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牛”开始,质的飞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6:58:12
人类杜会之初,因生产力极低,为了生存的需要,人们不得不采用原始简陋的生产工具,同大自然斗争。为了交流思想、传递信息,语言应运而生。但是,语言一瞬即逝,即不能保存,也无法传递到较远的地方,而且,单靠人的大脑记忆是不行的。于是,产生了原始的记事方法“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 
不管结绳记事是用多少根绳子横竖交叉,那只是一种表示、一种记录数字或方位的一些简单概念,属于一种表意形式。它可看成是文字产生前的一个孕育阶段,但它绝对不可能演变成文字,更不是文字的产生。 
在《中国文字学》中指出:「文字的产生,本是很自然的,几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已经有很好的绘画,这些画大抵是动物和人像,这是文字的前驱。」然而只有在“有了较普通、较广泛的语言”之后,才有可能图画转变成文字。也就是当有人画了一只牛,大家见了才会叫它为“牛”。久而久之,大家约定俗成。随看时间的推移,这样的图画越来越多,画得也就不那么逼真了。这样的图画逐渐向文字方向移转,变成文字符号的图画文字。图画文字进一步发展成原始的文字象形文字。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由甲骨文到金文到小篆、隶书、楷书、行书等发展阶段,现在汉字已形成完整的体系。

自最初画动物“牛”开始,甲骨文中就有了畜牛的“牛”字,这也是发现最早的文字记载之一。《礼记》中说:“中央土、食稷与牛”。牛进入人类的生产生活已经有五千多年历史了。随后,因牛图形的产生,慢慢演变出了很多相关的字。

为了使牛免遭风雨、冰雪严寒之袭,在畜牧过程中首先为牛建造了“牢”;在水草旺盛的夏秋季放牧于野,甲骨文作手执鞭子牧牛之状,又有了“牧”字。

“牛”的象形字则是个牛头的模样,弯弯的牛角特别显眼,在后来的演变中渐渐变成了现在的样子。另外,用牛作偏旁的字也很多,我们最熟悉的“犁”就是一个。肯定的说,是先有了牛才创造了“犁”字的。

还有“牦牛”、“牯”、“犊”、“犀”、“犋”等字指不同种类的牛。牛角称为“犄”,死不悔改的牛性谓之“牾”,脾气倔如牛的称“犟”,“牺牲”古意为以牛充当的祭品。还有如“牡”、“物”、“特”、“牿”等,也都是与牛沾亲带故的本家。

成语和俗语中,带“牛”字的也枚不胜举。如初生牛犊不怕虎、牛刀小试、牛肥马壮、气壮如牛、对牛弹琴、杀鸡焉用牛刀、疱丁解牛……大材小用为“牛刀小试”或“杀鸡焉用牛刀”;牛目、牛嘴、牛肛、牛脚”则形容人体某些部位粗大不雅;骂人声音粗野而难听为“牛声马哮”或“牛声马调”;说人在小地方做首领,也不在大地方做部下为“宁为鸡口,勿为牛后”。

又有“归马放牛”比喻战事结束,士兵解甲归田永息兵弋。“九牛一毛”言极多数中的一小部分。“九牛一虎”形容极大的力量。“土牛林木马”比喻有形而无实质。“骑牛找牛”比喻忘其本而有他求之意。“吴牛喘月”形容过分的惧怕。“老牛推车”讥人力尽无能……带牛的成语,可谓“汗牛充栋”矣。

这里有个有趣的小故事,公牛“阿匹斯”是埃及神,所以腓尼基人将α(牛头,象征公牛)作为他们的第一个字母。后来,拉丁人又作了一次革新,将a竖立起来而写作A。于是,它就成为几乎所有字母文字的第一个字母。所以,每当人民写下一个字母“a”时,其实是画了一个牛头。

牛还在发展,文字同样在不断完善,以牛(a)为起点,是我们认识文字与文学的开始,让我们用心学习,这次牛刀小试,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