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何泽慧阿姨致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2 17:24:58
陈雅丹《 人民日报 》( 2010年11月29日   24 版)

自何泽慧阿姨家出来已是上午10点半,外面下起了毛毛雨。漫步在儿时生活过的中关村科学院小区,感慨万分。记得没搬来前就与钱三强叔叔、何泽慧阿姨同住一个四合院子,那是上世纪50年代中国科学院成立之初,为了新中国科学的崛起,钱三强叔叔、何泽慧阿姨、爸爸陈宗器他们都特别忙,那时何阿姨才30来岁。记得有一回她把我们几个小孩请到她小小的家中,庆祝她大女儿小玄5岁的生日。那一晚,我们围坐在矮小的茶几旁,惊喜地看着何阿姨从身后一会儿变出一个洋娃娃,一会儿又变出一个洋娃娃,笑得乐开了花。那些可爱的洋娃娃都是何阿姨在法国工作过生日时,法国朋友们送给她的。还记得彭桓武叔叔那会儿刚从美国回来,很年轻还没有结婚,也和我们小孩子一起玩、一起开怀大笑……呵呵,多么美好的夜晚啊!
一晃50多年过去了,如今,何阿姨都94岁了。
她耳不聋、眼不花,亲自来给我开门,看我写的书、画的画。我说:还记得吗,是您告诉爱画画的我:“要把画的画好好留起来……别再乱扔了。”她笑了,说:“不记得了……”是啊,她成天忙的都是国家核物理的大事,怎会记得一个小姑娘的事呢?
您和钱三强叔叔对中国的原子弹、核科学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作为中国杰出的女科学家,您在法国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实验室工作时,首次发现了铀核的“三分裂”现象,被西方媒体尊称为“中国的居里夫人”。如今却默默地生活在中关村科学院小区14号楼(见图)自己朴实无华的家里,不求回报、一无所求……是啊,有孝顺的小女儿民协陪在身边,这就够了,你很开心、很幸福。
我送何阿姨我写的爸爸的书《走向有水的罗布泊》,她一页页地翻看着……民协在一边开心地说:“妈妈这回有书看了,妈妈最爱看书了……”
唉,要走了,拍下这几座十三、十四、十五楼——住着老科学家的地方,也是爸爸亲自主持盖起的这片楼,留作纪念吧!毕竟自己在这里住了20年啊……这里留有太多的记忆……唉,这也许也是何阿姨婉拒政府照顾,不愿搬走的原因吧。
还记得“文革”中附近的中学常有造反派跑来,破门而入扫“四旧”,还记得本院的造反派来抄家,钱叔叔的日记、我家的许多书籍、相片至今下落不明。为了钱叔叔珍贵的日记,何阿姨不知提过多少次了……还是没着落。后来,有房地产商人来打这片土地的主意了,贝时璋叔叔都90高龄了,双目已经失明,让他离开环境熟悉的家,他如何适应得了?!
新中国成立后,这里住过整整一代共和国的优秀科学家啊!他们之中许多人毅然离开国外优厚的科研环境回到祖国,对新中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多么杰出的贡献,原子弹、卫星以及许多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重要科研项目,就是在这里诞生的。那时的中关村,科学家叔叔、伯伯们心气高,为了工作他们不分上下班、不分昼夜,经常彻夜无眠……
这里本该作为文物保护起来的啊!可现实却使人无可奈何!
还记得爸爸为了这片新中国第一座科学城的建立呕心沥血,他曾说:“一定要把中关村科学院宿舍建设好,要让科学家们在幽静的环境里搞研究。”可不知何时,两座楼中间又加了楼,到处是人、乱停的车……原先宁静、朴素的科学家们聚居的灰色小楼,已经深陷于商业区的高楼大厦与庸俗闹市的包围之中。
如今,包括贝时璋叔叔在内的大部分科学家已经离世,现如今唯一坚守在那里的,只有我最尊敬的、了不起的何阿姨。
回望那几栋灰色旧楼,对何阿姨这一代学人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