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罗宾逊:学校教育正在扼杀创造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5:43:25

在很多人为自己不能出类拔萃百思不得其解之时,罗宾逊(Sir Ken Robinson)幽默、风趣、卓有见地地给出了答案。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都是要培养我们成为好的工作者,而非有创意的思想家。那些充满着好奇心、能量充沛、坐不住想象力充沛的孩子们被忽视了,甚至被指责。这样做的后果是严重的。“我们的教育在扼杀人们的创造力”,罗宾逊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也引起众多人的共鸣。罗宾逊2006年在TED做的演讲广为流传,至今还仍是推荐榜上的必看演讲之一。

罗宾逊是一位创造力研究专家。他质疑现行的教育方式,并且动员我们对教育体系进行深刻的反思,以更好地意识到智能的多样性并且发展创造力。作为一名有远见的文化领袖,罗宾逊领导了英国政府的1998年创意和文化教育咨询委员会,对创意在教育系统以及经济体系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入研究。他因在这方面的突出成就也在2003年被封为爵士。罗宾逊的新书The Element探讨了我们怎样发现创意性的激情。

教育从古到今都一直是热门话题,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无一不对教育感兴趣。能否接受一个良好的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个人能否成功的评判条件。于是乎,我们争先恐后地涌入学堂,为了分数不舍昼夜地拼命啃课本,只为在那条通向理想中象牙塔的独木桥冲到前面,然后赢得所谓的荣耀—老师的肯定、同辈的羡慕、长辈的夸奖。教育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因为文化等差异性的存在,教育不能被一概而论,存在的问题也是纷繁多样,迥然不同。但罗宾逊透过这些看似迥异的问题,看到了一个共同的严重问题—教育扼杀了创造力。和西方的开放式教育比起来,中国的教育属于保守派行列,可当罗宾逊用一个个鲜活的例子引证教育扼杀创造力时,我在思考,西方的创新开放性教育都在扼杀创造力,那么中国的教育扼杀创造力之深更是自不用说了。金科玉律、条条框框充斥着课本、校园、教育界。很多概念,我们从小就被告知他们是什么样的,不用我们再去想象,否则就会“犯错”。这看似为我们省力不少,实则不然。很多人从小变开始走向一条只懂得“被动接受,从不敢想,更不敢做”的道路,这也许是条“安全平稳”的道路,可是真的是吗?值得思考,成为芸芸众生中一员没错,可是生命的价值在哪里也许有的人到死也没搞懂。小的时候开始变丧失或者说被剥夺了创造力,从小学到高中,我们的创造力被一点点抹杀,就是有点点创意也怕被扣上“不专心学业”的帽子,只得作罢。等到了大学,有了时间,可现实让大家放弃:“还折腾什么呢?”于是……

罗宾逊的演讲之所以成为经典,原因很简单:深刻清晰的观点、有力生动的引证、最重要的是那无可比拟的幽默。罗宾逊那浓重的英国口音还有偶尔恰如其分加入的几个小动作,让这些笑点顿时引爆现场,也使得整个演讲能够持续地保持高热度和激情。

罗宾逊在开头就指出了和自己演讲息息相关的TED会议三个主题:一是人类创造力。这从TED的所有演讲和与会者身上可见一斑; 二是,置身TED所体会到的未来的不可预知性。没人知道会在会场上演什么,也没人能够预测未来会怎样。联系到教育,罗宾逊说,我们对教育都有着巨大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教育能引领我们进入未来。不可预知性散发着无限的魅力。第三点是孩子们所拥有的神奇的创造力。罗宾逊认为所有的孩子都蕴藏着巨大的天资,可是我们却无情地埋没了他们的才能。由此,他引出了演讲的主题—创造力。创造力在教育中的地位与读写能力一样重要,我们应该一视同仁,给与他们相同程度的重视度。

在罗宾逊看来,孩子们都敢于冒险不怕犯错。为此,他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画上帝的小女孩,另一个是演耶稣诞生记的孩子们。“没人知道上帝是什么样的。(你怎么画的出来呢)”

老师对准备画上帝的小女孩说道,这个可爱的孩子一点毫无畏惧地说道“一分钟后就知道啦。”两个例子都恰当地表现出了孩子们身上潜在的能量和创造力。当然,犯错并非就是有创意。但是如果你都不打算犯错,那么你永远都不可能有所创造。如果你一直小心翼翼,等到了成人,你已经早已丧失孩童时拥有的创造力。大人们都怕犯错,我们经营公司也是这样。 我们指责错误,在教育系统中犯错也被认为是不可饶恕的。结果是长此以往,人们的创造力就被吞噬了。毕加索说所有的孩子生来就是艺术家,可难就难在在长大的同时继续保持这种身份。所以罗宾逊坚信,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创造力并非与年龄正比例一样的与日俱增,而是反比例般的逐步缩减。


Ken Robinson says schools kill creativity

接着,罗宾逊解释了人们的创造力被抹杀的原因。在这里,他又讲了两个例子,都是妙趣横生的故事,但细细体味,便可透过他的双关语意味体会到他的别具用心。一个是有关莎士比亚的,罗宾逊五年前住在埃文河上的斯特拉特福,那里是莎士比亚的诞生地。想象一下,莎士比亚七岁的时候得上别人的英语课(莎士比亚这样的文学巨匠小时候也得经过这个恼人的过程),莎士比亚的父亲在晚上哄他睡觉时还训斥道:“快睡觉吧,把笔放下来。别那样说话了,太复杂了别人会听不懂(莎士比亚的作品有不少复杂的语言)。”另一个是关于罗宾逊儿子的,在他们举家迁往美国的时候,他16岁的舍不得离开女朋友Sarah的儿子却极为不愿,“我将再也不会遇到另一个像Sarah一样的女孩子了!他绝望的喊道。罗宾逊调侃的说:“那个女孩是我们离开英国的主要原因。”也许罗宾逊不是开玩笑的,他的儿子才开始一个月的恋情就度过了四次纪念日,而且对未来还不抱希望了,这可不是罗宾逊想看到的。

而从搬到美国后,包括后来游历全球时,罗宾逊都被一个发现所震撼,那就是:世界上所有的教育系统都有着同样的学科层次。最上层是数学和语言。向下是人文科学,最底端是艺术。而在每一个系统里,也有着等级层次。拿艺术来说,美术和音乐在学校的地位要比戏剧和舞蹈更高些。罗宾逊认为,数学是重要的,但舞蹈也一样重要。我们都有身体不是吗?所以为什么不跳舞呢?而实际上,孩子们在长大的同时,他们接受的教育也逐步从逐步地从腰以上的上肢转移到头脑,并且还只是两个脑半球中的一个。全球公共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大学教授,他们也是高端教育的输出品。可罗宾逊觉得,我们不应该把他们推崇为衡量人类成就的标尺,他们所代表的只不过是另一种生活方式而已。事实上,他们还都有点点古怪,只用脑袋生活,而且还只是一边的脑袋。

我们教育体系以培育学术能力为理念是因为下面两个原因: 一是对工业最有用的学科是排在最顶端的。小时候感兴趣的东西可能在大人眼里没用,“别学音乐,你当不了音乐家;别学画画,你当不了画家!”这些良言彻头彻尾地错误,因为世界已经被变革所席卷。第二就是学术能力被拿来衡量智能。全世界的公共教育系统也就是一个拉长了的大学入学过程。而后果就是很多才华横溢、具有创造力的学生却郁郁寡欢,因为在学校里面他们的价值无法得到体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估计在未来的30年,全球教育系统毕业的人数将达到历史最高。像通货膨胀时钱不值钱一样,学历膨胀的时候学历也会越来越贬值。教育结构在经历着巨变,也是时候反思下我们的智能观了。智能具有多样性,交互性以及独特性。这里罗宾逊举了两个例子,一是男女大脑结构的差异导致女性更善于在同一时间内从事“多任务”工作; 另一个讲的是他在写的新书Epiphany,都是基于“如何发现自己才能?”的一些人物采访。他特别谈到了一个成功的舞蹈设计师Gillian Lynne,非常具有启发意义。

最后,罗宾逊说道,我们对未来的唯一希望在于采取一个新的人类生态构想,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能够重新意识人类能力之丰富。我们需要反思。TED宣扬的是人类想象力天赋。我们必须小心明智地使用这个天赋。我们要看到创造力的丰富以及对孩子们充满希望。我们的任务,就是教育他们看到更美好的未来。

罗宾逊关于创造力的观点是十分透彻的,不仅仅在教育上具有巨大的启发意义,在商业、社会等方面都具有启迪作用。教育涉及到众多方面,众多个体,因此它也是复杂的,更是一个一代代的长期的过程。我们不应在教育的探索道路上停步,即使未来充满了未知。        

孟澜婷
TEDtoChina 自由撰稿人
孟澜婷来自西安交通大学,她金融和英文的双学士学位毕业。她喜欢做自己以前没有接触过的事情,希望通过挑战自我来发掘自己潜能。她认为,在信息膨胀的今天,我们更要注重如何更辨证更全面的思考问题。她希望能有更多的TED粉丝加入分享TED思想的行列,推动中国智库的建设,促进中国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