紊乱“猪周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8:01:40
 
《财经》实习记者 焦建 寇博

  猪肉价格对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贡献比重近4%,因此其价格波动对物价总水平影响深远。为避免猪肉价格大涨大跌,国家相关部门近年来采取了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但从近三年来的演变轨迹看,猪肉价格似乎未能走出暴涨暴跌的“怪圈”。

  而猪肉价格波动的周期却缩短了,价格信号亦呈杂乱之势。是什么使市场信号变得失真?无形之手扭曲失灵,抑或有形之手干预失当?如何尽快推动猪肉价格信号回归常态?

  《财经》记者前往四川、江西等地生猪基地进行现场调查,探访猪肉价格链条上的利益相关方,冀图还原猪肉价格周期失灵的真相。

  ——编者

  或许再过三四个月,消费者会因为猪肉供应量缩减而吃高价猪肉。市场人士预测,六七月猪肉价格可能跌入年度低谷,之后猪肉价格将触底反弹。

  6月2日,商务部会同发改委、财政部等部委,收储冻猪肉,以稳定国内生猪市场价格。这已是自今年4月13日以来,部委第四次联手“托举”生猪市场价格。

  猪肉价难稳

  2009年12月以来,全国36个城市猪肉均价持续下跌。而从生猪生长周期看,2010年国庆节前后或将是猪肉触底反弹的转折点。

  此前为防止猪肉价格异常波动,稳定养猪市场,国家曾于2007年出台系列补贴政策,大大刺激了养殖户的积极性。

  以《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为纲领的一系列有关生猪生产的扶持政策,内容涉及能繁母猪补贴、能繁母猪保险、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对生猪调出大县进行奖励、扶持生猪标准化规模饲养、加快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等内容,农业部、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银监会、保监会多个部门联合参与执行。

  2008年年初,猪肉价格仍居高不下,国家又将农户获得的能繁母猪补贴从50元/头提至100元/头。国家还建立了能繁母猪保险制度,保费由政府负担80%,养殖户(场)只需负担20%。

  政策刺激效果较为明显。中国猪肉产量从2007年的4287.8万吨,上升到2008年的4620万吨。2009年,这一数字飙升到4889万吨,两年增长了14%,高于此前年均增长2.1%的通常水平。加之生猪生产周期性的叠加效应,生猪市场出现了严重的供大于求。是年几部委又联合发布《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抑制猪肉价格跌势。

  据农业部监测,2009年10月-12月,全国生猪存栏量保持在4.69亿头的高位。虽然这一数字在2010年3月底滑至4.41亿头,但目前生猪存栏量仍处于较高水平。今年3月过后,不少挺不住的养殖户开始杀猪避险。

  当下,各地补贴生猪养殖的政策仍在继续,这在市场人士看来等于人为延续和放大过剩趋势。另一方面,政府不得不频繁操作收储工具,这又使市场价格波动的周期信号紊乱。

  而两者同时操作,无异于左右手互搏。同时,投机资本的进入更是放大了价格波动的区间,调控亦在暴涨暴跌的怪圈中呈“失灵”之势。

  杀猪避险

  为了降低养殖成本,四川省资阳市迎接镇养猪大户李云贞已经想了多种办法:把油菜籽壳碾碎、 晒干磨成粉,拌上三分之一的饲料喂给猪吃等。今年春节过后,她所在合作社的大部分养猪户已经开始杀猪。

  2007年9月24日,猪肉价格屡创新高的时候,她跟其他81家养猪户一起,组成了资阳市东庵生猪专业合作社。存栏的育肥猪现在已达4600头,母猪518头,每年出栏育肥猪可达1.2万头左右。

  现在养猪户已陷入两难境地——喂下去,成本太高,猪粮比已超过警戒线;卖了,平均一头猪要亏100多元。

  “大家在生死线上,还有一口气,如果10月猪肉价格仍不回升,大家挺不住了,吊着的绳子就会断了。”李云贞说。

  李云贞回忆,2007年,政府人员三天两头组织会议,鼓动农民养猪,或者扩大养猪规模,并提供颇具诱惑的补贴——能繁母猪一头补贴100元,修建标准猪舍补钱。区一级的养殖户,每平米猪舍补90元,市一级给120元,投资规模越大补贴越多。

  那时候,当地农业银行的副行长亲自到养殖场现场办公,挨家挨户问想不想养猪,要不要贷款,喂多少猪,要贷多少款。当时弄得好像铺下天罗地网,再偏僻的乡村都搞起了大型猪场。

  李云贞介绍说:“那些日子,一连十几天都下雨,水都漫到腿上了,银行的人还到处跑。农民把家里的吊扇、洗衣机都搬出来登记、画押。”有的养殖户为了获得建设补贴,把老猪圈拆掉,自己花钱或者借钱修标准化的猪舍,12平方米一间,安了吊扇、换气扇,比人住的条件都好。

  “母猪一下仔,银行都要拉出去照相,村里比过年还热闹。母猪每生下一批仔猪,贷款人都要来点头数,看是不是把贷款都用到养猪上了。”李云贞说。

  迎接镇上现有12家大型养猪场,大都是2007年到2008年猪肉价格高企的时候修建的。整个资阳市,规模养殖场的数字也在这一轮的扩张中从70多个增加到了280多个。

  养殖户增加,使得能繁母猪和育肥猪的存栏量都超出了正常水平。据四川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计,截至2010年5月,四川省的能繁母猪占猪群比重超过11%,远高于8%-9%的常态比例。

  2009年“春节”过后,猪肉价格一路走低,从2007年最高18元/公斤下跌到今年4月的10元/公斤。

  补贴政策也因此受到影响。“100元的母猪补贴,当时发了60块钱,到现在还有40元没有拿到手。” 李云贞说。有的场子修起来不久,行情变了,没有拿到贷款的也不少,有的是该给的补贴没给全。

  “前几天,我们20多个合作社联合起草了一个协议,都盖了章,交到区政府、市政府,希望贷款几十万元,但是至今没有回音。” 李云贞说。有的养猪户强撑着,只好借高利贷,月利息是2分到3分,有的人已经借了100万元了,一个月利息就是3万元。

  同样的情况在其他省份也陆续出现。江西省新建县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邹永星说,“现在信用社的小额贷款收得很紧,亏损的养殖户根本不可能再贷到款。”

  据了解,杀母猪的情况在全国并不少见。因为母猪喂得越多,生仔越多,价格上不去,赔得就越多。

  李云贞说,5月到农业部开会,会议传达的精神就是能淘汰的母猪就尽量淘汰掉,不要拖,数量要减少。但李云贞想,再拖两三个月看看,到10月回升几毛钱,就能保本。但如果价格没有回升,60%-70%的养猪户都要垮掉了。

  “猪周期”失真

  《财经》记者对四川、江西等生猪养殖大省的调研发现,养猪业中以往存在的“一年亏,一年赚,一年平”的价格周期,近年开始被打破。“生猪价格现在是一年一个周期,甚至是根本没有周期了。”四川省畜牧食品局生产科教处处长富刚说。

  2003年、2004年生猪生产处于盈利期,母猪存栏量很大,猪肉价格高企, 2005年到2006年,猪肉量增价跌,养猪户们又开始大量捕杀淘汰母猪,导致2007年、2008年市场价格大幅上升,而2009年春节过后,猪肉价格又再次下跌,几个月后养猪户只好大量淘汰母猪了。

  在四川省商务厅市场运行调节处处长计小帅看来,政府部门调控有干扰生猪自然周期波动之嫌。“现在供大于求的情况,是因为社会引导生产力太多了,母猪存栏量偏多。”2007年到2008年依赖政府补贴扶持起来的猪场,现在都到了母猪大量产仔期,加剧了供求矛盾。

  生猪成长与出栏有自身的周期,能繁母猪有自身的生育周期,政府的补贴与扶持政策,加快了供求关系的转换。

  而事实上,许多养猪户反映,不同机构的信息发布,也干扰了价格信号。

  目前生猪等畜禽产品的统计监测由四部委分担,统计局负责以生猪为主的主要畜禽生产的抽样调查,提供住户消费量和消费价格信息;农业部负责生猪生产信息预警和发布;商务部负责屠宰量、白条猪肉销售和市场销售量的统计与发布;成本调查和价格监测统计则由发改委负责,并发布生猪价格、饲料价格、猪肉价格等。

  计小帅认为,对于猪肉,各方面关注还是太多。农产品的周期性波动本来就存在,但是媒体报道、不同机构的信息撞车,周期人为变短了,对养殖和消费都造成了干扰。另一方面,各个部门的过度关注,也使得市场变得失真。

  市场人士也承认,周期缩短,跟整个生猪的生产周期缩短了也有一定关系。以前一头猪一年才出栏,现在几个月就出栏了,这样自然价格波动的周期也就缩短了。

  亚洲首家登陆美国纳斯达克主板市场的大型农牧企业艾格菲国际集团(NASDAQ:FEED)CEO熊俊宏认为,能繁母猪补贴在政策之初起到了很好效果,但后来显出一刀切的弊端。在供大于求的市场环境下,这个政策没有起到弥补市场失灵的引导作用。相反,为了拿到政府补贴,很多要淘汰的品种上马,还有的地方为了获取补贴采取虚报母猪数量的手段,这些行为扰乱和扭曲了市场信号,导致全国的周期都不正常了。

  资本追“猪”

  2008年是资本集中到猪市逐利的一年。在这一轮的行情当中,大量的城市工商资本进入养殖业,是造成这一轮价格下跌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山西省转型发展释放了大量的煤焦资金,不少闲置的资金投向了生猪养殖业,仅吕梁市2009年就有3.7亿元资金投向畜牧业,生猪的存栏量、出栏量大幅增加。“一些煤老板并不懂养猪,也建起很大的场子,一旦市场行情下跌,又疯狂出栏避险,放大了猪肉价格暴涨暴跌的周期波动,干扰了价格信号。”熊俊宏说。

  四川省资阳市临江镇的刘天华之前经营猪饲料,在2007年行情最好的时候,他也选择了养猪业。他通过资阳市农业产业化担保有限公司向农业银行、农业合作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一共获得了700万元的贷款,修建了存栏量可达5000头猪的19栋猪舍,成立了资阳市百盛牧业开发有限公司。

  根据国务院2007年出台的《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扶持生猪生产稳定市场供应的通知》中的相关规定,存栏50头猪以上的养殖场便可称之为是规模化养殖场,国家将在新建、引种、粪污处理、贷款等方面实施补贴。

  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郭晓鸣分析,当初地方政府推动规模化养殖是认为过多的散养户会加剧猪肉市场价格的波动。“但是现在的情况是,规模化养殖后,市场波动依然明显。”郭晓鸣说,“过度地依赖于政府的各种补贴方式来实现的规模化扩张,导致了一旦生猪行情不好,规模化养殖厂会采取集体性出栏的应对措施。”

  在四川省畜牧食品局的富刚看来,政府提倡规模化养殖,加速了猪肉价格的周期循环。但他同时认为,这属于从传统养殖到规模化养殖转型的“阵痛”,想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将规模化养殖提升到更高层面。

  根据四川省畜牧食品局的数据,四川省的规模化养殖在2007年只有15%左右,到2009年已经提升至39%左右。而该局的下一步工作规划,是在三五年内使四川的生猪规模化养殖程度达到60%左右。四川省当前生猪养殖模式正在从以散养为主的传统模式向规模养殖为主的现代模式转变。

  市场人士分析,现在处于相持阶段,有实力的企业都在扛着,有的甚至逆市扩张。艾格菲年报显示,2009年生产生猪68万头,2010年通过继续扩张产能,预计2011年可达年产125万头生猪的目标。

  江西国鸿集团年收购百万头以上生猪,2009年自产生猪12万头,2010年将扩产至20万头。“我们会按企业的三年规划保持产量稳定增长”, 总经理陈慧阳说。国鸿集团承担江西省供港猪肉的供应,该业务为集团带来稳定的收入。

  成立于2009年3月的中粮肉食投资有限公司以迅猛之势相继在天津、江苏、武汉三地投建百万头以上生猪养殖场,总计划投入150亿元,可在2011年达到300万头生猪出栏量。

  在这轮洗牌中,一些实力不济的中小型养猪户只能陆续离场。2009年全国生猪出栏量为6.45亿头,目前百万头以上的养殖企业所占份额还不足总量的0.1%,大资本介入将有助于提高行业集中度。

  大型农牧企业的负责人均表示,希望政府通过政策或加强监管提高生猪养殖业门槛,促进正常的优胜劣汰。陈慧阳建议,由于中国养猪门槛太低,容易造成资金盲目蜂拥,“政府或可参考国外经验设立养猪的准入门槛,有效防止投机扰乱市场。”

  但很多农户认为,政府不能扶持起来就收手,“人上来就把梯子给抽走了”。李云贞说,现在如果政府能够再拉一把,大部分的养猪户都不会垮。让养猪户挺过这段时间,才能避免价格大起大落,如果猪肉价格又涨起来了,政府再拉起来要花更多的钱。

  郭晓鸣认为,在养猪的生产环节,只能扶持养猪户而不是企业, 工商企业如果要进入农村,应该去做养猪户所做不了的事情,比如加工、物流、冷藏链等。

  收储魔棒

  中央已四次启动收购储备冻猪肉,但猪肉收储的“魔棒”威力有限。冻肉一般只有四个月的保质期,收储猪肉投放周期有时与生猪价格周期背离。

  2010年1月28日,首个中央直属储备肉冷库已在四川蒲江县正式建成。此冷库是由中国华孚贸易发展集团公司建设和管理的。

  除四川外,生猪主产区的河南、山东、湖南、湖北及东北,都有望建设中央直属储备肉冷库。

  作为政府应对猪肉价格下跌的最主要手段,国家储备肉分中央储备和地方储备两部分,商务部负责中央储备肉的行政管理。中央储备肉四个月完成一次轮换。地方储备参照中央储备的方法,由市州委托企业来进行储备。

  国家储备肉主要有两个功能:一是调控市场,二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保证市场供应。

  今年,商务部会同财政部、发改委、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公开竞价收储了四批中央储备冻猪肉。但多个省份监测数据显示,5月猪价仍创下新低。

  不少行业人士分析,目前国内生猪养殖规模庞大,而需求正处于淡季,再加上饲料价格的上涨以及部分地区疫情的影响,能否迅速扭转养殖业低迷的形势仍需要观察。

  记者在实地调查中发现,商务部门、收储企业、养殖户等相关方均认为,政府收储猪肉的最大作用仅仅是干预心理预期,对于延缓价格下跌起到一定作用。收储基本按照商务部门监测的前日市场价格作为招标价格进行收购,并没有直接拉升价格,而是适当减少市场上猪肉的投放量,以熨平周期波动。

  猪肉储备的时间最多半年,这意味着,在一个周期还未结束之前,中央和地方储备的肉又要回到市场的流通环节。“2009年实施储备肉,去年储备的肉现在依然在陆陆续续地往外抛售。价格刚刚上涨的时候,储备肉的上市又把这个趋势给打下去了。”四川四海集团产业化办公室主任刘丹说。

  郭晓鸣说,储备实际上是要起到平抑市场波动的作用。应该是在价格出现上涨的时候放出储备,但是因为地方政府要减轻成本,投放的时机出现偏差,也助长了猪肉的波动。粮食三年储藏期,可以躲过周期,进行反季节调节。猪肉的反向调节的能力很弱,因为时间较短。

  商务部市场运行司副司长朱晓良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统一入库和出库的确存在弊端,因此今年中央收储改变了以往的节奏,变一年一次集中收储为分步分次分批收储。

  此外,商务部还改变了收储品种调整,将分割肉和白条肉的比例从5∶5变为了8∶2。“这样放大调控乘数效应,能够保护更多的养殖户。因为1吨分割肉对应2.5倍的生猪,虽然看上去收储规模变化不大,但是收储力度实际上是增强了。”朱晓良说。

  “猪市”调控反思

  房市、股市、“猪市”一度是反映宏观经济走势的三个重要市场。在猪肉价格触底反弹来临之际,反思“猪市”调控手段正成为各部委及地方政府一项重要的功课——诸多部委加各级政府,还管不好一头猪,宏观调控怎么调?

  在市场人士看来,国家的扶持是为了引导稳定生猪生产,但的确没有考虑到如何与市场调节的衔接。

  专家此前曾建议调控手段可有三种:调控能繁母猪、进行收储、直接补贴亏损农户。

  中国农科院农经所研究员王济民认为,管好母猪,小猪就好管理了,“现在不管,就意味着下一轮的猪肉波动又在酝酿当中了。”

  此外,接受《财经》记者采访的多家企业和行业分析人士均表示,希望能从政府处获得准确和及时的行业信息。

  王济民说,政府在信息发布方面应该注意信息发布的方式,在一个统一完善的发布平台集中发布,并对数据进行权威分析,告诉农户相关数据对于生产有什么意义。

  地方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均向《财经》记者表示,想要从根本上改变目前调控猪肉生产不利的局面,必须建立一个协调统一的机制。

  四川省商务厅市场运行调节处副处长黄尚成认为,现在就是畜牧部门一直养,逼得商务部门一直在储备,可储备的总量又是有限的。

  “有些事情是我们畜牧部门无法干预的,例如金融机构要给养猪户发放贷款。我们一直在强调,所有的贷款,都应该是只贷流动资金,必须是在猪场运营之后再给贷款。但是当时的情况下,从一开始建猪场就是贷款的。”资阳市畜牧食品局生产科教处处长李国安说。

  下一步各部委将改进“几个部门管不住一头猪”的情况,建立一套协同调控机制。商务部、农业部等部门已多次召开碰头会,研究调控的方向。相关方案已上报国务院,相关部委在方案中提出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处理好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之间的关系;协调生猪市场调控与稳定物价水平关系;协调养殖户与消费者的关系;理顺生猪上下游链条之间的关系;处理好短期解困和长期保供的关系。

  目前,相关部门已经着手控制种猪、母猪规模,以保证生猪市场稳定。此外,支持肉制品屠宰加工企业做大做强,鼓励就地加工,发展肉制品冷藏链及加工运输,实现上下游一体化发展,变活猪流通为肉制品流通。

  李云贞期待,政府屡屡出手却难以把肉价从过山车上拽下来的状况不久将会改变。http://magazine.caijing.com.cn/2010-06-20/110463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