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毒教材:制度之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0:39:43

小学语文毒教材:制度之痛

(2010-12-14 15:43:49)转载 标签:

傅国涌

同仁

小学语文

教材

三聚氰胺

教育

分类: 杂论

    10月12日、13日,作家叶开在其个人博客上发表日志,以其女儿的小学语文课本中《鸟的天堂》和《一颗小豌豆》为例,比对分析了原作和被改写后的小学语文课文之间的差别。而今年9月,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救救孩子:小学语文教材批判》一书也将矛头对准了小学语文教材。以涉及母亲与母爱的文章为研究对象,认为存在“四大缺失”:经典的缺失、儿童视角的缺失、快乐的缺失和事实的缺失(10月20日《中国青年报》)。
  
  对小学语文教材,叶开痛心疾首地指出:“小学语文教材里大量出现的剽窃和篡改的劣质课文,比三聚氰胺奶粉还要危害深远。”“语文不除,教育已死。”将小学语文教材,和三聚氰胺奶粉相提并论,是不是有点危言耸听?三聚氰胺奶粉,是有毒的,难道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也是有毒的?我们千千万万的祖国的花朵,竟然都在一个劲地吸食“毒品”?我们民族的未来,难道是建立在毒教材上的?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确实是出了大问题的。
  
  那就让我们先看看小学语文教材的真实面目吧:
  据“第一线教育研究团队”研究发现,小学语文教材存在着三大严重问题①杜撰名人故事。“小学教材杜撰名人故事”的质疑,已经不是出现第一次了。而其中颇为有名的两篇——《陈毅探母》和《爱迪生救妈妈》,这次也被“第一线教育研究团队”提到,作为教材“杜撰”的例证。小组成员郭初阳花了三个月的时间,考证出陈毅探母不过是《二十四孝》中《涤亲溺器》的现代版;而在美国留学的何易,则发现爱迪生根本没有救过妈妈,因为那时阑尾炎手术压根儿还没出现。②修改经典原创。研究团队称,教材文章对作家原文进行修改,以致教材中的文章失去了原作的韵味。火力比较集中的是孟郊著名的《游子吟》和安徒生童话改编的《一颗小豌豆》。③塑“病态”母爱存四大缺失。研究团队认为目前小学语文教材一些文章所塑造的母亲形象和反映的母爱是“病态”的,经典缺失、儿童视角缺失、快乐缺失和事实缺失。举一个实例:《儿子们》,来自于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一个白胡子老爷爷坐在一块石头上歇着……三个妈妈提着水桶回家,忽然,迎面跑来三个孩子。第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翻着跟头,像车轮子在转,真好看!第二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唱起歌来,像黄莺一样,真好听!第三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三个妈妈问老爷爷:“喏,看见了吧!这是我们的儿子,怎么样啊?”“哦,有三个儿子?”老爷爷说,“我怎么好像只看见一个儿子呢!”评点老师认为:选这一篇课文的目的当然是希望小朋友们向第三个孩子学习,但是,它同时对另外两个孩子观念的消灭与扼杀却是令人触目惊心的。课文中老爷爷的潜在逻辑就是:不帮妈妈干活,就要被批判。难道翻跟头、唱歌的孩子就不是好孩子?这样的价值观是病态的。(《这些小学课文只能得-5分》2010/10/22 《金华日报》)
  
  这就是我们小学语文教材的真实本来面目:不但虚假,而且有病;不但有病,还有毒素!小学语文教材,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用傅国涌的话说就是“代表了一个民族文明的最底线”。“小学语文教材在一个人的生命中应该是怎么样的一个地位?我的一个最基本的看法是,小学语文课本,当然不可能代表一个民族的文明高度,但是,它代表了一个民族文明的最底线。在底线的意义上,我们的国民是由小学教科书塑造的。小学教科书担负的责任,比任何一个阶段的教科书都要重大。如果你在小学阶段读的教科书是高品质的,代表一种文明的最好的常识教育,那么你即使不读中学,不读大学,也能够成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健全的人。” “语文教育说白了是一种根基教育,它要给人奠定一个基本价值,如何看这个世界、看自然、看人生,这一切更多的是通过语文课奠定的。小学语文又远比中学和大学重要,因而小学教育覆盖的面是最广的。因为面广,所以它是培养人、建构人的最重要阶段。”(傅国涌)
  
  小学语文教材如此重要,一个严峻的现实是: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病了,而且病得不轻。小学语文教材病,不及时给予治疗修补,我们“民族文明的最底线”,就有失守的危险。这道“民族文明的最底线”没有守住,其灾难是不可想象的。事实上,今天我们已经在吞咽这底线失守的苦酒了。对小学语文教材的担忧,我亦在05年言说过:
  
  我只想说出我的最大困惑——语文教学上的最大困惑——你在强调抓住“文本”的时候,有没有曾经想到过:我们中小学用着的这“文本”本身就是有问题的?
  
  其实今天你也讲到了这一点的,你说到兵马俑时,说当你在西安亲眼见到兵马俑觉得很失望,因此你有了“美留在心灵当中”的话。而我要指出的是:这种所谓的“诗意”的美,难道不正是令人深恶痛绝的欺骗吗?那个盲童明明的笑,那《番茄阳光》的作者的忧郁脸庞,不正是一个鲜明的对比吗?如果一个人失去了双腿,残疾了,还很开心地笑的话,这笑本身就值得怀疑!这种笑,最多只能是“坚强”的结果,而不可能是发自真心的。也就是说,这种笑,是一种“善意的谎言”!幸好今天有一个孩子说出了真话,没有附和大多数人的意见,这个孩子马上指出了“阿姨她有点忧愁”!这多少令我有点欣慰。不然,你的课,必将是令我惨不忍睹的。盲童明明的笑,其实,正是作者的一个“善意的谎言”!而我要指出的正是这一点:我们的“文本”本身,是有问题的,是由大大小小的谎言构成的,虽然有些是“盲童明明的笑”式的善意的谎言。但谎言永远是谎言,谎言一旦揭穿,人们的心灵所受的打击将越深!
  
  也是在这种意义上,我才有了与你商榷的信的主题:不想当特级教师的教师才是个好教师!因为我认识到,你的课上得越是富有诗意,文本越吃得透彻,课上得越好,带给孩子的欺骗性越严重!”……我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充满人性光辉的“文本”,我们拥有的只是“伪善”的伪文本!不敢正视现实的“文本”,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文本吗?不敢直面惨淡的人生的“文本”,能算得上是真正的文本吗?不敢正视真实的“文本”,会可能是真正的文本吗?(见拙作《不想当特级教师的教师才是个好教师》)
  
  现在的问题是:怎么办?既然我们大家都认识到了小学语文教材的大问题,就该给大众指一条出路出来,否则,对小学语文教材的批判,就成了破坏性发泄,而效果大打折扣。在这里我要说的是:小学语文教材,之所以充满了毒素,其原因在于我们的制度,而不是其他!何以如此说?请看佐证:韩国教授高英根在研究大陆中小学生政治社会化课题中认为,“大陆中小学教育制度下,任何一门课的教材都会或多或少地包含着政治教育的意义,即通过每门教材使中小学生形成共产主义的价值观。”此乃教材编写的一大原则。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必须保证入选的篇目数量。但要找如此之多的经典文本谈何容易,于是只能靠编撰与虚构(如《陈毅探母》,我甚至怀疑《倔强的小红军》也系编撰),或者来个滥竽充数,将一些非经典的描述领袖和英雄人物事迹的文章也选入。这才导致“四大缺失”。(《小学语文承受不了政治教育之重》2010/10/21红网作者:王学进)正是我们的制度——需要“政治教育”——才导致了小学语文教材“只能靠编撰与虚构”,只能靠“滥竽充数,将一些非经典的描述领袖和英雄人物事迹的文章也选入”,才能顺利完成的一项政治任务。
  
  是的,我要指出的是: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是“政治任务”,而不是真正的语文教材!所以我才一再强调:中国的教育问题,不是一个纯粹的教育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只要我们的“文本”仍旧是谎言充斥着的“文本”,我们的教育,永远是“毁人的教育”,永远是“吃人”的教育,不管它是叫应试教育,还是叫它素质教育!(见拙作《不想当特级教师的教师才是个好教师》)
  
  小学语文毒教材,此乃我们的制度之痛。不从政治上进行刮骨疗毒式的的彻底治疗,而单纯地在教育层面改教材,是没有任何出路的。不知“第一线教育研究团队”的同仁们,是否同意我今天的预言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原文载自(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read.asp?BlogID=687238&PostID=28716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