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在黑水翻越的是哪三座雪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7:19:27
红军长征在黑水翻越的是哪三座雪山  

  红军长征翻越的五座大雪山有三座就在黑水,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曾在解放初期被国民党作为“陆上台湾”苦心经营。

  黑水县境内的山脉纵多,它地处岷山和邛崃山交汇地段,为岷山山脉向南倾没和邛崃山山脉向北倾没的复合部位。属岷山山脉延伸部分,分别由松潘县毛尔盖区、热务区入境。属邛崃山脉延伸部分,分别由理县米亚罗区和红原县刷经寺区入境。

  导 读

  红军长征在黑水翻越哪三座雪山

  红军为什么有路不走

  老红军钟有煌回忆录翻雪山

  红军长征在黑水翻越哪三座雪山

  黑水是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1935年6月至1936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一、四方面军先后三次进出黑水,历时一年零两个多月,并在县城召开了著名的“芦花会议。史料证明,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走过的5座大山,其中3座在黑水境内:达古雪山、雅克夏山、昌德雪山。

  达古雪山.

  达古雪山:位于四川阿坝州黑水芦花镇三打古村境内,距离县城四十余公里,核心面积220平方公里,是红军长征翻越的最后一座大雪山,

  雅克夏雪山

  雅克夏山:雅克夏山南接鹧鸪山,北接羊拱山,是邛崃山脉最北的延伸部分,它是黑水、红原两县的分水岭。东缘山面为沙石多乡的马河坝、银真、奶子沟的境域。峰峦在海拔4000米以上,主峰亚克夏山,海拔4850米,山麓向北逐渐开阔,海拔逐渐升高,为草原地貌。

  昌德雪山

  昌德雪山:位于马河坝在打古沟西边不远的就是昌德雪山,几乎属于山连山。

  从积累的资料来看亚克夏山、昌德山、达古山都是7月上旬连续翻越的,而且红军当年在黑水停留了达一个多月的时间, 以前整理的很多资料也是连续翻越的这三座雪山,搞不懂,为什么放着好好的路不走,而去逆向的翻越雪山去黑水县城,终于慢慢的找到了答案:红军不是连续的翻越了这三座大雪山,而是先翻越的亚克夏山,进入黑水以后,召开了权力分配的芦花会议(7月19日--7月21日),8月初至8月中旬才离开黑水相继翻越昌德、达古两座雪山。确定了时间,行军的路线就明朗了,从找到的一份黑水旅游图不难发现红军的当年真实的长征路线此主题相关图片:

  下了亚克夏山垭口就是黑水一景奶子沟“八十里彩林”,更关心的是中央红军翻越最后两座雪山昌德山和打古山,有两位走长征路的英国青年曾经声称在这里怎么也找不到其中一座雪山——据说还用上了GPS定位仪,所以也就此更加在意。

  从距离芦花镇不过几公里的打古沟口,有路可以直通到三打古藏寨,而那里正是中央红军翻越最后一座雪山的起点。当年红军并不是从打古沟去的三打古,而是在由马河坝来时在打古沟西边不远的昌德就进了沟,从那里翻越了昌德雪山去的三打古。1992年版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史》中对于翻越这两座雪山的顺序不知为什么打了个颠倒,“……打古山、昌德山”,于是乎两位英国佬想当然地就从打古沟进了沟,从三打古翻过了打古山再去找昌德山,这样当然就产生了“找不着”的问题。

  连续翻越的这三座雪山线路图

  不过也好生奇怪,当年红军为什么不多走两步路到打古沟呢?从地形图上看这里是河谷由此去三打古可以不翻昌德雪山,而且如果再多走一些路的话,从芦花到双溜索再渡过黑水河沿毛尔盖河溯河而上,那就连打古雪山都可以不翻,而从毛尔盖河谷就可以走相对容易的道去毛尔盖——红军翻越两座雪山去了毛尔盖后,还沿毛尔盖河下行到波罗子(今小黑水沟即卡龙沟)去筹过粮。这么着绕来迂去究竟是为的是啥?

  可能的解释有几个:红军没有当地详图向导也难找;当时芦花附近红军正与土司队伍发生战斗;双溜索、色尔古附近尚未被完全红军控制;毛尔盖河中上游有些地段地形复杂有游杂藏骑可能会成为红军前进的障碍,为了不免不必要的纠缠,红军选择了翻越这两座相对来说人迹罕至雪山可以减少战斗,而赢得更多的时间。

  老红军钟有煌回忆录 翻雪山

  老红军钟有煌回忆录:“ 翻越仓德山 为了执行北上战略方针,进行夏(河)兆(河)战役计划,一、四方面军混合编为左、右路军,通过草地北进。我红三军团为右路军,八月中旬从芦花继续北上。出发前我团进行思想动员说:在过草地之前还要翻越两座雪山,即仓德山(拖岗山)和打鼓山,这是最后的两座雪山。要求全体干部战士,都要作好思想准备和物资准备。为了完成上级给的任务,执行北上方针,只要下定决心,就能战胜困难。两座雪山在红军战士面前己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了,有了决心和信心,一定能顺利地,平安地翻过雪山。经过动员大家都知道,还要翻越两座雪山,战士们都在想:这个地区为什么有那么多的雪山,为什么不早点打出去?感到困难一个接一个,有些人想不通。但是许多人明白,革命不容易,敌强我弱,逼着我们走到这个地区。我们已爬过三座雪山,其中只有一座遇到暴风雨雪,前面只有两座了,我们已有了经验,困难再大,即是再遇到暴风雨雪,为了革命,为了社会主义,拼命也要爬过去。

  八月中旬我团从芦花出发继续北上,在队列中可以看到:每一个干部战士都着背沉重的粮食和准备过草地吃的干粮,身上穿着清一色的老羊皮背心和每人都有一根拐杖操在手里,部队整齐有序地行进。远远看去,很像一支特殊部队,身穿铠甲,手持新武器,背着沉重的装备缓缓而进。这祥的部队,确实是一支特殊部队,不仅能战胜强大的敌人,还能战胜无法生存的自然环境。就这样,我们告别了住了一个多月苦难的“黑水”。部队沿着来的道路和那条小河而上,又过了一座桥,这时己行程近三十里,在一道岔路口上山,这就开始翻越仓德山。许多人都在想:这座山究竟有多高?依椐前面翻山的经验和时间推断,下午可能会遇到暴风雪,再翻过山去,何时才能到达宿营地?总之有点担忧。但是大家都有了经验,有了准备。都在低着头,一步一步地缓缓上山,留点潜力,准备在快到山顶时,加油越过山去。时间在不停地向前走,红军战士最困难的是两腿没有力气,但是,两腿也同时间一样,不停地向上、向前走,脚步也没有停。就这样,时间已到了下午,谁也没有想到,我们已来到仓德山的腰部,那里还有一座村庄,有红四方面军的同志住在那儿。这里很像是一个兵站,负责看守和联络。部队停在村头的一边休息,接着又传来命令,在此地宿营,明天一早上山。真没有料到在半山腰宿营。炊事班准备做晚饭,其他的人同往常一样,分别进行思想动员,做好思想准备,要求今晚早吃饭,早休息、睡好觉,准备明天一早上山。说这是一座大雪山,要准备像打仗那样,对付这座大雪山,领导一再强调不能麻痹,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又说我们是爬过三座大雪山,有了经验和办法,只要准备充分,再大的雪山也能翻过去,我们红军战士不怕困难,一定能战胜大雪山。第二天早晨吃完早饭就开始上山,大家心中有数,今天是要翻越大雪山的,都有充分的准备,沉着应战,向上攀登。道路大弯小弯向山上转去,越来越高,两腿也越来越重,艰难地向上抬,特别是身体弱的和有病的同志,喘着气,稳住脚步向上攀,到了高处,看到满山都盖着大雪,一片白色晃得眼睛都睁不开,有的同志高山反应,眼花,头晕,拼着命为了革命,为了社会主义,发扬不到山顶非好汉的毅力,战天斗地也要到达了山顶。这座山确实是一座大雪山,虽然没有遇到暴风雪,全团的同志费了大力气。那天我到达山顶,回头看一下,看到我们的红军战士,很像攀登珠穆朗玛蜂的登山运动员那样,迈着沉重的步子向上攀越。我门是从半山腹向上登,整整爬了半天,不然的话,很难一天能翻过山去。下山时,每一位同志就像消灭了敌人,打了胜仗那样,挺起胸膛,高兴地迈着大步,一直下到达宿营地。翻越达古山: 翻越仓德山后,我团继续北上。”

  毛泽东对长征作了总结:“从瑞金算起,十二个月零二天,共三百六十七天,战斗不超过三十五天,休息不超过六十五天,行军约二百六十七天,如果夜行军了计算在内,就不止二百六十七天。”然后,他扳着指头说:“我们走过了闽、赣、粤、湘、黔、桂、滇、川、康、甘、陕,共十一个省,根据一军团的统计,最多的走了二万五千里,这确实是一次远征,一次名副其实的、前所未有的长征!”“二万五千里中,红军占领了几十个中小城镇,筹款数百万元。扩红数千人,建立了数百个县、区的苏维埃政府,我们走遍了五岭山脉、苗山、雷公山、娄山、云雾山、大凉山、六盘山、渡过了于都河、信丰河、潇水、湘水、清水江、乌江、赤水河、北盘江、金沙江、大渡河、白龙江、渭水河,经过了苗、瑶、彝、回、藏等兄弟民族地区。我们完成的空前伟大的远征,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