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精品】古今书法拾贝之宋辽金篇(18)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0:12:14
 [图集]古今书法拾贝之宋辽金篇(18) 2010年03月09日11:00 来源:网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目   录

 

一、            古今书法拾贝之概念篇(1)

二、            古今书法拾贝之近现代篇(2——10)

1、毛泽东题名集(2)

2、四代领导人手迹(3)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

3、中共政要墨迹(4)乔石、林彪、朱镕基、张思卿、胡耀邦、徐向前、陈毅、李瑞环、彭德怀、彭真、吴官正、周恩来、陈云、刘少奇、朱德、华国锋、任弼时、李岚清、聂荣臻、肖克、廖汉生、赵紫阳、吴仪、杨成武、陈永贵、宋庆龄

4、历史名人手迹(5)林彪、江青、康生、姚文元、邱会作、吴法宪、李作鹏、成克杰、毛新宇

5、欧阳中石书法(6)

6、启功等当代书法名人手迹(7)启功、季羡林、柏青、史树青

7、名医手迹(8)萧尤友、施今墨、汪逢春、孔伯华、曹颖甫、余无言、秦伯未、丁福保、李重人、任应秋、章次公、黄文东、程门雪、刘渡舟、董建华、顾筱岩、何其伟、彭泽民、谢观、叶橘泉、黄星楼、魏龙骧

8、近现代名人书法手迹(9)蔡元培、郭沫若、鲁迅、李叔同、舒同

9、国民党首脑及下属书法墨迹(10)孙中山、蒋介石、蒋经国、汪精卫、戴季陶、黄兴、胡汉民、宋哲元、阮肇昌(师长)、付曾湘

三、            古今书法拾贝之清代代篇(11——12)吴昌硕、刘墉、郑板桥、邓石如、梁启超

四、            古今书法拾贝之明代篇(13——15)唐寅、董其昌、祝允明、谢缙、王铎、黄道周

五、            古今书法拾贝之元代篇(16——17)赵孟頫、鲜于枢、王安石、杨维桢、邓文原

六、            古今书法拾贝之宋辽金篇(18——22)苏轼、赵佶、黄庭坚、米芾、欧阳修、朱熹、张即之、岳飞、蔡京

七、            古今书法拾贝之隋唐五代篇(23——26)杨凝式、荆浩、张旭、褚遂良、柳公权、颜真卿、欧阳询、贺知章、怀素

八、            古今书法拾贝之魏晋南北朝篇(27——29)王僧虔、羊欣、王羲之、王献之、陆机、钟繇、索靖

九、            古今书法拾贝之秦汉篇(30)李斯、蔡邕、皇象、张之

十、            古今书法拾贝之先秦篇(31——32)甲骨文、金文、刻石、简帛

         宋辽金书法名家作品 1         苏轼书法作品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他的父亲苏洵,即是《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苏洵发愤虽晚,但用功甚勤。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大家。 嘉祐元年(1056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在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高中进士。 嘉祐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逢其父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熙宁二年(1069)服满还朝,仍授本职。
        苏轼几年不在京城,朝里已发生了天大的变化。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当国王安石意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的,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故很不同意宰相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苏轼在杭州呆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这样持续了有大概十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当时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大做文章。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天,几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大臣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而此时苏轼经此一狱已变得心灰意懒,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荒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为自己起的。 宋神宗元丰七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当他准备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新党势力倒台,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苏轼于是年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就又升翰林学士。 俗语:“京官不好当。”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 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分,再次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建设,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堤坝,也就是著名的“苏堤”。     
        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元祐六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被外放颖州。 元佑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他以“讥刺先朝”罪名,贬为惠州安置、再贬为儋州(今海南省儋县)别驾、昌化军安置。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谥号文忠。享年六十六岁。
  苏轼 李白仙诗帖(北宋)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苏轼-寒食帖  苏轼 啜茶帖(北宋) 上海博物馆藏
 苏轼-洞庭春色赋
 苏轼-风乐亭记  苏轼-醉翁亭记  苏轼-前赤壁赋01
 苏轼-前赤壁赋02
 苏轼-前赤壁赋03
 苏轼-前赤壁赋04
 苏轼-前赤壁赋05
 苏轼-前赤壁赋06
 苏轼-前赤壁赋07
 苏轼-前赤壁赋08
 苏轼-前赤壁赋09
 苏轼-前赤壁赋10

 苏轼-前赤壁赋11  苏轼-前赤壁赋12
 苏轼-前赤壁赋13
 苏轼-前赤壁赋14
 苏轼-前赤壁赋15
                宋微宗赵佶书法作品          赵佶(1082-1135),北宋徽宗皇帝,在位二十五年。在他主政时期,奸臣当道,穷奢极欲,国库空虚,民不聊生,内忧外患,纷至沓来。宣和七年(1125)金兵南下,年底,传位与赵桓(钦宗),自称太上皇。靖康二年(1127)被金兵所俘,与儿子一起沦为亡国之君,最后死于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
        赵佶是一位艺术家皇帝,他终日潜心迷恋于书法和绘画,无心坐在龙椅上处理庞大的大宋政事,他先是启用当时的足球明星高俅,封他为殿帅府太尉,接着又重用蔡京、童贯之类,把一切朝政都交由这几个人处理。而他则狠抓文化艺术事业,并亲自掌管翰林图画院,给画家以优厚的待遇,鼓励他们创作优秀的作品,像米芾、张择端等一代大师遂应运而生。他广泛收集民间文物,特别是金石书画,扩充翰林图画院,将御府所藏历代书画辑编成《宣和书谱》、《宣和谱》、《宣和博古图》等书。 他对于宋代画院的建设和院体画的发展,对于书画艺术的的推动和倡导,以及对于古代艺术的整理与保存,是有突出贡献的。他称得上是一个“不爱江山爱丹青”的皇帝。这位亡国皇帝政治无能,生活穷奢,但是艺术造诣极深,吹弹、书画、声歌、词赋无不精工极研,堪称一代大家。平生著作极多,都散佚无存。存世画迹有《芙蓉锦鸡》、《池塘秋晚》、《四禽》、《雪江归棹》等图。有词集《宋徽宗词》。
赵佶的书法,初习黄庭坚,后又学褚遂良和薛稷、薛曜兄弟,并杂糅各家,取众人所长,创造出别具一格的“瘦金书”体。“瘦金书”是书法史上的一项独创,其特点是瘦直挺拔,侧锋如兰竹,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所谓“如屈铁断金”。这种书体是一种非常成熟的书体,赵佶把它的艺术个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后代习其书者甚多,然得其骨髓者寥若晨星。正如《书史会要》推崇的那样:“笔法追劲,意度天成,非可以陈迹求也。”

     他的书法,早年学薛稷,黄庭坚,参以褚遂良诸家,出以挺瘦秀润,融会贯通,变化二薛(薛稷,薛曜),形成自己的风格,号“瘦金体”。其特点是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有些联笔字象游丝行空,已近行书。其用笔源于褚、薛,写得更瘦劲;结体笔势取黄庭坚大字楷书,舒展劲挺。

      《欲借风霜二诗帖》,纸本,楷书,33.2 x 63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由两首七言与五言律诗合并而成,也名为“欲借、风霜二诗”帖。过去学者推测这可能是宋徽宗廿九岁(1110)时所作。

(赵佶 草书千字文)

《楷书千字文》 (上海博物馆藏)

草书纨扇

     赵佶草书纨扇,是一件非常罕见的团扇书法作品,上海博物馆藏。这件作品线条细瘦刚劲,同其“瘦金体”楷书一脉相承,但比其用笔更为爽快、洒脱,笔势圆转流畅,打破了楷书那种匀称整齐的单字排列组合方式,从而越发显得活泼。释文:“掠水燕翎寒自缚,随泥花片湿相重”。

赵佶《题欧阳询张翰帖后跋》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赵佶《五色鹦鹉图》题字,美国波士顿博物馆藏。

赵佶《题李白上阳台帖》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赵佶《题唐十八学士》

赵佶 《恭事方丘敕》(局部)行书,39.9×265.7cm,辽宁省博物馆藏。

        释文:朕肆求盛典。恭事方丘。驰清跸以惟寅。奉黄琮而致恪。爰即一阴之始。式陈三献之仪。乃顾嫔嫱。不忘协赞。宜加宠锡。以示眷怀。迄用有成。用宏兹贲。故兹诏示。想宜知悉。十三日。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点击进入更多精彩>>>