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精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6:31:48
   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精神
  作者:何振梁
  2008年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就要在北京举行了。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都对这届奥运会满怀期盼。近年来,在对这项世界人民盛大节日的报道中,不时看到一些提法不是很确切。例如,把奥运会跟奥林匹克运动混为一谈,或者认为奥林匹克运动就是简单的体育竞赛。什么是奥林匹克运动?什么是奥运会?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这个“运动”成为当今世界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扩展到地球各个角落,并且独树一帜、方兴未艾的社会文化运动?对这些问题有比较深入的理解,有利于我们办好北京奥运会,更加支持奥运会,把它的效应发挥得更加全面、广泛。
  一、奥林匹克运动是什么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于1894年,现在已经有114年了。奥林匹克运动跟奥林匹克运动会,既有区别,又有紧密联系。一个是“运动”,一个是“运动会”。为什么称其为运动?就在于它不是一般的体育竞赛,不仅仅是把二三十个竞赛项目的世界性高水平的比赛放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举行而已,而是一个以体育为载体的社会文化运动,一种有自己的哲学、理念、追求目标的社会文化运动。奥林匹克运动会则是这个运动所举办的最主要、最引人注目的活动,但并不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全部。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起源是古希腊在奥林匹亚每四年举办一次的体育竞赛和文化盛会。在奥林匹亚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时候,本身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体育竞赛,还有就是文化活动,包括戏剧、音乐等等。古希腊有过多个此类的体育竞技和文化的盛会,都以举办地命名,但只有在奥林匹亚举办的运动会最为盛大,并且前后延续一千多年。从公元前776年举办第一届奥运会,到公元394年被罗马皇帝废止,历时1170年,一共举行了293届。现代奥运会因两次世界大战停办过三次,但它的届数仍然延续不变。所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实际是第26次现代夏季奥运会,但正式的名称仍然是第29届奥运会。
  奥林匹克运动把自己的理念称为奥林匹克主义,并指出,这是一种“人生哲学”,旨在通过体育运动,增强人的体魄、意志和精神,使人获得全面、和谐发展,进而建立一个尊重人的尊严的和平的社会。追根溯源,法国人顾拜旦男爵及其支持者于1894年恢复奥林匹克运动的本意,是为了教育青年,激励社会。顾拜旦知道,单纯的体育运动达不到这个目的。体育运动只有与文化、教育相结合,才能够实现它的宗旨。顾拜旦之后,他的继承者,特别是国际奥委会第七任主席萨马兰奇以及现任主席罗格,也都强调这一思想。萨马兰奇说:“体育与文化和教育相结合,是奥林匹克的精髓。”罗格说:“文化和教育是奥林匹克的根本所在。”可惜的是,并不是所有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的人都能理解这一点。
  奥林匹克运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基于人文主义的考虑,因此,奥林匹克运动反对一切歧视,不管是种族的、宗教的、性别的、意识形态的还是政治制度的;它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提倡尊重人的尊严,提倡公平竞争,提倡“更快、更高、更强”的积极向上的精神。不少学者说,更快、更高、更强,应该加上“更美”。罗格在2002年初当选奥委会主席时,提出“更快、更高、更强”要与人性、干净相结合的理念。实际上,“更快、更高、更强”,指的是体育本身追求的目的;人性、干净,那是管理体育运动时应做到的。近年来,鉴于环境形势日益严峻,国际奥委会积极提倡体育一定要为保护环境、改善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这也是从人文的考虑来讲的。国际奥委会自己身体力行,它在建立奥林匹克博物馆时,为了保护两棵古树,两次修改建筑设计。奥林匹克运动更加唤起了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可以说,体育、文化教育和环境构成了奥林匹克运动的三大要素或三大维度。
  总之,奥林匹克运动及其领导主办的奥运会,已经成为和平时期世界上影响最为深远的体育、文化节日。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奥林匹克的宗旨及其人文精神,符合各国人民的愿望,得到了各国人民的支持,再加上体育本身的魅力,奥林匹克运动才有今天这样的兴旺和发展。2.各种力量都在力图影响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方向,有些是为了使它更健康发展,真正贯彻它的人文精神,体现奥林匹克运动所倡导的普世性原则,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纽带。有些则企图把奥林匹克运动及其领导机构国际奥委会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使其成为西方国家的附庸。还有一些则力图把奥运会变成商业利益的祭品。各种利益之间的角力,今后相当长时期仍将持续下去。
  二、什么是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精神
  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和奥林匹克主义的核心理念,赋予奥林匹克运动以鲜明的人文精神,使它在处理与奥运有关的一切事务中,努力恪守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把人文关怀置于首位。
  以体育为载体的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精神有其鲜明的特性。在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中,都不约而同地发展了与自己的文化精神相匹配,或者说体现本民族、本地区文化精神的体育形式。不管体育运动的方式多么纷繁,它的共同特点,都是以人的身体、意志、精神的和谐发展,推动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交往与友谊,进而延伸至国与国之间的相互尊重、友好交往,表现出强烈的人文关怀。
  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精神,有如下主要特点。
  1.人文精神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
  世界上大大小小的体育赛事数不胜数,有的已经享有巨大的观众数量和丰富的经济资源,如国际足联的足球世界杯。但是,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精神,使得奥运会在当今世界体坛独树一帜,远远高出其他任何体育赛事,成为当今世界体育的领导者。悉尼奥运会之后,国际奥委会一些独立学术机构举行了一项对10个国家、每个国家600人的调查,结果表明,奥林匹克运动在人们心目中享有良好的形象,人们把奥林匹克运动定位于几个形容词:“出类拔萃、参与、奋进、诚信、和平、激励、友谊、荣誉、尊重、团结、活力”。国际奥委会又把这些归纳为三个最主要的理念:友谊、卓越、尊重。
  2.人文精神是奥林匹克运动与社会的结合点
  奥林匹克运动与社会各个层面都建立起了复杂而多样的关系渠道,有效地进行着各种互动。使奥林匹克运动与社会发生联系的最基本支撑点,就是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精神。
  从教育角度来看。教育是人类社会赖以发展和提高的根本。而奥林匹克运动从本质上讲,也是一种教育运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顾拜旦倾其毕生之力追求的目标,就是教育青年,激励社会。
  奥林匹克运动失去了人文精神,也就丧失了它的教育功能。那样的话,运动员也就不再是青少年的榜样,而沦为类似古罗马时代的角斗士。在体育与教育的结合方面,应注意两个问题。一个是“寓教于体”,通过体育进行教育,另一个就是“体中重教”。
  我们在奥运会以及其他比赛中,都可以看到众多优秀运动员的良好道德、高尚风格和拼搏精神,他们确实为青少年和社会各方面提供了良好的榜样作用。
  国际奥委会一贯倡导的,是“奥林匹克运动会中最重要的不在于胜利而在于参与。重要的事不是战胜别人,而是奋力而为。”当然,我们不能片面理解“重在参与”。参加奥运会绝不是去当旅游者。重在参与,必须与力争更快、更高、更强两者结合起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参与。
  力争更快、更高、更强,并不是“唯锦标主义”,并不是可以不择手段争取胜利。我们一些体育行政管理部门,也要端正思想。我相信,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我们的观众,都知道一定要堂堂正正、通过一切正当手段力争好的成绩。
  在人与人的关系方面,奥林匹克倡导和坚持平等、互相尊重,反对任何形式的歧视。我们知道,正是国际奥委会率先举起了反对当年罗得西亚和南非的种族歧视政策。当年南非白人统治当局曾长期施行种族隔离政策。正是国际奥委会为最终废除南非种族隔离制度做出了贡献。
  妇女参加体育,也是国际奥委会十分关注的问题。它要求所有新设的奥运会项目都应包含女子项目。1988年奥运会女运动员的比例达到总数的21.5%,1992年增加到了28.8%,到2000年又升到38%。1992年有20%的代表团没有任何女运动员,2000年,这样的代表团缩小到0.5%。相信到了北京奥运会,这个比例会更小。从参加奥运会体育比赛这个角度看,国际奥委会有理由宣布,妇女参加比赛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现在要努力的,是使更多妇女能够参加到体育的管理层中来。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曾提出,希望有20%的女性进入体育管理层。现在这个目标还没有达到。
  国际奥委会在推动竞技体育的同时,大力支持开展大众体育,也在难民营、受灾地区、弱势群体中积极展开体育活动,并提供相当数额的人道主义援助。
  在国与国之间,国际奥委会主张,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意识形态国家之间互相尊重、和平相处。国际奥委会倡导在奥运会举办期间实行“奥林匹克休战”,从1991年以来已成为每届夏季和冬季奥运会举办前一年,联合国大会连续多年一致通过的决议。这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成果、一份宝贵财富。
  在文化方面,国际奥委会认为体育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体育又为文化艺术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顾拜旦曾说,运动员是一座座生动的雕塑。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精神也激发了一代代艺术家的灵感。国际奥委会也在大力推动以文艺形式来传播奥林匹克的人文精神,十多年来已举办了三次体育与美术比赛,两次以青少年为对象的体育与文学比赛,一次体育与摄影比赛。
  奥林匹克的文化活动最集中的表现是奥运会期间的文化节,以及开、闭幕式,尤其是开幕式礼仪程序和文体表演,以特有的崇高与壮美,感动着世界,最生动地体现了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精神。
  3.奥林匹克的人文精神,是对构建和平的、更加美好世界的积极贡献
  当今世界,在经济、科技、社会等方面获得了飞速发展,同时又充满了冲突。
  国际奥委会作为奥林匹克运动的主导者,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努力使自己成为不同文明、不同政治制度之间沟通的桥梁,和各国人民之间友好相处的纽带。
  国际奥委会就其文化背景来说,主要是欧洲的文化。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全球普及,必然要求它文化上的多样性。国际奥委会对这一点的认识是逐步深化的。这方面的主要挑战,是奥林匹克运动必须进一步改变欧洲中心主义的思维。旨在推动改革的“国际奥委会2000委员会”强调指出,“对奥林匹克运动来说,强调普遍性并不意味着划一标准的现代化或是文化上的单一化,更不是欧洲化或西方化。奥林匹克教育应该是更加多文化和文化之间的”。这一逐步深化的意识越明确,奥林匹克运动就越能成为不同文化之间的纽带。
  三、北京奥运会的人文精神
  北京奥运会提出了三大理念: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这三大理念涵盖了奥林匹克运动最主要的精神。一般认为,人文奥运应该是相对历届奥运会而言最重要的一个特色。
  现代奥运会从第一届以来,绝大多数是在欧洲、北美和大洋洲的发达和比较发达的国家举行的。从文化特征来说,以往的奥运会有强烈的西方或者欧洲文化特色。东京和汉城奥运会注入了不少东方文化元素,但毕竟日本和韩国文化从文化圈来说都属于中华文化影响下的一个分支。从促进奥林匹克运动的文化多元性和展示中华文化及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交融来说,北京奥运会都将是一次难得的珍贵机会,并且应该成为北京奥运会的主要特色。
  究竟应该怎样去理解人文奥运?我认为,北京的人文奥运应该至少包含以下方面。
  1.有关奥运会的一切工作,都要从是否有利于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以及不同文化的交流、交融为出发点。我们的一切做法,都要取得人民的认可和支持,一切工作都要考虑为人民留下宝贵的物质遗产和精神财富,并惠及人民。
  2.既要体现中国文化特色,更要使运动员、工作人员都能发挥特长,满足他们的需要,要为各国运动员、媒体人员以及所有来访者,以及全球各地的观众,提供周到的服务以及良好的生活、竞赛、训练、工作条件,为他们提供展示其才华的大舞台。
  3.大力传播奥林匹克知识,发扬奥林匹克精神,使广大群众了解我们为什么要举办奥运会,举办奥运会同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关系。要使群众更加深刻理解奥林匹克运动的含义,理解奥林匹克运动的价值观,并且认识到这些价值观同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是一致的。
  4.要通过各种方式和活动大力展示我国优秀文化传统。北京奥运会是我们向全世界展示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千载难逢的绝好机会。展示中国优秀文化的方式,既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有形的方式主要是会标、吉祥物、火炬接力、礼仪安排、开幕式、闭幕式、奖牌、主题曲等。迄今北京奥组委通过发动全社会出主意、想办法,已经在这些方面做出很多创新和突破。现在人们等待的是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以及开、闭幕式这个“重头戏”。现在有这样一个口号:“世界给我十六天,我给世界五千年。”我赞成这个口号。我们要给人家看什么样的五千年?我们的五千年文化里,到底有哪些优秀的东西继承下来了?还有多少是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的?这些都是每个中国人都要面对的问题。
  大力展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还要大力抓好无形的方面。
  所谓文化的无形方面,主要是指我们民族的精神面貌,包括观众的表现、人民群众的热情好客、文明礼貌、志愿者的爱心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大方得体的言行、组委会精细周到的安排、高效的工作等等。
  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大力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取得了显著效果。我相信,通过奥运会,我们的社会风气会有大的改变,在比赛场上看到的是懂得欣赏体育、理解奥林匹克精神、对各国运动员都给予尊重的观众,在比赛场外遇到的是热情好客的群众,感受到的是明快欢乐的节日气氛。
  5.北京奥运会将留给我们什么样的遗产?我想,物质遗产肯定会留下很多。特别是举办城市,主要举办城市是北京,场馆建了那么多,交通也大大改善,确实造福于老百姓。但北京奥运会更应该留给我们的,应当是民族精神的极大振奋,是民族自信心的极大增强。这些精神上的遗产,将长期为我们国家的发展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6.通过奥运会,世界更了解中国,中国也更了解世界。205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来北京参加奥运会,这是中国历史上、中国对外交往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次对外交往。通过交融,使中国与世界的相互理解增加了,会对世界和平事业带来多大作用?我们应该珍视这个机会。如果达到这样的目的,那么,北京奥运会将不仅载入我国的发展史册,不仅是我国对外交往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也必将成为国际关系史上一个具有标志性的重大事件。
  有人说,奥运会是和平时期的战争。我则认为,在到处存在着恃强凌弱、纷争不断、人与自然关系遭到破坏的当今世界,奥运会表明,人与人、国与国之间并不是注定要互相倾轧、相互厮杀的,而是可以在互相尊重、友好相处的条件下,公平竞争、各扬所长,达到共同提高的。奥运会为世界提供了一个范例、一种希望、一种启示。我们应该共同努力,使奥运会成为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不同思想意识之间建立宽容、理解、尊重、友好相处的桥梁。正是为了向全世界传递这个信息,北京奥运会提出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主旨口号。
  中央对北京奥运会十分重视,也寄予厚望,全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也都对北京奥运会怀有很高期望。我相信,在中央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北京奥运会必将获得圆满成功,并且在我国以及奥运会历史上写下光辉的篇章。
  (2008年3月23日《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