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人生跳出来的机会 每个人都需要间隔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3:07:35
CFP供图

  “我打算工作半年到一年,然后攒足了钱,去体验‘间隔年’。”燕子是华南农业大学大四的学生。毕业前夕,当同学都忙着写简历、跑面试时,她却一场面试也没有参加过。燕子大三下学期开始在广州的青年旅舍当前台,今年3月成了青年旅舍中国总部的一名正式员工,可是她已经快耐不住办公室里朝九晚五的生活了。

  西方青年中早已盛行

  “间隔年”(gapyear)是由西方青年旅行方式演变而来的概念,主要指青年学生在升学、毕业之后,工作之前,做一次长期的旅行(通常是一年),在步入社会之前体验与自己生活的环境不同的另一种生活“‘间隔年’的概念源于欧洲,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各国青年都在推动着‘间隔年’文化的发展,至今依然在欧洲盛行,而且也传向了美洲(特别是北美)。”《迟到的间隔年》一书的作者孙东纯介绍。在西方,青年对“间隔年”这一概念已经耳熟能详,但在亚洲国家,它还是一个很陌生的名词。
迟到的间隔年

  中国式“间隔年”

  “有个英国的朋友,在高中升大学的时候向学校申请延迟入学,利用6个月的时间在超市打工攒钱,后面6个月用赚到的钱到东南亚旅行做志愿者。”“水妖”说。在国外,“间隔年”主要以旅行为主,通常结合做义工(志愿者),也可以打工赚钱或者换食宿。

  “水妖”对于“间隔年”的理解代表了国内许多青年人。他认为,“间隔的时间并不必须要一年,可以是两个月或者两年。其形式和活动也不固定,其间你可以采用你所愿意的任何一种形式来度过。有些学生把时间都用在旅行上,有些则用在工作或做义工上,而更多的则把两者结合在一起。”《孤独星球》创始人托尼惠勒夫妇,他们的间隔年造就了这本旅游圣经

  给人生一次“跳出来”的机会

  “对我个人而言,它让我找到了信仰。一个有信仰的人生,不管成不成功,至少不会迷茫。”孙东纯告诉笔者。他认为“间隔年”可以是对自己的重新认知,可以是对生活的另一番体验,可以磨炼自己,也可以帮助别人。

  但是,要迈出那一步,对很多人来说确实是一个挑战。“主要是家庭的原因吧,还有资金。”燕子说。她曾试探地和一个阿姨交流“间隔年”的概念,对方却极力反对。于是她决定先不告诉爸妈自己的打算,让“间隔年”真正变成“自己与自己的对话”。对于路费的问题,有了一万多元存款的她说,“我的路费虽然不多,但如果按一天花费100元来算,我也可以走100天了。”

  如“水妖”所说,“间隔年”并不是学生们拿着父母的钱到外面走马观花地旅游,而是利用这段时间去提前体验社会,通过旅行来培养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语言能力、责任感、人生观等,学习很多在学校里永远也学不到的东西。而对于已经工作的人来说,他们会辞职或者休假去体验“间隔年”,因为他们的确需要一个“间隔”期,从忙碌焦虑的生活环境中解放出来,使身心能得到休息和调理。

  “体验‘间隔年’不是流浪,不是过放荡的生活,间隔完了最终是要回归自己的生活,我们仅仅是过一段短暂抽离既定生活轨迹的日子而已。”“水妖”告诉笔者。就像《为什么要有间隔年》那篇文章所说:“人生的际遇就是这样,其实,只需要给一次‘跳出来’的机会,或许就得到可支撑整个人生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