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妈,文化部喊你们莫偷菜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5:18:05
大妈,文化部喊你们莫偷菜了    

新闻话题

哥偷的不是菜,是寂寞的人生。10月11日,文化部文化市场司执法监督处一名李姓值班人员表示,因为陆续接到市民投诉反映“网上偷菜”游戏的危害,文化部将对此进行研究。

这位工作人员称,互动“偷菜”功能属简单机械的操作,没有启迪思维和开发智力的益处,有可能对“偷菜”功能逐步取消或进行改良。老百姓如何看待“偷菜”游戏,到底该不该取缔该游戏?

图为一位QQ好友在农场“种”的菜。

目前还热衷于网上玩“偷菜”游戏的粉丝们可能要伤心了。据了解,热闹的“偷菜”已经引起文化部重视,鉴于其只是简单的机械操作、误事、甚至偷进现实,它有可能被改良甚至被取消。

“偷菜”偷进现实被拘

如果说你有过凌晨三四点起床“偷菜”的经历,那我们只能说对比这位来自甘肃的女士,你“中毒”尚浅。

其实,如果你还有印象,“偷菜”游戏淡出我们的视线已经有些时日了,这次再度引起我们注意也并非此前痴迷的白领,而是一位来自甘肃的中年妇女。

据上月底的《西部商报》报道,42岁的李女士家住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今年8月初,李某独自一人到天水市秦州区玉泉镇西十里村附近转悠时,突然发现此处蔬菜大棚里的菜长得特别好。“网上偷菜不过瘾还不能吃,有啥意思!”李某遂动了进菜地偷菜的念头。

    两天后的一个夜晚,李某打了一辆出租车,来到西十里村,蹑手蹑脚地偷偷潜入路边的一个蔬菜大棚。不到半小时,她就偷了许多辣椒和豇豆,随后慌慌张张地“收”菜回家。几天后,她再次潜入这个大棚,摘了满满一包辣椒和西红柿后,满心欢喜地回到家里。由于偷来的菜很多,家里吃不完,李某便将剩余的菜拿到当地坚家河市场卖掉,得了不少钱。这下,李某尝到了甜头,偷菜偷上了瘾,又偷了几次。

    9月20日凌晨,天还没有亮,李某再次搭乘出租车,来到西十里村,光顾这个蔬菜大棚。谁知,这次她却被几名菜农围堵在了大棚里。天水郡***的办案**介绍说,事发后,玉泉镇西十里村17户菜农联名写了一份报案材料,并将李某送到***,要求严肃处理李某。

    妇女认错 被警方拘留罚款

    经天水郡*****调查,李某承认并交代了自己多次在晚上进入菜地偷菜的行为,并称自己到菜地里偷菜触犯了法律,现在非常后悔。据了解,根据治安处罚法相关规定,涉嫌盗窃的李某被****依法拘留5天,并处以500元罚款。

大妈加入“偷菜”行列

从涉案金额说,这只算一个小案子,但在网上却引起了轩然大波。记者昨天再次对“偷菜”游戏现状进行了调查,和42岁的李女士一样,中年女性已经成为目前“偷菜”的主力人群。

“一般是对着电脑不知做啥的时候,突然想起了就上去偷一把。”“上班闲时,就打发下时间。”如今的白领几乎对“偷菜”的兴趣都已大大减低。拿过偷菜“接力棒”的,大多是白领们的妈妈、阿姨等大妈级人物。

今年54岁的吴女士现在每天下班后除了做家务,最热衷的就是“偷菜”。在她家里的电脑上,记者发现,共存了近10个不同的QQ号,“都是我找那些不玩偷菜的朋友要来的,他们号里的农场全都是我一个人在打理。”吴女士说,尽管自己不会像女儿之前一样,熬更守夜到凌晨偷菜,但每天“农场”里的收成是绝不会忘记的。

吴女士告诉我们,好几个自己的“姐妹”都在玩这个,并且基本都是从儿女手中接过“接力棒”的。

文化部或不准“偷菜”

“从细节上讲,游戏的利弊很难有明确界定。”一位从事网络游戏运营多年的人士向记者表示,当“偷菜”从虚拟进入现实,单方面说是游戏有问题,或说是个人责任都不够客观。

据其介绍,目前网络游戏管理方面通常是依据今年8月1日才开始实施的《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第四章第十六条明确规定:网络游戏经营单位应当根据网络游戏的内容、功能和适用人群,制定网络游戏用户指引和警示说明,并在网站和网络游戏的显著位置予以标明。

同时规定,“以未成年人为对象的网络游戏不得含有诱发未成年人模仿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和违法犯罪的行为的内容,以及恐怖、残酷等妨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

而昨下午,文化部文化市场司的工作人员向本报记者证实,关于“偷菜”偷进现实的事,他们已有耳闻。“类似投诉此前也有。”他说,“偷菜”游戏中的功能确实能为网友提供一个充满自然情趣的虚拟场景,但整个操作都比较简单机械,在启迪思维、智力上并无太大作用,加上“偷菜入魔”的案例频现,故目前文化部已介入研究,有可能对其进行改良,甚至取消。但该人士并未透露具体时间安排。
扩展阅读-----

整治不良游戏,功夫在游戏外

文/佘宗明

欲治“偷菜”瘾,不应机械地从游戏本身着手,而要消弭游戏狂热背后的社会土壤,改良民众的心灵环境。

“偷菜”游戏的风靡,让公共生活遭遇了不少现实性尴尬:老板抱怨白领员工们“上班偷懒玩偷菜”,丈夫厌烦老婆“玩物丧志不顾家”,尤为离谱的是,甘肃天水市李女士深受误导,竟真偷邻居家的菜来。许多文化学者更是痛心疾首,从某种意义上讲,“偷菜”负面影响高过了“偷窃”。

“偷菜”无助于智力开发,这观点并不偏颇。但“无法启迪思维”的实用逻辑,显然没法为取缔找出合理依据。同是“纯属简单操作”,怎么不禁俄罗斯方块等小游戏呢?说到底,取消意图源自于“偷菜”的社会影响。

“偷菜”的各种操作很简单,不像许多网络游戏,具备多强的刺激性和难度,它能红火,就在于它迎合了人们在枯燥生活中的放松和轻度娱乐需求。

弗洛依德有个“游戏宣泄理论”:“游戏是被压抑欲望的一种替代行为”。人们痴迷于“偷菜”,何尝不是对积久成疾的欲望的宣泄呢?生活的重压,逼得都市人们迷惘而压抑,唯有游戏社区里廉价的“惬意和成就感”。

所以,用消除或改善游戏本身,作为治“偷菜”瘾的解颐之计,显然作用有限。即便治得了“偷菜”瘾,终究会有新的“瘾”替代,被人们业余及工作时间所垂青。

不缓解现实空间里的重压与疲倦,不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治“游戏瘾”只能是纸上谈兵。当现实生活露出“贫瘠”的底色时,“偷菜”只是一个暂供逃遁的避所,能供应廉价的欢笑,却肥沃不了真实的精神荒芜。

别把偷菜游戏置于道德烤架

文/乾羽

有人说偷菜是一种诙谐幽默的互动交流,当偷别人菜或被别人偷菜时,其实带来的是一种关注,一种实在的联系。但也有人会说,偷菜游戏是在宣扬偷的理念,鼓励偷的行为,就可能让一些人在现实生活中出现问题,把网上的偷菜延续到现实生活中伸出“贼手”,想偷就偷。

的确,互动偷菜功能属于简单机械的操作,没有启迪思维和开发智力的益处。可是,谁说游戏一定要具有启迪思维和开发智力的教育功能?游戏就是游戏,人们需要游戏可能是因为其具有教育的功能,也可能只是因为人们内心的需要———人们的生活不可能处于一种永远接受教育的状态,也不可能处于永远亢奋的学习状态,休闲和娱乐也是生活的必要内容,让人生丰富多彩,所以如果一个游戏能够满足人们的心理,能够带给人们的需求满足,这样的游戏就很难说是没有价值的。

调查那些不喜欢偷菜游戏的人,让他们说出对偷菜游戏的看法,他们只能说偷菜游戏是无聊的,偷菜游戏需要禁止。而如果媒体调查的是那些喜欢偷菜游戏的人,结论又会怎样呢?任何游戏都可能让人沉溺,此时需要反思的其实不是禁止游戏,而是如何让人们理性地使用游戏。

重要的是,我们在面对游戏时,既要发现其可能产生的问题,对其进行改进和改良,但也不能把很多游戏无法承载的内容强加在游戏的身上,比如游戏要有教育功能,游戏要代表先进文化,游戏不能产生任何问题,这些要求都是对游戏不符实际的苛求,也是对个人生活的一种苛求。

正方观点

火星网友:有几类人的确不适合玩,如学生开学后,公职人员上班时间等。尤其是公职人员,上班时间应该取消一切游戏活动。任何游戏都是要消耗大量的时间,过度的玩游戏就是虚度光阴,浪费生命啊!公职人员上班玩游戏后果就是渎职!

内蒙网友草原之狼:说句实在话,很多游戏都应该取消,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沉迷在其中,废寝忘食整天守在电脑面前。最主要是很多都是属于垃圾游戏。最终受害的还是年轻一辈的人,强烈建议取消!!!

河北石家庄网友铁石:绝对应该取消,我去很多单位,工作人员、领导居然无一不是在开着偷菜游戏,真的让人很吃惊啊,我真的搞不懂,一个这么简单、弱智的游戏,何以吸引那么多人如痴如醉?难道偷菜游戏就是精神上的鸦片?

广东韶关网友无话可说:“说的非常正确,看到老婆每天什么事都可以不做,但偷菜一定是必修课,有时恨不得打她一顿!

反方观点

河南网友偶的神:游戏的负面影响和负面后果是客观存在的,任何一项游戏其实都是一把“双刃剑”,既然如此,有关方面专门针对盛行的“偷菜”游戏欲逐步取消,就极为不妥。其实可以通过控制时间,强制规定必须是“实名制”,或对未成年人作出规定等方式来规避。

重庆网友龙风传奇:要不要取消“偷菜”游戏,不应该由行政部门来决定,而是应充分尊重市场和群众意愿,给群众留一块自在快乐的“自留地”吧。我们需要的仅仅是理性引导而已,而不是“一棍子打死”。

福建网友摩西多:对于“偷菜”是不是没营养的游戏这个问题,文化部可以说是,玩家也可以说否,这种口水官司大家可以拿出时间来慢慢打。但“偷菜”游戏是不是应该被取消,不能是文化部自己说了算,还要看看广大的玩家是什么态度。

山东烟台网友苹果:无聊其实不是罪,对于节奏越来越快的现代人来说,能够无聊一下,放松一下紧绷的弦,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儿。  眼下,风靡一时的网上“偷菜”游戏,因为既能挣“钱”,还无人追究责任,使无数网民对此类“偷菜”游戏趋之若鹜。天水市秦州区42岁的妇女李某却嫌在开心网和农场上“偷菜”不过瘾,受游戏误导,连续上演真人版偷菜闹剧。谁料,偷菜上瘾的她,半夜被菜场主人堵在地里抓了个现行,最后被警方拘留,还交了罚款,可谓得不偿失。

    由此,有专家认为网上“偷菜”游戏有误导网民,使之失去是非判断标准之嫌,让人走上犯罪道路,呼吁相关部门关闭此类网站。

    妇女偷菜成瘾被依法拘留

       “现在网络上玩的‘偷菜’游戏‘以偷为乐’,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很大,而且具有很强的误导性!”心理专家严容告诉记者。她分析认为:本文中提到的这个妇女就是受网络“偷菜”游戏影响,遂动了找机会进菜地偷菜的念头。从她心理的突变可以看出,这种网络“偷菜”游戏消磨人的意志,腐蚀人的思想,可以说是一副慢性毒药,很容易使人是非不分,善恶不辨;“以偷为荣,以偷为乐,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游戏内容,使游戏者潜意识中形成了不以偷盗为耻的认识,养成了“不劳动也能致富”的错误观念,这样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李某为什么会跑到城郊去偷菜?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买菜,还是受网上“偷菜”游戏的诱导? 带着疑问,记者昨日走访了天水市秦州区天水郡***和李某的住所寻求答案。 记者:你跑到城郊去偷菜,是不是家里没钱买菜?以前你也偷过菜吗? 李某:以前我没有偷过菜。上回去亲戚家,路过菜地才想起了偷菜。不是没钱买菜,都怪我太贪心。

    “炮轰”偷菜游戏建议相关部门叫停

        “今天你‘偷了’吗!”随着网络“偷菜”游戏的风靡,这句略带调侃的话成了许多人见面的问候语。开心网,人人网、农场等虚拟平台,在将都市人带入田园生活的同时,也让大家体会了“偷”一把的乐趣。面对虚拟的网络世界,偷窃似乎没啥,但法律专家表示,网络游戏中倡导的“偷菜”行为其实是一种不劳而获的生活方式,放在现实中有引发人触犯法律,他们明确反对这种游戏,建议有关部门将其叫停。

       “偷菜”是否该叫停?

       “偷菜”游戏到底该不该叫停?希望广大读者朋友拨打电话,就您对网络“偷菜”游戏的看法,谈谈自己的观点。

    游戏内容暴露道德观念弊端

        兰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副教授高琴在接受采访时认为,从网络“偷菜”演变到现实中偷菜虽然是个例,但它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网络“偷菜”游戏存在道德观念认识上的弊端。社会传统观念中,劳动光荣,自力更生是一种美德。但是网络“偷菜”游戏虽然主张自种自收,但是考虑到游戏的互动性,只有“偷”菜才能产生互动效应,增加游戏的可玩性。这样一来“偷”菜倡导的其实是一种不劳而获的思想,导致有些网友在游戏中以“偷”为主,而这种潜移默化的灌输会影响到网友判断,特别会影响到年轻的网友。所以她建议这些“偷菜”网络游戏应加强改进,将积极的意识形态注入其中。

    游戏混淆法律概念

        甘肃豪仁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杨晓东表示,“偷菜”的网络游戏混淆了法律概念,将在现实生活中明令禁止的偷引入网络游戏之中。虽然这种网络上的“偷菜”不会产生实际损失,也不会像网络上有价的游戏币一样需要充值购买。但这种观念的灌输或多或少在现实生活中产生了影响。偷菜游戏中并没有明确指出,偷是一种违法行为,相反却有鼓励的意思。所以这种传播从网络走向现实就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因此对于这样的“偷菜”网络游戏,无论从道德上还是法律上都没有起到正面引导作用,所以建议相关部门加强监管甚至叫停“偷菜”网络游戏。

      

         2009年12月18日消息,近日文化部下令SNS网站的偷菜游戏改名,文化部称是强加监管,但网友评价则是现代版的孔乙己。    自社交类网站里的偷菜游戏盛行后,只要是网友相信都有过种菜、偷菜的经历。不少网友每天废寝忘食的偷菜,从中感受快乐。在鲁迅笔下的孔乙己相信大家都记得,一句“偷书不叫偷,叫窃”的辩言成了笑话。而文化部勒令偷菜游戏改名,一下子使酷爱偷菜的网民变成了孔乙己,有不少网民调侃道:“偷菜不叫偷,叫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