些具有美学意义的装饰物使原本直接撞击到墙壁上的乐音有延长和舒缓的作用。“金色大厅”的木质地板和墙壁就像是小提琴的共鸣箱一样,使乐队演奏的声音在厅内振动和回旋,余音袅袅。“金色大厅”的确是独一无二,称得上是世界上音响效果最出色的音乐厅。
“金色大厅”在新年这一天总是花团锦簇,充满着春的气息。这些鲜花都来自意大利的“阳光之城”圣雷莫,是意大利人民送给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最好的贺礼。维也纳的园艺师们,包括各界的退休人员,都前来参加会场的布置工作。每一年主题花束的品种和色调都有所不同,因此在卫星电视转播时,细心的电视同行们总是询问一下花的颜色,避免在设计电视字幕时叠加上相同颜色的标题,影响观众的收视效果。
金色大厅也见证了中国民乐走向世界的历程。自1998年中国民乐乐团第一次在此演出并引起巨大反响,受到热烈欢迎,中国民乐已经开始在世界广泛传播,成为西方上层社会素质和品位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