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有“三怕” 世人当为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6:58:01

圣人有“三怕”  世人当为戒

 

圣人有“三怕”:怕当代人唾骂,怕后人唾骂,怕遗臭万年。

《管子·第十一章  宙合》中指出:“故圣人博闻、多见、畜道、以待物。”《管子·第三十七章  心术下》中指出:“圣人若天然,无私覆也;若地然,无私载也。”“圣人裁物,不为物使。”《辞海》中把“圣人”解释为“道德智能极高的人”。这个界定尽管是抽象的,也是确切的。这也就是说:“圣人”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广泛深入而博大的智慧和超凡的思维能力。“极高的道德”就应该是脱离了“以我为中心”的主观唯心主义世界观的“有我”思想境界,达到和实现了客观唯心主义世界观或客观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无我”思想境界,达到和实现了主观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无我”思想境界——“无我”地“为他(她)人、为社会”的美好未来奉献自我、牺牲自我。“智能”就是“智慧”和“思维能力”。“极高的智能”就是达到和实现了“主观”与“客观”相一致的、发现真理和运用真理的主观四维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智慧”和“思维能力”。

圣人的“圣”字的繁体字是“聖”,是一个会意字。它表明着“圣人”就是耳朵听进去的与口里说出来的要保持一致,也就是感觉感知到的要与自己的言行保持一致,也就是要达到和实现主观与客观的一致,进而成为人中之“王”。达到和实现主观与客观的一致,就是要全面认知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全面认知和掌握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发展变化所遵循的规律和定律。只有如此,才能够做到耳朵听进去的与口里说出来的保持一致,感觉感知到的与自己的言行保持一致。

古代那些没有全面认知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而被尊为圣人的人,他们只是因为受制于人类社会发展历史阶段的局限性的制约,无法全部地达到和实现主观与客观的一致,当然也就不能全面认知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他们都希望自己永垂青史,却无法做到和实现“怕当代人唾骂,怕后人唾骂,怕遗臭万年。”这“三怕”。

古往今来,大凡希望自己有所成就而为人类社会建功立业的人,都努力争取当代人的支持,获得当代人的拥护,获得后人的崇拜,做出一番功业,而永垂青史。只是由于他们及其当代人的哲学思想处于混沌状态,无法真正实现“格物致知”和“致知格物”,同样是无法全部地达到和实现主观与客观的一致,当然也就不能全面认知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也就不能够成为圣人了。尽管绝大多数人都不能够成为圣人,也要做一个有益于人类社会的人,而不能做一个有害于人类社会的人,当然也就要遵循圣人的道德约束自己,也要有“三怕”:怕当代人唾骂,怕后人唾骂,怕遗臭万年。

所有的人都应该有这“三怕”。那么,从事社会管理的当政者更应该有这“三怕”。否则,当政者如果没有这“三怕”,那就会胆大妄为、肆无忌惮、横行霸道了;老百姓也就遭殃了。

可见:圣人就应该努力达到和实现“主观”与“客观”相一致,避免产生和形成错误和失误,避免危害了当代人和后人,避免当代人和后人唾骂,避免遗臭万年。做不到“怕当代人唾骂,怕后人唾骂,怕遗臭万年。”这“三怕”的人绝对不是圣人。而且,那些“不怕遗臭万年”而又作恶多端的人也只能是遗臭万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