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什么不相信中国和平发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2:38:46
美国为什么不相信中国和平发展 - 复制地址




肯德鸡故乡



等级 论坛新兵
红网币 100
经验 274
文章 5
链接:个人文集
我的秀客
注册 06-07-05 00:56
发表 2006-07-05 01:24:46 人气:1757 楼主
为什么呢?这牵涉两个大的问题,一个,是中国未来对美国利益的挑战;另一个,更重要、最重要的挑战,是中国对美国在价值观念上的挑战。
◆一路走来是和平的,走下去会不会和平?
记者:你们与美国政坛朝野双方、以及各种智库、政策研究者接触很多,你认为他们对于胡锦涛所宣示的“和平发展”道路,尤其是其中涉及美国的内容,是否相信呢?在美国的政策制订者看来,中国的发展,是否可能挑战美国的全球利益和战略地位,美国采取什么样的战略对策?
黄靖:对于胡锦涛所宣示的“和平发展”道路,他们不相信。
记者:但是你刚才说……
黄靖:刚才我说的是“现在”──这么简单地说吧:大家都看到了中国一路走来是和平的,但是走下去会不会和平?“和平崛起”并不等于崛起后仍然和平。这是两个不同的命题,我说“他们不相信”,是不相信中国进一步发展了还会和平。
记者:也就是说,美国对中国今后实力增强了,能够挑战美国的利益和战略地位的时候会怎么行动,很有疑虑。
黄靖:对。为什么呢?这牵涉两个大的问题。
一个,是中国未来对美国利益的挑战。比如说能源消耗吧,美国现在每年人均消耗汽油量500加仑,中国则是人均15加仑左右,当然构不成挑战。但中国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20年后,中国至少会达到日本的水平:每年80到100加仑。那就是不得了的挑战!与美国的争夺就可能激化,怎样去化解?现在还没有答案。正因为没有答案,所以对中国不信任的看法、“中国威胁论”就有基础。
另一个,中国对美国更重要、最重要的挑战,是价值观念上的挑战,是“北京模式”,还是“华盛顿模式”?
◆北京模式与华盛顿模式南辕北辙
我们知道,所谓“华盛顿模式”或者说 “美国道路”,有三个基本点:绝对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这个基础之上的民主政治制度,支撑前两者的是以个人为中心的价值理念──这个价值理念,说白了,就是两条,一条是个人权利重于整体利益,我不能为了国家利益牺牲我的个人权利;另一条是个人的选择重于国家的选择,或者说集体的选择取决于个人的选择。
而所谓“北京模式”或说“中国道路”的价值理念,则在这三个基本点上正相反。第一,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这个概念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越是经济外围的东西,像销售、轻工业,服务业,越是市场化;经济的核心部分像交通、运输、通讯、金融等等,还是社会主义化,尤其是金融体系,中国改革这么多年,金融体系的改革是最糟糕的。中国的银行迄今为止还不是“唯利是图”的商业机构,而是“唯命是从”的政府机构。也就是说,中国经济的命脉还是控制在政府手里,而不是在市场手里。第二,政治制度上我们都知道中国还不是民主制度。说得好听一点,是一个柔软的威权制度。第三,支撑这样一个政治经济制度的价值理念是集体永远大于个人,国家利益永远高于个人权利,中国历来认为,为了国家利益可牺牲个人权利,甚至不但是“可以”,而且是“必须”。中美对于人权认识的根本分歧在这里。
如果“北京模式”成功了,那么世界上有多少人、多少国家会走中国道路,多少人、多少国家会走美国道路?显然走中国道路的要多得多,发展中国家是大多数么,中国给他们提供了一条快速发展的道路。对美国来说,真正要命的“中国威胁”是在这个地方,是走什么路、做什么人、如何生存、如何发展的根本冲突,而不是单纯的利益冲突。
利益冲突,从人类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有,无非是两条解决办法,一条是动武,谁的胳膊粗就谁赢,但打起来会两败俱伤;另一种是妥协,创造所谓双赢局面。但要妥协就得信仰同样的“上帝”,这是制定并遵守同样游戏规则的必要条件。制定并遵守游戏规则是妥协的最根本基础。在人类历史上,为信不同的上帝杀的人,要比争利益死的人多得多。道理很简单么,信不同的上帝,就有不同的价值理念,就不可能制定并遵守共同的游戏规则,也就不可能通过妥协来解决利益冲突。例如,一场大地震来了,按照西方价值理念,要先救妇女儿童;按照东方和穆斯林的价值理念,是老人、男人先走。这两派在一起永远也达不到妥协,只能打了,谁打赢了谁说了算。而在美国看来,这两者是连在一起的。如果不能让你认同我的价值理念,那么早晚我们之间的利益之争就会发展到武力冲突。这是“中国威胁论”最主要的根源!
现在中国比较弱,和平发展道路还可以走下去,但到了比较强大的时候,还不改变价值理念,就会出现冲突了。
美国评判中国是不是“和平发展”,有两个主要的标准,一个标准在中国国内问题上,看你政治改革的深度和广度,倒不是要求一定马上民主化,但是在人权、政治参与、言论自由、法治问题上,要向民主价值理念的方向迈步。如果美国认定中国是在这样做,那么恐惧感就会越来越小。
还有一个就是在国际问题上,看你是不是负责任──对伊朗、委内瑞拉、苏丹以及北朝鲜这些国家,是否尽到了大国的责任?也就是说,是否按照国际关系的游戏规则来处理?例如,中国与非洲国家的交往没有任何政治条件,就是单纯的利益交换,我给钱,你给油。美国西方却不一样,有政治条件:要得到我的援助?可以,但你得民主化,得维护人权,否则我就不跟你交往。美国与沙特阿拉伯的交往也是这样有政治条件的。他们就认为中国只谈经济、不谈政治是不负责任,因为伊朗、北朝鲜这些国家挑战的不仅仅是美国的霸权,更是世界秩序,你中国已经是这个秩序中的一员了,那么你有没有责任来和大家一起来制止这种“坏孩子”的挑战?
在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美国主流意识都认为中国还不及格。美国尽管认识到、并且接受甚至鼓励中国现在的和平发展道路,但这个“和平发展”是中国按照自己目前的国家利益和外部环境制定的发展战略,它不是、在“北京模式”没有转变成“华盛顿模式”之前也不可能被看作是中国对未来和平的承诺。因为这个“和平发展”战略的基础是对利益的追求,而非对价值理念的肯定与承诺。这是西方还是不愿意信任中国、还要把中国的崛起看成威胁的根本原因。
◆美国在三个层面的三套对中国政策
记者:关于美国对中国的政策,白宫是否具有完整统一的思路,如何简明扼要地归纳?
黄靖:美国现在可以说没有统一的、一以贯之的对华政策,根本原因是布什政府内部在对华政策上有深刻矛盾,这实际上也反映出美国主流社会对中国缺乏基本上的一致认识。要解读美国对中国的政策,首先要问是在哪个领域的政策。经济上,中美是互相依存的,美国的政策是促进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并因此成为真正的“利益攸关者”甚至是战略伙伴。在政治层面上,因为中国强大了,许多全球性问题没有中国合作解决不了,美国的政策就是接触。至于是哪一类接触,是建设性接触,理解性接触,还是控制性接触,具体情况不一样。在安全问题上,美国的态度是防范,也可以叫“软遏制”。
制订一个政策,就是做出一个承诺── 制订了向东走的政策,就必须要向东走。现在美国不知道中国下一步要向何处发展,所以美国做不出这个承诺。中国指责美国:你们为什么对我们老是忽左忽右?美国的回答是,因为你自己忽左忽右啊,并且也不能预测你们今后是左是右。所以这个老问题一再被问起:到底美国对中国怎么看?要我说,怎么看?看过去,是明燎的;看将来,不明燎。因为将来不明燎,所以美国对中国的政策也很难明燎,只能保持战略灵活(strategic flexibility),说白了,就是机会主义,走着瞧。
若要简明扼要地归纳美国对中国的政策,可以这样讲:经济上,互相依存;政治上,密切接触;安全上(军事上),严加防范。
有一点要说明,这个“防范”是防御性的,不是进攻性的,与当年对苏联的“遏制”根本不同。对苏联是要把它一步一步逼死;而防御性的“防范”是防止走坏道,防止将来可能打我。
记者:为什么对苏联会是进攻性“防范”、遏制呢?是因为苏联当时实力较强吗?
黄靖:苏联集团当时有自己独立的经济体系,他们完全是跟西方另搞一套,跟中国现在对世界采取开放、融入的态度不一样;苏联集团又有很强的意识形态,要么是共产主义,要么是资本主义,一定要消灭资本主义,“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不共戴天。而现在中国并不是这样。
中美之间最大的问题,是还没有达成战略上的互信。所以越到关键性问题,猜疑越大,防范措施越严厉。经济是外围,空间较大,可以彼此“合作依存”;政治就接近核心一些了,但还可以“密切接触”;到了生存问题,就是最核心的问题了,就一点空隙都没有,就只是“防范”了。人的利益,最关键、最核心的就是生存,越是在核心问题上,中美越没有互信、越不稳定,双方都有很大危机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