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欧洲或成全球增长新动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4:33:13
全球经济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日本和欧洲直到不久前还是拖累世界经济增长最主要的经济体,但它们或许很快就会成为支撑增长的关键力量。
在经济规模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和第三大经济体──欧洲和日本,企业和消费者数年来首次开始出现消费上升的趋势或者苗头,这让许多经济学家深感意外。
这种新形势促使两地的中央银行分别决定上调利率以抑制通货膨胀,而此举将使全球的现金流动放缓,从而对股票和债券价格产生影响。但两地开支的复苏所产生的影响绝不仅限于金融市场。
首先,这种趋势意味著世界经济将降低对美国消费者的依赖。过去5年来,美国消费者踊跃借贷和开支一直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现在,即使美国经济增长像一些经济学家预测的那样开始降温,欧洲和日本的消费者或许也能及时填补上来。这样一种实现新平衡的局面曾是许多人所希望的,但很少有人认为有可能实现。与此同时,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内需求的增长也会带来变化。
高盛公司(Goldman Sachs)驻伦敦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Jim O‘Neill)说,他感觉这么想会让人非常不安,这听起来过于乐观了。但是他说,如果美国经济真地放缓,那么从许多方面来说,真能这样是再好不过了。
即使美国经济不致很快减速,海外的强劲增长对美国也是个好消息。它将使美国企业增加向海外提供商品和服务的机会,从而有助于遏制美国贸易逆差日益扩大的局面。
美国财长斯诺(John Snow)上周在接受《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采访时说,日本和欧洲的企业家们开始振奋起来,他说,这种趋势对我们也是好消息。
美国经济目前仍呈持续的旺盛势头,其进口远大于出口,这也给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注入了动力。2005年,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上升到创纪录的8,050亿美元,2004年时这一数字是6,680亿美元。这些数字表明,全球对美国需求的依赖在加大。从经常项目赤字可以衡量美国为支付进口商品和服务所借国外资金规模。
不过,一些经济学家预计,2006年下半年美国经济将放缓,因为随著住房价格走势开始停滞甚至下滑,美国人会感觉自己的财富水平在下降,他们的消费意愿会因此而减弱。
接受本报调查的经济学家预计到今年第四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幅折合成年率将从本季度的4.6%降到2.9%。这对全球经济可能会是一个重大打击,因为美国消费者的购买额占全球生产值的五分之一左右。
至少从不久前的情况看,如果美国消费者收紧钱袋,很少有人能替代他们慷慨解囊。日本经济三年来的确在复苏,但其复苏速度很慢,而且其中来自消费者的贡献也不是很大。同样,欧洲也没有显示出很强劲的增长势头。比如,过去4个季度里德国的家庭消费每况愈下。
但这种状况后来迅速发生了变化。如日本第四季度的GDP增幅折合成年率就达到了5.4%,是七大工业国中增速最快的一个。更重要的是,日本人的消费意愿在增强。日本的家庭消费在过去十年来几乎没有变化的情况下,2005年最后一个季度折合成年率的升幅达到了3.5%。
从许多细节也可以看出日本人正在重新开始学习如何花钱。在东京的时尚地区不断有新餐馆和高端精品店开张。2005年第四季度,苹果电脑(Apple Computer)出品的iPod音乐播放器在日本卖出了1,400万只,这是自iPod 2001年进入日本市场以来销售最好的一年。生产高档手包的Coach Inc.预计截至6月的本财政年度,其在日本的销售额有望增长20%,达到4.1亿美元左右。
欧洲的形势不如日本这么明朗。法国和西班牙的确出现了家庭消费带动经济回升的局面,但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德国的官方数据则显示消费者仍底气不足。许多经济学家希望,如果德国雇主开始像一些调查结果显示的那样开始雇佣更多工人,那么德国人也许会更乐意掏腰包。
据被广泛引用的德国Ifo调查显示,德国目前的商业景气水平是自1991年两德统一后的繁荣时期以来所从未有过的。在近期有关招聘前景的Manpower调查中,企业主们预计第二季度他们将增加5%的员工,而对本季度的预期是减少4%的员工。
美国跨国公司也看到了德国企业正在加大马力,生产面向国内消费者的产品。Nordson Corp.表示,去年12月至今年2月,它收到的欧洲企业的订单较上年同期增加了12%,其中增加的部分主要来自德国。Nordson是一家食品包装设备生产商。该公司有三分之二的产品在美国生产,因此需求上升意味著出口的增加。
Nordson总裁兼首席营运长彼得•海尔曼(Peter Hellman)说,在与同行其他公司的交谈中发现,他们的情况也差不多。
可以肯定,如果美国消费需求大幅放缓,日本和欧洲的消费者并不能完全填补空白。而且,这两个地区如想使经济保持长期快速发展,也还都面临更深层次的问题,比如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劳动力规模萎缩等等。德国更多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许多制造商正在向成本较低的中、东欧地区迁移。
尽管如此,如果未来一年日本和欧洲消费者的消费规模继续扩大,那将有助于遏制美国经常项目赤字的上升势头。
许多经济学家认为,美国的巨额赤字是全球经济失衡最显著的一个表征。华盛顿国际经济学会(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高级研究员麦克尔•穆萨(Michael Mussa)说,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恶化的速度将进一步放缓,甚至也可能有些许好转。
展望未来,新兴市场国家在纠正全球经济失衡方面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最大的一些以出口经济为主的新兴市场国家,企业和消费者为满足全球需求已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的数据显示,中国、印度、巴西和俄罗斯的增长合计占全球需求(包括消费需求、企业需求和政府开支)总增长的30%。这个比例较2000年的水平上升一倍还多。
投资一直是中国消费增长的主要推进器。政府在从高速公路、到为2008年奥运会兴建的体育场馆等各种基础设施方面的巨大开支推动著进口需求急剧飙升。同时,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特别是组装业中心的日益崛起,推动了中国对高科技零部件的需求。不过,随著中国经济的发展,消费者在经济生活中正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人消费开支的增幅折合年率达到了12%。
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里中产阶级的迅速崛起吸引了许多世界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同时到来的还有沃尔玛(Wal-Mart Stores Inc.)、家乐福(Carrefour SA)、宜家(Ikea)等国际零售巨头。不过,北京并不满足,它希望国内消费能超过投资和出口,成为经济增长的头号生力军。但这样的转变需要时间,在一定程度上说,医疗保健和福利保障制度匮乏使中国人的储蓄倾向非常强,消费欲望受到抑制。中国人的储蓄率是世界之最,目前储蓄存款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40%。
印度也正呈现出消费旺盛的景象,这主要是受低利率、股市飙升和从事科技工作的城市年轻人越来越多等因素的推动。据印度工商业组织Federation of Indian Chambers of Commerce and Industry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去年一年,印度空调、DVD播放机的销售增长了25%,洗衣机和微波炉销售量分别增长了18%和27%。
新兴经济体增长显著的部分原因还在于它们的比照基数较低。以绝对金额计算,中国对全球消费增长的贡献要想达到欧盟国家的水平,其需求增幅就必须要达到欧盟国家的7倍才行。不过差距正在缩小,美国企业也注意到了这一点。
Fisher Scientific International Inc.副总裁保罗•梅斯特(Paul Meister)说,近期来说,欧洲的实力更重要。近来,随著欧洲企业加大研发开支,欧洲市场从断路器到高精度度量衡等各种物品的需求都在显著上升。但就中期而言,亚洲(不含日本)的经济实力更重要,特别是中国和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