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外滩胜似外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3:54:37
“黄河到此足奇观,冰雪春融下九天。两岸楼台连险栈,一城风月汇芳川。古滩宿雁飞沧海,闹市笼云袅紫烟。故土重光花似锦,漫将诗画绣来年。”
上面这首七言律诗,是曾为兰州市城市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我国著名城市规划设计专家任震英先生在21年前赋写的。它镌刻在平沙落雁城雕旁一块未经人工雕凿的巨石上,正面“平沙落雁”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出自书法家黎泉之手,侧面是这首题为《咏兰州市滨河风致路》的七律。在这首诗中,任老热情讴歌了黄河风情线的迷人景观,并为它的未来描绘了一幅激动人心的蓝图。今天,可以告慰任老在天之灵的是,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黄河风情线处处繁花似锦,绿荫如盖,已成为兰州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有人把黄河风情线比作“外滩”,意思是说可以和上海的这个名胜街区相媲美。客观地讲,二者确有某些相似之处,但黄河风情线在许多方面,如厚重的历史文化意蕴、独具匠心的总体布局、园林绿化的设计构思,20多年锲而不舍地精心打造等方面,都有着独到之处,并不亚于上海的外滩。在这里笔者无意贬低外滩,众所周知,上海开埠仅有百余年的时间,只不过相当于兰州建城历史的十几分之一。而作为丝路重镇的兰州,是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被誉为“西部黄河之都,丝路山水名城”,有极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兰州人勤劳、智慧的品质,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都在风情线上留下深深的印记,这些都是外滩所没有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非兰州水车莫属,它有数百年悠久的历史,早已闻名于世,堪与荷兰风车齐名,国家邮政总局还专门发行了一套特种纪念邮票,向世人展示兰州水车的神韵与魅力。
风情线上的人文景观和浓郁的文化气息,绝不仅仅局限于此。走过整整一个世纪的中山铁桥以及与之近在咫尺的兰州碑林、龙源、依山傍水而建的金城关仿古建筑群,还有白云观,黄河北岸的水上清真寺,无不透露出兰州文化的深沉与厚重,此外,《读者》大厦、省画院、省、市图书馆也为风情线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如果把风情线比作一串长长的项链的话,那么,一座座公园则是镶嵌在项链上的一颗颗璀璨的珍珠。小西湖公园、南湖公园波光潋艳,景色旖旎;绿色公园、体育公园鸟语花香、碧草如茵,市民广场、近水广场、亲水平台、音乐喷泉,令人心旷神怡,湿地公园,别有一番情趣。据规划,兰州市人民政府还将尽快为全市的小朋友新建一座儿童公园,面积达数百公顷,成为儿童们向往的乐园。
风情线是一座露天的雕塑博物馆,最美的当属上世纪80年代建成的“黄河母亲”雕塑,凡来兰的游人无不在此摄影留念,还有“绿色希望”、“搏浪”、“平沙落雁”、“西天取经”、“丝路驼铃”等。这些雕塑向人们娓娓诉说着兰州悠远的历史,也寄托着兰州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冀。
风情线又像是一座植物园、百草园、百花园。草坪和花坛上的树木荫翳蔽日,有松、柏、云杉、银杏、白杨、国槐、榆等几十个树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经过百年沧桑的合抱之木———左公柳,至今仍枝繁叶茂。那是当年清军著名将领左宗棠率领湖湘子弟西征收复新疆途经兰州所植。“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风情线上的左公柳是那一段历史的活的见证。
风情线是兰州市民户外活动的好场所,每天清晨,人们迎着朝阳,沐浴清风,来这里打太极拳、跳舞、做操、漫步、做深呼吸,有的还在这里一展歌喉,或漫“花儿”,或唱秦腔,快乐地享受着生活的每一天,而当夜幕降临,风景更是美轮美奂,格外迷人。河西岸流光溢彩,万家灯火,交相辉映,呈现出梦幻般的美景。商铺、酒店、楼厦霓虹闪烁,人们在灯光下徜徉,度过惬意的闲暇时光。
我从内心深处由衷地赞美黄河风情线,有许许多多的理由。她质朴无华,自然得体,雍容大气、端庄大方、气质优雅,贴近每一个市民和来兰州旅游的人,她妩媚却不妖冶,含蓄而不张扬,风姿绰约而又不刻意雕饰,她是改革开放以来兰州市城市建设、发展的一个缩影,是兰州市的一张永不发黄、枯萎的名片。
在一个和煦的春日里,笔者沿风情线一路东行,在大西北板材市场北侧的黄河边上,推土机正轰然作响,一位民工告诉我,正在紧张施工的地方是南滨河东路的东延伸段。用不了多少时间,这里也将建成坚固的河堤、宽阔的道路、花坛和草坪,与现有的风情线相衔接,浑然一体,蔚为壮观。我深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通力协作下,黄河风情线将永葆青春与活力。
我深知,不可能将黄河风情线发展、变化的每一个细节一一尽述,只能从一个侧面略述她的风采神韵与魅力,表达兰州人对黄河风情线的挚爱与赞美。作为兰州的一个普通市民,我为有黄河风情线而自豪,因为她是兰州300多万人民的骄傲。
黄河风情线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越来越焕发出她迷人的“风情”,还像本文开头所引任震英先生诗作中所写的那样:“故土重光花似锦,漫将诗画绣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