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什么是“理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3:34:57
究竟什么是“理性”?

http://www.sciencehuman.com   科学人  网站 2006-05-30

 

    数月之前关于张维迎和郎咸平的争论,连带引发了“理性”与“非理性”之争。双方都认为自己是“理性”的,而对方是“非理性”的。著名时评家、我的老朋友童大焕先生甚至抛出了“愤怒也是一种理性”的观点。我当然是不同意的。大焕还建议我多向“清醒”的人比如马少华先生生请教。马少华先生原为《中国青年报》久负盛名的新闻评论家,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是新闻评论界把新闻评论实践与新闻评论理论结合得最好的专家,同时也是大焕和我共同的良师益友。但我没有请教少华。这倒不是因为我不愿虚心当学生,也不是担心少华会站在大焕一边,而只是不想把争论扩大化。没想到黎明先生旧事重提,并最终引起了少华的关注。

    “张维迎之争”渐渐平息。人们的情绪也渐渐平复。现在应该可以心平气和地继续讨论这个问题了吧——

    语言或概念的确定性或约定性,是讨论的前提。如果争论几方的概念,字虽同而义殊异,那么讨论就成了自说自话。

    那么,究竟什么是“理性”呢?我的阅读范围有限,至今还没有发现有哪位前贤为这个概念归纳出一个言简义赅的定义。以我的才智和学识,当然力有不逮。但在我的心目中,理性与非理性还是有其基本的内涵——

    一,理性重在“讲理”。它是“以理服人”的,而不是以权压人、用棍打人、用大帽子扣人、用贴标签的方式区分人,更不是用粗话骂人。“社会主义就是好!就是好!!”为什么好呢?没有说出什么理由,似乎也不需要理由。这就是最不理性的表述方式。“领导说的准没错”,“公然反对毛主席”,“你这是资产阶级的人性论”,“他是孔老二的孝子贤孙”,“党内最大的走资派”,“张维迎是堕落的知识分子”,“盛大林是资本家的走狗”……这些说法都是不理性的。

    二,理性最讲“逻辑”。“讲理”是原则,“逻辑”是工具。因为什么,所以什么,进而又如何——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理”是用逻辑“推”出来的,所谓“推理”是也。理性就是从最基本的事实出发,遵从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

    三,理性依赖“科学”。这里所说的“科学”有两层含义:一是科学的方法、科学的理论;二是科学的态度、科学的精神。理性与非理性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能不能用科学的态度对待事物、能不能以科学的方法判断是非。比如,理性的人不追求绝对,不妄想完美。不把不可能实现的东西作为目标,不简单地把理想当成现实。

    四,理性基于“现实”。理性不是建立在“理想”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讨论问题,设计制度,都要面对“现实”。“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现实之中可能有很多不公平、不合理的地方,但既然已经成为现实,必然有其形成的“理由”。对此,可以怀疑、质疑,也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合法的途径讨个说法。但在追问的同时,还是要承认尚未改变的事实;在利益调整的过程中,也应该尊重既成事实、尊重既得利益。如果因为现实不合理就把它抛在一边,把虚拟的、理想的“现实”作为讨论的前提或基础,然后进行制度设计,那绝不是理性的态度。

    五,理性讲求“权衡”。理性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全面占有各方面的信息,兼顾各利益主体的诉求,考虑各种可能的结果,然后进行分析、比较、权衡。多利相比选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没有“最优”,就追求“次优”;做不到“最好”,就选择“最不坏”。因为“次优”有缺陷、不完美就排斥、抛弃,就是不理性的表现。

    六,理性贵在“建设”。人们常把理性和建设性并列在一起。其实,建设性也应该是理性的一种表现。“破坏”比较容易,“建设”则困难得多。评价一种东西,在“批判”之后,最好还能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理性”的意见应该调和矛盾,而不是激化矛盾。也许有人要说,我也不知道应该怎样做,反正这样不行,我就是要批判,不行吗?不错,批判是公民的权利,但这种批判不是理性的批判,这种为批判而批判的态度也不是理性的态度。理性应该是向前看的、应该具有前瞻性。

    七,理性需要“妥协”。“对抗”是理性所排斥的。你死我活、以暴制暴都是非理性的表现。当矛盾产生时,博弈是必须的。但理性的选择应该是坐下来,求同存异,努力寻找最大的公约数。兵戎相见,玉石俱焚;各退一步,海阔天空。双方都应该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而旁观者则应该站在完全中立的立场上,既不能偏向强者,也不能偏向弱者。

    八,理性出于“冷静”。情绪影响判断,“冷静”是理性所必须的思维环境。理性天然地排斥愤怒、暴躁、狂热、偏执、痴迷等精神状态。因为,只有在冷静的状态下,人的头脑才能保持“清醒”;而只有“清醒”,思想者才能合理地梳理信息、准确地把握分寸、适当地运用规律、全面地权衡利弊、公平地得出结论。而痴迷容易让人失去理智,暴躁可能让人思维混乱,狂热往往让人不讲逻辑,偏执常常让人厚此薄彼,愤怒有时让人突破底线。“愤怒也是一种理性”,“大不了革命!”大焕先生的这些不理性的话,就是在激愤状态下说出来的。人们可以理性地表达愤怒,但难以愤怒地达致理性。表达愤怒当然是公民的权利,但有理性地表达愤怒和非理性地表达愤怒之分。但大焕把表达愤怒的权利与表达愤怒的方式混为一谈,这就是思维混乱的表现。《答少华——“敢怒而又敢言”的自由》中所举皮尔逊与杜鲁门互骂的例子,实际上就是两人非理性的表现——至少在互骂的时候他们不是理性的。换句话说,这件事体现的是自由,而不是理性。

    笔者才疏学浅,考虑也不成熟。以上的归纳,只是我对理性的个人理解。虽然可能还不全面和准确,但自信还是靠谱的。借此机会,先写出来。不足之处,敬请批评。如果能对大家在“理性”这个概念上取得共识有所帮助,吾当甚慰。
    [凯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