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经典的几句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2 05:55:09

  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有一个角色定位,就像某位官员在自己的日记中如此写道:“做官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做人、做事,有空的时刻再作作秀。”这三者环环相扣,缺一不可。排在最后的是作秀,在这一点上,很多官场之人无师自通;排在倒数第二的是做事,做好事并不容易,但还不是最主要的;排在第一的就是做人,这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的,恰恰是许多官员最容易忽略的。

如果没有什么野心,干副职是最舒服的了,什么事不用担责任,真有难处理的事就孩子哭了抱给娘,下不用干具体工作,上不用怕什么风险,只要尽可能地避免成为某种可能的矛盾的交叉点,就会永远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难怪有人说干副职就是那么几点意思:干好没有意思;不干不够意思;干点意思意思;干多你啥意思?当副职唯一的禁忌就是不要干多,干得多了就有人问你有啥意思了?健康法则有一句说的好,当官当副的,穿衣穿布的,吃饭吃素的。

永远不要对着新领导说老领导的坏话,这是一个做下属的基本素质。

任何一个单位,大至国家,小至处室,如果领导层都是很有主见的人,都想坚持己见,就没有办法以谁为主了,就无法建立起团队精神。

    大家知道,无论是做好一个公司、做好一个项目,还是管理好国家,都必须要有一个优秀的、一级棒的精英团队。用团队的力量、团队的智慧、团队的精神,实现既定的目标。但在组建团队,也就是选拔人才时,往往会遇到一个绕不过的问题,即我们这个团队用人是以道德标准为主,还是以才能为主?细观张居正的用人,他有的地方重才能,有的地方重道德

    张居正用人时,虽然不能像永乐这样放得开,但也打破了君子与小人的界限。总结他用人的经验,最核心的一点就是重用循吏,慎用清流。循吏,就是脑子一根筋,只想把事情做好,把事功放在第一位,而不会有道德上的约束;清流则不同,总是把道德放在第一,说得多,办成的事儿少。对这两种人取舍,张居正明显偏向于清流,他的态度很鲜明。   鉴于海瑞的名声,徐阶决定予以重用。让海瑞到了江南,当了应天府的巡抚,管南京周围几个最富的州府。海瑞在那儿搞了两年,结果当地的赋税减了三分之二。大户人家都跑了,没有了税源。他自己倒是非常清廉,八抬大轿也不坐,骑驴子上班。这样他班子里的其他领导很不满意,因为他是一把手,既然他骑驴子,那二把手能敢坐轿吗?因此都想办法调走。富人都很怕他,穷人和富人一起打官司,不管有没有理,肯定是富人输。海瑞是一个非常理想化的人物,但他对行政管理的确缺乏经验。工作搞不上去,海瑞气得骂“满天下都是妇人”,愤而辞职。当时的首辅高拱也不留他,海瑞便回到海南的琼山老家赋闲。  张居正当了首辅之后,让每一个三品以上的大臣都向朝廷推荐人才,其中有不少人写信推荐海瑞。当时的吏部尚书杨博就这个问题还专门找了张居正,希望他起用海瑞。但张居正就是不用他。为什么呢?他觉得海瑞是一个很好的人,做人没有话说,道德、自律都很好。但好人不一定是好官。好官的标准是上让朝廷放心,下让苍生有福。好人是道德的楷模,做人没有任何可挑剔的。在官场里要想做好人,应该比较容易,守住“慎独”二字就可以了。做好官却很难,要让朝廷和老百姓两头都放心,这是多么难呀。海瑞做官有原则,但没器量;有操守,但缺乏灵活,因此有政德而无政绩。这一点,张居正看得很清楚。张居正不用他,还有一层原因:海瑞清名很高,如果起用,就得给他很高的职位,比他过去的职位还高,这才叫重用;如果比过去的职位低,那就证明张居正不尊重人才。话又说回来,如果你给他更高的职位,他依然坚持他的那一套搞法,岂不又要贻误一方?张居正想来想去,最后决定不用海瑞。而且在张居正执政的十年里,从来没有起用海瑞。海瑞第三次复出,是在张居正死后的一年。被安排在应天府当一名纪检干部,结果仍是与同僚关系紧张,没有做出什么政绩来。   不管别人怎么攻击戚继光,张居正始终对他信任有加,长久对他委以重任;但是,不管别人怎么向张居正推荐海瑞,他坚决不用。戚继光与海瑞,都是晚明时期的名倾朝野的重要人物。张居正对他们的态度,可是绝然不同。这就是重用循吏,慎用清流的具体表现。

 与人打交道既是一门工作艺术,尤其与上级搞好关系更是一门艺术。冯道能够在不断易主的官场之上左右逢源,越活越滋润,首先一点他要充分把握领导的感情和思想,采用适当的方式,避免产生怨恨和敌对情绪。

西方商界有一条教育员工的名言:第一条顾客永远是正确的,第二条,如果顾客有错误,请看第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