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人民日报社论露玄机 缩量后必有长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12:07:39

人民日报社论露玄机 缩量后必有长阳?
作者: 来源:中国证券网 2010-12-01 16:20:25
中国证券网编者按:人民日报1日再发社论称,避免股市大起大落,使股市成为增加老百姓财产性收入的重要渠道,此观点被视为维护股市健康发展的重要官方论调。在此背景下,未来股市究竟将如何演绎?值得关注的是,周三两市成交量破天荒缩至千亿附近,这是否意味市场面临变盘机遇呢?

本文导读:

【两大积极因素】

【一、官媒力挺】人民日报再发评论称避免股市大起大落

人民日报:中国股市下一个20年怎么走

中国官方媒体再次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 显示对维护股市稳定坚定立场

中国官方媒体指国际投行有操纵股指牟利的嫌疑

【二、央行松口】央行副行长:货币政策调控效果已初步显现

专家预测明年宏观基调:财政和货币政策可能不变

【市场影响】

机构备粮峰值已过 12月资金压力趋缓

6500亿热钱正在潜伏 目标大蓝筹

【机构观点】

国金证券:2011年A股将迎牛市 最高看至4200

国信证券:指数再现回落 弹升尚需等待

申银万国:加息有那么可怕吗?

【大势研判】

成交大幅缩量值得注意 三日后必有长阳

反弹乏力 仍存调整压力

突然缩量 后市震荡为主

风雨过后现彩虹 煎熬过后见转机

 

人民日报再发评论称避免股市大起大落
  《 人民日报》(海外版)12月1日再次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称,避免股市大起大落,使股市真正成为增加人民群众财产性收入的重要渠道是股市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这已经是该报连续第二周在头版刊登特约评论员文章,要求保持股市稳定。上证综指11月累计跌幅达5.33%,其中,11月12日单日暴跌5.16%。
  文章称,股市大幅波动不仅对中国经济发展而且也会对社会和谐稳定产生重要影响,中国股市的一举一动,牵动数亿人的敏感神经,要切实维护好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文章特别提出,导致"11?12"市场暴跌的深刻背景值得深究,其中固然有市场本身调整的需要,但上调印花税谣言,以及某国际知名投行向投资者群发卖出中国股票邮件则是大跌的导火索,而在此前不久,正是这家投行发布了积极看好中国股市投资前景的策略报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有操纵股指牟利之嫌。
  因此,文章提出,未来管理层还应在打击谣言扰市、操纵股指等方面加大力度。对于"11?12"市场暴跌事件,应该追查到底。
  文章还提出,"华尔街的精英们在引发了金融危机后,正在虎视眈眈地窥视着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资本市场,伺机兴风作浪,牟取暴利,我们对此必须有高度的警惕。内地与香港金融监管机构应加强合作,联手打击操纵市场的国际资本大鳄,切实维护股市稳定和广大中小投资者的根本利益"。
  文章并称,我国股市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对下一个股市20年充满信心。
  此前,11月24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头版刊登文章称,股市是目前吸收流动性最好的地方,保持股市健康发展也是政府经济管理的一项长期目标。中国政府抑制通货膨胀不会以打压股市为代价。(一财网)

人民日报:中国股市下一个20年怎么走
  20年前的11月26日和12月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相继挂牌成立,标志着新中国股市开始起步。20年后的今天,中国股市走过了发达国家股市100多年走过的路,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值市场,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腾飞而受到世界瞩目。
  20年一路走来,中国股市历程并不平坦,可以说是跌宕起伏。它的每一步成长,无不伴随着各种争议和思想认识的解放和突破,无不伴随着市场的阵痛,小到投资者个人,大到国家监管层面都在反思和阵痛中不断成熟。与此同时,中国股市的制度建设日趋完善,为股市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当今中国,股市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在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国家创新战略、实现传统产业升级、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增长方式转换、丰富全社会融资和投资渠道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尽管取得了很大成就,20年的股市仍然很年轻,中国股市距离公平、公正、公开的规范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上市公司质量和市场监管水平亟待提高、轻投资功能重融资功能的理念亟待改变、法律法规需要不断健全等,其中核心问题是加快完善投资者保护机制。
  目前中国有约1.5亿股民,股市已走入数亿家庭,投资者涉及各个社会阶层,中国股市的一举一动,牵动数亿人的敏感神经,股市大幅波动不仅对中国经济发展而且也会对社会和谐稳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坚持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原则,维护市场稳定运行,避免股市大起大落,切实维护好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使股市真正成为增加人民群众财产性收入的重要渠道,是股市健康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股市的市场化、国际化、大众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也对股市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证监会等5部门《关于依法打击和防控资本市场内幕交易的意见》,对打击内幕交易进行了全面部署,在保护投资者利益方面迈出可喜的一步。未来管理层还应在打击谣言扰市、操纵股指等方面加大力度。从目前媒体披露的消息看,导致"11·12"市场暴跌的深刻背景值得深究,这其中固然有市场本身调整的需要,但上调印花税谣言,以及某国际知名投行向投资者群发卖出中国股票邮件则是大跌的导火索,而在此前不久,正是这家投行发布了积极看好中国股市投资前景的策略报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有操纵股指牟利之嫌。对于此类事件,应该追查到底。华尔街的精英们在引发了金融危机后,正在虎视眈眈地窥视着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资本市场,伺机兴风作浪,牟取暴利,我们对此必须有高度的警惕。内地与香港金融监管机构应加强合作,联手打击操纵市场的国际资本大鳄,切实维护股市稳定和广大中小投资者的根本利益。
  在世界历史上,股市在大国崛起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也将是如此。展望未来,中国股市任重道远,将肩负实现中国从制造大国、贸易大国向金融大国、经济强国转变的历史重任。股市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有理由对下一个股市20年充满信心。(人民日报海外版 石建勋)

中国官方媒体再次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 显示对维护股市稳定坚定立场
  中国官方媒体周三再次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称,中国要避免股市大起大落,使股市真正成为增加财产性收入的重要渠道。
  这是官方媒体连续第二周在头版刊登特约评论员文章,以缓解投资者近期因紧缩政策导致股市暴跌而产生的紧张情绪,显示出官方对维护股市稳定的坚定立场。
  中国官方的《人民日报》(海外版)周三再次在头版刊登特约评论员文章称,股市大幅波动不仅对中国经济发展而且对社会和谐稳定产生重要影响。要维护市场稳定运行,避免股市大起大落,使股市真正成为增加人民群众财产性收入的重要渠道。
  该文还指出,11月12日股市的暴跌,除了市场本身调整的需要之外,上调印花税谣言和国际投行向投资者发出卖出中国股票的邮件则是大跌的导火索。
  该文指这家国际投行有操纵股指牟利的嫌疑,建议监管机构追查到底。
  这已经是该报连续第二周在头版刊登特约评论员文章,要求保持股市稳定。
  上周,《人民日报》(海外版)头版刊登文章称,股市是目前吸收流动性最好的地方,保持股市健康发展也是政府经济管理的一项长期目标。中国政府抑制通货膨胀不会以打压股市为代价。
  中国10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较上年同期增长4.4%,增速高于9月份的3.6%。明显受到游资炒作农产品的影响,这使得市场对通货膨胀的预期进一步加剧。而1-10月累计CPI较上年同期增长3.0%,增速虽然高于1-9月的2.9%,但仍然符合今年全年3%左右的调控目标。
  由于担心通货膨胀,今年以来中国官方不断推出货币紧缩政策,包括此前一系列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措施,以及10月份提高利率的严厉措施等。可是目前来看,单纯的收紧货币措施对物价的抑制作用并不明显。
  不过,股票市场对官方紧缩政策的反应则立竿见影。
  中国大陆A股基准指数11月全月累计暴跌了5.3%。
  其中,11月12日单日暴跌5.16%。而据媒体称,高盛(Goldman Sachs)11月12日在市场开盘前向部分客户发出邮件,建议卖出所有中国股票,这被认为是暴跌的导火索之一。(亚洲华尔街日报)

中国官方媒体指国际投行有操纵股指牟利的嫌疑
  中国官方媒体周三再次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称,中国要避免股市大起大落,使股市真正成为增加财产性收入的重要渠道。
  这是官方媒体连续第二周在头版刊登特约评论员文章,以缓解投资者近期因紧缩政策导致股市暴跌而产生的紧张情绪,显示出官方对维护股市稳定的坚定立场。
  中国官方的《人民日报》(海外版)周三再次在头版刊登特约评论员文章称,股市大幅波动不仅对中国经济发展而且对社会和谐稳定产生重要影响。要维护市场稳定运行,避免股市大起大落,使股市真正成为增加人民群众财产性收入的重要渠道。
  该文还指出,11月12日股市的暴跌,除了市场本身调整的需要之外,上调印花税谣言和国际投行向投资者发出卖出中国股票的邮件则是大跌的导火索。
  该文指这家国际投行有操纵股指牟利的嫌疑,建议监管机构追查到底。
  这已经是该报连续第二周在头版刊登特约评论员文章,要求保持股市稳定。
  上周,《人民日报》(海外版)头版刊登文章称,股市是目前吸收流动性最好的地方,保持股市健康发展也是政府经济管理的一项长期目标。中国政府抑制通货膨胀不会以打压股市为代价。
  中国10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较上年同期增长4.4%,增速高于9月份的3.6%。明显受到游资炒作农产品的影响,这使得市场对通货膨胀的预期进一步加剧。而1-10月累计CPI较上年同期增长3.0%,增速虽然高于1-9月的2.9%,但仍然符合今年全年3%左右的调控目标。
  由于担心通货膨胀,今年以来中国官方不断推出货币紧缩政策,包括此前一系列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措施,以及10月份提高利率的严厉措施等。可是目前来看,单纯的收紧货币措施对物价的抑制作用并不明显。
  不过,股票市场对官方紧缩政策的反应则立竿见影。
  中国大陆A股基准指数11月全月累计暴跌了5.3%。
  其中,11月12日单日暴跌5.16%。而据媒体称,高盛(Goldman Sachs)11月12日在市场开盘前向部分客户发出邮件,建议卖出所有中国股票,这被认为是暴跌的导火索之一。(环球外汇网)

央行副行长:货币政策调控效果已初步显现
  据路透社报道,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杜金富周三表示,央行已提高了政策针对性,采取了公开市场、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令货币政策向稳健性转换。目前这些政策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杜金富是在上海巴黎欧洲金融市场论坛上作出如上表述的。
  今年以来,央行已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加息一次。而外汇占款持续增加,以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居高不下,令市场对未来加息和再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预期不减。
  此前央行副行长马德伦表示,央行一直对物价、流动性、经济增速等经济指标保持密切关注,会根据形势的不同变化采取相应措施。

专家预测明年宏观基调:财政和货币政策可能不变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即将召开之际,《经济参考报》记者走访了多位国内知名经济学家,邀请他们对明年中国宏观调控政策可能的基调进行预测。综合多方观点,明年将继续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也就是说,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另外,政府将坚守3%的物价上涨目标。

  财政支出将扩大

  “明年财政整体支出会扩大,同时财政支出结构会有所调整。”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王朝才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具体的支出规模,还要看最近两个月国家对物价和房地产价格调控的效果。财政资金支出的方向,将向民生、绿色经济等新兴产业、服务业、自主科技创新等领域倾斜。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全则向记者具体介绍了他对明年财政政策重点的四方面看法。他认为,首先在政府投资方面,应着力于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降低对高耗能项目的投入,对与百姓生活相关的项目,如“三农”、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方面,应继续加大投入,同时还要扩大生产消费品的产业链延伸投资,在扩大内需的同时降低外贸依存度。

  其次,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要合理界定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加强县级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财力保障,规范省以下财政收入和政府支出责任划分,将部分适合更高一级政府承担的事权和支出责任上移。可先在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划清中央与地方的支出责任。

  在税制体制方面,李全认为应加快增值税转型,改革资源税、推出环境保护等相关税种,改革、完善房地产相关税制,相应调减营业税等税收,以完善税制结构。

  在收入分配方面,应加大对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并应深化改革,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力度,相应降低中低收入者的个人、家庭税负,以充分发挥税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财政研究室主任杨志勇则认为,明年的财政政策维持现在的提法不变,不过具体做法会有适当调整。他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明年财政政策的扩张性更多会体现在支出上。从支出规模来看,他认为明年财政支出肯定会大幅度提高,支出方面会有新内容。中央政府投入1.18万亿之后,也许还会有动作。支出的方向会有所调整,侧重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民生项目的增加也会是大势所趋,而且未来会越来越多。

  另外,杨志勇预测,虽然财政在减税方面不会有太多举措,但个人所得税有可能会调整。

  货币政策提法可能不变

  “我个人的看法是,货币政策方面,明年中央将进一步保持政策的连续性。”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研究员邹平座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在之前的2009年和2010年,中央都表示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邹平座表示,中国当前面临着双重经济风险。一个是通胀压力,一个是紧缩性陷阱,后者更加需要关注。他说,当前美国持续量化宽松政策,中国国内也大量发放贷款,表面上看中国经济出现了过度扩张,应该收紧货币。但实际上,在中国当前这种就业不充分的情况下,国内需求的扩大主要来自居民工资收入的上涨。如果贸然收缩货币量,不但不能压缩通胀,反而可能使生产力被严重打击,国内有效需求快速下降,货币泡沫更加严重。

  而且在中国当前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情况下,资金发行量表面上看很多,但是实际上很多货币量并没有进入实体经济。货币政策的收缩只会使得当前发展很有活力的中小企业经营面临困难,导致经济总量增长受到打击。

  另外,货币供应量针对中国经济总量来看是否已经过剩仍需进一步判断。有人称M 2与G D P之比已经接近200%,所以货币供给已经过量。但是邹平座认为,也可能是有关部门对经济总量的判断偏低导致这一指标偏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张立群也持类似观点。他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2009年的货币政策是宽松的基调,2010年实际上是一个收缩的方向。基于对供求关系的判断、对经济增长和物价的分析,2011年货币政策应该转向中性,也就是收缩的力度或者控制流动性的力度不宜进一步再加大。总体来说,既要防止流通当中货币数量不合理地过快扩大,也要保持对企业一个比较宽松的融资环境,支持企业扩大投资,支持居民扩大消费。这两个目标应该比较好地统一起来。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也表示:“货币紧不下来,也不应该太紧缩。”他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从大趋势来看,中国经济今年下半年已经有下行的势头,明年会继续回落,因此“保增长”的问题将非常突出,要放在首位。基于此,明年的货币政策应该以保增长为首要目标,货币要给足,财政政策尽量保持稳定。
  政府或坚守3%的物价上涨目标

  谈到明年我国CPI的预期目标,张立群认为明年价格涨幅不会高于今年水平,应该低于3%。他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明年主要的问题还是怎么样恢复需求增长的问题,提高需求的增长水平,防止经济增长速度过度地回调。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由供求关系所决定的价格涨幅不会很高,不会高于今年的水平。从C PI的涨幅来说应该说是在3%以下,PPI也不会出现一个很大的上涨。

  张立群还说,今年下半年以来,PPI总体涨幅持续下降,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供求关系的变化。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现在主要的问题不是需求过旺,仍是需求不足的问题。

  高盛中国经济学家宋宇也表示,国务院于11月17日召开常务会议,宣布将进一步采取措施稳定消费价格,并为低收入群体提供更多支持。我们坚持认为政府调控通胀的能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没有问题的,目前只是缺乏采取充分的宏观紧缩措施的意愿。需要指出的是,如果不采取必要的紧缩措施,政府将面临的是不断上升的通胀率,而不是较高但基本稳定的通胀水平,因此不认同政府应该容忍更高的通胀率的提法。

  不过也有不同观点。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张永军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则表示,明年可以考虑调整通胀预期目标。从目前物价情况来看,输入性通胀压力更大,并且通胀压力还将持续到明年。一方面,货币政策应该发挥重要作用,明年货币肯定要收紧。另一方面,可以在保障供给方面采取措施,比如对一些重要农产品的生产给予政策支持和鼓励,在流通环节加强管理等等。

  至于针对物价的具体调控政策,王建分析明年的经济形势时指出,工资上涨的压力、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都会在明年体现,通胀压力会更大。目前中国经济的通胀压力主要是成本推动,不是因为货币,不论货币发行多少,都不会消除成本带来的通胀压力。因此对通胀的治理也绝不是单一的调控手段就可以解决的。(经济参考报)

机构备粮峰值已过 12月资金压力趋缓
  进入12月份,"年末"这一季节性因素将开始发挥作用。资金面在经历了11月中旬开始趋紧、11月底紧态加剧之后,市场对于未来继续收紧预期的"副作用"已展现得淋漓尽致。
  多位受访银行间人士认为,资金面紧张的峰值已过,随着年末资金支付需求快速上升,央行保证流动性安全的必要性开始凸现,12月份资金面将会维持总体均衡。
  11月中旬开始的资金面紧张态势,一度令市场对央行继续上调准备金率,甚至年内二度加息忧心忡忡。实际上,这一波始于11月中旬的资金价格上扬,正是缘于央行10日宣布上调银行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而19日宣布的再度上调无疑加剧了这一紧态。市场一度认为,央行史无前例地在9个工作日内两次上调准备金率,是要开始对流动性"宣战"了。
  在截至昨日的14个交易日内,银行间市场质押式回购利率各期限品种已出现最多接近200个基点的涨幅。其中,隔夜利率由1.5258%至昨日2.1809%,涨幅66个基点;7天利率由1.6339%至3.3337%,涨幅170个基点;14天利率由1.7932%至3.7769%,涨幅198个基点;21天利率由1.9943%至3.7705%,涨幅178个基点;1个月利率由2.4%至3.8240%,涨幅142个基点。
  银行交易员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尽管12月份资金面状况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但由于机构对未来趋紧的预期已在11月充分体现,尽量都在提前筹备资金,以防备届时流动性瓶颈的出现。实际上,11月23日的21天回购大涨96个基点,创年内新高,正说明了机构提前"备粮"的冲动。
  不过,近三周以来,央行并未在公开市场中大幅提升央票发行利率,导致央票数量维持地量,昨日的1年期央票10亿元发行规模也是仅在2007年10月出现过一次。前两周,央行已连续净投放资金合计1300亿元,本周如此低的发行量,净投放亦有望重现。对此,宏源证券高级债券研究员何一峰认为,如果央行一步到位提升央票利率,势必加重市场对基准利率上升的压力。再加上目前流动性已经很紧,央行加大紧缩力度并无必要。
  此外,每年12月份都是现金的支付高峰,而一旦商业银行头寸过紧,势必影响市场整体流动性安全,所以,央行不会继续收紧银根,以防止市场出现过大波动。同时,每年年末的超万亿规模财政存款释放,也会增加银行系统的流动性。
  记者向各大国有银行相关部门了解到,每年的国家预算内盈余都会上缴国库,以财政存款的形式存在,到12月份又集中回拨出去。上述人士告诉记者,虽然释放的绝对数额很大,但由于渠道与路径分散,以及机构对此有相对固定的预期,这并不会造成银行系统的流动性过剩,央行也不会对此进行额外的对冲。
  市场人士预计,在12月底,由于元旦期间的资金需求上升,资金面将会出现季节性趋紧,但总体不会超越上周的极度紧张态势,整个12月份资金面将会是总体均衡的。(证券时报)

6500亿热钱正在潜伏 目标大蓝筹
  市场的急速下跌极可能是一场阴谋。媒体报道目前囤积在香港蓄势带入的热钱,可能已经高达6500亿港元,这也可能是热钱大潮中的一小部分。据估计,涌入内地的热钱有60%至65%进入商品市场,30%左右流入股市。中国人民银行的官方数据显示,中国10月新增外汇占款高达5190.47亿元,刷新30个月以来的最高纪录,规模是9月的2.4倍。热钱的蠢蠢欲动或预示着,股市仍有上升空间。
  新增资金目标首选大蓝筹
  业绩良好、估值极低的大盘蓝筹股应是最合宜的投资标的。第一创业证券认为,市场流动性充裕的局面应能维持较长时间,首先是银行利率大幅低于通胀水平,持续的实际负利率会导致存款搬家,而房地产及实物商品市场投资受制,投资方向唯有权益市场;其次是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热钱会持续流入,进而支撑权益市场资金面;而股票市场的新增资金必然会首选业绩优良、估值低廉、极具安全边际的大蓝筹板块。
  一方面由于中小市值品种前期涨幅巨大,并且很多都是最近一年上市的次新股,另外,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以银行股、"两桶油"为代表的大市值品种的股价,很多都处于历史低位,价值洼地明显,很有可能成为规模庞大热钱的理想去处。
  正经历70万亿的重配行情
  提到蓝筹,有人联想的是金融、地产、资源等为代表的大盘股。其实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当下的蓝筹阵营里,以新兴产业和消费类为主的新兴蓝筹也是一大类,随着新兴蓝筹股标的指数,上证380于近日正式在上交所登陆,沪市的蓝筹指标再添新军。正在发行的上投摩根大盘蓝筹基金为例,以传统蓝筹和新兴蓝筹为双驱动,在目前的结构性行情中将主要配置新兴蓝筹。上投摩根大盘蓝筹拟任经理罗建辉指出,目前市场正处于筑底阶段,但其未来走势有望逐步上行,由目前的结构性行情触发为全面性行情的概率较大。因此近期市场的下跌,反而提供建仓新兴蓝筹的良机。
  截止到今年9月份,我国M2总量为70万亿,其主要流通分别在于实业、房地产、债市、股市四个方向。"股市具备着结构性机会的优势,一旦形成盈利效应,资金将不断入场。而目前市场正经历的是一个70万亿重新配置的行情,股市必会演化成为投资机遇浮现的主场",罗建辉强调。(重庆时报)

国金证券:2011年A股将迎牛市 最高看至4200
  "2011年A股市场将是一个牛市。"在近日举行的"国金证券2011年A股投资策略报告会"上,国金证券研究所给出了肯定的判断。"我们预测明年股市前低后高,全年波动区间在2700点至4200点之间,消费和新兴产业板块仍可重点配置,周期类个股板块相对低配。"
  国金证券研究所表示,2011年中国将面临较强的外部压力和内部推动力,这会导致中国进入新一轮的发展阶段。"从目前来看,新兴和发达国家,在一些关键经济指标上出现了分化,这必然会令全球各大经济体的利益鸿沟和政策风险的拉大。从去年三季度开始,部分新兴市场进入了加息周期,而一些发达国家,直到近期还在进行量化宽松,以中国为首新兴国家升值压力不言而喻。"
  国金证券认为,2011年A股将是牛市。从经济面来说,宏观部门给出的GDP增长预测是9.5%,这对市场而言是利好而不是利空。从货币上来讲,货币供应将正常化。通过简单计算,国金证券认为明年银行储蓄搬家会为A股市场新增2万亿左右的资金;从估值来看,目前银行、地产等几大行业拉低了整个市场的平均估值,A股估值还处于一个比较合理的位置,由于判断明年中国经济增速是逐渐上行的,所以上市公司盈利增长也会逐渐向上,乐观判断,明年A股估值可以给到20倍。
  国金证券预计,"十二五"规划明年初依然会对A股市场创造出一些结构性的热点。二季度开始,整个市场对于通胀的担忧可能会降低,届时可投资一些耐用消费品板块;在下半年之后,则应该关注大盘蓝筹股,因为下半年将是经济上升、通胀下行的良好态势,非常有利于大盘蓝筹股的表现。
  行业板块方面,2011年度国金证券重点推荐两大投资主题,"消费主升浪"与"新兴产业跨越式发展",包括消费方面的医药、保险、汽车、电子与新兴产业中的节能环保、新能源和高端装备制造在内的有七大行业有望获得较好投资机会。
  2010年,A股市场投资呈现新兴产业、消费、周期板块"三足鼎立"的局面,其中尤以新兴产业最受青睐。国金证券表示,新兴产业泡沫的终结可能有三个信号,一是涨得太高,美国新兴产业估值达到70倍是泡沫见顶的信号;第二是出现持续性的加息;第三是出现趋势性的变化。
  目前,A股市场新兴产业板块估值虽然较高,但仍未陷入形成严重的"泡沫化"。对于新兴产业的投资策略,建议投资者采用两种方式,第一个趋势性投资,在基本面没有变化之前,继续持有享受政策红利;第二种是价值投资,也就是说高度关注业绩增长的公司,最值得投资者关注的行业是新能源、节能环保等。

国信证券:指数再现回落 弹升尚需等待

  本次的调整始自11月12日,连续几日急跌之后,指数出现止跌回升。由于本次的调整并不是上升过程中的正常回落,而是2319点弹升行情的结束,是中级调整,因此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回落空间。之前出现的短暂回升只是下跌的中继,而不是下跌的结束,通过短暂的横向震荡,对5日均线进行纠偏,但纠偏并不能改变短期均线系统已经形成的下压状态,一旦纠偏结束,指数将重回下跌运行。11月30日的下跌,实际上就是纠偏完成后的续跌。

  2650点获得支撑可能性大

  指数下跌在达到支撑位之前,一般是不会发生止跌弹升的。之前的报告认为2500-2700点是个支撑区域,目前可以进一步细化为三个点位:2750点、2650点、2500点。

  2750点:低点2319点与2573点形成的中短期支撑线,目前运行的位置在2750点附近;2319至3186点上升的0.50回撤位置为2750点;10月11日的跳空缺口2747-2755点。

  2650点:2319至3186点上升的0.618回撤位置为2649点;10月8日的跳空缺口2656-2677点。

  2500点:低点1664点与2319点形成的中长期支撑线,3186点形成的短期下降通道下沿,两者在2500点形成交汇;2319至3186点上升的0.809回撤位置为2486点。

  11月30日上证指数盘中下探2758点后出现回升,位置基本符合上面所述的2750点的支撑位,日线留有“下影线”,似乎有止跌迹象,但这是横盘后的下探回升,而不是连续下跌的回升,且技术指标并没有显现止跌信号,由此2750点止跌的可能性极小,指数将继续下行,向2650点寻求支撑。

申银万国:加息有那么可怕吗?
  应该承认,现在升息已经成为影响股市的一个很大的不确定因素,这个因素还可能引发股市震荡。不过,由于升息本身并不可怕,因此在这次大震荡以后,市场对其的"免疫力"倒是会有所增加。换言之,未来市场用一段时间进行整理,并且逐步企稳仍然是大概率现象。股市的运行趋势,不会因为这次大震荡的出现而转向。
  加息预期引发股市震荡
  对于发生在本周二股市的大幅震荡,很多人解释为是与境内投资者的升息预期提高有关。这应该说是有道理的。由于通胀严重,我国居民储蓄已经连续多月出现了负利率状况。即便是在今年10月份央行提高了一次利率,但是2.5%的一年期存款利率,显然无法与当月4.4%的CPI上涨速度相比。因此,从消除负利率、维护储户基本利益的角度出发,升息是必然的选择。
  但是,一段时期来,人们对于升息的预期并不很强烈。为什么?一来现在海外热钱正虎视眈眈地试图进入中国,这个时候升息会加大其流入的压力;二来要抑制CPI的上涨,用升息的办法见效比较慢,远不如用行政管制更直接。所以,在11月份央行再度提高准备金率后,不少人倒开始认为升息的可能性暂时下降了。
  因此,尽管说现在的确存在升息的必要性,但是投资者对于升息的思想准备是不足的。不过,就在这几天,人们突然觉得,升息的压力似乎一下子变大了。央行官员表态收缩银根不但要用数量手段,还要用价格手段,这就直接提示了升息的可能在增大;而最近央票发行利率的上升,特别是与同期银行储蓄利率的倒挂,则更是给人们以强烈的即将升息的预期。可以说,就是在这种预期不断被强化,并且在市场中广泛发酵的情况下,股市的一波大幅度下跌行情开始了。

成交大幅缩量值得注意 三日后必有长阳
  今日大盘惯性探底后出现震荡向上的走势,这与我们的预期相符,2800点所显现的抵抗特征应该说是有效的,大盘再度大跌的可能性极小。今日另一大特点是大幅缩量,上海方面成交大幅萎缩至一千亿出头,我们设定的标准是至少是1000亿以下,这说明抛压已经不大,如果1000亿以下的量维持三个交易日,我们认为必有长阳出现。

  另外一个信号是煤炭、有色重拾升势,单靠目前的热点很难支持大盘走出行情,特别是在打击内幕交易的背景下,一旦大幅预增或高送转之前被大幅炒作,肯定被查是否与内幕交易有关,所以现在炒的往往都是在预期内的基本面,基本面有惊喜的反而可能不会炒。中线需要关注的反而是调整充分的有色、煤炭等主流板块。(倍新资讯)

反弹乏力 仍存调整压力
  经过早盘的弱势整理,股指午后成功翻红,美元、黄金、铜罕见的同步上扬,使有色金属板块延续了昨日的反弹对股指起到一定的拉升作用,从上证指数看,今天大盘出现对击穿60日均线支撑的反抽,股指突破2850方能使反弹的时间得以拉长,11月PMI(采购经理指数)指数达到55.2%,连续四个月走高,其中购进价格指数升幅最大,达到3.6个百分点,显示国内通胀压力并无减弱迹象,11月PMI高企以及CPI难以避免的走高,将促使货币政策紧缩措施再度增强,临近周末,市场担忧政策变动的情绪随时可能加温,股指的反弹属反抽确认均线失守的可能性较大,下半周大盘仍存再度调整的压力。(广发证券)

突然缩量 后市震荡为主
  今天大盘弱势震荡,振幅继续受窄,交投低迷,今天成交量创出2个月新低,但是热点相比昨日有所增加,供水供电板块,煤化工概念走势强劲,华银电力,大连热电,四川圣达,石油济柴等封住涨停板,但是呢,最近都是弱势反弹,游资也是做超短线,造成了热点一日行情居多,今天大涨的股票,明天很有可能就大跌,因此盲目追高很容易被套,所以必须提前挖掘次日的热点才可更好的赚钱,从今天的资金流向来看,今天大盘整体资金继续呈现流出格局,主要表现在权重股个前期涨幅过大的品种,但是流出幅度同比昨日减少,而资金流入最多的板块是供水供气,智能电网,电力板块,此外沉寂了多日的通信板块又开始蠢蠢欲动,中卫国脉。金马集团,天通股份等股领涨,该板块有政策扶持,后市建议重点关注,截至收盘,大盘报收2823.45点,涨幅0.12%;

  技术面:今天大盘报收缩量小阳线,上方2850附近有多条均线压制,如此成交量突破比较困难,我们看到下方有两档缺口,第一档是2747-2577点,第二档是2656-2678点,昨日杀跌的下影线微微划过第一档缺口,立即引发投机盘的抄底行为,但今天量能萎缩,部分投机盘并没有获利回吐,抛压不断减少,如果近几天大盘没有大利空的话,还将缩量震荡,在下面的缺口2650附近是前期横盘2个月的资金集中区,这里面有数万亿的承接资金,一般是不容易跌破,谨慎的投资者亦可等到下档缺口补完再行入场,激进者可以继续跟随热点操作!(上海金汇)

风雨过后现彩虹 煎熬过后见转机
  缺乏量能的支撑,市场运行显得疲弱无力,失去动能配合的反弹,其有效性也是大打折扣的,两市全天合计不足2000亿的成交金额,创出了2个月以来的新低,在这种氛围下,对行情报高期待显然只是空望。不过同时,正如笔者昨日所强调的,短期大盘仍将维持弱势均衡的盘局走势,盘中指数多次跳水过后在低位均被拉回,银行、地产以及午后的有色这些权重品种,它们的小幅活跃还是对大盘的下跌形成封杀。

  今日早间公布的PMI数据连续第四个月回升,采购经理人指数是衡量经济活跃度的重要指标,对宏观经济具有领先作用,不过时过境迁,中国经济3季度已经显示出复苏步伐加快的特征,该指数的乐观形势在目前格局下,不仅不会鼓励投资人信心,反而会令管理层具备更坚定的信心实施调控,这可能会加剧市场对货币政策继续收紧的忧虑。已有部分研究机构发布预测认为,11月份CPI可能将继续创新高,或会逼近5%的高点,通胀形势的持续严峻将对实体经济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并将分别从经济基本面恶化和货币政策面收紧两方面传递至股市,A股近期仍会面临悲观预期的压力,因此,在11月份经济数据公布之前,市场恐怕尚难有太大起色。但我们也不必太悲观,挺过这段煎熬期后,利空因素将得到消化,伴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和年报业绩浪的来临,本月中下旬可能会存在较大机会。(世基投资)

上一页  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页 (共16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