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研究团体痛批小学语文教材“有毒”(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2:46:58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 (图片来源:京华时报)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4课《检阅》 (图片来源:京华时报)

近日,一本名为《救救孩子——小学语文教材批判》的新书引起广泛关注。该书以教材点评的方式,刊发了一个名为“第一线教育研究团队”的民间研究团体的研究报告,提出了现有小学语文教材中文章存在的诸如内容失实、篡改经典等问题。他们痛批现有小学语文教材“有毒”,甚至发出“救救孩子”的呐喊。11月初,当报告转帖到网络论坛后,3天之内点击量高达20多万。

研究缘起

从母爱入手梳理教材

郭初阳是此次专题研究的最初倡议者,2005年曾获全国语文公开课第一名。他说:“本来我是教高中语文的,对小学语文并不熟悉,只是在为杂志撰写专栏文章时偶然发现,小学语文教材里有许多母亲、母爱的文本存在相当多问题,于是邀请身边从事语文教学的同学和朋友共同探讨。”

收到邀请后,包括吕栋、蔡朝阳等在内的三十多个身处全国各地、执教各年级段的语文老师迅速聚集起来。他们给这个团体起名为“第一线教育研究小组”(后简称“第一线”),意为“其成员均来自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教师”。对于同为人父的吕栋和蔡朝阳来说,这显然是一个很新鲜的研究视角。他们表示:“作为父亲,出于私心,我们也想在儿子上学之前,先看看他将要学习的东西。”

“我们希望用一种人文的视角,重新审视那些被我们广泛使用的课文,重新认识那些过去印象中的‘母亲’,让孩子认识一个健康的‘母亲’形象。”郭初阳说。

为保证研究的广泛性,参与“第一线”的三十多位成员分为三组,分别针对目前小学教材中使用较广的三个版本教材——江苏教育出版社版、人民教育出版社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版里有关母亲课文进行分析。三个小组负责人分别为郭初阳、蔡朝阳和吕栋。

蔡朝阳称,他们对这些文章的分析和评定主要依据三个原则:一是选文的价值观念是否符合公民社会价值多元的要求。比如,是否将母爱当做了母爱本身,而非一种扭曲的情感;二是选文是否基于事实。因为再伟大的道理也需要用真实的事例来表现;三是教育的方式是否得当,是否尊重孩子的生理、心理发育规律和认知能力,并非总是说教和灌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