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4:15:43
《未央歌》以抗战时期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和昆明风情为小说的背景,而故事中的主角们是一群天真年轻的大学生,并由他们交织发展出一段属于青春和校园的爱情。作者鹿桥把一个人分成四个人来做主角,是为了让主角有机会施展出混身解数!配角们都是把这四个人联系在一起。伍宝笙是理学院的,童孝贤与她同在生物系。余孟勤是文学院,蔺燕梅也是,可是她在外文系。她一阵子因为爱求学而爱慕余孟勤,可是嫁给他的是谁也觉得不合适的伍宝笙。小童追随着两位爱护他的学长,却得到蔺燕梅的默许。从先进到后生,两对年轻男女代表一个奋力上进的学生的四部份。彼此互相为至友、为畏友,有爱有怨、有笑有泪。







鹿桥(1919-2002),著名华裔作家、学者,本名吴讷孙,1919年出生于北京,先后就学于西南联大及耶鲁大学,系美术史专业博士,以后就教于美国几所大学。著有《未央歌》(长篇小说)、《人子》(短篇小说集)、《忏情书》(早年作品集)、《市廛居》(近期作品及评论集)等文学作品,其学术论文多以英文出版,部分译成其他文字,曾被列入美国名人录、世界名人录中。2002年3月19日因直肠癌逝世于波士顿,享年84岁。



● 抗战时期长篇小说四大巨峰之一
香港文学史家司马长风先生在他的《中国新文学史》中把鹿桥的《未央歌》看作抗日战争和战后期间长篇小说的“四大巨峰”之一。另外三部是:巴金的《人间三部曲》、沈从文的《长河》、无名氏的《无名书》。而《未央歌》“尤使人神往”,“读来几乎无一字不悦目、无一句不赏心”。
● “40年来影响我们最深的书”
1990年,由台湾《中国时报》评选。鹿桥的《未央歌》排名第一;
● “20世纪汉语故事100强”
2000年,由香港《亚洲周刊》选评。14位评选委员来自两岸三地、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北美,代表不同华人地域得文学界,年龄也从不惑之年到年近古稀。
大陆:余秋雨(散文家、文学评论家、上海戏剧学院前院长)
王蒙(小说家、中国文化部前部长)
王晓明(文学评论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传授)
刘再复(文学理论家、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前所长)
谢冕(文学评论家、北京大学中文系传授)
台湾:王杏庆(又名南方朔,文学及时事评论家)
施淑(文学评论家、台湾淡江大学中文系传授)
香港:刘以鬯(小说家、《香港文学》杂志总编辑)
黄继持(文学评论家、香港汉语大学中文系传授)
黄子平(文学评论家、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北美:郑树森(文学评论家、美国圣地亚哥加州大学比较文学系传授)
王德威(文学评论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文学系传授)
马来西亚:潘雨桐(小说家)
新加坡:黄孟文(小说家)
● “最爱一百小说大选”
2004年,由台湾联合报系与被誉为“台湾文化地标”的诚品书店所举办的“最爱一百小说大选”活动,采用网络和书面投票的方式。鹿桥的《未央歌》(no.19)和《人子》(no.82)双双入选.


1937年,11月1日西南联大正式开学。次年,鹿桥进入该校外文系学习,并在此度过了大学四年的美好生活;
1942年,刚毕业的鹿桥在昆明郊外的山洞开始创作《未央歌》;
1945年,《未央歌》创作完成,但是由于国内时局动荡, 付梓无期;
1959年,《未央歌》在香港人生出版社帮助下由鹿桥自费出版,在海外华人界引起反响;
1967年,台湾版《未央歌》由商务印书馆印行,遂风靡校园,广大青年学子争相购阅,一时洛阳纸贵;
1988年,台湾著名校园歌手黄舒骏创作同名歌曲《未央歌》,传唱海峡两岸,
1998年,退休后的鹿桥回台湾短暂访问,轰动一时,万人空巷,“被索要签名者追到了机场”;随后,黄舒骏赴美拜访鹿桥,终于完成两代“未央歌人”的历史性会面;
2000年,多家电视台想把《未央歌》改编成电影或电视,被鹿桥婉拒;
2007年,李安执导《色戒》,《未央歌》被指定为女主演汤唯的必读书;
迄今为止,《未央歌》在台湾先后九版重印逾50次,在海外累计销售逾200万册。












鹿桥,1942年刚毕业于西南联大的鹿桥,有感于“大学时代对人生观形成与人格成长的重要性”,开始创作《未央歌》。此书完成于1945年,1959年首先在香港自费出版,台湾版于1967年由商务印书馆印行。《未央歌》的出版在港台、东南亚乃至整个海外华人读书界掀起了一股经久不衰的“鹿桥旋风”。这本厚厚的《未央歌》风靡校园,被广大青年学子奉为经典,争相购阅。退休后的鹿桥曾于1998年回台湾作简短访问和演讲,一时岛内轰动,万人空巷,“一直到他返美去机场之前,还有人在旅馆等候签名”,其受欢迎程度不亚于今天大陆的“易中天热”、“于丹热”。黄舒骏也曾回忆说:
……民国48年到民国78年间,《未央歌》是各大书局热门书籍,国中高中生看了后会开始向往大学生活,大学生看了《未央歌》后便会为书中人物所迷,常会在社团或一些表演活动上来表演书中的角色故事,也会常把朋友们比喻成书中的某一角色人物。当时《未央歌》风靡校园的情况,是现代学子无法想象的。
《未央歌》在台湾先后重印50余次,累计销售200多万册,被誉为“海外华人的青春典籍和校园圣经”。然而,由于历史和政治因素,这股强劲的“鹿桥旋风”几十年来却始终没有吹过那道“窄窄的海峡”。喜爱鹿桥的大陆读者要想阅读《未央歌》,要么只能通过网络下载,要么只能通过亲友访台时,高价购买台版书。在大陆,除了《万象》杂志,很少有文章论及鹿桥与此书,与其在海外的风头很不相称。另外,影视明星黄磊,在其“文学音乐大碟”《等等等等》中,以一曲《你知道我爱你》唱和了这部“学生小说”。
因此,此次大陆版本的推出,不啻为一次“破冰”之举。

1、两岸的政治分野导致两岸的文学界一直处于隔绝状态;
2、大陆对《未央歌》早就充满兴趣,多家出版社不断与作者联系,极力争取此书的版权,但是倔强的鹿桥却始终未点头,主要是他一直怀着对那个时代的眷念,对把自己心爱的文字改成简体字持有保留意见。 鹿桥对已过世的大陆画家潘天寿说的一句话推崇备至,“宁可文艺以人传,不可人以文艺传”。他认为,“传”是中国人最高理想,中国人历来最傲人的不是宗教、法律,而是文化,但是现代人却不重视它。







对于大多数大陆读者来说,或许他并不知道鹿桥的《未央歌》,但他至少听过,或者唱过黄舒骏那首著名的校园民谣《未央歌》:
你知道你在寻找你的蔺燕梅/ 你知道你在寻找你的童孝贤
你知道你在 / 你知道你在 / 知道你在寻找一种永远
那熟悉的歌声其实都在诉说,诉说一个年轻人对鹿桥原著《未央歌》的痴迷和向往。



然而,鹿桥说,这个叫黄舒骏的小伙子,并没有读懂《未央歌》……
那么,谁读懂了《未央歌》,谁能懂得《未央歌》?
有人说,这是一本《追忆似水年华》,
有人说,这是一本《青春之歌》,
有人说,这是一部民国版的《红楼梦》,
有人说,这是一篇非常时期的《桃花源记》,
有人说,这本书满纸读来都是老庄之言,……
历史也罢,小说也罢,童话也罢。
唯有“那像诗篇又像论文似的日子”,永远刻在了心间。
一个个人,一代代人都在唱着同一首歌,读着同一本书,尽管所得各不相同,但都“流下了相同的眼泪”。正如歌中所唱:
我的朋友我的同学 / 在不同时候流下同样的眼泪
心中想着朋友和书中人物间 / 究竟是谁比较像谁
那朵校园中的玫瑰 / 是否可能种在我眼前
在平凡无奇的人世间 / 给我一点温柔和喜悦
这一点温柔和喜悦,何尝不是阅读经典的快乐!
http://www.bookuu.com/bkzt/wy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